日本篡改教科书

日本篡改教科书
日本篡改教科书

4 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2001版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

送审本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

版历史教科书较之前版更加恶劣。不仅完全删除了日本侵略的史实,还处处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

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对于“九一八事变”,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教科书还宣扬,由于日本对满洲的占领,才使当地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大量引进日本的重工业,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吹嘘日本的一名外交官如何在二战时夜以继日地手签护照,解救了6000名犹太人,俨然是一个日版“辛德勒名单”故事。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

各国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

各国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 作者:常初芳 目前手头具有的完整的科学教育标准有: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和2061项目的《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英国的《英国国家课程:科学(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 science)》;以及新西兰的《新西兰课程中的科学(Science in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参考资料,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幼儿园至6年级科技课大纲及支持文件(Science and Technology K-6 Syllabus and Support Document)》,《俄罗斯十二年制学校自然科学教育构想》,《日本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台湾九年一贯教育课程总纲纲要及其评价》等。 从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看出,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探究; ●基本学科知识; ●与个人和社会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 ●科学的性质、科学与技术,以及科学史; ●其它。 一、科学探究 这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在美国和英国的标准中都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解释为: 在《标准》所表达的观念中,探究要比“过程的科学”更进了一步。在“过程的科学”中,学生学习观察、推论和实验,而探究除了“科学的过程”外,还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论证和批判性思维时能将过程和科学知识相结合,以发展对科学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发展: ●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对获得科学知识方法的欣赏;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 ●具备善于运用与科学有关的技能、能力和态度的品质。 探究的科学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是最终组织和选取学生活动的支配原则。探究方面的标准强调的是进行探究的能力,以及要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各个年级的所有学生在每一个科学领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科学的探究,并发展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行动的能力。这些包括:提出问题,计划并执行调查,利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对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考,作出并分析不同的解释,以及进行科学观点的交流。 英国将科学探究列为第一位目标,而且要求将此目标渗透于其它各目标的学习之中,在所有考核中,它也将比其它目标更加受到重视。在1991年颁布的标准中,它被称为“科学调查(Scientific Investigation)”,而在1999年的新标准中被改为“科学探究(Scientific Enquiry)”,在要求上也有较大的提高。 此方面各国的具体标准为: (一)美国 探究的科学

关于历史教育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_丛日云

中华读书报/2012年/10月/17日/第009版 书评周刊 关于历史教育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丛日云 我把《审查历史》列入了由我和卢春龙博士主编的“政治文化研究译丛”。这本书并不是政治文化研究的核心著作,更谈不上是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我们为什么把它纳入到这套丛书里呢? 首先,这本书不光是在谈历史教科书问题,更是要探讨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被歪曲的,历史教育和历史记忆对于当代社会起什么作用这样一些问题。由历史教科书引伸到民族历史记忆,再落实到公民教育,这样一个话题,和我们政治学讲的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这些话题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它也可以属于政治文化研究的范围内。 在西方国家,普遍地把历史课作为公民课的一个内容。公民课里面讲政治、法律、社会、经济、道德等,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讲历史是为了进行公民教育。在我们国家,历史教育曾服务于意识形态教育,让人们确立唯物史观。后来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旨。当我们今天要走向民主法治、建设公民社会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历史教育转向公民教育,为公民教育服务。所以,西方人怎么样编写历史教科书、历史教育怎样服务于公民教育,他们对历史教科书的批判性思考,对我们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其次,可能与我个人的兴趣有关。我一直很关注我们国家中学的历史教育。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因为历史教育塑造了我们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有缺陷的历史教育也会误导一代代的年轻人。 我在为《审查历史》写的序言中说: 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但如果历史被曲解、阉割、遗忘,意味着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扭曲和中断,一个失忆或记忆错乱的民族不可能具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一个民族只有保存对历史的客观完整的记忆——不仅保持着对历史的敬意与珍重,也保持着对历史的反省与批判,才能从真实的历史中得出真实的教训。选择性的历史、被阉割的历史是对当代人和后人的误导,失忆和伪造的历史则是致命的毒药。 西方有个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历史是置于我们身后的星座。”这意味着,它为我们今天定位,也为我们的未来指航。我们今天对现实问题怎么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心里面有一个历史;我们对未来有怎样一个预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脑子里面有一个历史。尤其在中国,像宗教这样的意识形态对多数国人的内心世界的影响是很小的,历史相对来说就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个星座并不是上帝或者造物主安排在自然的星空中,像北斗星、启明星那样忠实地为我们指航,不是的,它是人为设置的。如果人为地把这个星座错置了,它就会误导我们对今天的判断和对未来的构想。 这本书讲的是日本、德国和美国中学的历史教育问题,包括历史教科书问题、教科书的审查制度问题等等。西方人在反思、检讨、诘问,他们的教科书和历史教育对他们的公民教育有什么样不利的影响?对于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健康发展而言,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这几个国家都是发达的自由民主国家,他们关注问题的角度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提出了很多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 本书提到的政府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政府直接控制型。例如韩国,从朴正熙时代起,教科书就由国家编写发行,学生都学习同一种历史教科书。 第二种可称为社会自主型。德国和美国就属于此类。官方不直接干预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和

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出版与选用

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出版与选用 杨明博黄燕云韩晓荣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5) 摘要: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建设不仅是日本教育改革的大事,也是日本国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从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辑、审定、使用、选择、出版发行过程来看,与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教材推行模式基本相同,但相比我国在相应的环节上,规定要更严格,过程更复杂,对我国的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设计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基础教育教科书一直以来形成了北师大馆藏中独特的收藏部分,这部分馆藏对北师大的教育科研以及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然而,目前对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收藏还有不足,研究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出版与选用,对有针对性的收藏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对基础教育研究的文献保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出版教科书选用课程 Publishing and Selection of Japan's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 Yang Ming-bo Huang Yan-yun Han Xiao-ro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Japan is a country that i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event of Japanese education reform, is also an event in Japan national political life. From the editing, review, use, select,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 of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 it is the similar to textbook mode of implement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however, it is set to be more strict and more complex. It has higher reference value to our country's quality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The colle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s has been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part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r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iterature Resources Guarante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high quality teacher training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collection for the Japanese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s has been insufficient. That publishing and selection of Japanese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 has been studied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lle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s.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 role in literature Resources Guarantee for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Japan's basic education; publishing; selection;curriculum 一、引言 若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基础教育就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之根基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试点之中,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纵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都以政策法令形式来推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一场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改革运动,进入21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还可看作是与国际改革同步实施的改革风潮,日本基础教育政策的变革与发展代表了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教育政策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改革也具有针对性与多样性的特征,21世纪之初我国的课程改革借鉴了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做法,教材建设、发行机制由“一纲一本”向“一

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概述 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什么是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像三个基本要素。(1)技术不仅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手段,而且是科学的手段、文化娱乐的手段,技术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类活动中的各个方面。(2)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现代技术的先导;现代技术已经不是经验的产物,而是这物化的结果。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认识自然的、社会的及思维的规律,成果是科学知识。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高计和制造用于生产、运输和通讯、战争、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学、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车等有力学。技术产生科学,如射 电望远镜的发明与 使用,产生了射电 天文学;科学也产 生技术。科学和技 术之间存在着相互 联系、相互依赖、 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们改造自然的活 动必须建立在认识 自然规律的基础之 上,而认识自然则 是改造自然。对于 科学来说,技术是 科学的延伸;对于 技术来说,科学是 技术的升华。科学 与技术通过复杂的 交互作用而相互增 强。 4、科学技术的功能 有哪些:(1)科学 技术的认识功能 (2)科学技术的生 产力功能。 5、什么是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学前儿 童教育是指幼儿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 过自身的活动,对 周围的自然界(包 括人造自然)进行 感知、观察、操作、 发现,以及提出问 题、寻找答案的探 索过程。 6、其特点有哪些: 第一幼儿的生活经 验为他们学习科学 提供了有利基础。 第二,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所涉及的内 容,都是客观存在 的,很多都可以直 接观察到。第三, 周围环境中的各种 自然现象都按一定 的规律在不断地变 化和发展,幼儿难 以直接观察和发现 这些变化和发展。 7、请结合实例说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的价值:向学前儿 童进行科学教育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必 然要求,是学前儿 童发展的需要,也 是学前教育必不可 少的部分。无论从 社会的需要来看, 还是从学前儿童的 个体发展来看,都 是至关重要的。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与社会发展。随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人类社会进入 了现代科技时代; 现代国际间的竞 争,关键是科学技 术的竞争;劳动是 在社会生产力中起 主导作用的最积 极、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能力不仅决于 体力的大小,更取 决于智力的高低; 科学知识更新的周 期不断缩短,而育 人的周期却不断延 长。现在的幼儿是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 人才资源。终身教 育的研究表明,生 命的最初几年对于 往后教育过程的成 功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智力发展最为 迅速的时期,或者 可以说是一个决定 性的时期。二、学 前儿童科学教育与 个体发展。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把幼儿 探究自身和周围世 界的自发需要纳入 有目的、有计划的 教育程序中,评测 保证了幼儿认知、 情感、态度、有关 技能的协调发展, 它是全面发展教育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部分。(一)从周 围环境的特点来分 析,周围环境是丰 富多彩的物质世 界,是幼儿获得感 性经验的源泉。周 围环境是互相联 系、运动变化发展 着的物质世界,对 发展幼儿的思维有 着重要促进作用。 周围环境是可以被 认识、利用和改造 物质世界,对培养 幼儿的求知探索精 神有着积极的影 响。周围环境美的 姿态,可以为培养 幼儿的积极情感提 供有利的因素。周 围环境是促进幼儿 健康成长的源泉。 (二)从幼儿年龄 阶段的特点来分 析,通过科学教育, 能满足这种好奇 心,使幼儿对学习 科学产生积极的态 度,还能对幼儿成 长后正确对待周围 事物、对待生活产 生良好的影响。幼 儿从出生起就不断 与周围环境接触。 科学教育可以为幼 儿创设丰富的环 境,扩大、丰富幼 儿的科学知识,并 使其知识趋于系统 化、条理化,逐步 发现事物之间的规 律和关系。科学教 育能以客观事物为 媒介,促进幼儿智 力、语言的发展。 科学教育可以促进 幼儿个性的良好发 展。(三)从幼儿园 的各项活动来分 析,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可为幼儿园 各项活动,特别是 教育活动提供具体 而丰富的内容,即 科学活动是进行其 他各项活动的基 础。 8、人类早期科学教 育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自然科学教育 与生产劳动紧密结 合,成人在劳动中 传授有关自然的知 识,儿童在跟随成 人劳动的过程中接 受教育;二是在原 始社会,科学还很 不发达,人类对许 多自然现象无法解 释,于是将自然现 象神化,这样的“误 解”就阻碍了人类 对于自然法则的认 识,因此,自然科 学教育也就带有愚 昧的神灵色彩。 9、我国古代自然科 学教育的特点有哪 些:(1)重视生产 知识的传授,墨子 用实验的方法进行 教学,这是在世界 科学教育史上也是 一种首创。(2)古 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是一些解释粗浅的 科学概念、说明用 途的纯知识性的科 学教育,而且往往 和识字教育紧密结 合。(3)统治者并 不重视科学教育, 我国自然科学、生 产技术的传授逐渐 地从学校教育内容 中被排除出去。 10、我国近代建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实施体系的标志是 什么:1924年,我 国幼教专家陈鹤琴 先生在《现今幼稚 教育之弊病》一文 中指出:“孩了与环 境的接触太少,在 游戏的时间太多。” 并指出:“我们的主 张,幼稚园之课程 可以用自然、社会 为中心。”据此,他 的暂行课程中设有 儿歌、社会和自然、 工作、静息、餐点。 从此,“自然”就作 为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课程出现在我 国学前儿童教育体 系中。 11、国外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的实施对 我们有何启示:美 国,科学是面向所 有学生的;学习科 学是一种能动的过 程;学校的科学要 反映作业当代科学 实践之特点的理性 传统与文化传统; 改进科学教育是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教 育改革的一个组成 部分。日本,重视 让学前儿童获得亲 身的体验,否定了 让幼儿掌握远离自 己生活的知识和技 能的教育;通过环 境进行科学教育。 法国,法国的学前 儿童科学教育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动手做”项目。 各国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都有其不同的 特色,但总的趋势 相同。从学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来看,是以科学素 质为出发点培养幼 儿的完整人格;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的内容来看,是以 现代生活为背景构 建幼儿的探索领 域;从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方法来 看,强调以探究为 主要的方法,更加 重视儿童主体活动 在科学学习中的作 用。 12、幼儿科学教育 的方法:(1)科学 游戏(2)诱导的教 学法(3)实验的教 学法(4)解决问题 的教学法(5)探讨 的教学法(6)发现 学习教学法 第二章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的有关 理论 1、分别阐述皮亚 杰、维果茨基和布 鲁纳理论的主要观 点:皮亚杰的认知 发展理论观点:他 最早提出了认知结 构和认知发展阶段 理论。一、认知发 展阶段理论。每一 阶段都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而不是一 些孤立的行为模式 的总和;每一阶段 有它主要的行为模 式,标志这一阶段 的行为特征;阶段 之间不是量的差 异;前一阶段的行 为模式总是整合 (或称融合)到下 一个阶段,每一行 为模式渊源于前一 阶段的结构,由前 面结构引出后面结 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_历史论文

前不久,日本政府置亚洲及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竟然审定通过了由一部分右翼学者炮制的以否定日本侵略中、韩等亚洲国家史实为目的的历史教科书。自80年代以来,日本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做一次修订,都要引起一场国际范围的争论。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不顾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总是强词狡辩,利用各种机会来否定过去侵略中、韩等国家的史实,翻历史的定案。在这历史教科书的背后,除了路人皆知的政治企图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本文试就此问题从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角度作一探讨。 1996年底,以西尾干二为首的右翼学者在东京赤坂急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宗旨是为21世纪的日本青少年编撰新的历史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教育。他们认为“(日本)战后的历史教育使日本人忘却了应该继承的文化和传统,丧失了日本人的自豪感。特别是近代史部分,日本仿佛成了一个子子孙孙都要不断谢罪的罪人。冷战结束后这种自虐倾向更加严重。现行教科书完全是将以往敌对国家的宣传当作事实加以记述的,世界上没有这样进行历史教育的国家。”“我们编撰的历史教科书将立足于国际视野,通过品格和均衡表现出活生生的日本和日本人形象,(成为一本)既能为先人业绩所激励,也能面对失败,充分体验其苦乐的日本人的历史课本。”[1] 该会成立后,就开始为“编造”新历史教科书奔走活动。1997年1月,西尾等向日本科学文部大臣递交了要求消除(现行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慰安妇记述的申请。同年3月,举行了首次题为“超越自虐史观”的研讨会。1998年6月,在大阪中之岛公会堂举行第四次研讨会,题为“新历史教科书的展望”。此后,又先后在上越、名古屋、广岛、松山等地举行了多次以“我们开展的教科书运动”为题的研讨会。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该会将“编造”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扶桑出版社提交给科学文部省进行检定。科学文部省于2001年4月3日予以审定通过。 新版历史教科书的要害是歪曲历史史实、美化侵略。该书认为,亚洲和太平洋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日本政府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自存自卫和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宣布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由于大东亚战争初期日本军队的胜利,在欧美统治下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才高涨起来。” 在“初期胜利”一节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此事(指偷袭击珍珠港)被报道后,日本国民精神振奋,一扫长期以来因中日战争所造成的沉闷气氛。”在“战时下的国民生活”部分中又写到,“虽然生活物资极端贫乏,然而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诸多国民仍勤奋工作,英勇战斗。这是希望取得战争胜利的行动。”关于战争性质,书中写到“战争是悲剧。但是战争难分善恶。不能说哪一方是正义的。哪一方是非正义的。它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利润发生摩擦的结果,当政治解决不了时,作为最终手段只能发动战争。” 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现行历史教科书(1997年审定)是这样记述的,“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也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在新版教科书中,有的将20万人改写成“大量”,有的将南京大屠杀的表述篡改为“南京事件”,有的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 新版历史教科书不仅只字不提由于日本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而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简短版(中国历史纪年对照)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简短版(中国历史纪年对照) # 大和时代(250年-710年) 又分为古坟时代(250–538年)(三国魏少帝嘉平二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和飞鸟时代(538–710年)。 日本本土还没形成一个集权式或分权式的政府体系,仍是以部落为中心。 佛教传入日本 圣德太子(574年-622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六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模拟隋朝提出十七条宪法。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710年(元明天皇和铜三年):元明天皇遷都至平城京(奈良)。 753年(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东渡。 794年(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本古代最后一个时代。 1001年至1008年(一条天皇长保三年至一条天皇宽弘五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源氏物语》成书。 1167年:(六条天皇仁安二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平氏全盛期〉。 1180年至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至十二年):源平合战,平家灭亡。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元文宗至顺四年) 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政权开始。日本幕府政治制度开始,并绵延700余年。 1203年(南宋宁宗嘉泰三年):源赖家被北条时政所杀。北条时政任执权。 1333年(元文宗至顺四年):足利高氏倒戈,攻下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北条氏〉灭亡。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 #建武新政(1333–1336年)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元惠宗至元二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又分为两个阶段: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和战国时代(1467–1573年)。 1336年: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北朝建立。 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南北朝统一〈北朝胜〉。 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应仁之乱,战国时代开始。 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桶狭间之役〈织田信长讨伐今川义元〉。 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织田信长追击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 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杀织田信长〉。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取得统治权。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 1603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确立〉。 1867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大政奉还。幕府时代结束。 #近现代(1868年-现在)(清同治帝同治七年-现在) 1868年至1912年:明治时代。 1868年(清同治帝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开始。 1912年至1926年:大正时代。 1926年至1989年:昭和时代。 1989年至今:平成时代

我对日本的看法

我对日本的看法 对日本的感觉可能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可以说是对日本没什么多大好感的。在我小时候和家人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日战争片,从小我就特别痛恨日本人,直到我懂事了,在小学学了历史,对日本人更是痛恨到了极点,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做,若是自己的国家他们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吗?什么屠杀,强暴,什么三光政策,真该死,我曾一度做梦都在骂小日本鬼。特别是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更加剧了我对日本的不满,本来在若干年前他们如此残害我们国家老百姓就已经很惨剧人寰了,现在还来和我们国家争领土并且某些右翼分子还不承认那些不堪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心里就更加排斥和厌恶日本了。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抵制日货,看到日本汽车就想上前去扎个稀巴烂,当然这些也纯属开玩笑。反正那段时间,每天都和小伙伴默默地高喊着“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也是中国的”口号,心里想着日本有多么罪不可赦,有多么不可饶恕,那时候别提能有多亢奋就有多亢奋了! 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等我真的长大了,对所有的事情更加了解后我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我不在一味的漫骂日本人,也不在对日本人存有偏见,而是尽量用平常心去看代,我发现我们对部分日本人应该原谅。有不少人是无知的(或者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的国家有一些顽固不化的人不会也不想让他们的子孙知道他们当年的罪行,他们想修改教科书,想篡改历史,想否认一切。不可能,我们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紧接着,日本动漫的火爆和全国各地的动漫展开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的一部分对日本不满的理念更加随之动摇,对日本的看法也变得不那么偏激,甚至在学习了一些日本的文化之后,反而还觉得日本确实是一个蛮不错的国家,对它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国家,一个我们不愿意爱,不能爱,不可以爱的国家,因为他令我们一出生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但是抛开历史的十字架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国家的不同与美好,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拥有樱花般凄美文化的国家,它是一个拥有武士刀般锋利思想的国家,它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同样日本人在工作之中又有着自己的严谨,而且对于事件的分割很清楚。比如说工作的时间就是工作,严肃认真,而到了休息的时间就是休息,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玩得疯。他们不喜欢没有礼数不守规矩的人,尤其是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虽说耻辱不能忘,但却不能阻挡着文化的前进。我对日本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国家,无论什么事情,他们要不就做到最单纯、要不就做到最变态,这从他们的电影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能拍出感官世界、大逃杀这样变态到极致的电影,也能拍出情书、龙猫这样纯粹到让人心动的电影,真得让人很难与理解,就像当年日本兵在中国的暴行和在国内的谦逊形成鲜明对比一样,他们的性格中既有纯真良善的一面,也有偏执暴虐的一面。 对于我对日本动漫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动漫可谓是全世界第一的。优质的画风、精彩的剧情以及优秀的声优,都对日本增添不少的分数。而且里面的角色就像生活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存在。每每看动漫总会被剧情和里面的人所感动,觉得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牵动着,特别有代入感。而且,最重要的是,适用人群广泛,不再仅仅只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可以看这些动漫的。这主要是日本动漫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它会按照观众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可分为儿童动漫、少年动漫、少女动漫、青年动漫等等。如此多的分类,数不胜数,自然是获得一致的好评的!并且我对于日货的看法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觉得当时想抵制日货的思想别提是有多幼稚了,日货可不是轻易能抵制的了得,人家的质量确实是好,大街小巷,家里面随随便便都有日本生产制造的电器,可见人家的影响力是有多大了。而且日本的经济贸易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并且日本的经济,科技技术等中国很是需要,双方应该多交流,互补。关于日本的文化,说不好听的就是仿盗我们国家的文化,说好听的就是借鉴并传承了我们国家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日本文

你如何看待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

1.你如何看待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你认为中国教科书是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现 在若由你来负责修订相应的教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一开始我对这个问题十分反感,我很讨厌日本人这样的做法,甚至开始厌恶所有的日本人,觉得他们是垃圾人种,明明是自己做错的事却不敢承认明明是自己的错误,却总是百般隐瞒。和我一样,18岁左右的我们是那么冲动,在扣扣上发布着这样的消息,如果有一天可以,我会代表中国进行一次“东京大屠杀”让那些日本鬼子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厉害。 现在过去几年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看到这个命题后也开始反思,难道真的有我们传闻中的那么严重么,难道事实就是我们QQ空间里面所说的那样。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件事的起因。日本一个出版社在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上提到了少量日本侵华战争,这件事被日本右翼反分子知道了(法西斯势力的残余,一直在否认侵华战争),他们买通一个叫做“扶桑”的出版社,对教科书进行篡改,将日本对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加以掩盖,篡改。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日本其余十几家出版社没有这样篡改,但是他们对日本这段历史也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地提出来,这让人气愤。其实现在细想一下,气愤,谴责日本的并不只有我们国家,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很不满,要求日本还原历史真相。再看看扶桑出版的教科书,在日本国内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出版社的书也只不过在书店里面被放在三流教科书的行列,所以大家不要提到日本人就恨之入骨。我们应该同情那些被冤枉的日本友人,他们是被“右翼分子”陷害的,所以大家正视历史问题。 其实我一直很遗憾,一直没有能够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看到关于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描写,或者说很少看到那些描写。众所周知,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的主战场在前线,承担着很多重大的战争。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我只看到“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重大胜利,但却没有看到更多关于这场战役的描述,只是很少几行字和“平型关大捷” 一起写入教科书中。“百团大战”是共产党的最大一次胜利,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次胜利,于是我们看到教科书用一节的内容描写这样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这让我为国民革命军感到无限的悲伤,他们在正面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结果却不被后人肯定,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孩子,只因为两党的对立么?历史埋没了他们的功劳! 现在我的身份是一位历史教科书编辑负责人,首先我会按照时间顺序将教科书上的历史事件进行统一编写。前面一些会将日本对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写下来,中间会将如“平型关战役”的一些国军取得的抗日成果描述出来重点描述前线战斗的惨烈,与国军为抗日做出的重大牺牲,我会查阅史料,将每一场战斗的伤亡人数统计,让我们学生知道肯定国军在抗战时期对我国做出的贡献。在这之前我会用一章内容将“国共合作”这件事具体详尽地描述,让大家知道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任何一方如果没有合作是终究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大家应该认清事实,知道了解历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懂那又怎么还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历史呢。 3孙立人是抗战期间杀伤侵华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他率军在缅甸对日作战中曾坑杀千名日军战俘,其理由:“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活埋!”因此遭到美英等国的谴责。请对此称述你对民族尊严与个体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是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先辈们为什么要抗日?炎黄子孙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誓死不做亡国奴!这是什么?民族尊严,这是民族大义。 大家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吧,尤其现在我们在南京的高校上学。大家知道日本人杀了我们多少军民么?对,30W,被坑杀的多少?对10几W,在这一千多名被坑杀的日军战俘中,他们又何止杀了中华子民千甚至是万啊。 孙大将军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士,他有一颗众军爱国的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中华民族

日本篡改教科书

4 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2001版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 送审本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

版历史教科书较之前版更加恶劣。不仅完全删除了日本侵略的史实,还处处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 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对于“九一八事变”,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教科书还宣扬,由于日本对满洲的占领,才使当地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大量引进日本的重工业,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吹嘘日本的一名外交官如何在二战时夜以继日地手签护照,解救了6000名犹太人,俨然是一个日版“辛德勒名单”故事。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 中国和日本,就像是一对冤家,两者间的战争从未消停过。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总会带着一种仇恨,特别是老前辈们情感更强烈。因为他们曾经历过或目睹过日本带来的创伤,国耻家仇。 中国和日本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渊源?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两者的联系就不一般了。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和日本非常的近。中国是亚洲大国,海岸线绵长,而日本就在我们海的对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的,怎么中国和日本就“互掐”上了呢? 我们从历史书上可以了解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其威力可以影响到周边小国,顺便带动小国的发展,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到了清朝末年,这种威力大不如前。闭关锁国,朝廷腐败,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这一系列的举措使中国与世界大大脱节了,世界各国在学习新文明,而中国却在落后。与此同时,日本正在努力的前进,特别是明治维新让日本强有力的崛起。 然后一个不合常理的局面出现了,小日本居然来挑衅大中国!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我历史不好,但我清楚的记得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出动联合舰队,进攻我们的海防,北洋舰队受命前行,抵抗日本海军的进攻。当时的情况危急,丁汝昌、邓世昌等人危急领命,对付有组织有目的的日本舰队,两军交战过程艰辛,本来清政府明明有赢的希望的,怎么就会输给小日本了呢? 这一年注定是历史性的一年。中国资源比日本丰富的多,人多、地多、资源多,除了北洋舰队,在南海地区还停靠着一些军舰,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几乎出动了全岛的军舰,而清政府却让自己的军舰停在南方晒太阳,很明显,清政府一点抵抗的积极性都没有。还有就是在战争中,清政府居然出动渔船,渔船不是打渔用的吗?怎么能抵抗日本的现代化军舰呢?想想就觉得可笑。再看看武器方面,我们军舰在炮弹流弹用完之后,居然无弹可打,有那么几颗打出去还是个空炮弹,就算击中了敌方不爆炸也是无用功。从这一系列地方就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备战不足,无力抵抗外来侵略,就算是小国也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