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县域城市首位度及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县域城市首位度及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孟令勇;韩祥铭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体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城市首位度理论对新泰市的城镇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城市首位度发展不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优化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孟令勇;韩祥铭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J], 黄河东
2.城镇等级体系的Beckmann模型与三参数Zipf定律的数理关系rn——Beckmann城镇等级 - 规模模型的分形与分维 [J], 陈彦光
3.农牧交错带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与空间结构分析--以内蒙古卓资县为例 [J], 陈国清;苏根成;李百岁;魏钟林
4.基于地域特征的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优化研究——以湖北省欠发达山区县为例
[J], 林小如; 吕一平; 刘凌云
5.合肥城市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体系初探 [J], 万利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分析

中原城 市群 地 区城 市规 模 结构 与空 间结 构 分 析
苏朝 阳 1 苗长虹 - 赵俊远 , ,
(. 1 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 5 0 ; 70 1
2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 707) 30 0
摘 要 :基 于分形理论对 中 原城市群地 区的城市等级规模 结构和 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 出中原城市群城市
为荥 阳、 密 、 县 、 辉 、 义 、 郑 、 新 辉 卫 巩 新 禹
表 1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
: ! ! 竺! ! 兰 圣! 竺 : ! 竺 生!! 生 ! ! !竺! ! 竖! 4 08 月
苏朝 阳等 : 中原城 市群地 区城市规模 结构与空 间结构分析
州、 葛、 州、 源 、 师 、 阳、 长 汝 济 偃 沁 登封 、 舞
钢 和 孟州 (0 6年标准 ) 20 .大致 可为 3个层
收稿 日期:2 0 — 2 1 0 7 1— 8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0 70 9 46 1 ) 4
资料来源: 河南 省城市统计年鉴 (0 5 . 2 0 )
城市
郑 州 、 阳 洛
5 ~l 0 0 0 2 ~5 0 0
1~ 0 0 2 <1 0
开封、 平顶山、 新乡、 焦作 许昌、 漯河 巩义、 新郑、 禹州、 济源
荥阳、 密 、 县、 新 辉 卫辉 、 葛 、 州 、 师 、 阳 、 封 、 钢 、 州 长 汝 偃 沁 登 舞 盂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 8年 4月
河
南 科
学
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分析

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分析范红艳【摘要】The paper collected the data of urban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for each cit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1998 to 2012, and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city-size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by using city primacy index , rank-size rule and city Gini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is ration-al.City-size structure in Henan Province is consistent with rank-size rule, each city is mounting up steadily and marked by the development of“try to ove rtake each other”.City-size structure is transitional type between primacy distribution and rank-size distribution .Zhengzhou , the primacy city of Henan Province , has sizable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e size of the second city and the third city ( Luoyang and Shangqiu )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eir theoretic size.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 such as constructing traffic network rapidly , offering specific guid-ance for different cities , promoting upgrade of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trade in Zhengzhou , per-fecting infrastructure of counties , thereby forming development drag and thrust of urban system to promote whole rise of city-size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利用1988—2012年城市非农人口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
•
•
•
•
• •
(3)评价结果
3、环境容量评价
• (1)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容量(SO2)计算 水(COD)环境容量的计算
•
•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2)评价结果
4、生态系统脆弱性
• (1)技术方法
•
由于地貌类型的过渡性,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 成为河南省突出的生态问题,豫东平原大部分处于黄河故 道和黄泛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也较严重。土壤盐渍化在河 南有一定程度的分布,根据河南实际,选择沙漠化脆弱性、 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化脆弱性三项指标进行生态脆 弱性的评价。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二○○八年四月
•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意义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构成 •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意义 • (一)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土空间 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 1、资源环境问题凸现 2、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3、空间结构不合理 4、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 (一)指导思想 •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 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的要求,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脆弱性]=MAX{[沙漠化脆弱 性],[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 化脆弱性]}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研究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研究作者:董立峰宋芙蓉吕学军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5期[摘要] 以建成区人口规模为样本,应用分形理论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体系具有双分形结构,大城市不突出,中等城市发展快,小城镇发展水平低。
最后,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形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于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1],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由于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存在无标度性,即具有分形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分形理论对区域城镇体系进行定量研究,明确城镇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区域城镇体系结构与功能的优化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
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体的交界地带,对这一地区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当地城镇体系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对山东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特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指一定区域内城镇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揭示一个区域内城镇规模的分布规律(集中或者分散),反映城镇体系从大到小的序列与规模的关系。
城镇体系的分形特征是指城镇等级规模分布序列中的自相似性,即分布序列中局部与整体间的自相似性。
在研究城镇体系的分形结构时,国内学者多采用非农业人口代替城镇人口来计算分维数,使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分析

• 城市体系的的等级层次是城市的中心地位与作用 的综合体现,与表征城市综合实力的“性强度 作为划分城市等级层次的依据,是合理可行的。
分析的方法步骤
1 体系
2
3
4
2.1构建评价指标 2.2计算中心性强度
2.3划分等级层次 2.4等级层次分析
2.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城市首位中心城市二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级城市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四级城市地方性中心性城市24等级层次分析各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城市体系等级层次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使其结构逐步完善尉氏县长垣县兰考县原阳县求职应注意的礼仪最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体现自然以一种修养面对两种结果仍然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被拒绝是面试后的两种结果之一
•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是建立在综合考察所有城市 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上的级别系列, 是所有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反 映,同时也反映了城市体系的层次性特征和纵向 结构关系。
•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体系内城 市的规模大小和职能类型,它为城市体系内部结构 的合理化和功能组织的有序化提供了框架,是城市 体系较高层面的结构层面。
• 若城市体系有完善的等级层次结构,那么其城市 体系的规模序列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 结构也呈有序化,各城市的职能分工明确,功能 互补,空间布局呈现明朗的轮廓,城市体系各功 能子系统结成一个有机的功能网络整体。
2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分析的方法
• 中心性强度——城市中心性作用的度量
• 它是一种度量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功能组织和在 区域开发中综合实力的指标。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分析
姓名:翟嫚嫚
主要内容
1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的概述
2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分析的方 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豫政〔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豫政〔2021〕5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主要成就第二节发展态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二节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第三节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第四节培育壮大副中心城市第五节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第六节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第四章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引导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第三节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第四节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第五章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打通市民化制度性通道第二节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第三节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第四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第六章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第一节建设便捷舒适的宜居城市第二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第三节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第四节建设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第五节建设美丽低碳的绿色城市第六节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第七章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第一节充分发挥试验区带动效应第二节合理配置城乡发展要素第三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第四节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第八章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第二节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第三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九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加强政策统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前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是优化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我国城市创新规模的分布及结构特征——齐夫定律视角

2021年第6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6doi:10.3969/j.issn.l000-7695.2021.06.005我国城市创新规模的分布及结构特征—齐夫定律视角蒋明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摘要:为了解我国城市创新规模的演变规律及其内在机制,找准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为下一阶段创新政策的着力点,利用1995—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科学支出前100位城市数据,采用三参数齐夫模型定量研究城市创新 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创新规模分布在总体上符合齐夫定律;城市创新规模指数总体上呈上升 趋势,但创新规模出现差异化且这种差异逐渐扩大;城市创新规模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但不同规模阶段的等级结 构类型不一样,长期看我国城市创新规模等级结构具有扁平化趋势。
研究结论对我国城市体系发展的启示意义为:城市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规划,还要与其他城市形成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城市创新体系;政府制定区域空间战略 和地区发展规划必须尊重现有城市创新规模体系;要客观认识导致“城市病”的原因,顺应城市创新发展规律建设 区域性创新规模首位城市。
关键词:创新规模;分布特征;等级结构;齐夫定律中图分类号:F290; F224; 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21 ) 06-0033-10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Innovation Scale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ipf s LawJiang Minghua(City Colleg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419,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law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urban innovation scale in China, and find out which scale city is the focus of innovation policy in the next stage,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China Urban Statistics Yearbook from 1995 to 2018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innovation scale in China by three-parameter Zipf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distribu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in China conforms to Zipfs law on the whole; the urban innovation scale index is on the rise in general, but the innovation scale is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ce expands gradually; urban innovation scale has obvio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but different types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cale stages, and for a long time, the grade structure of urban innovation scale in China has a flat trend.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th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urban system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its own planning, but also form a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iti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innov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atial strateg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 by the Government must respect the existing urban innovation scale system; and it is necessary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urban disease", and conform to the law of urba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build the first city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cale.Key words: urban innovation sca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hierarchy structure; Zipf s Law1问题的提出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在客观上可分为若干个阶段,如以创新驱动力来源划分可分为要素驱动阶段、制 度驱动阶段和经济社会全面驱动阶段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链接:/Thesis_Y1693828.aspx
6.霍连明.Huo Lianming基于分形理论谈安徽沿江环湖城市群的建立[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4)
7.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
8.于绍璐.Yu Shaolu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0(5)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姓名:王秀芬申请源自位级别:硕士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王发曾
20100501
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3.陈涛山东城市体系结构研究[学位论文]2009
4.刘继生.陈彦光Davis规律与Beckmann模型的数理等价性--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宏观-微观对称性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1,21(2)
5.党兴华.赵璟.DANG Xinghua.Zhao Jing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体系分维研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公共管理学报2005,2(1)
作者:王秀芬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1.张守忠.李玉英.ZHANG Shou-zhong.LI Yu-ying1985年以来黑龙江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08,23(10)
2.陈彦光Beckmann城市体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技通报20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