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一节人体力学与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用力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身体疲劳,避免因不正确的姿势引起肌肉、肌腱劳损,常见的有腰肌扭伤等.一、常用力学原理(一)杠杆作用杠杆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的杠杆。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与力点之间。

3.速度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

速度杠杆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

(二)平衡与稳定根据力学原理,物体的平衡和稳定与重力的大小、重心的位置及重力线与支撑面的关系有关。

重力:是地球作用于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心:是重力的中心。

重力线:即重力的作用线,是一条假想的通过重心的垂线。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

一般而言,物体的重量、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物体重心的高低与稳定度成反比。

另外,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内有助于维持物体的平衡与稳定.。

(三)压力与摩擦力压力指受力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

对于相同重量的物体而言,受力面积越大,则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越小。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反作用力。

二、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护理实践中正确运用力学原理,不仅可避免护士自身受损伤,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增进病人的舒适与安全。

(一)合理利用杠杆原理运用人体的自然杠杆作用,护士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二)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1.正确的站立姿势2.维持较大的支撑面人体的支撑面为两脚之间的距离,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大。

所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3.维持较低的重心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大。

所以对于工作平面较低的技术操作,如护士铺床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屈髋屈膝,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4.尽可能让重力线通过支撑面所以护士在做翻身、擦浴、注射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将病人的身体靠近护士,同时以下蹲代替弯腰工作,减少重力线偏移,有助于增加护士的稳定性,减少腰部肌肉作功。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的应用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的应用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的应用1. 简介人体力学是研究人体静态和动态力学规律的学科。

在护理工作中,合理的人体力学原理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工作负担,防止操作过程中的伤害。

2. 重要的人体力学原理2.1. 力的平衡原理根据力的平衡原理,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要维持平衡。

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这一原理可以让患者保持稳定的姿势,减少摔倒和绊倒的风险。

2.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一个物体在一端用力,另一端就会产生力。

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减少手臂和背部的负荷。

举例来说,当需要移动病人时,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床单等工具,通过与床单产生摩擦,使力量传递到床上,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2.3. 稳定原理稳定原理是指一个物体要保持平衡,需要有稳定的支撑点。

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稳定原理可以保持患者的稳定姿势,防止摔倒或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2.4. 重心原理重心原理是指一个物体平衡的关键是确定其重心位置。

在护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重心位置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控制和支撑患者,减少跌倒的风险。

3. 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中的应用3.1. 坐姿护理•护理床应调整至适当高度,以保护护理人员的腰部负担。

•患者膝部和脚部要支撑在床上,确保重心稳定。

•床垫和靠枕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增加患者舒适度。

3.2. 转身护理•在转身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杠杆原理,使用床单等工具来减轻手臂和背部的负荷。

•保持患者的重心稳定,并确保有足够的支撑点,避免摔倒。

3.3. 洗澡护理•洗澡床或椅子应具备稳定的支撑点,以确保患者在浴室中保持平衡。

•使用坐垫或护理工具,减轻护理人员的负荷。

•在移动患者时,应根据重心原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3.4. 搬运护理•使用专业的搬运设备,如卧床车、护士车等,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来调整患者和设备的位置,以保持稳定。

4. 结论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护患者的安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导入案例
患者,男,76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0余年。因“咳嗽、咳黄痰,气急加重, 嗜睡10d”入院治疗。患者身高170cm,体重75kg,T 37.4℃,P 120次/min,R 44次/min, BP 130/80mmHg;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白细胞 20×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8%;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 50mmHg,PaCO2 80mmHg,pH 7.32,BE +3.5mmol/L。入院初步诊断“肺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护士遵医嘱给予吸氧(氧 浓度25%,氧流量2L/min)、抗感染、超声雾化吸入,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在患者住院期 间,护士协助患者行体位引流及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请思考: 1.护士在为卧床患者进行更换床单时,应用了哪些人体力学原理? 2.为促进该患者痰液排出,上述护士所采取的翻身、叩背、体位引流等措施的原理是什么?
谢谢观看!
一、常用的力学原理
不同体位下重心变化 重力线从坐位变立位时,重力线的改变
二、人体力学运用原则
利用杠杆作用 扩大支撑面 降低重心 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 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使用最小肌力做功
本章小结
护士应掌握患者入院、卧位、运送和出院护理的一般程序,按照整体护理 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为 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疗护理活动、 早日康复出院。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定义
人体力学(body mechanics)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 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学 科。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急诊科 陈静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 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 一门科学。正确的姿势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 能,并且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发挥较大的工作 效能。不正确的姿势易使人体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 影响人体健康。
学习人体力学的意义
人体局部平衡是整个人体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而且整个人体平衡也是由各个局部平衡来实 现的。
(三)平衡与稳定
重心:是重量的中心。人体 重心的位置随着四肢和躯
干的姿势而改变,当人直立时,重心在骨盆的骶骨上部 靠前方。 重力线:是一条假象的通过重心的垂直线。(是自重心 垂直于地面的线)
支撑面:指人或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支持重力的 面积)
在提物品、抱起或抬起患者移动时应尽
量将物体或患者靠近身体;
应将患者靠近自己的身体,以使重力线
落在支撑面内,增加稳定性。
(五)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六)用最小量的肌力作功 移动重物时应注意平衡,有节律并计划好所要移 动的位置和方向,以直线方向移动,尽可能用推 或拉代替提取。
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造成的问题
1、受伤:椎间盘脱出。
2、腰背部疼痛。 3、疲劳。 4、病人意外。
思考题
1.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
2.举例说明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护理人员的平衡与稳定
3.平衡与稳定的要素有哪些


患 者
维持良好姿势
减轻疲劳 提高工作效率
增进舒适、安全 预防并发症
一、常用的人体力学原理
一、杠杆作用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二、摩擦力
三、平衡与稳定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一、引言人体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与力学性能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工程、医学、康复等。

在护理工作中,人体力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二、人体力学在床旁评估中的应用床旁评估是指在患者床边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

例如,在进行肌肉力量测试时,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重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此外,在评估患者姿势时,护士也需要考虑到人体力学原理,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三、人体力学在转移技巧中的应用转移技巧是指将患者从一个位置或一个设备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或设备。

这是一项常见但危险性较高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患者的体重、身高、力量等。

人体力学可以帮助护士选择适当的转移技巧和设备,从而减少患者和护士的受伤风险。

例如,在使用滑板时,护士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重心和滑板的摩擦力,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四、人体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其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康复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并根据其特定情况制定适当的训练计划。

例如,在进行肌肉训练时,康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重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和设备。

此外,在进行平衡训练时,康复医生也需要考虑到人体力学原理,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五、人体力学在预防工作中的应用预防工作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预防患者的受伤和疾病。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并根据其特定情况制定适当的预防计划。

例如,在进行坐姿工作时,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重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座位和工作台。

此外,在进行长时间站立工作时,护士也需要考虑到人体力学原理,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六、结论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人休息,与仰卧位交替使用。也用于灌 肠、肛门检查和臀部肌肉注射。
姿势
此强迫体位病人容易疲劳,可将靠背架摇起成 近90度,以支持后背;胸前放跨床小桌,置软 枕供病人俯前休息。
适用范围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 哮喘等严重呼吸困难病人被迫采 取端坐
姿势
摇起床头支架30-50度,再摇起膝支架以防身体下滑。
操作要点:
1、检查轮椅的安全性、核对患者,取得配合。 2、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 3、协助病人坐起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患者应尽量向后坐,勿前倾或自行下车。 5、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轮椅运送注意事项:
平车运送术
目的: 护送不能起床的患者入院、作检查、 治
疗或手术。 用物:
平车、带套的毛毯或棉被、骨折(木板) 必要时备有帆布中单或橡胶单
甲:头颈肩,腰 乙:臀部,掴窝
三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方法:
甲:头颈肩 、胸背部 乙:腰 部、臀下 丙:膝部、小腿
四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颈椎、腰椎骨折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方法:
甲:床头、头与肩 乙:床尾、两腿 丙和丁:中单四角
平车运送法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躺好,包裹病人,先脚后两 侧 露出头部,上层边缘向内折叠
原则:
上车先搬 头部在搬 下肢
下车先搬 下肢后以 上肢
适用对象:
一人搬运法
小儿或体重较轻,不能自行挪动,病情允许者。方法:
一手由腋下至对侧肩部,另一手伸入病人大腿下,病人 双 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
二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方法:

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ppt课件

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ppt课件

学习要点:
不同卧位分别 适用于哪些病人? 各种卧位的摆放要点?
1、仰卧位 (supine position)
去枕仰卧 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 位
去枕仰卧位
脊椎全昏 髓管麻迷 腔内未 穿麻醒 剌醉者
仰卧屈膝位
女腹 病部 人检 导查 尿
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休 克 患 者
(二)侧卧位
(side-lying position)
目的 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 移向床头,恢复正确而舒适的卧位。
操作步骤
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 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要领
将各种导管及输液等装置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 患者仰卧,整理患者被服,双手放于腹部
一人协助法
先将患者双下肢移向护士侧的床缘并 屈膝,再将患者肩部和臀部移近
(六)头低脚高位 (trendelenburg position)
跟妊十肺 骨娠二部 或时指分 胫胎肠泌 骨膜引物 结早流引 节破术流 牵 引
(七)头高足低位 (dorsal elevated position)
• •
脑 水 肿 患 者
颅 脑 手 术 后
颈 椎 骨 折 行





(八)膝胸卧位 (knee-chest position)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促进产后子宫复旧
(九)截石位 (lithotomy position)
• •
人 工 流 产
产 妇 分 娩
治 疗 、 或
会 阴 、 肛
手门
术部




三、变换卧位法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降低护士在工作中因长时间弯腰、负重等导致的腰背部疼痛等职业病的发生率。
减少护士在搬运患者时因姿势不当导致的肌肉拉伤等意外伤害。
提高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
通过人体力学原理,对现有护理设备进行改良,使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设备的 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
结合人体力学理论,优化设备设计,使其更符合护士的操作习惯和人体结构特征,提 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通过对人体力学的研究,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设备设计,为护士和患者提 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Part Four
人体力学知识有 助于减少护理工 作中的意外伤害。
掌握人体力学原 理可以帮助护理 人员正确地执行 护理操作,提高 工作效率。
通过人体力学的 学习,护理人员 可以更加关注病 人的安全和舒适 感,提升护理质 量。
培养护理人员的 安全意识是提高 整个护理行业安 全水平的重要途 径。
人体力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姿势控制能力,减少职业损伤。
合理利用重力, 如使用滑轮、 吊车等工具。
优化操作流程, 减少重复和不 必要的动作。
掌握正确的姿 势和动作,以 减少肌肉和关
节的负担。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根据人体力学原理,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的流程,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动作, 降低疲劳程度。
使用辅助工具:利用人体力学设计的辅助工具,如升降床、移动设备等,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 强度,减少疲劳和损伤的风险。
通过人体力学的 学习,护理专业 学生可以更好地 掌握实践技巧, 提高护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一节人体力学与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用力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身体疲劳,避免因不正确的姿势引起肌肉、肌腱劳损,常见的有腰肌扭伤等.一、常用力学原理(一)杠杆作用杠杆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的杠杆。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与力点之间。

3.速度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

速度杠杆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

(二)平衡与稳定根据力学原理,物体的平衡和稳定与重力的大小、重心的位置及重力线与支撑面的关系有关。

重力:是地球作用于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心:是重力的中心。

重力线:即重力的作用线,是一条假想的通过重心的垂线。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

一般而言,物体的重量、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物体重心的高低与稳定度成反比。

另外,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内有助于维持物体的平衡与稳定.。

(三)压力与摩擦力压力指受力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

对于相同重量的物体而言,受力面积越大,则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越小。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反作用力。

二、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护理实践中正确运用力学原理,不仅可避免护士自身受损伤,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增进病人的舒适与安全。

(一)合理利用杠杆原理运用人体的自然杠杆作用,护士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二)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1.正确的站立姿势2.维持较大的支撑面人体的支撑面为两脚之间的距离,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大。

所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3.维持较低的重心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大。

所以对于工作平面较低的技术操作,如护士铺床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屈髋屈膝,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4.尽可能让重力线通过支撑面所以护士在做翻身、擦浴、注射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将病人的身体靠近护士,同时以下蹲代替弯腰工作,减少重力线偏移,有助于增加护士的稳定性,减少腰部肌肉作功。

(三)合理运用压力与摩擦力1.合理运用压力局部承受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

护士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轻局部压力。

如给病人安置卧位时,在骨突处等易受压的部位垫气圈、软枕等,增加受力面积,减轻局部承受的压力。

2.合理运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主要与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护士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

如在浴室应用防滑地砖,在拐杖前端加橡皮垫等;拐杖使用时应尽量靠近身体,因为太靠前或靠外,会减小地面和拐杖间的压力,减小摩擦力,容易打滑。

另外,搬动病人时,应抬起病人,避免因拖、拉、拽损伤病人皮肤;搬动物品时,尽量以拉代推,因为拉的力量向上,有利于减小压力,减少摩擦力。

(四)其他1.尽量使用大肌肉群或多肌群2.尽量用身体转动代替腰部扭转第二节体位的保持与更换一、概述体位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主动体位(active position):是指病人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体位。

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指病人自身无力更换体位,而只能处于被安置的体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病人。

被迫体位(obsessive position):是指病人有更换体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治疗或检查的限制,只能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直肠检查时采用膝胸卧位。

二、常用的各种体位(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和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

(2)椎管麻醉及脊髓腔穿刺的病人,预防颅内压减低,引起头痛。

2.仰卧屈膝位【适用范围】常用于腹部检查等。

【操作方法】3.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适用范围】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利于呼吸;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操作方法】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20~30°,4.头低脚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适用范围】(1)胎膜早破的产妇,防止脐带脱垂。

(2)下肢或骨盆骨折后行骨牵引术的病人,利用人体的重力进行反牵引。

(3)严重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促进静脉血回流。

(4)十二指肠引流及胆汁引流的病人,利于胆汁流出。

(5)体位引流的病人,利于肺底部的分泌物向外流,易于咳出。

【操作方法】病人仰卧;枕头横放于床头,以防损伤头部;将床尾处的床脚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注意十二指肠引流者应取右侧卧位,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则禁用头低脚高位。

5.头高脚低位(dorsal elevated position)【适用范围】(1)脑水肿的病人,降低颅内压,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2)颅脑手术后或头部外伤的病人,减少颅内出血。

(3)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术的病人,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将床头处的床脚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抬高,(二)侧卧位(side-lying positon)【适用范围】灌肠术、肛门检查和配合胃镜检查等;长期卧床的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预防发生压疮。

【操作方法】(三)半坐卧位(Fowler’s position)【适用范围】1.颜面及颈部手术后,利于减少局部出血。

2.腹部手术后,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3.盆腔术后及盆腔或腹腔有炎症者。

有利于毒素吸收,减少中毒反应,促进炎症局限化,同时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4.心肺疾患和呼吸困难者。

一方面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另一方面减少回心血量,利于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5.疾病恢复期,利于由仰卧向站立的姿势过度。

【操作方法】(四)端坐位(orthopneic position)【适用范围】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

【操作方法】(五)俯卧位(prone position)【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腰背部手术及腰背部或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和侧卧的病人;胃肠胀气病人也可取俯卧位,以减轻疼痛。

注意呼吸困难、气管切开、颈部受伤者不适合采用这种姿势。

(六)膝胸卧位(knee-chest position)【适用范围】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病人;用于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的病人。

注意有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法。

(七)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适用范围】用于会阴、肛门区域的检查、治疗及手术等。

【操作方法】三、协助病人更换体位【目的】1.变换卧位,促进舒适,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2.配合诊断、治疗和护理的需要,如床上换单、脊髓穿刺等。

【操作方法】(65-67页)【注意事项】为特殊病人更换体位时的应注意:1.术后病人更换体位前应先固定好敷料,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翻身后注意伤口勿受压。

2.牵引病人的体位改变范围小,翻身时应注意不可改变牵引的力量、位置和方向。

3.石膏固定的病人,注意翻身后石膏的位置。

4.颅脑手术的病人应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避免头部剧烈震动,防止产生脑疝。

第三节搬运病人的方法一、轮椅的使用(68页)二、平车的使用(69页)【注意事项】推行轮椅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眩晕、面色苍白等不适。

2.病人身体处于轮椅中部,头、背向后靠,抓紧扶手,勿前倾,必要时绑约束带,以防摔倒。

3.下坡时应减慢速度,必要时护士在前面,倒向行驶;过门槛时,翘起前轮。

4.注意保暖和舒适,必要时在背部垫软枕,腿及腹部盖毛毯。

平车运送病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护士站在病人头侧推车,以便观察病人有无不适。

2.推车时小轮在前,因为小轮转弯灵活。

3.推车不可过快,避免碰撞。

4.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减少不适。

5.运送骨折病人时,先在平车上垫木板,注意骨折部位的固定。

第四节病人的活动与安全一、满足病人活动的需要(一)活动的基本类型1.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1)等长运动(isometric exercise)是指肌肉张力增加的同时不伴有肌肉长度改变和关节移动的运动。

(2)等张运动(isotonic exercise)是指肌肉收缩带动关节和肢体的移动,肌肉长度改变,肌肉张力不变的运动。

2.按运动时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分类(1)被动运动(passive exercise)是指病人本身完全不用力,完全靠医护人员、家属或辅助器械进行的运动。

(2)主动运动是指病人主动用力完成的运动。

1)协助性主动运动(active-assistive exercise)以病人主动用力为主,但当其力量不足时,由医护人员或器械协助完成的运动。

2)主动运动(active exercise)指病人无需外力的协助能独立完成的运动。

3)阻力运动(resistive exercise)指必须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3.按运动时能量供给方式分类1)有氧运动(oxygenous exercise)机体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所需能量,主要是一些机体较大肌群参与的、具有节律性和重复性的运动。

2)无氧运动是机体在无足够氧气摄入情况下的剧烈运动,包括100米、200米赛跑和短时间内的爆发性运动如举重、跳远等。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1.呼吸系统易引起坠积性肺炎。

2.心血管系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易形成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3.肌肉骨骼系统会引起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僵硬,严重者出现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关节挛缩。

引起骨质疏松。

4.消化系统营养不良。

5.排泄系统容易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结石和便秘。

6.皮肤压疮是长期卧床者在皮肤方面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

7.心理社会方面持续的活动受限容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挫折感、不被尊重感等不良的情绪(三)活动前的评估(自学)(四)指导和协助病人活动1.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2.指导病人正确更换体位3.指导病人进行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4.指导病人进行增进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五)辅助器械的使用(自学)二、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高热、谵妄、烦躁不安、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及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老年人和婴幼儿,为了防止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的发生,可采用床档、约束带、支被架等保护具(protective devices),以维护病人安全与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一)约束带约束带(restraints)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保护用具,主要是通过限制病人身体或四肢的活动,以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常用于躁动的病人1.约束带使用的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约束带使用的适应证和使用时间(2明确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使用约束带的原因和目的,尤其清醒患者必须取得病人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