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

合集下载

郁金岗主任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

郁金岗主任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

郁金岗主任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武慧强【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颈性眩晕;斜圆刃针;名医经验;郁金岗【作者】武慧强【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7郁金岗主任为著名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内蒙骨质疏松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

自行设计研发的“斜圆刃针”2007年获国家设计新型专利(专利号 ZL 200620047476.1)。

从事骨伤科医疗与科研工作近25年,针刀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用斜圆刃针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

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注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每见郁主任用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感悟颇深。

现将郁主任用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报告如下。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椎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颈部病变的压迫或(和)刺激而发生痉挛或扭曲并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

其发病率在颈椎病中占9.4%-18%,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在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1]。

1926年Barre 和Lieou首先报道颈源性因素刺激交感神经会引起眩晕等一系列症状,而将这一症状命为Barre-Lieou综合征[2]。

1933年Deklyn指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眩晕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9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交感神经与眩晕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这一概念。

基于人体弓弦力学理论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基于人体弓弦力学理论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The effect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theory on akupotomye treatment of KO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popularizing. Its long-term efficacy needs further clinical verifica鄄
盂髌骨上缘约 2耀3 cm 处袁股四头肌腱处定点用记号 笔标识曰榆髌骨尖处定一点用记号笔标识曰虞鹅足腱 在胫骨内侧髁下 2耀3 cm 处用记号笔标识曰愚髌骨内 侧缘及外侧缘髌周支持带处各定一点袁用记号笔标识遥 渊3冤在标记处袁用碘伏消毒 2 遍袁铺无菌洞巾袁注射 1%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1.5 mL 局部浸润麻醉遥 渊4冤用 野华友牌针刀冶玉型 3 号尧4 号直形针刀遥 渊5冤操作院第 一支针刀松解胫侧副韧带的粘连和瘢痕袁刀口线与人 体矢状轴一致袁针刀垂直于皮肤袁缓慢进针袁当刀下有 韧性感时袁即到达胫侧副韧带袁先纵疏横剥 2耀3 刀袁范 围 0.5 cm 以内袁然后调转刀口线 90毅袁再提插切割 2耀 3 刀袁范围 0.5 cm 以内遥 第二支针刀松解髌内侧支持 带的粘连和瘢痕袁刀口线与人体矢状轴一致袁针刀垂 直于皮肤袁缓慢进针袁当针下有韧性感时袁即到达髌内 侧支持带袁先纵疏横剥 2耀3 刀袁范围 0.5 cm 以内袁然 后调转刀口线 90毅袁再提插切割 2耀3 刀遥 第三支针刀 松解髌韧带的粘连和瘢痕袁刀口线与人体矢状轴一 致袁针刀垂直于皮肤袁缓慢进针袁当刀下有韧性感时袁 即到达髌韧带袁再深入针刀 1 cm袁纵疏横剥 2耀3 刀袁 范围 0.5 cm 之内遥 第四支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 粘连和瘢痕袁操作方法同第二支针刀法遥 第五支针刀 松解腓侧副韧带的粘连和瘢痕袁操作方法同第一支针 刀法遥 第六支针刀松解股四头肌肌腱的粘连和瘢痕袁 刀口线与人体矢状轴方向一致袁 针刀体与皮肤垂直袁 缓慢进针袁当针下有韧性感时袁即到达股四头肌肌腱[2]袁 先纵疏横剥 3 刀袁然后调转刀口线 90毅袁再提插切割 2耀3 刀袁范围 0.5 cm 之内遥 第七支针刀松解鹅足腱的 粘连和挛缩袁刀口线与人体矢状轴一致袁针刀体垂直 于皮肤袁缓慢进针袁当针刀到达骨面时袁稍提针刀做纵 疏横剥 2耀3 刀袁范围 0.5 cm 之内遥 以上 7 支针刀操作 完毕后袁拔出针刀袁局部压迫止血 3耀5 min袁然后用无 菌纱布覆盖针眼包扎遥 疗程院7 d 治疗 1 次袁共治疗 2 次遥 1.3.2 针刺组操作 淤体位院患者仰卧位袁充分暴露膝 关节遥 于选穴院犊鼻穴尧血海穴尧阴陵泉穴尧阳陵泉穴尧 足三里穴尧梁丘穴尧内膝眼尧阿是穴遥 盂采用 75%酒精 进行局部消毒遥 榆针具院采用 0.25 mm伊40 mm 针灸针 渊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使用 无菌针灸针遥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号院苏食药监械生 产许 20010020 号冤袁采用指切进针法袁行平补平泻手 法袁行针得气并留针 30 min遥虞出针袁用棉签按压局部 止血遥疗程院每周连续针刺 5 次袁1 次/d袁休息 2 d袁共治 疗 10 次遥 1.4 观察指标 1.4.1 视觉模拟评分法渊VAS冤 在 A4 纸上打印一段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本文从分析人与力的关系出发,引出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概念及其优势,进而阐述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分类、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与西医解剖系统的不同,阐明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对针刀医学诊疗过程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将针刀诊疗过程从“以痛为腧”的病变点诊疗提升到对疾病病理构架整体诊疗的高度上来,显著提高针刀的治愈率,降低针刀治疗的复发率,从源头上杜绝了针刀医疗事故的发生,为针刀医学确定了研究对象,为针刀诊治疾病建立了形态病理学基础。

[Abstract] This paper brings up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started from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force,thereby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and anatomical system of Western medicine,illuminates that guiding function of 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potomolog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potomology from the lesion point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t pain point” to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framework of disease,which improves the cure rate of acupotomy significantly,reduce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cupotomy treatment,eradicates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negligence of acupotomy completely,determines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acupotomology,and set up a morphological pathology foundation for acupotom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Key words] Acupotomy;Human bowstring mechanics anatomical system;Diagnosis and treatment傳统的西医解剖强调解剖学的纵向研究,把每一个解剖系统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忽略了各解剖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造成西医各个科室分科过细,研究过于单一,遇到多个解剖系统不同脏器同时发生的疾病,只能到不同科室进行单独治疗,各科室之间缺乏相关性[1-5]。

针刀医学的平衡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平衡论统一性

针刀医学的平衡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平衡论统一性

针刀医学的平衡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平衡论统一性发表时间:2014-01-10T10:32:43.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欧亚伊庆岩李侍鹏[导读] 针刀医学是由朱汉章教授,将中西医两种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医学。

欧亚伊庆岩李侍鹏(新疆博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 833400)【摘要】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平衡,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联系,对比,论述针刀医学平衡理论应归属于中医学阴阳平衡的范畴。

两者是统一的也是科学的。

也是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针刀医学平衡阴阳平衡统一性【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45-01 针刀医学是由朱汉章教授,将中西医两种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医学。

经20余年的发展,事实证明:针刀医学是正确的、实用的、有效的、科学的。

我们把针刀医学的核心用“平衡”概括.应该说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阴阳平衡”是相统一的,而且是科学的。

1针刀医学的平衡理论针刀医学理论上的创新是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由于动态平衡失调引起。

骨质增生的病因是由于内力平衡失调引起。

1.1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原因是动态平衡失调。

针刀医学认为【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在正常的活动允许的范围内能够完成它应该完成的动作和功能就叫动态平衡】,反之就叫动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失调是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进行的总体概括,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病因。

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四大病理因素是:粘连、瘢痕、挛缩、堵塞。

清除这四大病理因素就会使动态平衡恢复,疾病得到根本治愈。

1.2人体内力平衡失调是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个病因学理论;可把骨质增生分为三类:⑴压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⑵拉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⑶张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解决了这三个应力引起的问题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从经筋弓弦特性探析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从经筋弓弦特性探析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从经筋弓弦特性探析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刘建民;刘晶【摘要】According to the discour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for aponeurotic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aponeurotic system theory deeply,and realiz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oneurotic system and bowstring mechanics of knee mainta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knee joint.When the aponeurotic system is damaged,nodular lesions will be appeared in the following lines,especially in the "knot" and "conglobulation" parts of aponeurotic system,which leads to the pain and dysfunction of lesion sit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oneurotic system and bowstring mechanics,combining with the revel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m medicine and biomechanic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dvantage and mechanism of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it is considered that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gu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oneurotic system and bowstring of knee joint can reflect the holism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qual importance of muscles and bones.On the one hand,it enriches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on the other hand,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根据古代文献对经筋的论述和阐释,本文深入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与经筋理论的关系,认识到膝部经筋弓弦力学特性维系了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当经筋受损,会在其循行线路尤其是经筋“结”“聚”部位出现结节病灶,导致病变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基于经筋弓弦力学特点,结合现代医学及生物力学对膝骨性关节炎认识的启示,本文探索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优势和机制,认为膝关节经筋弓弦特性指导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体现中医整体观和筋骨并重,一方面丰富了中医学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提高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提供了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27【总页数】4页(P161-164)【关键词】经筋理论;膝骨性关节炎;针刀疗法;弓弦力学【作者】刘建民;刘晶【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61;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中年以后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关节严重畸形导致丧失行走能力,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1]。

颈椎病针刀疗法

颈椎病针刀疗法

• 颈上神经节是交感干 上最大的神经节,由 第1~4干神经节合并 而成。
• ①颈外动脉神经,由节下端发 出,分成包绕颈外动脉及其分 支的神经丛。 ②心上神经,循
颈动脉鞘下穿到胸腔,左侧的 经主动脉弓的左面入心浅丛, 右侧的到气管下端前面,连于 心深丛,分布于心肌。③咽支, 有数支,内进到咽壁,和迷走 及咽神经的咽支合成咽丛。此 外有灰质交通支连于第l~4颈神 经,输送节后神经纤维到各颈 神经,随它到所有分布地区的 皮肤汗腺及竖毛肌。亦有交通 支与舌咽、迷走神经的神经节 及舌下神经相连结。
骨连结的形式
•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人体骨连结的 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 结两种形式
• 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 中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如各椎弓 间的韧带连结;胸骨和第一肋骨的软骨连结,以 及骶椎间的骨性连结等都属直接连结。
• 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 腔隙,活动性较大,这种连结称关节
三、颈部的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 (一)颈椎关节
• 1.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系由寰椎的上关节凹与 枕骨髁构成,关节囊环形附着于关节周围骨面。 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 2.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包括2个关节。分别为 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
钩椎关节
• 在颈2~颈6椎体上面 的侧方有嵴样隆起, 称为钩突,与上位椎 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 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 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 周围有关节囊包绕。
网眼理论强调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的自我代偿作用
•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由 于颈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不同,每个个体对刺激、损伤的 反应程度不同,对刺激、损伤的代偿能力不同,对损伤的 自我修复程度不同,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 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也就是说,没有临床表现,不 等于没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表现,如粘连、疤痕、挛缩和 堵塞,只是这种损伤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还没有引起 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故没有临床表现,这 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当损伤超过了自我代偿的范围,造成 了平衡失调,才需要外力干预,才需要治疗。换言之,外 因(粘连、疤痕、挛缩,骨质增生等)是颈椎病的基础, 内因(人体的自我调节)才是是否引发颈椎病临床表现的 决定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159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临床专项项目(XB2022023)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11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郑康华① 洪小萍① 陈尚阳① 卞莲钰①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由椎间盘退变所致,可引起腰腿痛、下肢麻木等诸多症状,从而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小针刀在LDH 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主要对小针刀治疗LDH 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考虑其可能在解除机械压迫、抑制炎症因子、镇痛和调节脊柱生物力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本文主要对上述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3.36.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6-0159-04 Research Progress of Small Needle 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ZHENG Kanghua, HONG Xiaoping, CHEN Shangyang, BIAN Lianyu.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6): 159-162 [Abstrac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mostly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which can cause many symptoms such as back and leg pain, lower limb numbness etc,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aily life and work of patient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DH is remarkable, but its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mall needle 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was mainly analyzed, considering that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lieving mechanical compression,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factors, analgesia and regulating spinal biomechanic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bove-mentioned mechanisms and provided treatment ideas for clinicians.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mall needle knife Mechanism of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11, China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康复科常见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群体,可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引起脊柱侧凸、肌肉萎缩、腰椎活动度减少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1-2]。

基于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理论的颈椎病病理构架研究

基于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理论的颈椎病病理构架研究

基于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理论的颈椎病病理构架研究张强;卢洁;张天民【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及疾病病理构架——网眼理论的基本内容,构建了颈段弓弦力学模型.在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以颈段弓弦力学模型为物质基础,以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为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颈椎病病理构架,以此得出颈椎病的自我代偿存在着两套不同的修复路径:粘连、瘢痕和挛缩;硬化、钙化和骨化,并首次提出了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分型诊疗研究的初步设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21【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针刀医学;颈椎病;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病理构架【作者】张强;卢洁;张天民【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苏扬州225200;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苏扬州225200;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朱汉章教授1976年发明针刀伊始,颈椎病即成为针刀临床适应证[1]。

四十余年来,经过无数针刀学者的临床实践与基础探索,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不断提高,机制研究不断明确。

目前,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主要以松解压痛点、痛性结节点或局部腧穴为主,且多配合针灸、拔罐等保守治疗措施[2-4]。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针刀治疗学》及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委会制订的《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中采用了“T”形整体松解术作为标准化术式。

本研究基于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及力学病理构架——“网眼理论”[5],将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相结合,重新构建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运动模型,从而分析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构架,并以此模型分析“T”形整体松解术的科学性。

1 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模型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指运用弓箭的组成结构、受力模式和力学传导方式,将人体骨骼定义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定义为弦,在副骨、籽骨、滑囊、脂肪、皮下、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力学传导,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解剖系统[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张天民吴绪平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针刀以来,全国各地医院应用针刀治疗了众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只要使用过针刀治疗的大夫,无不为针刀神奇的疗效所折服。

由于过去的针刀治疗主要以压痛点针刀治疗为主。

临床上频频出现针刀治疗术后无效,或者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缺点。

究其原因,过去的针刀基础理论体系自身不完善,更多地借用了中医经络学理论及脊柱相关病因学理论,从而导致针刀治疗机理模糊,限制针刀医学的纵深发展。

笔者经过近十年来的针刀临床研究,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一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阐述了人体力学解剖结构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类疾病以及慢性内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为针刀治疗这类疾病奠定了人体力学解剖基础。

1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运动是人体的根本属性之一,人类在逐渐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在人体各骨骼与软组织之间形成了力学连接,这种力学连接类似弓箭连接,骨骼为弓,软组织为弦,软组织在骨的附着部为弓弦结合部。

笔者将人体骨与软组织的力学连接系统命名为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按照力学规律,弓弦力学系统由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三个部份组成。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是以骨为弓,以连接骨骼之间的关节囊、韧带、筋膜为弦,它的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弦即肌肉,它的功能是以肌肉为动力,形成骨骼杠杆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使人体骨关节产生主动运动;辅助装置是维持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辅助结构,包括籽骨、副骨、滑液囊,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等。

籽骨、畐9骨的作用是在人体运动应力最集中部位,将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分为两个,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该部位的运动功能,比如,髌骨将膝关节分为以髋骨、股骨、髌骨为弓以股四头肌为弦的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和以髌骨胫骨为弓以髌韧带、髌周支持带为弦的静态弓弦力学系统;滑液囊的作用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面的附着处)周围分泌润滑液,减少软组织起止点与骨骼的磨擦,皮肤、皮下组织、脂肪保护弓弦力学系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弓弦力学系统分类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是弓弦力学系统的基础,它是以骨骼为弓,以关节囊、韧带、筋膜、肌肉为弦,关节囊、韧带、筋膜及肌肉在骨骼的附着处称为弓弦结合部。

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众多的人体力学传导体系,以保持人体正常的姿势,完成各种运动力学功能。

以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根据人体的解剖结构,将弓弦力学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四肢弓弦即;即四肢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和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力学系统包括肘关节以远,膝关节以远的各关节弓弦力学系统。

脊柱弓弦力学系统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线,人体为了生存的需要,在脊柱的矢状面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曲线形状,这就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脊柱的生理曲度。

脊柱弓弦力学系统除了由多个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外,还有本自身独立的弓弦力学系统。

包括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弓弦力学系统。

以枕骨、颈椎为弓,连结颈椎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颈椎间盘、项韧带、黄韧带、椎枕肌、前(中、后)斜角肌、骶棘肌颈段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完成颈项部的运动功能。

以胸椎肋骨及胸骨为弓,连结这些骨骼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肋横突韧带、黄韧带、前后纵韧带、胸段、胸椎间盘、胸段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胸椎的生理曲度,完成胸背部的运动功能。

以腰椎为弓,连结腰椎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腰椎间盘、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髂腰韧带、骶棘肌腰段、腰段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完成腰部的部分运动功能。

以骶尾椎为弓,连结骶尾椎的软组织如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肌腰段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骶尾段弓弦力学系统的功能是维持骶尾椎的生理曲度。

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的弓弦力学系统共同组成脊柱矢状面的整体弓弦力学系统,骶棘肌、项韧带、斜方肌等软组织在枕骨的附着处及第7颈椎的附着处为颈段的弓弦结合部,前纵韧带在第1胸椎、第12胸椎前面的附着处为胸段的弓弦结合部,骶棘肌、棘上韧带、背阔肌等软组织在第1腰椎、第5胸椎后面的附着处为腰段的弓弦结合部,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等软组织在骶椎侧面、坐骨结节、坐骨棘的附着处为骶尾段的弓弦结合部。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躯干是人体的主干,人体要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如肢带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运动,上、下肢同时运动,就需要围绕脊柱联合协调运动。

从而形成了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后者由多个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分为胸廓与肢体弓弦力学系统及脊柱与肢体弓弦力学系统。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以脊柱为中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保证了脊动肢动、肢动脊动的统一。

这个弓弦力学系统从形状上看,类似斜拉桥的结构,斜拉桥的桥塔相当于脊柱,斜拉桥的桥面相当于肢带骨,连续斜拉桥的拉索相当于连结脊柱和肢带骨的软组织。

桥塔和桥面相当于弓,拉索相当于弦。

根据斜拉桥的原理,我们得知,斜拉桥由桥塔、拉索和桥面组成。

我们以一个索塔来分析。

桥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桥塔和桥面连接在一起。

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桥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桥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面了。

斜拉索数量越多,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就越多。

根据斜拉侨力学原理,一侧拉索受力异常后,最终必然引起桥塔的受力异常,从而引起对侧拉索的受力异常。

2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弦受力异常,它的病理是人体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对爱损部位的弦组织进行修复,当人体不能代偿这种异常应力时,就会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的附着处)的应力异常,人体通过硬化、钙化、骨化即骨质增生,以代偿此部位的异常应力,所以,骨质增生其实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在骨关节周围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应力异常,导致内脏的位置异常所引发的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

3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慢性内脏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一网眼理论网眼理论是指慢性软组织损伤不是一个点的病变,而是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 以受损软组织的行经路线为导向,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立体网络状的一个病理构架,可以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张鱼网,鱼网的各个结点就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是粘连、瘢痕、挛缩最集中、病变最重的部位,换言之、它是软组织损伤病变的关键部位;连结各个结点的网线就是弦的行径路线。

4针刀治疗的力学原理针刀治疗不能仅以止痛作为目标。

而是以恢复人体骨与软组织的力学平衡为目的。

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及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病理构架理论,针刀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切开、分离弓弦结合部及弦的行经路线的粘连,瘢痕和挛缩来调节异常应力,使其在人体自身代偿范围以内。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体的弓弦力学系统是物理学的力学成分在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之间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力学系统以骨为弓,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为弦,完成人体特定运动功能的力学系统,它的基本运动单位是关节。

由于人体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起止点的不同,在同一部位的骨骼上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肌肉、韧带的起止点。

起于同一部位的肌肉、韧带可止于不同的骨骼,起于不同骨骼的多条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可止于同一骨骼,所以形成了以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的四肢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和脊一肢弓弦力学系统。

各部分的弓弦力学单元相互交叉,形成人体整体弓弦力学系统。

第二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对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具有重要意义,脊柱前后面软组织损伤是引起脊柱生理曲度变化的始发原因。

根据数学曲线变化规律:当一段曲线弧长一定时,这段曲线其中的一部分曲率变小,剩下的那一部分曲线的曲率会相应的增大。

由于这些弓弦结合部都是脊柱矢状轴发生转曲的部位,所以,此部位的软组织尤其容易受到损伤。

当弓弦结合部的软组织发生粘连、瘢痕、挛缩等损伤时,就会引起脊柱生理曲度的变化,引发颈椎病、腰椎病、颈-腰综合征等众多临床疑难病症。

第三脊肢弓弦力学系统找到了脊柱与四肢的力学传导的路径,从力学层面实现了脊柱与四肢的统一。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体现了人体的力学是以脊柱为中心的向心性分布的特点,将脊柱与四肢结合起来的软组织不再是单纯的静止的连结装置,更重要的是使脊柱与四肢的力学传导得以实现。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的提出,对正确分析脊柱与四肢的力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临床上所谓的诸多疑难杂症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脑瘫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四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因是弓弦力学系统组成部分的受力异常,由于弓和弦(骨与软组织)的组织结构不同,所以,应力集中的部位首先是弓弦结合部即软组织的骨附着部,其次是弦即软组织的行经路线,最后是弓即骨关节。

这就是为什么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其次才是软组织行经路线的损伤,最后是骨关节本身的损伤如骨质增生,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第五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应力异常引起脊柱变形,生理屈度异常,从而影响了附着于脊柱的内脏器官位置异常,导致内脏功能失调出现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

第六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是以点一线一面的形式所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

它的病理构架形成的形态学基础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慢性软组织损伤后,该软组织起止点即弓弦结合部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就会影响在此处附着的其他软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行经路线即弦的走行路线向周围发展辐射,最终在损伤组织内部、损伤组织周围、损伤部位与相邻组织之间形成立体网状的粘连瘢痕。

第七针刀的治疗原理是切开、分离弓弦力学系统的异常应力点去调节人体的力学平衡,最终通过人体自身的代偿、修复治疗疾病。

第八弓弦力学系统及网眼理论的创立,从生物力学角度阐明了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等临床疑难杂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完善和补充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将针刀治疗从“以痛为输”为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治疗的高度上来。

解决了针刀治疗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