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八大外国语大学排名

八大外国语大学排名01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
直属教育部的国家“211工程”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
目前学校开设专业86个,72种外国语课程。
是我国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培育)。
02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
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学校入选“2011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
是广东省重点大学。
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获评A类,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并列第三。
学校目前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28个外语类专业,涵盖26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
国家重点学科(1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我国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之一,中国旅游界最高学府,是国家外语外事、对外经贸、旅游管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和“旅游人的港湾”。
开设32个本科专业。
05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位于重庆,是重庆市属高校。
川外是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目前设11门外语语种,有36个本科专业,有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06西安外国语大学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开设52个本科专业,英语、俄语、法语、旅游管理、翻译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07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天津,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型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
上外德语专业(经济学方向)教学计划(2010级)

德语专业(经济学方向)教学计划German (Economics)一、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要求修业年限: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德语,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相关知识,同时具备企业管理、经济及法律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企业管理和经济研究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达到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的专业学习要求。
知识能力要求:本专业实行德语与经济学专业复合的教学模式。
1.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技能;2.具有德语语言及德语国家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4.熟悉德国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经济法规;5.了解我国国情及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6.具有较强的中外文语言文字表述、人际沟通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主干课程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视听说、企业管理概论、企业会计、国民经济学概论、计算机信息学、市场营销学、企业财政、企业结算等。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德语专业(经济学方向)本科生在学期间完成德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和经济学辅修专业规定的60学分。
完成德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另外,根据学校辅修专业相关规定另行交费注册辅修经济学专业课程60学分且学位论文合格者,可申请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辅修学士学位并有机会通过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相关考试赴德继续深造。
在上外本科阶段学习的各类课程修读要求如下:。
上海外国语提前批专业

上海外国语提前批专业1. 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前批专业是指大学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的提前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
该方式旨在吸引优秀的学生提前入学,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2. 提前批专业的录取标准通常会比普通批次的录取标准更为严格。
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和面试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进行录取决定。
3.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提前批专业主要针对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具有潜力和兴趣的申请者。
这些专业包括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多个语种的语言和文学专业,以及翻译、国际关系、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等相关专业。
4. 提前批专业的录取过程通常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申请材料初步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复试则是针对初试通过的学生进行面试和综合素质测试,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5. 提前批专业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大学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
同时,学校也会为提前批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和优惠政策,以鼓励他们在学业和专业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6. 选择提前批专业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择。
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进行充分的考量,同时也要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7. 提前批专业的申请过程需要学生提前准备申请材料,并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报名和提交。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咨询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以获取更多关于提前批专业的信息和了解。
8. 总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提前批专业是一种为有外语学习潜力和兴趣的学生提供的提前录取机会。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合理准备申请材料,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大学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德语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德语语言文学考试科
目及参考书目分享
一、初试:
1、考试科目
政治、二外、德综、德汉互译
2、专业课考试科目的题型、考察要点及备考建议:
德综考察考生的语法及词汇水平,题型涉及选择、填空以及完形,以介词、虚拟式、不同前缀构成的动词等为着重考点,对阅读能力有较高要求;
德汉互译综合考察考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通常两篇文章一则为科技文一则为散文,强调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风格的把握;政治及二外同其他专业。
建议考生着重基础语法的掌握和词汇的练习,以德语作家的作品为课外阅读,同时关注Stern及FAZ官网以获得新近的资讯。
3、初试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书名、编者、出版社、出版年)及看书建议:
《汉德翻译教程》桂乾元、肖培生,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高级德语教程》(上、下)陈晓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大学德语教程4》(德语专业用)蔡幼生,2001年版
《德汉翻译教程》杨寿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复试
1、复试科目
德语综合能力测试,二外
2、复试考察重点及备考建议
复试形式为笔试加面试,内容涉及德语文学及哲学,建议通过初试后着重于口语和专业方向阅读方面上的训练。
德语专业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深造机会

德语专业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深造机会对于德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深造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拓宽职业道路的重要途径。
然而,面对众多的深造机会,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并非易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德语专业学生在选择深造机会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深造目的。
是为了深入学术研究,还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如果是前者,那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投身学术领域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能够在德语语言文学、翻译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若是为了就业,就需要根据自己期望从事的职业来规划深造方向。
比如,想从事翻译工作,可以选择报考专业的翻译硕士(MTI),接受系统的翻译训练,包括口译和笔译。
如果目标是进入教育领域,成为一名德语教师,那么教育硕士或者相关的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其次,学校和专业的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德语专业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其德语专业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而对于有意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德国无疑是一个热门选择。
德国的高校在德语语言和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优势。
像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选择学校时,不仅要关注综合排名,还要考察专业排名。
因为有些学校可能综合排名不那么靠前,但在德语专业领域却有出色的表现。
同时,学校的地理位置也不容忽视。
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交流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再者,课程设置是判断一个深造项目是否适合自己的关键。
不同的深造项目在课程设置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注重理论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实践应用。
比如,某些硕士项目可能会开设德语语言学、文学批评、德语教学法等课程;而另一些则可能侧重于商务德语、旅游德语、科技德语等实用领域。
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仔细研究课程目录和课程描述,确保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期望相符。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德语综合试题讲评

2.Anhaltende Schneefälle haben den Verkehr stark______. 3.Das Haus ist von oben bis unten______. 4.Sie______mich am Trinken. 5.Der Blitz hat plötzlich alles______. 6.Der Nebel______ihre Sicht. 7.Viel Arbeit hat meine rechtzeitige Antwort leider______. 8.Der Lärm______mich bei der Arbeit. 9.Der Mond kam herauf und ______den Pfad. 10.Der Lärm______mich an der Arbeit.
上外考研的德语综合考察偏重基础知识考察重点为动词近义词辨析可分动词强弱变化情态动词介词动介形容词介词名词介词等的固定搭配句型转化也有可能涉及到名词近义词反义词考察常用谚语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德语综合试题讲评
Ⅰ.Ergänzen Sie passende Präpositionen! (20 Punkte)
2.Wahrscheinlich hat Goethe das geschrieben, aber es wäre möglich, dass es von einem seiner Zeitgenossen stammt.
3.Er gibt vor, viel von Musik zu verstehen. Dabei kann er nicht einmal Opern von Operetten unterscheiden. 4.Man sagt, dass Oskar Werner zu den ganz großen Schauspielern zählte. 5.Es ist anzunehmen, dass er auch die nächste Spielzeit hier bleibt.
德语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怎么样

德语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怎么样德语专业的就业方向1. 从事外贸行业,翻译等2. 德企的文职工作3. 异国导游4. 选择专业不对口的择业方式,以自身小语种语言优势为辅,从事其他行业5. 报考公务员6. 继续进修深造具体就业方向:德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就业。
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可选择德语翻译、外贸业务员、德语客服、德语教师、销售工程师、德语外贸业务员、德语销售、德语老师、销售助理、翻译、总经理助理、外贸贸易专员助理等工作。
德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不好德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德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7,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23位。
以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约有40%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职,其余的则不均衡地分布在国家外事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一部分国内企业、新闻单位等。
以近期人才供需状况看,德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就业较为容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
这种令人可喜状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加强的合作。
近几年来,不仅有众多的德国企业瞄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以独资、合资等形式投资建厂,而且国内一大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像青岛海尔在德国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实例。
中德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这为未来的德语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交流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中国和德国都是有着丰富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两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优秀翻译人才、研究人员。
另外,又一个新的突出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到中国旅游的德国人越来越多,而国内亦有一部分人也有兴趣到德国等西欧国家观光游览,因此懂德语、了解德国社会文化的导游人才需求量大增。
德语专业同类专业排名德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德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7,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23位。
同济大学与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考研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与上外德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介绍今天为筒子们详细对比介绍同济大学和上外它们的德语语言文字专业情况,了解它们各自特点,对你们择校、择专业考研会有所帮助。
一、所属院系►上外英语语言文学德语系:050202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复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学院: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二、专业及所属院系介绍►上外德语语言文学上外MA德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所属学院是上外德语系。
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设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
1999年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办学,成功开设“德语与经济学专业”。
上外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9位中国专业教师,其中有教授5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6人。
所有教师均具有长期或较长时期在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此外还聘有外教若干名。
►同济德语语言文学:同济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外语专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德语语言文学学科正在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国情研究(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及中外比较研究方向拓展。
本学科点早在1983年建立专门用途德语(科技德语)以来,就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联系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或其他学科来研究语言。
德语文学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德意志经典作家、现当代文学的流派和作家,以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德意志文化,同时强调对研究生在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
在德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0余部,发表5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
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专业图书馆资料丰富,有关德语语言文学的藏书逾万册、重要和主要德语专业期刊和报刊杂志二十余种,并配备先进的外语教学科研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三、报考条件►上外德语语言文学: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还须加试两门课)3、高职高专学历学生(须毕业2年以上,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4)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所属院系部所:德语系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语高级人才。
要求博士生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德语实践能力。
能胜任高校德语教学、研究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
既严谨治学,又具有开拓精神。
同时,要求博士生熟练掌握第二外语(主要是英语)。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原则上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得延长。
如有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习年限可酌情适当延长。
延长期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能超过一年(含休学)。
成绩优秀,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在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论文撰写工作,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本人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导师及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科点提前半年或一年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按规定程序提前毕业和申请学位。
除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特别突出者以外,原则上不鼓励提前毕业。
三、学位与学分要求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不少于23学分的课程并达到必修环节最低学分数要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各类课程基本修读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政治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学位基础课程2学分,学位专业课程8学分(4门),专业方向课程5学分(3门),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1门)和其他必修环节(实践、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班等)2学分。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四、研究方向
五、课程设置和课程简介(一)课程设置
(二)课程简介
六、培养方式和考核方法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组成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其成员一般为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课题研究方向与博士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并报研究院和研究生部备案。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科研工作、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以及实践环节等项目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具体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需要修改者,须经导师和研究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审批、备案。
(三)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
提倡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博士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使博士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博士研究生应关注本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
究、学术交流活动等。
在读期间,须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2篇。
基本科研工作量要求,具体见《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实践完成后需提交实践报告,导师认定合格后,可得学术实践2学分。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文献梳理,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在充分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学科现状,并立足本学科专业前沿的基础之上,选择对学科发展或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
(二)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开题报告阶段,并经论文指导小组审核通过。
博士研究生应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进程、参考文献等进行详细论证和汇报;参加开题答辩的专家应不少于3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最迟于第3学期末(12月)完成,如因特殊原因,可最迟于第4学期末完成。
(三)论文写作
1.博士研究生应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
2.学位论文的写作应严格遵守通行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导师应对论文认真履行指导、督促完成和修改的职责。
3.学位论文采用何种语言撰写,应该根据每一位博士生的实际情况,由导师提出最终意见。
如果用德语撰写,论文长度应至少在六万个德文词以上,同时须包括七千个汉字(不计入论文总字数)的论文摘要;如果用汉语撰写,论文长度应至少在七万个汉字以上,同时须递交五千个外文词(不计入论文总字数)的论文摘要。
4.博士生学位论文应显示出作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对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
论文应对所选课题有创造性的发现与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一)论文答辩相关要求
1.论文盲审
在论文答辩前,所有论文提交参加“双盲”评审;论文在专家评审中未达到合格以上标准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必须根据要求进行修改,直至达到答辩要求后再另行组织答辩。
2.论文答辩
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及答辩秘书组成;成员半数以上应为博导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成员中须包括二位以上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以确保论文答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流程主要包括:秘书(或导师)介绍答辩者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答辩者陈述、专家提问、答辩者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者回避)、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决议书、宣布答辩结束等程序。
③根据答辩情况,论文答辩委员会就是否通过答辩做出决议。
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须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科点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答辩过程应由秘书详细记录在案。
④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应对论文进行修改,达到要求后经导师同意重新申请组织答辩。
已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应送交研究生部和图书馆留档,论文摘要应予公布(保密专业除外)。
(二)学位授予相关规定
1.对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论文,经学科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和投票表决通过后,依照程序报送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
2.经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定,申请人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者,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并将决议报送学科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九、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