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走近鲁迅优秀教案

走近鲁迅优秀教案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本组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作品,其余两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二、学生情况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三、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 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建构的策略。

学习方法:1.以默读、速读、浏览的方式接触文本。

2.小组学习、整合阅读的策略。

六、教学安排群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有的人》。

七、教学过程1、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的一首诗里的诗句,读了这节诗,诗里的活与死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你觉得我们的鲁迅先生应该是那种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再次来学习这组文章(出示课题),走近鲁迅,从这组文章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去看看他怎样的活在人民心里。

大家齐读课题,师板书:走近鲁迅2、学习《少年闰土》通过人物识鲁迅:(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稀奇的事,是哪四件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事件)其中哪件事让我最难忘呢?引导学生读第一段师:天空是(),明月是(),西瓜地是()多美的画面呀!其那个少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引导学生说出闰土的特点,课件出示)师:机智聪明,见多识广健康可爱的少年闰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是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现在默读《故乡》选段,去看看中年闰土的样子吧(出示课件对比图,分析原因)师:闰土的变化鲁迅先生是痛心的,更是痛恨的,他痛得是闰土的悲惨和苦难,他恨的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痛与恨之间,他更希望看到那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正如他所说(出示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标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语句,特别是《好的故事》当中。
速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读准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做好基础的积累巩固,理清文章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不理解语句,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扫除文字障碍
初读课文,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好的故事》中有些地方的表达与现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费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初步了解鲁迅先生。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认识
鲁迅
提到鲁迅,同学们可能都不是那么的耳熟能详。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而学生对鲁迅却知之甚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一个孩子和家人的视角,写了伟大作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写出了与作家们笔下不一样的鲁迅。他幽默风趣,他和蔼可亲,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丰满的鲁迅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同志的一首优秀的短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的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深切地追忆了鲁迅为人民奋斗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了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藏克家的这首短诗,虽然只有七小节,思想容量却很大,但是以质朴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
四、
评价鲁迅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鲁迅由最初的不了到现在的有了初步的、大致的了解。那么同学们就来谈一下自己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走近鲁迅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听老师说一段肖像描写,猜猜他是谁?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从这段肖像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生回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走近他的作品,走近他笔下的人物。

板书:走近鲁迅(齐读)二、回顾课文1 •在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清大家把课文翻开,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从这一单元中你对鲁迅有那些了解?(生翻书,回顾、举手汇报)2. 全班交流:(1) 生评、补充、鲁迅名字的由来(2) 作品(3) 别人的评价三、课外阅读汇报1. 鲁迅的作品很多,他的小说:语言精粹,凝炼而又含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他的散文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籍着深邃的思想;他的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尖锐泼辣,大家以后读初中、高中、大学时会更多的学习到这类作品。

2. 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专门读读鲁迅的小说,那么你能说说你读过鲁迅的那篇小说,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生汇报)3. 作为一代宗师鲁迅先生他笔下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鲜明,这与他对人物进行细致的肖像描写是分不开的,在读鲁迅小说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把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段画下来,现在请大家按照小黑板中的要求再读原文:出示阅读要求: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肖像描写的语段, 想一想,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几个特点来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练习说一说)(指生读)4. 全班交流,谁来读你画的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体会?(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点拨)(1)孔乙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身材高大而不能自食其力,年龄很大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

这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

走进鲁迅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走进鲁迅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群文浏览•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本组教材阐明】鲁迅先生以笔为兵器,战役了终身,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明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和《同步浏览》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和去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情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先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入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遭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浏览”策略为指点让先生经过浏览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领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暖和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先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彼此浸透,无机整合。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人教版引荐《同步浏览》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指点先生在浏览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绪,领会含义深入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引导先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性情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经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先生博览的兴味和在浏览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气。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在浏览中考虑、在浏览中积累的习气;让先生能在浏览中了解鲁迅。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预备。

1.引入说话,明确方法;看图听介绍猜人物。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世纪风云人物。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经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兵器,战役了终身,被誉为“民族魂”!(出示“知识树”树干:“走近鲁迅”)2.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五单元,走进鲁迅。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你读我诵》: 《经典诵读》:
《别诸弟三首》《庚子送灶即事》 《中年闰土》《雪》《一面》
《守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无题》 《悼鲁迅先生》《故乡》
《梦》《自嘲》《让鱼睁开眼睛》
《七绝二首》
作业
课堂
作业
绘制思维导图
课后
作业
作业
反馈
课后
反思
例3:我发现《 》,写了读书的( )。
……
三、学生汇报一篇,老师就用以下名言点评:
四、名言背诵环节。
1.抄写《主题读写》、《你读我诵》中的诗句或名言(要求:边抄写边记忆)。
2.速读速记:个人背诵、男女生背诵、全班齐诵。
五、作业:将本节课所积累的诗句和名言进一步巩固、熟练背诵。




“一主” 教材
《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你读我诵》:《别诸弟三首》《庚子送灶即事》《守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无题》《梦》《自嘲》《让鱼睁开眼睛》《七绝二首》。
5.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通过熟练本单“一主两翼”的文章,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2.通过背诵单元小诗,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与记忆质量。
2.师生承接读《主题读写》本单元单元导读。(师读前面重体字部分,生接读。
3.记忆比拼读(能在提示下背诵)。
4.背诵单元导读。
二、浏览本单元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导入:
请快速浏览三本书中的文章,画出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注:在课内完成不了的阅读任务,可提前安排阅读作业,养成课前阅读、批注的习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

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流程: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 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

(板书:走近鲁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

(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1)学习“瓜地刺猹” 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近鲁迅——少年闰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近鲁迅——少年闰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近鲁迅——少年闰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研究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等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了解XXX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4、初识XXX,了解XXX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点1、品读外貌描写的语句,研究作者抓特点写人的描写方法;2.研究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3.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以及情感。

一、单元整体导入,初识符号XXX1.单元导入。

走进第五组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作家-XXX,一齐叫出他的名字。

本组教材围绕XXX安排了四篇课文:第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是XXX自己的作品,出自XXX的短篇小说《故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三篇课文则是别人笔下的XXX。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XXX。

2.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资料,请结合课前自主研究单,说说你对XXX还有哪些了解?3.(齐读课题)。

但是,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家,还是要先走进他的作品,他的文字。

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走进XXX笔下的《少年闰土》,从而走近XXX。

二、走进《少年闰土》,初识作家XXX(一)初识闰土,研究抓特点的写法1.XXX,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用“__”画出描写闰土外貌(板书)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概括XXX留给你的印象,并批注在句子旁边。

师:一提到XXX,迅哥儿的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这样神奇而美丽的画面(出插图,谁读)第一段: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勇敢,机灵)这样机灵勇敢的少年,谁还想用你的朗诵展示出来(指名读)2.这是XXX记忆中的XXX,真实生活中的XXX是甚么样子?a.谁读读你画的句子?b.出示(齐读)第四:“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师:眼前的XXX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深刻?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闰土呢?(朴实天真可爱憨厚老实淳朴)c.(再读)你看,一张紫色的圆脸,一顶小毡帽,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把一个朴实、可爱的少年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走进鲁迅》经典阅读教案

《走进鲁迅》经典阅读教案

《走进鲁迅》简案设计
一、导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引读:在江南的一条碎石小路上向我们走来一位作家,他身穿长衫,围着长围脖,这个言辞犀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

2.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和旗帜。

毛泽东同志这样说过:“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今天,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和他的作品。

二、走进鲁迅——千呼万唤始出来
1.(出示:臧克家《有的人》)学生齐读
2.同桌互读,看视频诗朗诵《有的人》,学生谈感受
3.鲁迅知识竞答(课件出示)
(1)鲁迅知识我知道。

(2)鲁迅作品我能说。

(3)鲁迅名言我会背。

三、赏析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的作品,体会鲁迅文章的魅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配乐(童年)
1.整体感知文本,分析文本脉络
2.出示段落
(1)学习自由读,谈谈体会
(2)小组合作谈段落的写作手法
3.齐读这一段落,感受鲁迅的写作魅力
四、赞颂鲁迅——要把金针度与人
1.再次赏析《有的人》
2.出示他人对鲁迅的评价语
3.拓展爱国的其他人士【课件出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

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流程: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

(板书:走近鲁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

(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1)学习“瓜地刺猹”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出示句子:b.学生班内交流。

如果学生抓住自己和闰土的不同,比较着来谈闰土的勇敢,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来谈,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词句”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

若学生谈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师: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同学们,把“捏”换成“握”行不行?为什么?(让学生分别做“捏胡叉”、“握胡叉”刺猹的动作,进行比较。

学生体会到用“捏”更能说明月夜的静、动作的轻、刺猹的灵活准确,从而感受到闰土的机智勇敢)师小结:一个动作“捏”,就把闰土的机智勇敢、月夜环境的优美写得活灵活现。

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你能给幅画面配音吗?(出示画面和句子,学生配音自由练习诵读,指生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c.评价读。

引导学生读出捏胡叉的轻、刺猹时的猛、色彩的美。

d.积累语言。

同学们,三十年过去了,闰土刺猹时的画面依然深深地定格在文中“我”的脑海中,如此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也深深地记在心中,好不好?(2)学习“雪地捕鸟”“雪地捕鸟”也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闰土是怎样来介绍雪地捕鸟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现在你们就是闰土了,请你仔细读读捕鸟的句子,一会儿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a.出示句子(学生练习,指生介绍捕鸟):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b.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加深对闰土人物的了解。

师面对表演者:请问闰土,你为什么非得下了雪才去捕鸟呢?(在老师带动下,引导学生提问题,学生做解答,从“为什么这么做”中体会到闰土的能干)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闰土“语言”的描写,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跃然纸上。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其实,闰土知道的还远不止这些,他还知道哪些?(学生找到:“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正如书中所说,出示句子,齐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四角的天空。

”“往常的朋友”指的是谁?“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怎么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少爷”身份来谈,体会到“我”对农村自由自在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小结:看来,要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板书方法)4.总结板书,归纳学法同学们,非常感谢大文豪鲁迅,是他,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

我们再来回顾一个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他抓住少年闰土的四件事来写,在介绍时紧紧扣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当然还有外貌、神态等等,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那么鲁迅的侄女周晔、陌生的青年读者阿累,他们又是怎样来描写鲁迅,鲁迅在他们眼中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

二、略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依法自学1.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学案概括内容作者周晔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四件事?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 2.3. 4.体会品质在周晔眼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书中的句子回答.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表达1.在“救助车夫”一事中,作者侧重鲁迅哪一方面的描写?请你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请你找出《一面》一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这些句子和鲁迅先生伟大品格有什么关系?2.交流学案(1)交流“内容概括”。

指一小组同学汇报“内容概括”一题的学习成果,注意提醒学生“概括小标题”一定要简练。

(2)交流“体会品质”。

指另一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3)重点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指另一小组同学谈理解。

师出示段落:“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若学生谈不好,师补充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曾用过一百多个假名字,多么不容易呀。

所以在这儿“四周黑洞洞”指的是?“碰壁”指的是?这一故事中,伯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交流“学习表达”。

找另一组同学交流,当学生找到《一面》一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后,师投影出示所找句子,让学生谈: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鲁迅的外貌,从他的“瘦”中知道了什么?最后,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三、诵读《有的人》,升华感情师:学习了这几篇课文之后,现在让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你怎么说?他虽然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很多很多,人们永远怀念他,永远记住他。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

出示《有的人》,自由读。

思考:鲁迅先生是哪种人?对鲁迅先生这种人,人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崇敬、爱戴)对待“虽然活着,但是已经死了”这种人呢?(痛恨、鄙视)指生有感情地读,读出对“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这种人的恨,读出对“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这种人的爱。

四、作业:下节语文课,我们一起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五本《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课纪实】《少年闰土》的教学,毕老师先让学生交流初步感受,然后由学生的回答“月下刺猹”,直奔重点,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难能可贵的是在感悟人物形象时渗透了学习方法。

她用了词语比较法“捏”“握”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听朗读配音的方法,使闰土形象更立体化,接下来背诵段落,让闰土活在大家头脑中。

“雪地捕鸟”请孩子们讲捕鸟方法,且和下边孩子之间互动,体会闰土的能干。

接下来,又抓重点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特别是老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高墙上四角天空”的含义,这样在少爷和农家孩子的对比中,凸显闰土形象,该抓的基本上都抓了,该练的都练了,渗透了学法指导,比如怎么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怎么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等等。

接下来,用法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自学,学案就是自学提示,就是自学提纲,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拐棍儿,我非常倡导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学案里边,她要求学生做了四件事:第一件,给伯父生前的四件事加个小标题,这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这项能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到目前为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是最缺失的,是衡量学生阅读水平非常重要的指标;学案第二点,让学生说说在周晔眼中伯父是怎样一个人,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抓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又和国际上要求培养对人物做出评价能力相吻合;第三个题目,让学生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培养学生对重点词句做出解释的能力;第四个题目,关注文本里“动作”“外貌”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习表达。

这四个题目非常好,既有层次,又直指高年级阅读能力的重点,渗透了理解、学法、表达的指导。

既得意,又得言;既学文,又悟法。

在用最少的课时内,把精读课上得最实,理解内容,习得方法,不是蜻蜓点水,给了我们许多的提示。

要速度,还要质量。

第四篇,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用一句话评价鲁迅,培养评价能力,使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由“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到“敢和黑暗旧社会作斗争的战士”,最后上升到“把一生交给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到活在我们心中的伟人”,人物丰满起来,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学习写人的文章,是应该关注人物形象的。

总之,精读课文还是要抓一些东西,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要在读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受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实实在在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