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近鲁迅——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简介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中只有⼀篇是鲁迅⾃⼰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动。

《少年闰⼟》是⼀篇经典课⽂,⽣动刻画了⼀个活泼可爱、聪明能⼲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的伯⽗鲁迅先⽣》,通过作者的回忆,展⽰了鲁迅先⽣的⾳容笑貌,读起来使⼈历历在⽬。

《⼀⾯》⽂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分传神,字⾥⾏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的爱戴之情。

臧克家的《有的⼈》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第⼀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预习与理解内容模块⼆:领悟表达模块三:⼝语交际与习作第⼆部分:语⽂实践活动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学习⽬标:1.⾃主学习本单元的⽣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物,体会⼈物的内⼼世界。

3.读懂课⽂,要理解课⽂中含义深刻的句⼦。

4.总结各种描写⽅法,感受鲁迅这⼀⼈物形象。

第⼀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预习与理解内容⼀、解读单元导语⾃读单元导语,想⼀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要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感受鲁迅的崇⾼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物的基本⽅法。

⼆、⾃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要求预习课⽂(⼀)预习提⽰:1.遇到⽣字、新词要记忆并⽤各种⽅法理解。

2.读⽂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讲了什么故事。

3.读⽂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想⼀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主学⽂不再出⽰⽬标,以提⽰的⽅式来告诉学⽣学习的⽅法,再来⾃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学习⼀个⽚段。

(1)朗读《少年闰⼟》的第⼀⾃然段,让学⽣闭⽬倾听,然后给⾃⼰眼前的画⾯命名,谈⼀谈⾃⼰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共同总结学习⽅法。

(3)分组学习。

《少年闰⼟》《我的伯⽗鲁迅先⽣》中有那些画⾯?2.各⼩组学⽣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由学习《⼀⾯》《有的⼈》1.速读课⽂,理清⽂章的结构层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俞安君编写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本组说明】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以及《同步阅读》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以及逝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群文略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步骤】一、准备。

1.引入谈话,明确主题;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cai出示“知识树”树干:“走近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走近鲁迅先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鲁迅”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

在《少年闰土》中,作者鲁迅通过记叙记忆中少年闰土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典型形象,表现了一对小伙伴真挚的友谊。

回忆中的美丽画面,天真活泼的少年伙伴,一件件令人神往的新鲜事,自然流溢出作者对闰土的喜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侄女满怀敬意和怀念之情,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充满爱心、思想深刻、鞠躬尽瘁的斗士形象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一面》中,作者阿累写下了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也渗透其中。

在《有的人》中,作者臧克家写下了在瞻仰鲁迅的遗迹所生发的感慨。

这首短短的抒情诗,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同时也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即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派,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定灭亡的道理。

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在“口语交际〃习作”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着口述“留在心里的印象”和通过记叙一两件事来介绍一个小伙伴,培养学生清楚、具体的描述能力。

在“回顾〃拓展’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揣摩句子的含义,并积累词句,拓展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佳句,能自主自觉地通过一定方式记忆字形,并能规范书写4、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5、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走进鲁迅》单元仙桐实验小学张文玲(《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走进鲁迅》单元仙桐实验小学张文玲(《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教学结构设计(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观看纪录片《百年巨匠——鲁迅》。

2.自学生字词,理解疑难词义:祭祀、值年、五行、闰月。

3.概括课文大意。

【评价反馈】1.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对鲁迅形成了初步认识。

2.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疑难字词。

3.基本能理解课文大意,部分同学忽略了闰土说起的四件新鲜事,对作者对待闰土的感情理解较为肤浅。

【主要内容】1.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在空格处填上一个动词,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 重点朗读“识闰土”部分的对话,初步感知闰土的人物形象。

3.阅读《故乡》中有关中年闰土的描写,对比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完成表格。

【评价反馈】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大意掌握得比较好。

2.朗读也基本能揣摩人物心理,做到有感情朗读。

3.阅读选文,将人物形象进行前后对比,完成情况一般,对人物性格从“能说会道、活泼开朗”变得“神情麻木、迂腐木讷”的把握不够准确。

【主要内容】阅读原小说《故乡》,查找当时的写作背景等有关资料,尝试分析闰土三十年前后截然不同的原因。

【评价反馈】1.学生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字面叙述的原因:中年闰土农民出身,收入微薄,导致生活贫困,形象巨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1) 时代环境的客观原因(封建礼教的迫害,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害,军阀官僚的统治等环境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导致“社会病态”……) (2) 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思想与心灵麻木不仁,精神“病苦”。

) (3) 生理上的成长,产生外貌的变化。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预学检测,解惑释疑】1.借助单元导读资料,初识作者。

了解体裁,明白“我”是作者塑造的人物,不完全等同于鲁迅。

2.检查半文半白语言表达的理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

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流程: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 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

(板书:走近鲁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

(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1)学习“瓜地刺猹” 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

走进鲁迅单元整组教学

走进鲁迅单元整组教学
模块二:理解课文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模块四:施展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
板块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容
学习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楚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一两句概括。
分工合作(一二组《少年闰土》三四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六组《一面》)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方法清楚,便于学生具体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二:勇闯字词关:
1.学习目标之一:
浏览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方法:浏览四篇课文,小组合作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互相写给小组伙伴考考他,能理解意思,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反复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6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
出示:(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及课后相关拓展语段为主)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出示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容。
3.能对课文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鲁迅既可为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文化旗帜,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学生尽己所能的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作者写鲁迅的作品,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篇经典课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

阿累的《一面》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五”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完成,一个是写自己的小伙伴,另一个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中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中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等,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本单元的生子、新词,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认识鲁迅、感受鲁迅,重点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感悟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第五组“初识鲁迅”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第一篇课文编排的是鲁迅的作品,大家都熟悉的《少年闰土》。

它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这个片断与原作主题并不相同。

但就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来讲,无论脱离原作还是放回到原作中,主题并没有太大变化。

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

第二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回忆性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通过儿童的目光去看鲁迅,同时因为身份的缘故,课文中不乏浓浓的亲情。

课文内容易于为小学生接受。

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第三篇课文,是青年眼里的鲁迅——《一面》,主题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和帮助。

选入教材时对原文的文字和内容都进行了处理。

第四篇课文《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

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

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

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

《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模块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一、回顾人物特点。

闰土: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二、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

1.出示《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描写。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自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找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他的面孔黄里透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虽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4.进一步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趣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三、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

1.跳读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收获什么。

2.学生读书,仔细体会。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了什么?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说。

1.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五、积累语言。

1.讨论:如果把这一单元描写人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

2.按照讨论的分类方法,把词语分别积累到“读书笔记”上。

3.交流读书笔记,进行点评。

六、朗读设计
1.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后,进一步认识人物的内涵,用自己的声音读出人物
或作者的情感。

2.读四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将事情讲清楚,讲具体,提高表达时的自信心。

2.写身边的人物,能写清楚人物的特点。

3.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

4.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打动人心。

教学过程:
板块一:口语交际
一、话题切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与很多人打过交道,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深处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

板书: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生活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很深?你们初见面时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在后来的相处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要求:叙述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专心,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讲述人提出来。

选出讲的好的同学,全班展示。

4.集体评议。

板块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一课,课文通过几件事来刻画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在你身边的小伙伴也一定与你发生过很多事,你想写一写什么?
2.谁来简单讲一讲你伙伴的事?
3.指名讲。

4.同学们你们最想听哪件事的详细经过?
二、拟题写作
1.出示习作要求。

2.选择角度,并写习作。

3.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习作讲评
1.内容是否叙述具体
2.详略是否得当。

3.语言流畅。

4.书写是否规范。

5.有创意。

先小组内互评,然后推荐同学的作品参加班级交流。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走近鲁迅
一、搜集资料
利用各种方式,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

通过鲁迅的成长过程、斗争历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的革命思想。

二、阅读
阅读《故乡》等较浅显的鲁迅作品。

三、影视鉴赏
观看影片《阿Q正传》《孔乙己》
四、写观后感
结合这单元的课文、所读的拓展材料和观看影片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理解。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交流
一、内容简介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

是一
本必读的散文集。

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二、阅读要点
1.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又愚昧迷信的一面,但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学生的学业。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但是鲁迅从未指责过自己的父亲。

2.体会鲁迅先生作品的特点。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对现实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多用讽刺手法。

三、阅读问题提示
1.阅读完《后记》后,你有什么感受?
2.书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有那些人物?
3.读了《朝花夕拾》,你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生活在鲁迅的时代,你想对他说什么?
5.看了《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你想对哪些人物说点什么?
四、活动设计
1.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顾经典,竞猜人物形象。

2.评价人物。

3.总结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