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第三章_商品分类资料

合集下载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

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概述1.商品分类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类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延性、兼容性。

商品分类的标志、方法、分类体系1.商品分类标志是建立商品分类体系和编制商品目录的重要前提。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①商品的用途;②商品的原材料;③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④商品的化学成分;⑤其他特征:如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季节等。

3.优点:易被接受、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懂、容易区别;缺点:此类标志具体应用范围较小。

4.商品分类时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我国编制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5.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体系中的上下级类目构成隶属关系,同级类目构成并列关系)线分类优缺点:①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即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方便,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②缺点:结构弹性差,标志固定后改变困难,使用该方法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6.面分类法:平行分类法,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分类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构成的分类体系。

(应用时将每一个面的一个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个类目组合在一起,可组成一个复合面目。

)面粉类法优缺点:①优点:结构弹性好,可以大量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②缺点:组配结构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容量,有些可组配的类目无实际意义。

7.商品分类体系:指在任一次商品分类中,可将分类对象逐次划分为包括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类目系统。

8.商品分类体系:基本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一、概述商品学是一门涵盖商品品质、种类、流通、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探讨商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分类方法以及商品质量评价等问题。

通过对商品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营销等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二、关键词1、商品品质:指商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包括商品的物理、化学、生化、经济等方面。

2、商品种类:指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用途进行分类的商品类别。

如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

3、商品流通: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包括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

4、商品市场:指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和环境。

包括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介市场等。

5、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包括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消费体验等方面。

三、文章结构1、引言:介绍商品学概论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商品基本概念:阐述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

3、商品质量评价:介绍商品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等方法。

4、商品流通环节:详细介绍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

5、商品市场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商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介市场等。

6、消费者行为分析:探讨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包括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消费体验等方面。

7、商品学应用案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商品学在商品生产、流通和营销等环节中的应用。

8、结论:总结全文内容,提出对商品学概论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四、具体内容1、商品基本概念商品是指在交换中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东西,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交换性等基本属性。

商品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按照用途分类,如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按照成分分类,如化工产品、农产品等;按照形态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商品学概论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3章 商品分类

商品学概论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3章  商品分类

§3-3 商品分类标志
一、商品分类标志及选择的原则
商品分类标志是表明商品特征、用以识别商 品不同类别的记号。 商品分类标志主要有商品的用途、原料、生 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最基本的属性 和特征。
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 2.区分性 3.包容性 4.简便性 5.逻辑性
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二、商品目录的种类
按用途编制的目录 生产资料商品目录
消费商品目录 一类商品目录 二类商品目录 三类商品目录
按管理权限编制的目录
按产销地区编制的目录:地产品目录
进口商品目录 内销商品目录 出口商品目录 按适用范围编制的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 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的商品编制的总明细 分类集。商品目录是以商品分类为依据,因 此亦称商品分类目录或商品分类集。
2.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的关系
商品目录是在商品逐级分类的基础上,用 表格、符号和文字全面记录商品分类体系和 排列顺序的书本式工具。 商品目录是商品分类的具体体现,没有商 品分类,目录就无法产生;根据商品分类编 ຫໍສະໝຸດ 的商品目录,才能使各类商品眉目清楚。
玻 璃 制 品
钠玻璃
钾玻璃
铅玻璃
硼硅玻璃

(五)其它分类标志
商品的管理权限:一类商品、二类商品、三类
商品。
商品质量: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 市场范围:国内市场、国外市场。 商品的产地、商品的形状、结构、重量、 花色等 。
§3-4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体系
一、商品目录概述
1、商品目录的概念
小类商品1 小类商品2 小类商品3 小类商品4 品种1 品种2 品种3 其他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第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供他人消费、用于交换的特征。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合理的正当需要的能力。

第2章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标志:①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②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用途、原材料、加工工艺、商品的化学成分、商品的产地商品编码: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类或某种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对商品进行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作用:①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②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少年宫品种来那个标准的制定。

③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④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商品分类的主要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第3章商品品种商品品种: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的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商品品种结构:商品品种结构是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对于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

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①必须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②尽量简化商品品种第4章商品质量质量特征:①产品质量特征:使用性能、人体功效学特征、安全性、使用寿命、可信性、环境友好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可追溯性。

②服务质量特征: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舒适性、文明性、经济性。

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①人的因素:质量意识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坚持开展质量教育。

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第三节 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条码 第五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 平行排列。 • 面分类法的优点是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 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或修改类 目。 • 面分类法的缺点是不便于手工处理, 也无法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组配出来 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类目并 不多。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一、商品分类的方法
(一)线分类法 •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 在线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称
为下位类。由同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所有下一级类目,彼此互为同位类。 • 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位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见图2-1。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整体最优化原则 三、商品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 学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第3章 商品学概论-商品品种

第3章 商品学概论-商品品种
遍网络,主要还是得益于 “国民”二字。据悉转发回复的网友,都表示家中曾经或 者现在还有这样的床单,花色与“阿兹海默症的柚子”晒 出的一样,评论中出现最多的是“我家也有”这样的感慨,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还在用。在淘宝上记者搜索发现,虽然 网友“阿兹海默症的柚子”展示出的床单已有30年历史, 而“国民床单”依旧还有销售,价格在53~138元不等。 据悉,该“国民床单”生产厂家为原上海民光被单厂, 该厂创始于1935年,是国内最早进入家纺行业并形成品 牌优势的专业企业,现已更名为上海民光家纺企业发展有 限公司
• 2、商品品种类别
思考:商品品种分类与商品品种类别区别? • (1)按照商品品种形成的领域,可分为生产 品种和经营品种。 思考:生产部门与商业部门怎样安排商品品 种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商品品种计划 商品品种构成 商品品种策略
• (2)按照商品品种的横向广度或商品品种 的结构,可划分为复杂/简单的商品品种。
• 2.特殊品种规律

只适合某类商品或一些类似商品种类的品种 规律,如食品、纺织品、服装、鞋类、化妆品、 洗涤用品等各类商品中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 区域商品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等。

商品品种的研究主要通过商品品种规律和技 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等相结合,以控制商品 品种的发展和变化,实现商品品种的最佳构成, 使商品品种与消费需求的相符程度达到最优化, 从而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获得最佳的经 济效益。
• 一旦销售额下降,许多超市店长首先想到的就是: 如何如何调整货架、调整布局,如何如何促销 …… • 美国国际零售集团总裁 ALICE 认为:超市销售不 理想, 80% 的原因都是由于商品本身有问题造成 的! • 超市销售发生问题,我们第一个应该考虑的就是: 商品构成是不是有问题?毕竟顾客是来买东西的, 东西本身不好的话,你怎样布局、怎样促销都是 空的!那么,如何来诊断分析商品构成的问题?

商品学概论-第3章商品品种

商品学概论-第3章商品品种
该超市当前的商品构成中顾客的目的性购买太强经分析成中顾客的目的性购买太强经分析顾客仅认为该超市牛奶食用油商品等有顾客仅认为该超市牛奶食用油商品等有限品类不错价格便宜其他商品都不如限品类不错价格便宜其他商品都不如竞争对手到该超市来就只是为了购买竞争对手到该超市来就只是为了购买这一两类商品没有关联性购买这直接这一两类商品没有关联性购买这直接导致销售毛利太低
女服 大衣 风衣 上衣 裙子 短外衣 夹克衫 裤子 衬衣 套装 ………
男服 大衣 风衣 西装 裤子 短上衣 夹克衫 工作服 皮革服装 ………..
10
3、按行业划分
杂货、食品、医药品; 纺织品,皮革制品; 五金交电; 家具; 文件; 办公用品; 首饰、钟表、乐器等。 这些商品品种由不同的专营商店或百货公司的各 商品部来经销。
商品中类
商品小类 商品品种 商品细目
食粮
乳及乳制品 牛奶 全脂饮用牛奶
家用化学品
洗涤用品 肥皂
针棉织品
针织外衣类 西服
茉莉香型香皂 180/112 A 型男 西服
3
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要最大限 度地满足需要,首先是数量,在数量基础上上 质量,在质量基础上上品种,最终是品种多样 化,满足各个群体的需要。
31
(二)、商品质量与商品品种
商品品种是商品质量的高级形式; 质量是前提,是基础,然后才有品种。
求效益,就必须抓质量,上品种; 上品种,不抓质量,品种自然被淘汰; 抓质量,不抓品种,质量无法体现; 如宝洁公司: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
32
案例分析
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33
商品结构——超市的典型问题
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会循环再生,以致旧产品再 度被消费者青睐。(如汉服)

商品学_03商品分类

商品学_03商品分类
13
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例如:生活资料按用途可分为食品、衣着用品、日用品等。


2.以商品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例如:纺织品按原材料可分为棉织品、麻织品、丝织品、毛织 品和化纤织品等。


3.以生产方法作为分类标志
例如,根据纺织方法的不同,可将纺织品分为经纬织品和针织 品两类。
商品学
第三章 商品分类
科学出版社
1
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商品分类的概念,了解商品分类的意义; 掌握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理解选择商品标志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商品 分类标志,了解商品分类体系; 明确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的概念,了解商品目录 和编码的种类,理解编码的原则和种类,了解编 码的方法; 掌握条码的概念和优点。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出版社
6
一、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1)科学原则。就是要选择商品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 征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原则。就是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和特征 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 类体系。 3)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 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致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 时也可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 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4)兼容原则。即要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并要求分类 体系能兼容并蓄地将总体范围的商品全部包含进去。 5)综合使用原则。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 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7
18


第三章 商 品 分 类
第四节 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4754-1994
大类 5 7 30 3 中类 14 18 172 7 小类 16 53 544 10
E 建筑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的有机体,商品分类是商品编码的基础
举例:雪花膏的代码
38221001
表示雪花膏属于全国工农业产品 中的第38大类:日用化工品
二、商品代码的特征
1、唯一性
2、无含义性
3、稳定性
三、编码时应注意事项
1、每一个代码只能代表一种商品; 2、代码应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新商品的需要; 3、代码应简明、适用、规范。
一、商品目录 (二)种类
1、按用途分类:生产资料商品目录和消费商品目录; 2、按管理权限分类:一类商品目录、二类商品目录、三类商 品目录; 3、按产销地区分类:地产品目录、进口商品目录、内销商品 目录、出口商品目录;
4、按适用范围编制分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
门商品目录、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第三节 商品分类体系
(一)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二)国家标准商品分类体系(P66)
(三)部门商品分类体系(P71)

第四节 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
一、商品目录
(一)含义
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
的商品编制的总明细分类集。商品目录是以商品分类为依 据,因此亦称商品分类目录或商品分类集。 是在商品逐级分类的基础上,用表格、符号和文字全 面记录商品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的书本式工具。
国际商品目录:《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统计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国家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部门商品目录:《全国机械产品目录》
二、商品代码的概念
(一)含义
1、商品代码又称商品货号或商品代号,是在商品分 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各种商品赋予具有一定规律的代 表符号,通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注意:商品代码是商品目录的组成部分,也是商品分类
4
9 3 2 2 4 1 2 4 3 2 1 3
7
24 10 18 7 16 4 11 19 8 12 5 11
11
37 14 93 7 16 4 27 23 18 16 13 17
E 建筑业
F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H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I 金融、保险业 J 房地产业 K 社会服务业 L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M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N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O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P 其他行业
四、商品代码的种类
商品代码按其所用的符号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数字型代码
字母型代码
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 条形码

(一)数字型代码 数字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 示分类对象(商品)的代码。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 的一种代码。
(二)字母型代码
(三)商品分类有助于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四)商品分类有利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购和使用。 (五)有助于提高商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六)商品分类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
第二节 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
商品分类标志是指商品本身共有的并能用以区别某类(或某种) 商品与其他类(或种)商品的本质特征。它是商品分类的基础。
3、实用性原则:检验商品分类的实践标准
商品分类的基本要求
1、必须明确商品分类的目的。 思考题:为什么把服装分为男装、女装、童装? 2、必须明确商品分类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3、必须选择适当的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的作用
(一)商品分类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评价商品质量的基础。
(二)商品分类是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的需要。
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大类
中类
小类
品种
洗衣类商品 清洁类商品 日 用 化 工 商 品 洗发类商品
肥皂
美容类商品
香皂
洗面类商品 保护类商品 洗餐具类商品
合成洗涤剂
其他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旧结构对照表
GB/T 4754-2002
门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类 大 类 5 6 30 3 中 类 18 15 169 7 小 类 38 33 482 10 门 A 农、林、牧、渔业 B 采掘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类
3
2 9 6 2 3 9 3 3 2 4 1
8
8 21 32 8 3 29 11 18 12 5 2
8
15 22 67 11 3 36 17 25 12 5 2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
22
29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
12
24
T 国际组织
1
1
1
商品分类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商品分类的基础
2、系统性原则:商品分类的关键
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原则
(一)能满足分类的目的要求。 (二)要有鲜明的区分性。
(三)应具有科学的系统性。
(四)应具有适应性、简明性。 (五)要有较好的稳定性。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一)按国家政策分类
一类商品: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二类商品:专业性强,配套生产 三类产品:基本能满足需要,自由购销 (二)按商品的用途分类 (三)按商品原材料分类。如皮鞋按原料可以分为哪几种?(P62) (四)按商品的生产方法分类 (五)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 (六)其他分类方法
字母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字母表示分类对象 的代码。按字母顺序对商品进行分类编码时,一般 用大写字母表示商品大类,用小写字母表示其他类 目。
分类对象数目较多时,常常会出现重复现象。
第三章 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集合整体-分类、归类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 电饭煲 空调 吸尘器 电熨斗
家用电器
集合总体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原则
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特征), 将商品集合总体逐级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组别、品
目,及至品种、花色、规格等。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逐次划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