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思路讲解(一)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 (共37张PPT)

高中地理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 (共37张PPT)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2
10
耒阳市正源学校
高考试练
精英培训 SCHOOL
(2018·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 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 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 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 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 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耒阳市正源学校
精英培训 SCHOOL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总结
A summary of the skills of solving the geographical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主讲:Kevin 时间:2020年2月
二、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
④优选法:此种方法常用于比较研究、材料解析等类型选择 题。 ⑤代入法:常用于地理计算型选择题。 ⑥区域定位法:适用于区域地图类选择题。 ⑦转换法: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
2
7
耒阳市正源学校
高考试练
精英培训 SCHOOL
(2018·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 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 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 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 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 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选择题技巧总结

高中地理选择题技巧总结

高中地理选择题技巧总结
在高中地理考试中,选择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考试。

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地理选择题技巧,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通读全题
在答题之前,首先要通读全题,了解题目的要求,抓住关键词,对于复杂题目可以先在脑海里进行简单的分析,为解题提供方向。

2. 排除干扰项
在选择题中,常常会出现干扰性强的选项,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来选择正确答案。

对于一些偏离主题或者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先排除掉,缩小选项范围,提高答对的概率。

3. 聚焦关键信息
有些题目中会包含一些关键信息,比如数字、地名、地理概念等,我们可以聚焦在这些关键信息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找出正确答案。

4. 理清思路
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也需要有条不紊,理清解题思路,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逐步分析,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避免在解题过程中急躁和冲动,要冷静思考。

5. 多做练习
提高地理选择题的解题能力除了掌握技巧,还需要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练习,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增加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选择题中,要注重全面分析题目,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辨别关键信息,理清思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考试。

希望以上技巧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_高中地理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_高中地理答题技巧

温故比知新更重要,精做精讲重视知识的整理与分析比题海泛舟更有效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地形、地势;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天气状况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纬度低纬小,高纬大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水系特征(1) 流域广,支流多(2)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 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二)1、人文地理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必修三的复习应该淡化教材,重视案例研究的思路。

必修三的三个核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评价的一般方法;重视整体性思维的培养。

2、在作答说明、简述、分析类习题时往往需要前推一步。

例如,在简述某地水能资源丰富,回答降水量大、干支流汇水面积大,径流量大;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即结论前推一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

高中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掌握好答题的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技巧1、基本方法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

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

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技巧2、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技巧3、图形与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技巧4、相互印证法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技巧5、选优法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高中地理的意义类设问题型综合题的答题技巧1、设问形式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2023高中地理高考湖南卷选择题解析

2023高中地理高考湖南卷选择题解析

2023高中地理高考湖南卷选择题解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对于地理学科的考查也越来越重视。

湖南卷作为其中一份重要的高考卷,对于考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题型特点湖南卷地理选择题共有15道,每道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各不相同。

总体来看,湖南卷选择题题型稳定,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考点分析在2023年高考地理湖南卷中,选择题主要涉及以下几类考点:1. 地图知识:如经纬网、等值线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判断方向、识别地形、估算距离等。

2. 区域地理:如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认知和了解。

3. 地球运动知识:如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太阳高度角等,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运动规律。

4. 气候知识:如气温、降水、风向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和成因。

5. 环境保护: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措施。

三、解题技巧在解答地理选择题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 排除法:根据题目要求,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2. 直选法:根据已学知识,直接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考查知识点单一、条件明确的问题。

3. 对比法:将选项与题目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 综合分析法:对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题目,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大气压下某地气温为25℃,海拔为300米。

据此判断该地昼长为()”A. 14小时B. 8小时C. 6小时D. 4小时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气温和海拔信息,可以确定该地处于昼半球内;其次根据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可以确定该地气压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偏大;再根据标准大气压下气温为25℃,可判断该地昼长为6小时。

因此正确答案为C。

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高中地理是高校许多专业广泛应用的科目,也是高考中特别重要的科目之一。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问点及解题思路分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中地理学问点及解题思路分析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难类: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水文灾难、生物灾难。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高中地理学问点及解题思路分析1、评价问题:问题经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①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自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留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比找出对策)①(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①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难的缘由及治理措施①环境污染措施①生态破坏措施①自然灾难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①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①面:外形、大小①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高中地理解题技巧有哪些高中地理解题技巧一:审题慎重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及技巧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及技巧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及技巧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

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

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

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注意及方法

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注意及方法

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注意及方法第一、在审题方面要特别认真,就审题来讲,对于选择题,首先审主题干,因为我们地理的试题往往叫做串题,由一个主题干,下面可能带着两三个小题,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审主题干的时候,要看主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是第一个。

第二、要看这个题目所给的文字材料和图形材料,要认真地来审查,它里面所给的信息。

第三、这一组题当中,相关的小题有哪几道,就是这个主题涉及到的是第几道到第几道小题,要先审主题。

第二就是审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当中的内容,、时间、空间、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特别仔细的,因为这些我们会从中提出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关键的信息。

第三,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所以图形是试题当中非常重要的解题的一个要素,所以审图形,在审图形的时候,包括图名、图例、经纬度、纵横坐标、数值、图中的注记,比如说像统计值当中的数值大小的变化,如果是分布图,像地理事物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特点、相互关系等等,这些都要认真地从图当中一一解读出来。

第四,要审小题的题干,因为它是有几个小题组成的,小题的题干内容和主题当中主题干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材料和图象之间的关系,题目所考察的问题,另外这个问题的限定条件有哪些,解题的了解有哪些,这需要通过审题逐一把它提取出来。

另外,就是审选项,在审选项的过程中大概有这么几个步骤:比如说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等于是缩小正确答案选择的范围。

第二个,排除叙述正确,但是和题干的设问没有关系的选项。

第三个你要排除与限定条件不符合的选项。

第四个你要分析选项和材料、图象之间的关系,哪个对于解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第五个,可以根据解题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绘图、推理和判断,然后进行选择。

第六个,选择最符合试题设问和所给条件的选项,最后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将所选的选项一定要再和题干对比一下,然后检查确认你的选项准确无误。

因此我们说在审题过程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牛刀
❖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3.等压线
❖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人口政策 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 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 1982 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 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3 年 11 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图2示意 ❖ 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7 ~ 9题。 ❖ 8.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 B.纬度 ❖ C.海拔 ❖ D.洋流
❖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图2示意 ❖ 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7 ~ 9题。 ❖ 9.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 B.威德尔海 ❖ C.罗斯海 ❖ D.别林斯高
❖ 4.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 A.1967~1971年
❖ B.1987~1991年
❖ C.2000~2005年
❖ D.201பைடு நூலகம்~2015年
2016 - (25 ~ 29)
=1987 ~1991
2016 - (45 ~ 49) =1967~1971
❖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年1月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786万 ,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723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万。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4~6题。
❖ 2.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 2010 年尤其 2013 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 能是
❖ ① 人口惯性 ②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③ 经济快速发展
❖ ④ 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 6.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
❖ 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
❖ 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
❖ 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
❖ 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
❖ 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 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 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我国东南部某地 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回答7-8题。
婴儿潮规模最大?
❖ C.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育龄妇女人数少 计划生育政策
❖ D. 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
新中国成立初~ 1982:鼓励生育 1982 ~2013:计划生育 2013 ~2016:单独二孩 2016至今:全面二孩
一:1949 ~1958 二:1961 ~1976 三:1985 ~ 1991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单独二孩)政策;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
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图 3 “我国1949-2014 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完成 1~3题。
❖ 1. 三次婴儿潮相比
❖ A.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 建国初,由于前期战争等因素,导致人口基数小
❖ B.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人口基数大
❖ 8. 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
❖ 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图2示意 ❖ 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7 ~ 9题。 ❖ 7.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 ❖ 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 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 ❖ 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思路讲解(一)
以上个学期末发的地理寒假作业(三)~(五)部分题目为例
❖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年1月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786万 ,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723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万。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4~6题。
❖ 7. 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充足
B.全年降水量丰富
❖ 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
❖ 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 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 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我国东南部某地 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回答7-8题。
❖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人口政策 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 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 1982 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 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3 年 11 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单独二孩)政策;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 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图 3 “我国1949-2014 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完成 1~3题。
❖ 5.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
❖ 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 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 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2016 - (25 ~ 29) =1987 ~1991
2016 - (45 ~ 49) =1967~1971
❖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年1月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786万 ,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723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万。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4~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