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暂行办法InterimMeasureofSocial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模板.pptx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已于2014年2月21日由李克 强总理以国务院649号令形式公布,5月1日施行。
解读:
1、意义:(1)维持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以法治形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3)明确了社会救助 的内容;(4)为《社会救助法》的科学制定积累更多经验。 2、背景:《社会救助法》是民政部门的夙愿,但确实面临着 需要更多部门认识上统一、实践经验提炼、制度持续创新,尚 无法完全定型等问题。同法律相比,行政法规的灵活性更强一 些,为下一步推进改革、获取经验、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
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 病患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
解读:
(1)差额、按月发放低保金是低保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为分类施保以及相关保障政策的发展预留空间。
要点:分类施保要区别于针对特定人群的福利性补贴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要点:协调机制、纳入预算和专项管理。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8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 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
解读:
(1)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职 责;
(2)不只是原来的低保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其他家庭经济 状况核对系统以及其他与社会救助有关的信息系统,比如山东 一些县区建立的社会救助资源分布系统等。
要点:信息系统开放性、集约性和共享性。
2019-8-13
感谢你的欣赏
9
第七条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第八条 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范文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范文实施方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一、背景介绍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我国制定了社会救助实施方案,以确保救助政策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落地。
二、实施目标1.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过上基本的幸福和安稳的生活。
2. 加强社会救助机构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健全社会救助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原则1.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先保障困难群众的利益。
2. 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确保救助政策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 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救助政策。
四、实施内容1. 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制度。
明确救助对象的范围和条件,采取综合评估和审核机制,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先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2. 建立健全救助机构和人员的培训体系。
加强对救助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3. 完善救助政策和制度建设。
根据实际需求,逐步完善社会救助的政策和制度,确保救助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查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5. 推动多部门合作,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协调与配合。
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实施措施1.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2. 建立健全救助工作的监督机制。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救助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3. 加强救助对象的培训和就业援助。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____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救助工作,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困难群体。
第三条社会救助工作应遵循公平、高效、法治的原则,秉持“求实、细致、人性、人本”的工作理念。
第四条本方案以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为基础,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
第五条本方案执行期限为____年至2028年。
第二章社会救助对象确定与认定第六条社会救助对象包括以下群体:(一)生活无着或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无业人员;(二)因意外事件致使生活来源断而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人员;(三)因疾病、残疾、灾害等原因致使生活困难的人员;(四)特困儿童、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困难群体;(五)其他符合国家社会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体。
第七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由县级或区级民政部门进行,按照居住地户籍为主的原则,通过申请、审核、评估、定期复核等程序进行。
第八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应当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社会救助资格。
第九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应当坚持真实性、可操作性、公正性的原则,除非有明显证据证明其信息不属实,否则不得轻易取消其社会救助资格。
第十条困难群体可以通过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方式申请社会救助,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民政部门提供相关申请材料。
第三章社会救助项目与待遇标准第十一条社会救助项目包括社会救助金、救助物资、就业培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多个方面。
第十二条社会救助金是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资助,根据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救助物资是为了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物资。
第十四条就业培训是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单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施行日期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了国务院第649号令《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二、社会救助制度、原则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国家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为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四、社会救助的受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五、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目前,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月标准为3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月标准为200元。
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办理程序(一)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低保申请书》、《家庭收入、财产声明及如实申报承诺书》、《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委托书》;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人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申请人凭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出具的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可以向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同时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表》、《低保工作责任表》、《特殊人员备案表》,做好《民主评议记录》和《公示记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文文档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文文档Full text of the Interim Measures for social assistance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文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下面小泰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全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导读

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导读(一)制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保障不完善、体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问题。
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需要以法治方式不断推进。
2014年2月2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
(二)主要内容1. 完善救助体系——《办法》建立制度新格局《办法》首次对社会救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八项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制度形式明确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办法》规定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办法》规定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
《办法》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2)特困人员供养。
《办法》规定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办法》确定了四个方面的供养内容: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3)受灾人员救助。
《办法》在总结自然灾害救助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对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生活救助。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对属于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的受灾人员,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学习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8、拓展社会救助工作方式。《办法》明确要求,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 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 、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这一规定,既是落实党中央建 设宏大社工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 会救助工作方式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保 障、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相结合 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救助转变的创新之举。
2、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发展。突破城乡二元思维,统筹 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救助方面权利公平、机会 公平、规则公平,是《办法》的基本立足点。在最低生活保障 方面,《办法》规定了相同的制度安排和申请流程,实现了困 难群众申请低保的权利公平。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办法》 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 困人员供养制度。在医疗救助方面,《办法》不再区分城市医 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而是规定了相同的制度安排,实现了 救助内容、救助方式、救助资金和救助程序的城乡统筹。在临 时救助方面,《办法》同样规定了城乡统一的资格条件、申请 审批流程和救助方法。
10、健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机制。为解决社会救助管理 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办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 舞弊等七种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追究要求。同时规定, 对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由有关 部门责令追回,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对于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 门决定停止社会救助,责令退回非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违 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健全社会救助 违法违纪责任追究机制,对解决长期存在的骗助、错助问题 ,是有力的管理手段,也能够促进经办人员和负责干部增强 责任感,进一步堵塞漏洞,防止出问题。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分析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分析首先,该办法明确了社会救助的对象。
根据办法的规定,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困境儿童、困境妇女、困境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以及其他特困群体。
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保障了他们基本生活的权益。
其次,办法明确了社会救助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办法的规定,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低保救助以及其他形式救助。
临时救助主要是针对突发状况或紧急情况下的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主要是为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供长期护理和生活照料,低保救助主要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员提供帮助。
除了上述主要救助形式,办法还明确了其他形式救助,包括临时托养、临时安置、介绍就业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救助需求。
再次,办法确保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有效。
办法规定了社会救助的程序和标准,明确了救助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机制,同时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健全救助对象的认定和审核机制,确保救助资金的公正使用和分配。
此外,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失职渎职等不法行为的追责机制,以保证救助工作的效果。
最后,办法强调了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根据办法的规定,社会救助机构应当与相关部门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进行衔接和协调,确保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
这体现了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促进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救助工作的合作。
综上所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我国政府为了保障困境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而制定的一项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社会救助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确保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有效性,同时强调了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这一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困境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灾人员救助
Disaster Relief
20世纪80年代 1980s
2010年9月 September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Law of P.R. China on Reaction to Emergency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Law of P.R.China on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rster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Decree on Assistance Relating to Natural Disaster
标准由省级或设区的市级政府确定
The standards are defined by each of the governments at provincial level or the municipal-level governments with districts.
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在当地建设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 Recipients can choose to get collective support in local agency.
医疗救助 Medical Assistance
救助对象 Target Group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Members of Dibao households
特困供养人员
People with extreme poverty receiving social assistance.
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老年人
pay for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对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仍有困难的给予救助,并 对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Citizens of P.R.China have the right to obtain helps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state when aged, deseased and without work ability.
1.It is administered on behalf of the law,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It guarantees and improves basic life of about 800 milion low-income people. 3. It has improved social
Aged, seriously deseased and disabled member of lowincome household.
医疗救助 Medical Assistance
救助方法 Different Ways
资助贫困人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People with extreme poverty are given financial support to
特困人员供养
Support to People with Extreme Poverty
受灾人员救
编织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的
助
安全网 It is a safety net for poor people.
Di医sas疗ter救Rel助ief
Medical Assistance
临时救助
Temporary Assistance
低保没有时间限制,当家庭收入变化且超过当地标准将不再发放 Dibao will be provided to eligible households until their incomes are higher than local benefit standard.
特困人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
Support to People with Extreme Poverty
It improves the top design of SA system. Minimum Livelihood Guarantee
制度内容、申请审批程序、资金保 障和法律责任等 institution, procedures,
financial supports & legal responsibilities, etc
就业救助
Employment Assistance
教育救助
Education Assistance
住房救助
Housing Assistance
最低生活保障
Minimum Livelihood Guarantee(Dibao)
一项补差型现金救助制度 It aims at narrowing people’s income gap with financial support.
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It guarantees almost all the people in need of as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低保标准按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费用确定 The benefit standards 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local minimum life cos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坚持依法行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2.有效保障和改善近8000万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民政;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The Consititution of P.R.China
justice, and contributed to poverty reduction in global context. 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Interim Measure of Social Assistance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
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