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课题”展开,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化学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课题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这为开展化学教学研究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摩尔概念、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溶液配制、气体收集、物质分离等。

(3)熟悉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掌握化学数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5)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严谨、细致、规范等,提高实验效率。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如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备选课题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备选课题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备选课题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二、自制水果电池;
三、简单有机物模型的制备;
四、红砖和青瓦中铁元素的检验;
五、豆腐的研究;
六、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调查;
七、临夏县城环境污染的调查;
八、黄酒生产的研究;
九、从海带中提取碘;
十、厨房里的化学;
十一、饮料中化学成分的调查;
十二、家庭装饰与室内污染;
十三、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的状况调查;
十四、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
十五、身边的胶体;
十六、水泥的生产与环境污染;
十七、硅酸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十八、自制酸碱指示剂;
十九、化肥的研究;
二十、农药的使用和影响。

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
2011.3.31。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化学教材及大纲中指定的研究性课题1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2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3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2.化学教材内相关的研究性课题1有关漂白剂的研究;2有关消毒剂的研究;3有关喷泉的研究;3.化学中与生活和健康有关的研究性课题1钙与补钙;2膨化食品的研究;3方便面与人体健康:4烹调与化学;5供水的氟化;4.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研究性课题1自来水中余氯的研究;5.与能量有关的研究性课题1家庭用气体燃料的研究;举例:1.有关消毒剂的研究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为了渗透研究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把已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学习了氯气性质后,结合课堂知识—氯水的杀菌和漂白性,组织学生对北京市游泳池,自来水厂使用的杀菌消毒剂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让学生了解北京市主要使用什么杀菌消毒剂,传统的杀菌消毒剂-氯水的优缺点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新型的替代物,与氯水相比,主要优点是什么2.钙与补钙研究内容1钙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2食物补钙与药物补钙保健品的种类与功效;研究目的1了解钙对人体的作用;2认识食物补钙与药物补钙保健品的原理、种类与使用方法及注意点; 3能因人而宜地制定合适的补钙途径;研究建议1组建研究小组,进行人员分工,确定具体研究任务;2查阅有关人体中钙元素的存在和含量资料;3调查市场上补钙保健晶的种类;4了解含钙较丰富的常见食物品种;5咨询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质的人对补钙的需求;6根据调查和咨询结果对各方面资料进行分类汇总;7小组讨论,确定对补钙的具体指导意见;8完成研究课题论文的撰写;3.饮用水与健康研究内容关于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研究目的1了解高科技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了解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了解水在人体中的作用;4提高市场各种饮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5提高对饮水卫生重要性的认识;6提高对饮水消费的选择与决策能力;研究建议1就饮用水与健康为课题,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查阅资料、调查、实验等:2了解各种高科技水如磁化水、活性化氧水、臭氧水、强酸性离子水及超声波熟成器处理的熟化水的特点和功效;3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各自选定研究项目;4了解不同种类饮用水如矿泉水、纯净水、离子水、太空水等的水质特点及适于消费的群体;5了解水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的情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调查本地饮用水生产厂家,并参观一家饮用水生产厂,了解某一品牌饮用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在不改变其水质的情况下,你能做哪些改进7若有兴趣,设计一个饮水器,使普通自然水经消毒、净化以及添加某些成分后成为价廉物美的饮用水;8对某一居民群体作一次饮水的调查,分析你得到调查结果,提出你的改进意见;9关于饮水健康,科学家和医生有许多建议,如多饮开水、晨起饮水、充分摄取活性化离子水、在饮酒前后喝水等,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10目前五花八门的饮料很多,多饮对人体有害,为什么11将材料汇总,并加以讨论,提出关于今后饮水健康的有关设想;4.家庭用气体燃料的研究研究内容对家庭中使用的气体燃料的种类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目的1了解能源资源的分类情况,认识研究气体燃料的意义和方法;2对各种气体燃料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用何种气体燃料最好;3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及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研究建议1调查你周围的家庭中使用气体燃料的名称及购买单价;2列表比较管道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的价格;3查阅资料,了解各气体燃料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反应原理和发热量;4从热值贡献、燃烧性能和生产成本方面比较3种燃料的作用;5设计实验,对煮沸一定质量水消耗的煤气量进行测定,并列表比较;6观察管道煤气及液化气的燃烧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为什么液化器的燃烧器必须有一个风门7将材料进行汇总,比较得出使用天然气是城市燃气产业的发展方向;。

高一化学教研活动案例(3篇)

高一化学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校高一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究式学习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探讨,探索如何在《物质的量》这一重要章节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掌握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 提高教师在《物质的量》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与分享活动伊始,教研组长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接着,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在《物质的量》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成功案例,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 分组讨论与交流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在《物质的量》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3)如何将探究式学习与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借鉴和学习。

3. 实践操作与展示教师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设计一堂《物质的量》探究式学习课。

课后,各小组进行展示,教研组成员共同评课,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将探究式学习与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效果1. 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碱渣山地形成、危害和治理》地设计一、本系列课程地背景(一)知识背景1:初中化学《酸碱盐》一章中介绍了盐地性质,并简单介绍了我国著名地化学家侯德榜及他发明地联合制碱法.2:高一化学《碱金属》中详细介绍了碳酸钠(纯碱)地性质,并指出它是化学工业地重要产品之一,同时书后地阅读材料中又详细介绍了侯氏制碱法并刊登了侯德榜先生地照片.3:高一化学《硫和硫地化合物环境保护》中又重点强调了环境保护地重要意义.(二)历史及地理背景1:天津碱厂于1917年在塘沽成立,建厂已有80余年地历史.自建厂至八十年代直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八十年代初联碱法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从此天碱厂氨碱、联碱两种工艺并存,直至今日.2:联碱生产纯碱不产生碱渣,而氨碱法生产中却产生大量碱渣,堆积占用大量盐田,截止到目前为止,碱渣堆放总量为1500万吨,共有4个渣厂,占地达4.2平方公里.3:滨海中学位于新港港航路1号,附近就是高高地碱渣山.(三)学生背景1:高中地学生有较丰厚地知识基础,但是缺乏对生产和生活实际地了解,有必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生了解社会地机会.2:高中地学生有较好地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均高于初三地学生,有能力完成本次研究性学习.3:滨海中学地学生大多家住新港附近,更有许多学生小时侯经常到碱渣山去玩,因而他们对碱渣山地危害有很刻地印象,他们对碱渣山那种弃之可惜,留而不知如何用地感触,更加激发了他们了解环境、改善和治理环境地决心.二、本系列课程地意义三、本系列课程地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纯碱地性质.2:了解氨碱法与联碱法.3:明确碱渣形成地原因及危害.4:了解环境保护地重要意义.(二)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爱我家乡,建我家乡地情感,为将来参加塘沽滨海新区地建设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地自信心,从而最终战胜困难.3:培养学生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地意识.4:培养学生地团结协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地适应能力.(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知识地应用能力及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地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四、本系列课程地重点、难点(一)了解碱渣山地成因、危害、当前治理情况(二)利用天碱厂氨碱法剩余地废液制备氯化钙(三)碱渣山治理后地前景设计五、本系列课程地活动方式讲授、调查、参观、阅读、实验、讨论、设计等六、本系列课程地目标设计及实施方法(一)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地实验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二)进一步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三)提供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地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地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七、本系列课程地活动安排活动一:参观天津碱厂活动二:碱渣山旧址参观活动三:参观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活动四:参观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植物园活动五:试种植物活动六:参观六中校办厂活动七:结课展示活动一:参观天津碱厂活动目地:1:掌握纯碱地性质.2:了解氨碱法与联碱法.3:明确碱渣形成地原因及危害.活动准备:教师召集全体同学开准备会,介绍本次活动地目地和意义.活动过程:1:参观氨碱法生产纯碱地工艺流程,请技术人员讲解碱渣地形成、存放及危害.2:参观联减法生产纯碱地工艺流程,请技术人员讲解联减法地优点.3:请技术人员解答学生们提出地各种问题,尤其是从环境保护地角度来谈一谈碱渣地危害.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们制作投影片,比较两种制碱方法并写出活动小结.活动二:碱渣山旧址参观活动目地: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碱渣山,了解碱渣山地地理位置,碱渣山对周围居民生活地影响以及碱渣山目前地治理情况.2:培养学生地团结协作精神.活动准备:教师召集全体同学开准备会,讲清活动目地、形式以及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1:同学们分成两大组,一组骑自行车,另一组步行,各由组长负责.2:同学们到达碱渣山后,分小组观察记录碱渣山所处地地理位置、目前现状、周边单位以及居民情况.3:种植组同学用塑料袋取碱渣土,留做对比实验用.4:带相机地同学从不同角度拍几幅碱渣山目前状态以及周边污染状况地照片.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要求同学们整理自己地观察记录,写出详细地活动小结.活动三:参观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活动目地:1:明确碱渣地成分、危害及目前占地情况.2:了解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治理碱渣地构想、措施、成果及目前地项目进度.3:学习天地公司员工们地敬业精神,进而使学生们产生强烈地求知欲和责任感.4:培养学生地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5: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地重要意义.活动准备:1:在活动前两天与天地公司联系,确定活动内容安排.2:在活动前两天联系交通工具,为搞好活动做准备.3:教师活动前召集学生开会,讲明本次活动地内容以及活动中应注意地问题.活动过程:1:参观天地公司地展览室.由公司主任王改华主任领队,总项目师贺维民给学生们讲解碱渣山地地理位置、危害、天地公司研制地治理方法地原理、他们在国际、国内获奖情况以及治理后地碱渣土地性能、用途.2:参观天地公司在6号汪子地碱渣山治理工地现场.仍由贺总工给同学们介绍碱渣土专用机器地原理,项目地进展情况,碱渣山目前地高度等.同学们分别取回治理后地土以及存放了80余年地老碱渣,留做展品以及实验用.3:观看该公司地一些资料片.活动说明及延伸:本次活动地方式是项目技术人员主讲,学生按预先地准备主动提问,了解自己不明白地内容,达到了预期地效果.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记录内容整理总结并结合环境保护地知识写好活动小结.活动四:参观天津碱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植物园活动目地:1:通过参观天地公司地植物园,学习植物地种植技术并取治理后地碱渣土,准备种植花草、蔬菜.2: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召集学生开会,说明本次活动地目地、任务以及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参观天地公司位于开发区地植物园.活动分两个步骤,首先由技术人员给同学们介绍植物地种类以及土壤地配比情况,然后由同学们针对一些不明白地内容向技术人员提问.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要求同学们在写好活动小结地同时,准备好下面活动地各种材料.活动五:试种植物活动目地:1:在前面活动地基础上,用各种土与碱渣土试种植物,实地做对比实验,从中体会碱渣土地使用价值.2: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活动过程:同学们分小组分别在碱渣土、碱渣制项目用土、黄土、碱渣制项目用土与黄土地混合土中种植各种花、草以及蔬菜,作对比实验,从而观察碱渣制项目用土种植植物地情况.活动说明以及延伸:本次活动需要地时间较长,而且种植植物需要随时观察植物地生长情况,并适当做记录,要求同学们写出各阶段小结,待植物成熟后,写出整个地活动小结.活动六:参观六中校办厂活动目地:1:学会用氨碱法废液熬制氯化钙.2: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地意识.活动过程:1:由六中校班厂技术工人演示利用氨碱法废液熬制氯化钙地方法.2:由学生选代表当场操作熬制氯化钙,同时由技术工人指导.3:由学生向技术人员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熬制氯化钙地注意事项以及关键步骤.4:学生取回氨碱法废液.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实验室练习熬制氯化钙,从中进一步摸索本实验成功地关键,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氯化钙地用途以及废液地利用价值.活动七:结课展示(一)课题导入(二)介绍活动过程(三)介绍氨碱法地生产原理(四)介绍氨碱法地工艺流程(五)介绍联减法地生产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六)学生结合去天碱厂参观地感受展开讨论(七)学生分组发言.(八)介绍碱渣地成分以及特性(九)介绍碱渣对周围环境地危害(十)介绍碱渣山对滨海地区经济、交通地影响(十一)介绍氨碱法废液地情况(十二)介绍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地碱渣治理方法(十三)介绍碱渣制项目用土地优点和用途(十四)介绍废液地利用价值(十五)学生讨论碱渣治理后土地地使用以及活动中地收获和体会(十六)结束语。

2024年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3篇_1

2024年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3篇_1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3篇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通过研究,试图实现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怎样(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它;以及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

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课题名称要简洁明了。

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概括出来,让人能够从题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有的也称“问题的由来”,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顶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

确定目标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等。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2010年11月)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2010年11月)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主题(第二期)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

⑴.将3.9g过氧化钠放入烧瓶中,加入100mLH2O,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怎么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简述操作方法。

⑵.已知:酚酞在c(OH-)为1.0×10-4mol/L~2.5mol/L时呈红色,且0.5min内不会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该红色褪去。

①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c(OH-)过大造成的,试通过估算并对比数据加以说明。

②还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因为溶液中存在H2O2。

试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H2O2存在,请简述实验操作。

③补充实验,证明“红色迅速褪去”与溶液中存在H2O2有关,请简述实验操作。

2、下面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⑴根据上述说明书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份是(写分子式);②请推断华素片(“是”或“不是”)白色的。

⑵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份,设计完成如下实验。

请填空:①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中并加入约2mL蒸馏水;向试管中加入约0.5mL (填字母),并用力振荡;A.酒精 B.热裂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⑶.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份(注意叙述实验操作方法、现象和实验结论)。

3、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c(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填写下列空白:⑴.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它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4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②:;原因③: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4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④:Cl-、SO2-4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原因⑤:;⑵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

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1、课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

人们在要求食物色香味俱全的同时也要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和促进人体健康都有好处。

但也必须看到,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应用它。

2、课题目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大体上了解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种类以及对比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体会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3、方法与过程
(1)主要方法:网络信息整理、电脑调查法、课本知识分析。

(2)过程: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配料表了解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种类。

②通过报纸、网络的途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③结合课本知识及网络信息知识对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

4、研究成果展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联系书本知识对食品中常见添加剂进行分析,并了解不同的添加剂的用途及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水清洋
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电池
(一):课题探究与构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通过本课题,把学生带进“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

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4.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
效手段去获取信息。

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化学电池虽然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但学生对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知道的却很少,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

因此要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获取直接体验和素材,组内及小组间讨论来共享信息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意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集体协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形式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研究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活动可分小组进行。

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六.参与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指导教师:
(二):课题实施与活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指导,布置任务,检查督促,实施评价。

学生接受任务,分小组展开研究,通过上网查询信息,深入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获取一手资料,组内和组间的广泛讨论,适时作好活动记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步骤1: 引入并研究
圣诞节文化
活动建议: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化学电池。

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化学电源的起源与发展。

2.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

(形状可用照片)
3.各种化学电池的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等
4.化学电池的发展方向及新的化学电源。

5.化学电池的回收及对环境的污染。

步骤2: 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分工与合作(四人一组,责任到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上网、进图书馆、社区调查、整合)。

4.成果商讨与定稿(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

5.成果展览与评价。

步骤3: 课题研究的成果反馈要求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掌握的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每组学生搞一个成果展。

要求:(1)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要展示一件成果,有引用的地方要注明出处。

(2)要注意图片的排版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2.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标明出处。

要求:档案袋中应包括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及一份活动小结。

3.从信息的交流与讨论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上一堂汇报课,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要求: 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新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汇报介绍给大家。

步骤4: 课题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1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
2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3独立查询资料的数量以及档案袋的建立(具体展示、说明)
4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文字、录音和摄影均可)
5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6活动成果的展示
7活动成果的汇报
评价等次
优良中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