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基本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黄梅人婚嫁的习俗流程

黄梅人婚嫁的习俗流程

本人作为黄梅人,虽为90后,但是对于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还是很感兴趣的,今天就来一起了解黄梅县的婚嫁习俗。

黄梅县古来作为吴头楚尾之地,地理位置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方,传统文化方面自然较为接近南方,但是在婚嫁习俗方面还是融合了南北方的特色。

总体来说在结婚习俗上,过去采用的抬轿娶亲方式基本取消,现在大多采用婚车、大车方式娶亲,延用了过去结婚办娶媒酒、娶亲酒和闹新房等传统风俗。

女方陪嫁的嫁妆在娶亲那天,男方挑礼担的人要对每一项嫁妆品逐一说四言八句吉祥话,说了就拿,说的好,女方会给烟的,说的不好就不准拿。

这个是最有趣的,本人的爷爷在这方面是老手,说的不错。

在陪嫁上,条件好的出现了有的陪电脑,陪存折甚至陪轿车的新变化。

黄梅婚俗虽各地有不同,但大体是:第一步看亲,媒人牵线,双方有意,见可以上一面,大多是媒人把男的直接带到女家,由女方家人先看看,若双方同意,女方就会去男方家里看看到时手女方的母亲或者婶娘、嫂子和姑娘本人,随同媒人去男方家进行实地考察,若觉得不满意,也就不怎么逗留,看完也就走人。

旧时,有的女方家人在村口望见实际情况与媒人说的不符,连门都不进。

若看对了,女方一伙人就在男家吃午饭。

饭后,姑娘留下,其余人就回家。

第二天,男的就要带女的上街下县,买定亲衣物。

现在绝大多数是"三金"(项链、戒指、耳环)。

接下去是认定,也称过礼。

男的到女家叫爹妈,两家正式开亲。

认亲要看日子,要备礼品,女方家庭中有来往的,每个都备一份。

主家通常都要备的充分些。

女方接客办酒,让大家认识、认可。

这个过礼的过程现在大多减少不少事宜,也不用送那么多的礼了。

旧时指腹为婚或摇窠对摇窠开亲,过礼不能少,还写准证和过贴。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手续自然消失了。

男方认亲头一年,过年、端午、中秋送初节,8斤肉8包糕,夏天送扇子雨伞,上学的买笔和本子。

看亲合适了,接下来就要娶亲了。

娶亲前要开年庚和看日子,男方到女方家提出娶亲要求,女方父母同意后,将姑娘的生辰时间(具体到时辰)写在红纸上(叫庚帖)交给男方,男方把庚帖交给阴阳先生推算嫁娶日期。

黄梅地质

黄梅地质

黄梅地理环境优越,位居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

,地势北高南低,高低相差1234.5米,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

源于山区的古角、垅坪、小溪、考田四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感、太白二湖。

古角、垅坪、考田三水库高踞北部山区,干支渠依地势分布于上半个县的丘陵地区。

长江流经县南长达58.87公里,沿江有小池、二套口、李英等港口。

县城为鄂皖赣毗连地区公路交通重要枢纽,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为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

本县自然景观秀丽,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7℃,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渔、旅游各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尤以磷、铁矿为最。

自然灾异频繁,旱涝灾害更是常见。

自上乡三大水库,下乡四大排灌闸及其配套工程建成后,旱涝保收面积居全地区第一,基本实现水旱无忧。

(一)地质1、地质发展史黄梅县位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大体以潘家河、柯家岭、茨林、大河一线分野,其北侧属秦岭褶皱系东部南缘部分,基底岩性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属加里东运动的产物。

至燕山晚期,有大量的酸性岩浆侵入,造就县北部山区的地貌景观。

其南侧属下扬子台褶带的北缘。

在震旦纪以前,下扬子台褶带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当时华夏陆台和华北陆台连接一块完整陆台。

震旦纪一志留纪期间,江南古陆上升,两个陆台之间的下扬子台褶带相对下沉,海水由南面侵入,此时下乡为浅海,因而沉积志留系页岩。

到志留纪末期,地壳普遍上升,海水退出,下扬子台褶带形成为山前凹地。

沉积的堆积物有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粘土质页岩,这就是泥盆纪上统五通石英砂岩建造,与志留纪页岩呈不整合接触,这是加里东运动的产物。

石炭纪开始,下扬子台褶带继续下沉,海水已大面积侵入。

此时,下扬子台褶带在古生界已不是地槽,而是广阔的海陆交互地堑。

其中沉积中统黄龙群厚层状屑岩,富含古生物的海成石灰岩及二迭纪茅口组合含燧石结核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黄梅县蔡山镇概况

黄梅县蔡山镇概况

黄梅县蔡山镇[概况]蔡山镇地处黄梅西南部,面临长江,东与本县孔垅镇接壤,西与武穴市龙坪镇毗邻,北倚太白湖畔。

全镇版图面积110.8平方公里,55个村(居委会、场),人口近10万,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2.6万亩。

是胡大荣将军的故乡,享有“十里棉乡”,“鱼米之乡”,“晋梅之乡”,“挑花之乡”,“戏曲之乡”,“体育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之美称。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前有黄金水道,中有沿江一级公路,孔武公路,京九铁路,五级火车站一座,后有环太白湖公路,水路、公路、铁路构筑蔡山大交通的网络。

尤其是沿江一级公路的建设,拉近蔡山与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经济圈,昌九经济走廊,皖江经济带,大别山实验区和小池“桥头堡”的距离,使蔡山成为黄梅西部沿江交通要塞,边陲重镇。

人文底蕴十分浓厚。

在黄梅下乡百里平川的大地上,突兀一座海拔仅58米的蔡山。

蔡山历史悠久,传说神奇,古迹甚多,景色宜人。

山上有东晋支遁大师亲手栽培的晋梅,传说,全世界晋梅只有三棵半,蔡山晋梅属一棵,为晋梅“寿星”,每逢冬春“晋梅”傲雪盛开梅花2次,故又称“二度梅”,堪称中华瑰宝。

山上还有一座千年古刹“江心古寺”,名震禅林,蜚声中外。

蔡山是地藏王菩萨第二道场,传说,地藏王菩萨年年月月在九华山,每年七月三十到蔡山,故蔡山有“小九华山”之称。

山上还有驰名中外的摘星楼,唐代诗人李白巡游到蔡山,写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千古绝句。

2004年,黄冈市旅游局批复蔡山为“江心古寺、晋梅”旅游风景区。

经过几年的恢复与开发,蔡山有江心古寺,千年晋梅,地藏王殿,危楼百尺,泼墨留痕,英布王井,齐姬古墓,甘露梅苑,碧莲河池,九华古城,残岩夕照,龟峰独秀等古迹景点。

2014年,蔡山镇抓住黄冈市文化小镇建设的机遇,开发“梅苑景区”,方圆300亩,百余种灿烂的梅花园已成为天然氧吧,休闲旅游圣地。

蔡山“古迹游”,“梅之旅”正走向火爆。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湖北黄梅吴氏历史渊源

湖北黄梅吴氏历史渊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湖北黄梅吴氏历史渊源湖北省黄梅县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据《湖北通志》及《元和郡县志》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始称黄梅。

黄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开发甚早,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唐朝时期就成了湖广名郡,不少氏族纷纷迁入,寻求发展。

境内有京九和合九铁路、一〇五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有佛教天下祖庭四祖寺和五祖寺,是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还是著名黄梅戏的发源地。

离庐山只有四十余公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里,距黄山也只有五百多公里路程。

自唐初至今,吴氏宗族迁入黄梅的有22个宗支,历时1300余年,迄今已有近1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成为黄梅氏族中的一大望族。

绿染黄梅 多彩门户

绿染黄梅 多彩门户

绿染黄梅多彩门户黄梅,系鄂东门户,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北倚大别山脉,南临万里长江。

这里气候温润,林木资源丰富。

这里是全国乡村林场的发源地,有两个乡村林场先后荣获国务院嘉奖。

1992年黄梅县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5年成为“湖北省荒山绿化先进县”,2011年荣获“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2012年获“全省绿化模范县”。

荣誉承载过往,40年来,黄梅林业始终紧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实现了由弱到强、由传统林业到现代林业的转变,绿色生态格局基本成形,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林业多重功能和效益大幅提高。

科学植树造林,用绿色上底四十年前的黄梅县,生态环境恶劣,经常发生风害、干旱、涝灾,这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风害,吹落了树上的果实,吹倒了绿油油的庄稼,吹走了禾苗根上的沙土……干旱,干没了绿色,干透了良田,干枯了农民的吃水井……洪灾,淹没了作物,吞噬了村庄,洪水冲走了房舍……历史的惨痛让黄梅人惊悟,更让林业人懂得,发展黄梅农业生产,必须大力植树造林,尽快让黄梅大地绿起来,才能改变黄梅的自然环境,逐步根除自然灾害。

40年来,黄梅抓住国家林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相继成功实施了世行多功能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日贷项目造林、长江防护林、林业血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低产林改造、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植树造林面积30余万亩,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58.67万亩,森林蓄积量158.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3%。

对山区难以造林的陡坡地,土壤瘠薄地方进行死封山,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扩大植被。

同时创新造林机制,推行合作造林新机制,利用国营五祖寺林场专业造林绿化优势,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啃下石漠化、荒漠化这块硬骨头。

经与相关村共同协议,林场负责栽树,村组负责管护,树木成林受益后村组、林场按四六分成,有效地解决了造林成活率不高、栽植质量达不到要求、管护没有积极性等问题。

黄梅简介

黄梅简介

黄梅简介在万里长江与京九大动脉的交汇处,镶嵌着一颗璀灿的明珠,这就是美丽富饶的黄梅县。

她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

黄梅县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16个乡镇,共有483个建制村和40个社区居委会。

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人口95.15万。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唯楚有才,鄂东为最”。

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等。

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

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

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

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县 简介

黄梅县 简介

黄梅简介湖北省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

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

地当要冲,四通八达。

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

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

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53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50年历史。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挑花之乡”、“佛教之乡”。

“唯楚有才,鄂东为最”。

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前中共中央团委第一书记、现湖南省副书记、湖南省省长周强等。

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

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

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

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县历史简介

黄梅县历史简介

黄梅县历史简介百科名片黄梅地理环境优越,位居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

,地势北高南低,高低相差1234.5米,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

源于山区的古角、垅坪、小溪、考田四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感、太白二湖。

古角、垅坪、考田三水库高踞北部山区,干支渠依地势分布于上半个县的丘陵地区。

长江流经县南长达58.87公里,沿江有小池、二套口、李英等港口。

县城为鄂皖赣毗连地区公路交通重要枢纽,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为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

目录黄梅县概况 (1)行政区划 (1)特产 (6)历史沿革 (8)县域隶属 (9)地理 (14)自然资源 (15)农业 (15)黄梅戏的发源地 (16)黄梅戏的起源 (17)旅游资源 (19)历史名人 (20)词语——黄梅 (21)黄梅县概况【位置面积】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

东邻安徽省宿松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望。

面积170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2009年底,人口1257000人。

【地形气候】地处大别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

由北向南倾斜,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

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南为长江冲积平原。

最高的山峰为大土坡,海拔1244米。

东有龙感湖,西有太白湖。

地面高程约15—25米。

【驻地邮编】县人民政府驻黄梅镇。

邮编:435500。

区号:0713。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行政区划2004年底,辖12个镇、4个乡,33个居委会、488个村委会。

黄梅镇镇政府驻黄梅,人口108500人,面积90平方千米。

辖8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古塔、城乡、竹林咀、沙岭、城西、刘塘、东山、周岭、李塘、石老屋、刘大屋、陈圩、段圩、张湖、滨湖、苗竹林、苗咀、七星、停刀口、蒋花园、五里墩、观塘岭、大胜坡、魏凉、王岭、向窑、蔡枫树、潘湖、东禅寺、赤土坡、章大屋、程白马、商河、茨林树、西河桥、许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黄梅县基本情况简介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

“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

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总人口98.9万。

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79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

区位独特的“鄂东门户”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临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连蕲春,是湖北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境内小池滨江新区是湖北长江第一站。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沪渝、福银高速穿境64.6公里,长江水道过境59.2公里,两座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短短两个小时车程之内,可南往九江、南昌,西北至武汉,东抵合肥, 4个小时可达南京。

这里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湘鄂赣“中三角”战略中鄂赣互联的黄金节点,也是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结合部。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邑”
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

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

“黄梅戏”、“黄梅挑花”和“佛教禅宗祖师传说”是我县靓丽的三张文化名片,均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县现有旅游景点200多处,景区6处。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实属避暑胜地;蔡山晋梅花开二度,老而弥香;四祖寺、五祖寺、妙乐寺,寺寺
通灵;龙感湖、太白湖、乱石塔,熠熠生辉。

这里群星灿烂,人文蔚起,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

黄梅教育昌隆,崇文重教风气浓厚,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绩多年来在黄冈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黄梅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

山地、丘陵、平原、湖区呈梯次分布,形成了“北有名山古刹、中有秀水澄湖、南有平畴旷野”的自然生态画卷。

全县耕地面积71.2万亩,山林51万亩,水面5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湖北水产重点县,被誉为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首家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黄梅青虾、黄梅禅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资源有20多种,总储量4.5亿吨,其中铁矿储量5800万吨,磷矿储量13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2.6亿吨。

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广、储量多,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正在崛起的“希望新城”
黄梅是政策高地。

2012年,成功争取并实施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小池开放开发两大省级战略,正处于历史机遇叠加期,发展后劲十足,潜力无限。

2013年,黄梅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全面实施“十六字”发展战略,以“项目推进年”为主线,大力开展“四城同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中部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城),推动“五区并进”(县滨河新区及老城区、黄梅经济开发区、小池滨江新区、五祖旅游景区和太白湖、龙感湖“两湖”农业产业示范区),各项建设风
生水起,气势恢宏。

黄梅是创业基地。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36.2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50家,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电子信息、机械电子等六大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2家,完成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4%。

黄梅经济开发区下辖大胜关山工业园和小池临港产业园,大胜关山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小池临港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两个园区已有43家规模企业入驻或投产。

黄梅是投资福地。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奉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黄梅形象”的理念,坚持以公仆之责、保姆之心服务企业,在行政审批、融资、土地、规费、招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得到来梅客商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龙腾“雷池”,梅香吴楚。

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艰苦创业,演绎着壮丽的交响。

生机无限的黄梅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开放的胸怀气度自信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黄梅人民欢迎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