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合集下载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掩耳盗铃的故事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

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

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

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

“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

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

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

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

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

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

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掩耳盗铃和一叶障目的区别一叶障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下面整理了《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

《掩耳盗铃》的故事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今天我和妈妈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他想偷门上的铃,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这个铃担心发响,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铃,手刚碰到铃,铃就响了,他被主人发现后,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听不到响声,就也以为,别人听到声响,这个人实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所以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这个人自作聪明,又想欺骗别人,又想掩盖事实的真相。

最终呢自己欺骗自己。

有些同学跟他一样,自己欺骗自己。

但是,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写了。

虽然,作业做好了,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2《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名扬中外,今天我也读了这则寓言故事,让我大有所悟。

这则故事讲了,一个人看到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精美别致的铃铛,便想把这个铃铛偷回来。

正当他要动手时就想到这个铃铛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会让别人听见。

于是他想起了办法,不到一会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

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音,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

读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妈妈常常教育我的,在学习上不懂就要问,不能不懂装懂或去看后面答案,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还是不会做。

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

最后坑害的还是自己。

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得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会做为止。

以后我会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提醒自己,不做故事里的“笨蛋”。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偷走一口钟,于是他把耳朵捂住,将铃声隔绝,以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然而他并没有得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欺骗自己,不可能欺骗别人。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要诚实待人。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而掩耳盗铃的行为则是违背了这个准则,只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

除了这个寓意,掩耳盗铃还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要盲目自信。

掩耳盗铃的人认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是因为他盲目自信,没有认真思考问题。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犯错。

其次,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倾听别人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孤立无援,难以成功。

最后,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则,不要违法乱纪。

掩耳盗铃的人想要偷走一口钟,是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不尊重法律和道德,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总之,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待人,善于发现问题,倾听别人的声音,遵守规则。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走向成功。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做一个诚实守规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和寓言启示50字十篇

《掩耳盗铃》读后感和寓言启示50字十篇

《掩耳盗铃》读后感和寓言启示50字十篇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觉得《掩耳盗铃》这个故事里的人很奇怪,掩盖不了的事情,他非要掩盖,结果弄巧成拙。

下面是为大家的《掩耳盗铃》读后感50字读《掩耳盗铃》有感作文范文十篇,欢送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是自己欺骗自己。

今后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想方法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想对这个人说他只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自己听不见了,可是别人能听的见。

我们不要学这个人哦,不能自欺欺人,如果我们想要这个东西的话,要先问问别人让不让你借用。

今天我读了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个人他想偷别人家门上的铃,可是他怕别人听见铃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其实别人都能听见,他偷铃的时候被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去别人家偷钟,害怕人听到钟声就自己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听不到钟声了。

多么愚蠢的做法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不要想法掩盖,自己做错的事情要勇于承当责任。

读完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我觉得故事中的盗铃人真是自欺欺人。

他以为捂上自己的耳朵就等于捂上了所有人的耳朵。

其实他只是心存幸运,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一手捂耳朵一手去盗铃。

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是行不通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老实做人,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

这样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人,他想去偷隔壁家门上的铃铛,可是又怕有人听见。

他想:“如果我摘了铃铛,那岂不是要被人发现了。

只要我捂住耳朵,不就可以放心偷了吗? ”于是,他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于是他用手去偷铃铛。

结果,铃铛发出了响声。

于是那个人赶快逃跑了。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人们不能自作聪明,千万不能像这个人学习。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明白了:掩耳盗铃是一个形容自欺欺人的词语。

它叙说的是:从前,有个人想去把邻居的铃铛偷走。

他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

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声音,结果被人抓住了。

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

例如:有时侯做功课遇到有些题目不会做,我也会“掩耳盗铃”――看后面的答案。

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并不是真的会做。

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

阅读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小故事。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常告诫自己:不要犯“掩耳盗铃”的错误,做一个诚实的人,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故事很有趣,主要讲述了有一个想偷邻居家的一口大钟,他搬不动,想把大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的搬回家。

傍晚时分,他到邻居家的大钟旁,正准备敲钟时,想到了钟被敲后有响有响声,怎么办呢?过了一会,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他使劲把大钟一敲,结果被邻居抓住了。

这个掩耳盗铃的人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一是自作聪明,(读后感)自认为自已想出的办法很好,但不切合实际。

二是自欺欺从,欺骗自己同时也欺骗别人。

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

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干了坏事别人就不知道,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我们应该善良、诚实、不贪婪。

在学习上,不要不懂装懂,蒙混过关。

同学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做掩耳盗铃之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3今天我和妈妈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他想偷门上的铃,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这个铃担心发响,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铃,手刚碰到铃,铃就响了,他被主人发现后,给抓住了。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18
最近,我读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盗铃》。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铃铛,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被人发觉。他灵机一动,想道: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我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
于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谁知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抓住了。读了这个寓言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那个人很笨,他认为他的“小聪明”能骗过别人,但结果却被别人逮了个正着。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周末写作业的时候,我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写写作业,一点儿也不抓紧时间,当时我想:下午时间长着呢,等妈妈检查作业前再写也不迟。
我想对你你说:“你可真愚蠢呀!你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并不代表你把别人的耳朵掩起来,肯定被人发现了。
我发现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一直自己欺骗自己,最后一定没有好下场。我们都不要做这样的人,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3
从前,有个人看见邻居的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就想把它偷掉给自己。他想:如果用手摘,铃铛一响,就会被邻居家的人看见,于是,他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但是,没等他把铃铛偷走,就已经被邻居家的人抓住了,因为邻居家的人并没有掩住耳朵,就能听见他偷铃铛的声音。
讲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邻居的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掩耳盗铃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的故事,故事是说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一个小偷就想趁机在范氏家偷点东西,他看见一口精美的大钟,他想来想去要想把这大钟偷走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钟砸碎然后分别搬回家。小偷咣的一声巨响,怕被别人听见,于是他就想,把耳朵塞住不就听见了吗?结果人们听到响声来把他抓个正着。
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上学期,有一次回家作业是要看十二篇童话,妈妈让我在电脑上看。等妈妈一走,我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玩疯了,一会儿上QQ,一会儿打游戏,然后在童话的网页上抄了几个童话的题目。等妈妈一回来,我就把游戏关了,一本正经地看起了童话,妈妈问:“看了多少了?”我说:“诺,你自己看,就这些。”妈妈问:“魔草什么意思。”我听了吓了一跳,因为我不会,现在只能瞎编了。我支支吾吾地说:“有一个……人,他吃……了一种草,就成了大富翁,人们叫这种草是魔草。”这个后果大家可想而知,——我被妈妈臭骂一顿。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一)读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以后,我觉得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那个小偷很笨。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有一个十分漂亮的铃铛,便想得到它。

他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想到要是我用手偷,只要一碰到那个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马上就会被人发觉。

如果我捂住耳朵的话,那人们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想着,他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另一只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所以我觉得他很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我曾经也办过这种傻事。

周末,老师要让我们做300道口算题。

在爷爷给我出题的时候,我想上楼玩会电脑,便捂住耳朵,悄悄走出房间,没有想到我刚上到第一层就被爷爷发现了。

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跟那个小偷学,要不然你会跟他一样笨的。

掩耳盗铃读后感(二)《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钟。

他想:这么一口大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

他想把大钟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

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办法。

就是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

他扛来锤子,使劲地砸了一下。

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这样不就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赌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我和同学们都有过《掩耳盗铃》的行为。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编了一个解释,以为不懂的人听了就可以显得我很有学问。

但是明白人听了一定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个解释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啊!通过读《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读后感(三)今天我和妈妈亲子共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范家的门上挂了一口大钟。

有个人想用大锤把大钟敲碎后偷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引导语:《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亦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那么接下来是XX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欢迎阅读!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

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

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

吓得他撒腿就跑。

“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

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

“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

”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

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

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
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

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