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解析

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解析
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解析

1、通过nslookup命令可以查出默认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还可以对域名和IP地址进行双向解析。

1、远程登录telnet端口号23。万维网HTTP端口号80。FTP使用TCP的端口号21。TFTP使用UDP。

BGP(边界网关协议)使用TCP端口号179建立连接。

HSRP运行在UDP上,采用1985端口号。

OSPF的协议号为89。

DNS域名解析器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域名服务器之间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但是使用TCP端口53进行域信息的传输。

2、IP地址:是长度为32位二进制数,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应用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中。

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基于V-D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STP协议:是一基于OSI网路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通讯协定,用作确保一个无回圈的区域网络环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VPN:是将物理位置分布在不用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尤其是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

TCP/IP: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路由: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交换机端口安全:

中继器:

局域网:

3、链路聚合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实现的。

作用: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4、OSI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5、简述STP的工作过程。

(1)通过比较网桥/交换机优先级选取根网桥/交换机(给定广播域内只有一个根网桥/交换机);

(2)其余的非根网桥/交换机只有一个通向根网桥/交换机的端口,称为根端口;

(3)每个网段只有一个转发端口;

(4)根网桥/交换机所有的连接端口均为转发端口。

6、简述VPN的PPTP服务端配置命令步骤。

7、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NAT,NA T在应用上有哪些限制?

(1)、当需要从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的时候;(2)、当2个网络有相同地址时;(3)、内网的某些服务需要给外网用户提供服务,就要在防火墙或者路由器上设置nat;(4)、当换了ISP时,由于网络大不易改IP,所以暂

时NAT上网。

局限性:(1)NAT违反了IP地址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2)NAT使得IP协议从面向无连接变成面向连接;(3)NAT违反了基本的网络分层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4)NA T同时存在对高层协议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

8、在重叠VPN技术中,CE(客户端)路由器的路由协议邻居是CE-router,

对等VPN技术中,CE(客户端)路由器的路由协议邻居是PE-router

对等VPN技术的模型是CE-to-PE(服务提供商端)

根据PE是否参与客户的路由,建立基于MPLS的VPN时有两种选择。

BGP/MPLS VPN是第三层的解决方案。它的安全举措之一就是路由隔离和信息隔离,通过VPN路由转发表和MPLS中的LSP来实现。在MPLS网络中传输的VPN数据采用外标签和内标签两层,分别对应域内路由和VPN 路由。PE-PE路由器之间通过采用MP-iBGP进行路由信息的交互。

9、以用户为导向,高性能、多端口、高细粒度控制是防火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主要有4个发展方向:大幅度提升性能,在传统技术上另辟蹊径,功能不断扩展、应用部署上突破原来的网络边界。

10、SNMP v2增加了验证机制、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SNMP v3主要有3个模块:信息处理和控制模块、本地处理模块、用户安全模块。

SNMP v3增加了3个新的安全机制:身份验证、加密(由用户安全模块完成)和访问控制(由本地处理模块完成)。SNMP提供用于在RMON探查程序和管理控制台之间传输网管信息的通信层功能。

RMON是SNMP应用的一个分支,在具体应用时,RMON将使用SNMP操作,并使用基于RMON的专用于子网监视的监视器来收集子网流量信息,并响应管理站的调用。

11、VRRP活动路由器发送VRRP组播报文通知备份路由器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VRID是虚拟路由器的唯一标识。需要设置虚拟IP地址。通告报文一种,使用组播地址224.0.0.18。

12、域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中间由点号分隔开,采用层次化的命名方式,最右边的那个词称为顶级域名。

13.HTTP1.0和HTTP1.1都把TCP作为底层的传输协议。

HTTP消息分为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两类:

1、简述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工作原理。2011.7.28题目

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

2、RIP v1的4个优化措施。2013.1.31有涉及

抑制计时(可以减少路由的浮动)水平分割(缓解路由循环)

路由毒化(解决路由循环)触发更新(缓解路由循环)

3、简述PAP、CHAP两者的的工作过程及特点。2011.7.27题目和2013.10.33都是PAP。2013.1.35涉及两者

4、以GSM900系统为例说明无线信道的划分。2011.7.26题目

5、简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好处。及注意事项2013.10.31题目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每层只关注实现本层的功能即可;

②灵活性好,每一层次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本层的功能,增加和删减功能也较为容易;

③结构上可以分隔开,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小,降低了实现和维护的难度,同时能够促进标准化的工作。

分层注意: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6、在BGP/MPLS VPN对等网络模型中有哪3类路由器?产生哪两种基本的流量?2013.10.34题目

BGP/MPLS VPN对等模型中,构成网络的路由器有3类:骨干路由器(P1、P2),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PE1、PE2、PE3),用户边缘路由器(CE1、CE2、CE3、CE4、CE5、CE6)。

产生两种基本的流量: 控制流:分发VPN路由,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数据流:转发用户数据。

7、简述静态页面的工作过程。2013.10.35题目

当用户需要访问某个网站应用时,用户首先在web浏览器中输入静态页面的URL地址;web浏览器根据该地址向此网站所在的web服务器发送页面的HTTP访问请求,当web服务器收到页面HTTP访问请求后,将所请求的HTML静态页面通过HTTP响应消息发送给web浏览器;web浏览器收到HTTP响应消息后就可以将其中的页面内容按照HTML格式解析出来,并采用相应的显示方式展示给用户。

8、为了实现网络逻辑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权衡以下因素。2013.10.36题目

(1)最小的运行成本(2)最少的安装费用(3)最高的性能(4)最大的适应性

(5)最大的安全性(6)最大的可靠性(7)最短的故障时间

9、B/S模式的优缺点。2013.1.36题目

B/S结构的优点:1.系统访问灵活;2.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3.松耦合性; 3.系统的开发高效、简单。

B/S模式的缺点:1.展示能力较弱;2.系统的处理性能较低;3.系统的交互能力较差;4.系统的功能有限。

10、假设某个网络的计算机要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说明DNS域名解析过程。2013.1.34题目

①首先,该台计算机的解析器向其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查寻“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的IP地址,如果没有该纪录,则向上一级域名服务器发请求,直到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

②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先查询自己的数据库,若发现没有相关的记录,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寻“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的IP地址请求;根域名服务器给中国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edu域名服务器。

③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向edu域名服务器发出查找“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的IP地址请求,edu域名服务器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域名服务器。

④经过同样的解析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域名服务器再将“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的IP地址返回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

⑤中国域名服务器将“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的IP地址逐级发送给该计算机解析器。

⑥解析器使用IP地址与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进行通信。

11、IPSec体系结构:包含AH、ESP、IKE这几个重要协议。

(1)AH为IP数据报提供3种服务: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源身份认证和防重放攻击。AH头部中的序列号可以防止重放攻击。

(2)ESP除了为IP数据报提供AH已有的3种服务外,还提供数据报加密和数据流加密。

(3)IKE协议负责密钥管理,定义了通信实体间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生成共享的会话密钥的方法。

12、网络需求分析的要素2012..10.36题

(1)应用背景分析;(2)业务需求;(3)管理需求;(4)安全性需求;(5)通信量需求

(6)网络扩展性需求;(7)网络环境需求

13、与传统VPN相比,第三层MPLS VPN(即BGP/MPLS VPN)的优点是什么。

(1)可以实现底层标记自动分配,在业务的提供商比传统的VPN技术更廉价、更快速。

(2)可以充分利用MPLS技术的流量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向客户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服务,也更容易实现跨internet骨干网服务质量的保证。

(3)可以提供传统基于路由技术的VPN无法提供的业务种类,比如支持VPN地址空间复用。

(4)客户可以更加简单的维护和管理自己的VPN,也降低了人员和设备维护上的成本。

14、ipsec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15、简单性是SNMP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正由于协议的简单性,SNMP存在如下问题:

(1)只在TCP/IP网络上运行,不支持其它的网络协议

(2)只适于监测网络设备,不适于监测网络本身

(3)没有提供manager和manager之间通信的机制,只适合集中式管理,而不利于分布式管理

(4)没有提供成批存取机制,对大块数据进行存取效率很低

(5)安全性很差,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机制

SNMP v2的改进:

(1)提供一次取得大量数据的能力,提高了效率;

(2)支持分布式管理;

(3)提供验证、加密、时间同步机制,提高了安全性;

(4)运行在多种网络协议之上。

16、HTTP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格式:

17、拓扑结构设计原则及优缺点

18、分层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点

网络核心层的主要工作是交换数据包,核心层的设计应该注意两点。

A 不要在核心层执行网络策略。

B 核心层的所有设备应具有充分的可到达性

分布层将大量低速的连接通过少量宽带的连接接入核心层,以实现通信量的收敛,提高网络中聚合点的效率,同时减少核心层设备路由路径的数量。设计目标有两点:

A 具有强大的流量聚合性能,支持多种接入链路

B 与核心层之间的链路数量应尽可能少

接入层将流量愦入网络,

通常用包过滤策略提供基本的安全性,保护局域网段免受网络内外的攻击。

19、NA T的工作原理

(1)转换内部本地地址:运行NAT进程的路由器通常连接了二个网络,并且将本地非注册的IP地址转换为全局已注册的IP地址,这些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可路由的。

(2)超载内部全局地址:通过允许NA T边界路由器为许多本地IP地址使用单个的全局IP地址,就可以减少内部全局IP地址中IP地址的数量,这称为超载。

(3)使用TCP负载分配:是目的IP地址转换的一种动态形式,当建立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新连接时,所有的非IP流量无需转换即可通过,除非在接口上采用了另一种转换类型。

20、路由重发布的情况:

(1)在一个网络中有两个不同的路由协议

(2)你有一些不支持现有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备

(3)你有一些静态路由需要被动态路由协议学习。

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一轮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 ⑵注意:①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②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甲物质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乙物质。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a)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c)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网络工程自考2013年1月试题答案及解析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网络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47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是 A.E-mail B.FTP C.TCP/IP D.WWW 2.在广域网的互连中,传输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传输层 解析:涉及到跨网段访问 3.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是 A.IP B.MAC C.TCP D.UDP 4.路由式ADSL Modem采用PPPoE方式时,错误 ..的描述是 A.PPPoE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均由ADSL Modem负责 B.ADSL Modem的WAN接口的公网IP地址由BRAS动态分配 C.ADSL Modem的LAN接口上每台PC的网关指向BRAS的端口地址 D.通过ADSL Modem的NAT功能,能使多台PC同时上网 解析:内网的网关为Modem的LAN接口地址 5.下列有关GSM电路型数据业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透明模式下,无线信道的残余误码率要优于非透明模式 B.透明模式下,用户侧TAF和网络侧IWF之间使用信息差错重发机制 C.非透明模式下,TAF和IWF之间有固定的吞吐量和传输时延 D.非透明模式下,无线信道使用前向纠错机制,且TAF和IWF之间使用信息差错重发机制 解析:非透明模式误码率低,且可以实现信息差错重发,吞吐量和传输时延随无线信道传输质量而变

04749+网络工程+201704+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网络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47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协议中,不属于应用层的是 A.FTP B.OSPF C.SMTP D.Telnet 2.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用的有线传输技术有ADSL、El、DDN、SDH等 B.以太网和WLAN能够承载IP数据报 C.RIP、OSPF、BGP、DNS属于IP路由协议 D.HTTP、TFTP、SNMP、SMTP属于应用层协议 3.下列关于PPPoE接入方式的桥接ADSL Modem(RFC2516)叙述中,错误的是 A.PPP连接建立在ADSL Modem和BRAS之间 B.用户主机与ADSLModem可以使用以太网连接 C.ATM PVC虚连接建立在ADSL Modem和BRAS之间 D.用户主机的公网IP地址由BRAS动态分配 4.下列关于DDN(数字数据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DN是网状拓扑结构 B.DDN的主干传输为光纤传输 C.DDN只能采用点对点的专用数据线路 D.DDN路由自动迂回,保证链路高可用率 5.PAP(口令认证协议)需要握手的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透明网桥解决环路问题所使用的算法是 A.扩散 B.最短路径优先 C.汇聚树(Sink Tree) D.生成树(Spanning Tree) 7.下列属性中,不属于WLAN的是 A.工作在ISM频段

自考网络工程复习资料(04749)

网络工程 概述 1.2 计算机网络介绍 1.2.1 计算机网络定义 1、计算机网络是:(1)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由自主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体 (3)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目的)。 2、计算机网络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通信设备为主机转发数据,接口设备是网络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主机(端系统):个人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客户机(client)或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sever) 通信设备(中间系统):交换机和路由器 接口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钎、无线电和卫星链路。 软件: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 通信协议(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规则):TCP/IP等 应用软件(网络上的各种应用):WWW、E-mail、FTP等 1.2.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广域网拓扑结构: 广域网是将多个子网或多个局域网互接起来的网络。集线器、中继器、交换机将多个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局域网拓扑结构。 广域网特点:点到点、存储转发、工作在底层 (1)网状拓扑结构 优点: ①系统可靠性高,比较容易扩展 ②可以改善通信路径上的信息流量分配 ③可以在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佳路径,以减小传输延迟 ④网络可组建成各种形状,采用多种通信信道,多种传输速率,适合广域网复杂的 网络环境 缺点: ①线路和结点成本高 ②结构复杂,难于管理和维护,每一结点都与多点进行连接,必须采用路由算法和 流量控制方法 (2)环形拓扑结构 采用光纤做主干线。 可靠性好,不存在单点失效问题,可以灵活地建立各种链路备份策略 2、局部网络拓扑结构 局域网特点:广播式,工作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 (1)星形拓扑结构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自考网络工程试题.doc

浙江省 2010 年 4 月自考网络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 047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地址属于 ______地址。 ( ) 类类 类类 2.在 OSI 体系结构中用来实现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的是(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传输层 D.数据链路层 3.同轴电缆根据传输频带不同可以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 ) A.光纤 B.细缆 C.粗缆 D.宽带同轴电缆 4.在 Internet 上, ______扮演着转发数据包“驿站”的角色。( ) A.集线器 B.路由器 C.中继器 D.交换机 5.______命令主要用于确定本地主机能否与另一主机交换数据包。( ) 协议最终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IP 是 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难于布线的环境或移动环境中计算机的无线接入。() 802.11a 802.11g 8.网络接入商的简称是() 指的是( ) A.路由信息协议 B.静态路由协议 C.动态路由协议 D.开放最短路径协议 10.万维网的常用服务端口号是( )

11.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以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的技术称为() 生成树协议生成树协议 C.冗余链路 D.链路聚合 12.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外部网关协议和( ) A.距离向量路由协议IP 协议 C.超文本传输协议 D.内部网关协议 是指 ( ) A.网络地址翻译 B.网络控制传输 C.动态NAT D.静态NAT 14.子网掩码对应的通配符掩码为() A.1.1.1.255 C.0.0.0.1网络管理员为了安全,想把局域网的IP 地址和 MAC 地址绑定,他应该使用命令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IP 的体系结构可以看成( ) A.应用层 B.网络层 C.物理层 D.传输层 E.数据链路层 17.数据链路层常用的互联设备有哪些( ) A.集线器 B.网桥 C.交换机 D.路由器 E.网卡 18.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 ) A.星型 B.总线型 C.队列型 D.树型 E.环型 等距离向量算法避免路由循环的方法有( ) A.路由更新 B.水平分割 C.毒性逆转 D.触发更新 E.抑制计时 20.防火墙按技术划分为( ) A.边界防火墙 B.应用代理型 C.包过滤型 D.芯片级防火墙 E.个人防火墙

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 )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

. 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 .

2018年10月自考04749网络工程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网络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47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TCP/IP网络模型共分为4层,由下至上分别是 A.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B.网络接口层、传输层、网际层和应用层 C.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2.下列仅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是 A.路由器 B.集线器 C.网桥 D.以太网交换机 3.El的传输速率是 A.8kbi6s B。64kbit/s C.2.048Mbit/s D.1 55;Mbit/s 4. 下列不属于GSM系统的网元是 A.基站控制器(BSC) B.移动交换中心(MSC) C.网关GSN(GGSN) D.基站子系统(BSS) 5.在www.test.com.cn的域名解析过程中,首先访问的域名服务器是 A.根域名服务器 B..cn域名服务器 C.本地域名服务器 D..test.com.cn域名服务器 6.SDH帧的时间长度是 A.12.5μs B.32μs C.64μs D.125μs 7.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 A.CSMA/CA B.CSMA/CD C.HDLC D.PPP 8.下列有关VLAN交换视链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链路仅可承载标记数据 B.中继链路常用来连接两个VLAN交换机 C.接入链路将普通以太网设备接入VLAN交换机 D.中继链路和混合链路必须支持IEEE 802.1Q协议 9.PPP中负责设备之间链路创建、维护和终止的是 A.CHAP B.LCP C.NCP D.PAP 10.ADSL下行数据业务将镉双绞线160kHz~1.1MHz频段划分的子信道数是 A.32 B.64 C.128 D.256 11.下列有关路由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态路由能实时的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B.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变化做出自主反映

2012年01月自考网络工程试题真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网络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47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IP地址中,不属于 ...私有地址的是( ) A.10.0.0.1 B.10.10.10.2 C.172.168.0.4 D.192.168.10.3 2.用于传输SNMP协议消息的是( ) A.TCP B.UDP C.ICMP D.ARP 3.下列TCP/IP协议中,不属于 ...应用层协议的是( ) A.OSPF B.SNMP C.TFTP D.FTP 4.在TCP/TP协议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层次是( )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链路控制协议(LCP)结构中包含4个域,分别是CODE、IDENTIFIER、LENGTH和DATA,其中IDENTIFIER域长度是( )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6.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Network Access)对应了OSI参考模型中的( )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C.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 7.1000Base-T以太网的最大网段距离为( )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D.1000米 8.在ADSL上网中,使用的链路层协议是( ) A.PPP B.PPPoE 网络工程试卷第1 页共5 页

C.DCF D.PCF 9.E1/T1数字中继中,T1的传输速率是( ) A.64Kbit/s B.640Kbit/s C.1.544Mbit/s D.2.084Mbit/s 10.GPRS中,不同于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元是( ) A.BTS B.BSC C.SGSN D.GGSN 11.以太网属于( ) A.点到点网络 B.广播网络 C.非广播网络 D.NBMA网络 12.下列属于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是( ) A.802.4a B.802.5b C.802.9a D.802.11a 13.以明文方式传输用户名和口令的是( ) A.PAP B.CHAP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532335.html,P D.MD5 14.路由毒化是指当一条路由信息变为无效后,路由器不会立即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为了立即清除相邻路由器间的环路,只要将其度量值改为( ) A.8 B.10 C.15 D.16 15.IGP传播路由的协议是在( ) A.区域内 B.局域网内 C.区域间 D.自治系统 16.路由信息所不包括 ...的内容是( ) A.源地址 B.下一跳 C.路由权值 D.目标网络 17.以下路由表项目中,要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是( ) A.静态路由 B.动态路由 C.直接路由 D.管理距离 网络工程试卷第2 页共5 页

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解析

1、通过nslookup命令可以查出默认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还可以对域名和IP地址进行双向解析。 1、远程登录telnet端口号23。万维网HTTP端口号80。FTP使用TCP的端口号21。TFTP使用UDP。 BGP(边界网关协议)使用TCP端口号179建立连接。 HSRP运行在UDP上,采用1985端口号。 OSPF的协议号为89。 DNS域名解析器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域名服务器之间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但是使用TCP端口53进行域信息的传输。 2、IP地址:是长度为32位二进制数,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应用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中。 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基于V-D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STP协议:是一基于OSI网路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通讯协定,用作确保一个无回圈的区域网络环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VPN:是将物理位置分布在不用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尤其是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 TCP/IP: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路由: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交换机端口安全: 中继器: 局域网: 3、链路聚合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实现的。 作用: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4、OSI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5、简述STP的工作过程。 (1)通过比较网桥/交换机优先级选取根网桥/交换机(给定广播域内只有一个根网桥/交换机); (2)其余的非根网桥/交换机只有一个通向根网桥/交换机的端口,称为根端口; (3)每个网段只有一个转发端口; (4)根网桥/交换机所有的连接端口均为转发端口。 6、简述VPN的PPTP服务端配置命令步骤。 7、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NAT,NA T在应用上有哪些限制? (1)、当需要从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的时候;(2)、当2个网络有相同地址时;(3)、内网的某些服务需要给外网用户提供服务,就要在防火墙或者路由器上设置nat;(4)、当换了ISP时,由于网络大不易改IP,所以暂

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04749_2015_10自考网络工程试题与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网络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4749)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可以划分广播域的网络设备是 A.中继器B.集线器C.网桥D.路由器 2.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进入流交换阶段时,工作在 A.物理层B.网络层 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 3.在ADSL系统结构中,使用DMT调制技术的线路段是 A.主机PC与ADSL Modem之间B.ADSL Modem与DSLAM之间C.DSLAM与BRAS之间D.DSLAM与PSTN之间 4.下列关于GSM无线信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都是一一对应的 B.从功能上讲,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C.业务信道携带用户的数字化语音或数据 D.控制信道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传输信令和同步等信息 5.E1数字中继中,负责帧同步的时隙是 A.TS0 B.TS1 C.TS15 D.TS31 6.下列关于以太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支持网络层的多种协议B.采用CSMA/CA协议 C.广播地址的每一位都是1 D.采用32位的循环冗余检验码(CRC) 7.在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划分VLAN依据的是 A.端口B.MAC地址 C.IP地址 D. TCP段的序列号 8.下列关于OSPF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B.利用UD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 C.属于内部网关协议D.支持区域划分和路由分级管理 9.下列选项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中某主机IP地址的是A.192.168.15.14 B.192.168.15.16 C.192.168.15.17 D.192.168.1S.31

04749-2015-10自考网络工程试题与答案

04749-2015-10自考网络工程试题与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网络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4749)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可以划分广播域的网络设备是 A.中继器B.集线器C.网桥 D.路由器 2.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进入流交换阶段时,

工作在 A.物理层 B.网络层 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 3.在ADSL系统结构中,使用DMT调制技术的线 路段是 A.主机PC与ADSL Modem之间B.ADSL Modem与DSLAM之间 C.DSLAM与BRAS之间D.DSLAM与PSTN之间 4.下列关于GSM无线信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都是一一对应的 B.从功能上讲,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和控 制信道 C.业务信道携带用户的数字化语音或数据 D.控制信道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传输信令和 同步等信息 5.E1数字中继中,负责帧同步的时隙是 A.TS0 B.TS1 C.TS15 D.TS31 6.下列关于以太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自考《网络工程(04749)》课后习题答案

1.“网络工程”的课题意义是什么? 答:”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网络工程”之前学习的网络课程偏向于网络基础和理论,使学生们能够对网络的原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网络学科是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纯粹的理论学习会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知道所学的知识的实际用途,不利于对网络理论的深入理解,也容易忘记。为此,本课程与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着重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实例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概裹介绍计算机网络最新的技术发展,包裹已投入实际应用的技术和新技术发展动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答: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没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简单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自主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体。其中,自主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二部分组成,可以完整地实现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互连是指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从更完整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有星型、环形、总线型、树型、和混合型。星行拓扑结构以中心接点为中心,用单独的线路使中央接点与其它接点相连,各站点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央接点;环行拓扑结构中计算机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环;总线型拓扑结构就是将各个结点用一根总线连接起来,其特点是计算机都连接在同一条公共传输介质上,计算机相对于总线的位置关系是平等的;树型拓扑结构中,计算机都是既连接它的父结点(除根结点外)有连接它的子结点(除叶结点外),连接关系呈树壮;混合型拓扑结构就是以上四种拓扑结构中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4.OSI七层理论模型的意义是什么? 答:OSI七层网络模型的定义是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OSI七层网络模型的层次划分清晰、合理,非常便于学习、研究和分析计算机网络。它不但成为以前或后续的各种网络技术的评判、分析的依据,也成为网络协议设计和统一的参考模型。 5.TCP/IP应用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TCP/IP网络模型共分为4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网络接口层是TCP/IP网络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各种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定义实际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规范,而是定义了IP数据报在拥有不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络的传输方法。这使得TCP/IP网络模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是TCP/IP成功的基础。网络层是TCP/IP网络模型最核心的层次,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负责网络间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本层的核心协议是IP,它是一种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网际层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报文分组或数据包。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传输层包裹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其中,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三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网络服务,包裹网络终端协议( 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IVI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等。TCP/IP模型在核心层只有一个IP,可以通过IP把众多低层网络差异统一起来,屏蔽低层细节,向传输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进而支持应用层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使得TCP/IP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灵活性和健壮性,这是TCP/IP之所以成为国际互联网主流协议的根本原因。

网络工程自考试题答案和解析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网络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47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TCP/IP网络模型中,网际层传送的数据单位是( c )p25 A.比特B.数据帧 C.数据包D.数据段 解析:A、B、C、D分别对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2.能够实现不同类型局域网互连的设备是( c ) p30 A.中继器B.集线器 C.网桥D.以太网交换机 解析:按说交换机是多端口网桥,应该也可以,但是这里注明了是以太网交换机,就限制了。 3.TCP/IP体系结构中,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在( d ) A.网络接口层和网际层B.网际层和传输层 C.传输层和应用层D.传输层和网际层 4.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并在不同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的设备是( d )p31 A.网桥B.光传输设备 C.集线器D.路由器 5.ADSL使用的数据调制技术是( d )p36 A.FSK、QAM、CAP B.PSK、QAM、DMT C.CAP、PSK、FSK D.QAM、CAP、DMT 6.在E1数字中继中每个时隙TS的速率是( c )p39 A.8Kbit/s B.16Kbit/s C.64Kbit/s D.128Kbit/s 解析:一个话音信道的数据量 7.在PPP用户接入认证中,采用三次握手的协议是( a )p75 A.CHAP B.MD5 C.NCP D.PAP 解析:认证协议就是PAP和CHAP,前者两次握手,后者三次。 8.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 b )p61 A.CSMA/CA B.CSMA/CD C.HDLC D.PPP 9.接入标准IEEE802.11是用于( b )p84 A.以太网B.无线局域网 C.广域网D.城域网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04749+网络工程+201504+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网络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47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定义了 A.物理层的规范 B.数据链路层的规范 C.IP数据报在拥有不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络中的传输方法 D.IP协议格式 2.无线信号中继器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3.下列有关SDH帧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净荷区只用于存放各种信息业务数据 B.复用段开销(MSOH)可透明地通过再生中继器 C.再生段开销(RSOH)可以在再生中继器和终端复用器接入 D.管理单元指针(AU PTR)指示信息净荷的第l个字节在STM-N帧内的准确位置 4.下列有关GSM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LR(归属位置寄存器)存有MS(移动台)的最新位置信息 B.当MS进入某MSC(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区时,该服务区所属的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会从MS归属的HLR获取其相关的用户数据 C.一个MSC可以连接多个BSC(基站控制器) D.用户识别码只存于用户手机SIM卡中 5.IEEE 802.1Q标签帧的最大合法以太网帧长度是 A.1518字节 B.1520字节 C.1522字节 D.1524字节 6.下列关于以太网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目的地址可以是单播地址、组播地址或广播地址 B.数据字段(域)的最小长度是46个字节 C.帧检验序列 (FCS)是除前导码以外的所有字段的CRC检验 D.源地址占6个字节 7.IEEE 802.11g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