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

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
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李国伦韦彤陈贵辽代朝富董家文杨金鸽胡焕昭刘惠2004-8-25 13:46:27 人民军医 关键词:胸腔内注 1986 年以来,我们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异烟肼、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收到胸水吸收快,无复发,症状控制好,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低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对照组45 例,男31 例,女14 例;年龄8~67 岁,平均2913 岁;大量胸水12 例, 中等量23例,小量10 例。包裹性积液3 例,左侧2 例,右侧1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8 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肺外结核2 例。治疗组202 例,男160 例,女42例;年龄16~72 岁,平均3115 岁;大量胸水58 例,中等量101 例,小量43 例。包裹性积液13 例,左侧6 例,右侧4 例,双侧3 例; 合并继发性肺结核4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 例,肺外结核9 例。对照组病程< 1 周8 例,1~2 周22 例,2~4 周11 例, > 4周4 例。治疗组病程< 1 周38 例,1~2 周93 例,2~4 周54 例, > 4 周17 例,两组病程相近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经X 线片、B 超及症状、胸水检查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1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加用泼尼松10 mg ,口服,3 次/ 天,2 周后递减,4 周停药,酌情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同时每周2 或3 次在B 超定位下抽取胸水,每次不超1 000 ml ,直至胸水消失或不易抽取为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次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200 mg ,山莨菪碱20 mg ,地塞米松10 mg ,并嘱病人翻身,使药物与胸膜广泛接触。两组于抽液1 周、2 周、4 周后复查X 线和B 超,确定胸水吸收情况。 2 结果 211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 周内胸水完全吸收或基本吸收,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有效:2 周内胸水明显减少或消失,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胸水减少不明显,症状无改善。 212 效果对照组:显效26 例(5718 %) ,有效19例(4212 %) ,总有效率100 % ,胸水消失平均1315d ;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平均715 d。治疗组:显效163 例(8017 %) ,有效39 例(1913 %) ,总有效率100 % ,胸水消失平均9 d ;发热、胸闷、气促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平均515 d。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 0101) 。 213 随访对照组和治疗组1 个月后复查X 线,少量胸水分别为2 例和4 例,胸膜肥厚9 例和16例;3 个月后复查,两组少量胸水全部吸收,胸膜肥厚、粘连分别为11 例和22 例,发生率2414 %(11/45) 、1019 %(22/ 202) ,差异显著( P < 0105) 。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引起的胸膜充血、水肿、渗出等为主的炎症改变,

病例分析——肺结核

`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核病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和肺门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的肺实变且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的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和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痰培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③结核菌抗原和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文档Word `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灶。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结核性胸膜炎的42例临床诊治体会

结核性胸膜炎的42例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6-01T08:46:1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郜凌云[导读]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郜凌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46-02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可同时伴有或无明显的肺内结核病灶。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结核病病程的任何阶段,但好发于初染结核后2~3个月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积极治疗肺内病变,缓解胸腔积液引起的症状,防止发生并发症,预防胸膜外结核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临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44岁,平均36岁。干性胸膜炎28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脓胸6例。 1.2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发生于胸膜炎的早期,过一段时间后,尽管胸液仍存在,由于健肺代偿和血流反射性使不通气的肺灌流减少,而使呼吸困难也不明显。发热很常见,为中热或高热,发热与胸液存在关系密切,抽胸液后体温常能下降,胸液再生长时体温又上升。常伴有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胸膜性胸痛,疼痛部位限于患侧,随呼吸、咳嗽加重。脚膜炎早期胸痛较明显,胸液增多后疼痛可缓解,抽胸液后疼痛重新出现。80%以上多为干咳。如同时有胸痛,则先有胸痛而后有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胸膜炎刺激引起反射性咳嗽,或因胸水压迫气管、刺激气管壁而引起咳嗽。 1.3 临床体征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常以腹式呼吸为主。气管向健侧偏移,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有胸膜摩擦感,患侧叩诊为浊音或实音,纵隔向健侧移位。浊音界腋侧最高,前后低,形成抛物线状。听诊呼吸低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和肺受压引起的捻发音。 1.4 影像检查 1.4.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胸腔积液少时,后前位X线上一般看不到积液现象,仅见肋膈角稍钝,在侧位片上可见后肋膈角填塞。胸腔积液量达1000ml以上时能看到典型的胸腔积液像,即在后前位胸片上可见一密度均匀的致密阴影,从胸后逐渐以弧形向横膈下降,至横膈中间靠内时,又稍向纵隔上升,形成半圆形阴影。这阴影随胸液的增加而上升,在侧位胸片上后肋膈角消失,有一如上弦月状的致密阴影,上端向后胸壁,下端止于前胸壁,膈影不清。 1.4.2 CT扫描胸部CT扫描能准确地诊断胸腔积液,少量积液就能发现。CT扫描尚能了解胸膜,胸膜下、肺实质、胸部骨质有无改变。CT扫描对胸膜炎病人的孤立病灶、钙化灶、空洞的发现较X线平片清晰。肺部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者,胸部CT扫描有近80%可发现肺部有浸润性病变或空洞。 1.4..2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胸腔积液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胸腔积液早期,由于胸水透声性良好,无回声,声像图表现为两层胸膜之间液性暗区,当胸液中各种炎症物增多时,暗区中可混杂有光点、光带,甚至出现网络状。液性暗区可随呼吸和体位改变而变动。暗区范围随胸液量而定。 2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机体多处于高过敏状态,常有其他潜在的或可见的结核病变同时存在,应积极治疗。若延误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结核性脓胸或遗留胸膜增厚、粘连包裹,影响肺功能,数年后还可能发生肺内或肺外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①早期正规应用抗结核药物;②积极抽液;③适当应用激素。使其尽量减少胸膜增厚粘连,减轻肺功能损害,防止脓胸的形成,预防肺内、肺外结核病的发生。 2.1 加强化疗 应坚持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适当使用皮质激素,尽量减少胸膜粘连或肥厚,减轻肺功能损害,防止转变成脓胸及肺结核的发生或发展。应用2HRZE(S)/4HR,2HRZE(S)/4H3R3、9HRE等方案,其近期或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复发者很少。对于少数包裹性积液可适当延长疗程。复发病人可选用敏感的药物或二线药物治疗,疗程以8-10个月为宜。用药期间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2 胸腔穿刺抽液 凡中等量以上的积液都应进行胸膜腔穿刺抽胸水。抽胸水可以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和压迫症状。有些病人在抽液后一、二日内体温明显下降,逐渐恢复正常,也有些病人抽液后呼吸困难立即得到改善。随着抽胸水有大量纤维素被抽出,可以减少胸膜粘连及胸膜肥厚,保障肺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的学者认为抽出胸水后,可促进胸膜对胸水的吸收,缩短病程,提高化疗效果。胸腔穿刺抽液,方法简单。若在超声波定位引导下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更高,引起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很少见,损伤性气胸发生率约为2%。抽液要积极,早期有规律的抽液可使胸膜上皮细胞尽快恢复,纤维蛋白沉着减少,而不易引起胸膜肥厚粘连。 2.3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并用激素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如不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多数病人症状也能够自行缓解,胸水能逐渐吸收。结核性胸膜炎化疗的预后一般较好。只要早期合理的治疗,就可使渗液完全吸收,不发生以上的继发症。但若诊断过晚或治疗不当,则可形成广泛的胸膜肥厚粘连,影响肺功能,或转为结核性脓胸或发生肺结核、肺外结核病等。总之,对于渗出性胸膜炎,在合理的化疗下,应该是早期、规则、充分地采取胸穿抽液同时配合胸腔内注药的方法。这样既可以缩短疗程,又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刘国华,徐翠云,张爱琴,等.新编结核病防治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肺结核准入诊断标准

肺结核准入诊断标准 一、准入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门诊特定疾病的登记办法予以登记。设置登记有效期为一个自然年度。 二、诊断标准 (一)普通肺结核 1、菌阳肺结核 包括涂阳肺结核、仅培阳肺结核和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者三类。 (1)涂阳肺结核:凡符合下列三项之一者为涂阳肺结核病例。①2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②1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修学表现;③1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1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2)仅培阳肺结核:同时符合下列两项者为仅培阳肺结核病例。①痰涂片阴性;②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加1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3)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者。 2.菌阴肺结核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菌阴肺结核 (1)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

(2)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3)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抗结核抗体检查阳性; (4)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 (5)3次痰涂片阴性的疑似肺结核病例,经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者。 符合临床诊断病例的标准,但确因无痰而未做痰菌检查的未痰检肺结核,按涂阴肺结核的治疗管理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 注: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是指与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任一种肺结核病变影像学表现相符。 (二)耐药肺结核 1.单耐药结核病: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 2.多耐药结核病:对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除外)。 3.耐多药结核病: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为耐多药结核病。 4.广泛耐药肺结核病:对任意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对三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注射剂(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中的至少一种耐药的耐多药结核病。

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级:轻度FEV1 ≥80%中度50%≤FEV1<80%重度30%50%极重度30%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1.肺功能检查2.胸部影像学检查3.血气分析4.痰培养 治疗原则:1.控制性氧疗,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2)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3)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4)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哆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 发绀+鼻扇征(+)、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头痛及胸骨下疼痛+关节疼(肺外并发症)=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急性肺脓肿(3)肺癌 进一步检查:(1)X线胸片(2)胸部CT(3)痰培养+药敏试验(4)痰找癌细胞(5)痰找结核杆菌(6)必要时行纤维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1.抗感染使用抗生素2.对症治疗退热、祛痰等 (三)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1.动脉血气2.胸部X线检查3.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吸氧2.可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舒张剂4.急性发作控制后综合防治 (四)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胸部CT 2.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3.痰脱落细胞检查,或CEA检测4.腹部B超 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放疗配合 (五)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紫绀+血气=呼吸衰竭 1型呼衰PaO2 < 60 mmHg 2型呼衰PaO2 < 60 mmHg + PaCO2 > 50 mmHg pH < 7 . 35酸中毒 pH > 7 . 35碱中毒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意识障碍=肺性脑病

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 摘要】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抗结核治疗, 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复胸穿抽液,病人痛苦大,且胸液难以 抽尽。影响疗效,导致胸膜肥厚,包裹性积液发生。目的:推行结核性胸膜炎的 综合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2001~2008年收治102例结核性胸膜炎。单纯化疗组52 例,胸水完全吸收日38±3天。抽吸、异烟肼与激素组90 例,胸 水完全吸收日29±2 天。手术组62例。 结果:随访248例,完全恢复195例。特例一例,19岁男性,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时胸水B超示最深处宽度10cm,治疗20余天,B 超示胸水最深处宽度 1.8cm。返家口服抗结核药2月后复查,胸水消失。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再次住 院20余天好转后出院。继续口服抗结核药。26天后返院复查,突然呕血量约 200毫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 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1~2008 年收治102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 岁2 例,15~45 岁22 例,46~59 岁54 例,≥60 岁24 例, 最小4 岁,最大84岁。男42例,女60 例,发热25 例,咳嗽29 例,胸痛8 例,呼吸困难15例,胸廓萎陷2 例。贫血5 例,白细胞增多9 例,肝功异常6 例,心电异常2 例,痰菌阳性1 例。误诊为炎 症15例。病程<1 个月35 例;2~6个月46 例;>7 个月6 例。并发肺结核10 例,淋巴腺结核0 例,结核性腹膜炎5 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6 例。右侧 256例,左侧242例,双侧6例。化疗方案:3HSRE/6HR 为主,余为2HSRE/4HR。激素方案:强的松,儿童每公斤体重1mg,成人30~40mg,顿服,胸水吸收后,每7~10 日递减5mg,延续4~8 周。治疗手段:单纯化疗组47例,胸水完全吸 收日36±1 天。抽吸、异烟肼与激素组14 例,每周2~3 次,平均4~16 次,次 量≤1000ml,胸水完全吸收日22±2天。尿激酶与异烟肼组16例,胸水完全吸收 日15±3 天。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组23例,置管平均6~16天,胸水 完全吸收日13±2天。手术组2 例。随访68 例,平均2~3 年。完全恢复(以胸 片与B 超为准,胸水完全吸收,胸膜无粘连肥厚)55 例,大部恢复(胸水完全吸收,胸膜粘连肥厚)11 例,未恢复(胸水未完全吸收,包裹积液伴明显胸膜粘连 肥厚)2例。 2 讨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最常见的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半数,如不治疗 任其自然发展,约60%~65%的病人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胸 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若仅予抗结核治疗,胸液吸收慢,易并发胸膜肥厚、黏连,临床上治疗中建议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及尽早实施综合治疗:早期诊 断是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一环,治疗的黄金时段通常是发病后7~14日。然而本组病程>2个月者竟占31.6%。结果胸腔内沉积大量的纤维素,胸膜 粘连肥厚,胸廓塌陷,脊柱侧弯,心肺功能障碍,中毒症状十分实显,营养不良,贫血,肝功受损,白细胞增多,继发感染,持续不规则发热,再加之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胸水又多不做处理或不规范,胸膜纤维板甚至可厚达0.5~1cm,直至沦 为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外穿性脓胸。并发肺结核174 例占53%,痰菌阳性占 8.3%,且多系活动进展开放性肺结核,耐药试验中多耐药占47%,因而势必增加

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一、肺结核的诊断程序: 可疑症状→胸部X线检查→痰检查 ↓ 确定有无活动性→分类(传染性)→治疗 二、肺结核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继发性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Ⅴ型:肺外结核。 (一)原发型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胸内淋巴结结核 1、纵隔淋巴结:气管旁、气管前和腔静脉后淋巴结增大; 2、肺门淋巴结:单侧或双侧淋巴结增大; 3、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均增大; 4、增大的淋巴结边缘光滑或毛糙,少有融合现象,密度 较均匀,可见钙化; 5、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1)细小结节影,广泛分布于两肺的肺实质内或支气管血管束旁、小叶间隔旁、叶裂旁和胸膜下。 2)可融合较大的结节影。

3)可伴有小的肺泡性渗出病变。 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新老病灶重叠;细小结节影;同时见结节样增生性病灶或钙化灶;也可有渗出性小病灶;还可有小的空洞性病变。 (三)继发型肺结核: 1、多位于两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2、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纤维空洞性肺 结核等。 1)浸润性肺结核:渗出性病变:(a)呈小斑片状,密度不均,边 缘模糊不清,或为毛玻璃样渗出,周边有小的播散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b)局部肺小叶间隔的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支气管管壁增厚。 2)增生性病变:(a)病变可为一个或几个,密度增高,清楚; (b)多数与肺内渗出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同时存在。 3)干酪样肺炎:(a)大或小的斑片状阴影,可占据一个肺大叶,其内密度不均,有多发的虫蚀样空洞或小的不规则空洞;b)病变周围、一侧或两侧肺内可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呈小结节状或密度不均的斑片状影像,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4)结核球:(a)通常边缘光滑,或不太光滑,有小的棘状突起;(b)多数密度均匀,中心可见钙化;(c)周围可有或无卫星病灶。5)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a)一侧或二侧肺上叶厚壁空洞影;(b)周围有大量纤维条索;(c)肺门区血管扭曲,还可见曲张型支

病例分析报告完整公式

(完整版)病历分析答题公式---快速写出诊断 (增加辅助检查+鉴诊+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分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补:肺功能分级:FEV1/FVC<70,FEV1于30、50、80间分别为轻、中、重、极重。伴慢性呼衰亦为极重。 查:肺功能、胸片、血气分析、痰培养。 治:控制性氧疗,维持氧合水平>60%,或血氧饱和度>90%。、抗生素、支气管舒剂、必要时糖皮质激素、并发症治疗、加强教育、戒烟等康复治疗。 (2)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啰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发绀+鼻扇征(+)、三凹征(+)+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关节疼=支原体肺炎 鉴别:金葡菌炎、干酪样肺炎、肺脓肿、肺癌。

查:胸片、胸部CT、痰培养+药敏、痰找癌细胞、痰找结核杆菌、必要时行纤支镜。 治:抗感染,对症治疗。 (3)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肺嗜酸细胞浸润(胸片肺部游走性淡片影,肺组织活检诊断) 查:血常规、痰涂片、动脉血气、肺功能、胸片、变应原。 治:吸氧、静脉运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剂、控制急性发作后综合防治(减少接触危险因素、评估及检测哮喘、随访)。 (4)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 鉴别:肺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性假瘤、肺转移瘤慢性肺脓肿、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节病、淋巴瘤)、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查:胸片、胸部CT、纤支镜、胸腔积液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免疫学检查、肺组织活检,腹部B超 治:手术。配合化、放疗。 (5)呼吸衰竭() 模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Ⅱ型呼衰;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讲课稿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 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 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最新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名师资料汇编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 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 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 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结核性胸膜炎

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㈠饮停胸胁:胸胁胀闷,呼吸困难,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㈡邪犯胸肺:胸胁咳唾引痛,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少痰,气急。舌苔薄白,脉弦数。 ㈢络气不和: 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甚,舌暗苔薄白,脉弦。 ㈣阴虚内热: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胸胁闷痛,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护理 ㈠胸水 1、详细询问胸水出现的时间和诱因,有无胸痛,了解胸水的性质、部位,与体位有无关系、 呼吸运动有无受限制。检查患者胸廓有无异常如胸壁膨隆、肋间隙饱满增宽、呼吸运动是否收到限制,心尖搏动位置、语颤、肺部听诊情况等。 2、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者,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相关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穿 刺术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的方法;术中配合医师操作,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有心慌、出汗等不适,立即通知医师停止操作,并配合抢救;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反应,胸闷气促症状有无缓解,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准确记录每次胸穿的胸水量。 3、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者,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引 流管通畅。 4、对于胸水量多、合并发热患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这类药物应在早晨8点左右 服用,用药后密切观察有无副作用的出现,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用药过程中,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否则易导致疾病反跳,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 5、指导注意休息,采取侧卧位,减少患侧活动。指导经常进行呼吸锻炼,减少胸膜粘连。 ㈡胸痛 1.观察胸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诱发因素、加重和缓解的原因。 评估胸痛对患者健康情况的影响,如有无食欲减退及睡眠、大小便异常情况。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意识,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胸胁疼痛严重或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细微、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疼痛影响休息时,可按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和镇静剂。 3.调整体位,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位、坐位,以防止疼痛加重。告知胸腔穿刺后可能 引起胸痛加剧,可取患侧卧位,以减少局部胸壁与肺的活动,缓解疼痛。 4.指导患者注意休息,调整情绪,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按摩等转移注意 力以缓解疼痛。 5.对因胸痛致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口腔、皮肤和各种生活护理。对胸痛影响呼吸者 应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㈢喘息、气短(胸闷气促) 1、了解喘息、气短发作的缓急和进展特点,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有无发绀、胸 痛、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的伴随症状。检查胸部体征,有无三凹征,异常呼吸音等,监

肺结核诊断标准2018

1、肺结核定义的修改 中华医学会2004年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里面明确指出,呼吸系统结核包括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结核病。很明显,肺结核,就是肺的结核,不包括结核性胸膜炎,也不包括支气管结核等。教材也一直把结核性胸膜炎单独列开写一章。 然而,新版的诊断标准这样定义: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 查到一篇文献,刘建民, 何权瀛. 194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情况的临床分析(摘要)[C]中华医学会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 2000,里面提到,肺结核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中华医学会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里面提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40%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 2、肺结核的确诊标准

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是什么?病理? 结核病的金标准不是病理,因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也会引起干酪性坏死,所以病理不能确诊肺结核,只能临床诊断;奴卡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也会抗酸染色阳性,痰涂片更不能确诊结核。 教科书明确写了,结核病的金标准是培养到结核分支杆菌。然而,新版诊断标准,病理可以确诊肺结核,甚至部分患者,抗酸染色阳性可以确诊肺结核;甚至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也可以确诊肺结核! 内科学第八版指出,痰培养不到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确诊菌阴肺结核。确诊菌阴肺结核,我觉得这不等于确诊肺结核。 菌阴肺结核:菌阴肺结核为三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其诊断标准为: ①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②抗结核治疗有效; ③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④PPD (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⑤痰结核菌PCR和探针检测呈阳性; ⑥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⑦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中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⑧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具备①~⑥中3项或⑦~⑧中任何1项可确诊。 新版诊断标准如何确诊肺结核? ■涂片查抗酸杆菌 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确诊: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癌 一、概论 1.概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 1.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 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胸部X线检查 1)中心型肺癌 直接X线征象: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或切迹等表现。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并存时,可呈现反“S”形征象,有诊断意义。

40-(国家)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40-(国家)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可有发热、干咳、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难。 2.体征:有胸腔积液体征。 3.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超声波检查显示胸腔积液征象。 4.胸腔积液检查: (1)为渗出液,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2)腺苷脱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ADA与血清ADA比值大于1。 (3)胸液涂片和/或培养结核分支杆菌阳性可确诊。 5.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6.胸膜活检:胸膜组织有典型的结核性病理改变即可确诊。内科胸腔镜检查可直接窥视病变部位,可明显提高胸膜活检的阳性率。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血糖、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血气分析、血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痰培养分支杆菌; (4)PPD皮试; (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胸部B超; (6)胸液检查:常规、生化、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志物、乳糜试验、涂片找抗酸杆菌、培养分支杆菌、普通致病菌培养+药敏、细胞学检查、TB-DNA 噬菌体法(血性胸液除外)。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痰普通致病菌培养、痰找癌细胞、细胞免疫指标、风湿性疾病检查、肺功能、脏器超声波。 (七)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 2.胸部X线提示胸液明显吸收。 3.胸部B超提示胸液基本吸收或液性暗区<2cm,不能定位抽液。 4.可耐受抗结核治疗,治疗后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实用】结核性胸膜炎-诊疗规范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起病,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寒、出汗,乏力,纳差、盗汗等。 (二)胸腔液所致的胸痛,干咳,呼吸困难。胸痛常于积液增多后缓解,而呼吸困难则随着胸积液的增多而加重。 (三)早期可闻胸膜摩擦音,积液增多时呈胸积液体征。 二、检査 (一)病初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二)胸积液为渗出液,蛋白质≧30g/L,如〉50g则更支持诊断;腺苷脱氨酶(ADA)〉50IU/L; γ-干扰素〉200pg/ml。胸液涂片结核菌阳性率约10%,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约25%。 (三)胸膜活检可发现壁层胸膜干酪性肉芽肿或结核结节,一次活检的阳性率约60%。三次活检则可达80%。活检组织可行结核菌培养。 (四)胸膜活检阴性者可用胸腔镜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五)X线仅可证实有无胸积液及肺内有无病变。 【治疗】

(一)一般治疗可卧床休息或适当起床活动。加强营养。 (二)胸腔穿刺抽液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职量约1000ml,最多不要超过1500ml。 (三)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SM+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方案和疗程参阅本章第十六节肺结核。如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泼尼松30mg/d,至胸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每周减少5?10mg,一般4?6周停药。 【疗效标准】 一、治愈症状消失,胸水完全吸收,完成抗结核的疗程。 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胸水吸收或减少,尚未完成抗结核的疗程。 三、未愈症状无明显好转,胸水未吸收。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痰液的性质。 5、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二、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法,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控制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 休克。 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 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 位整洁。 2、护士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将血轻轻 咯出。 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量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 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 备开口器、金属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加入10%葡萄糖40ml 缓慢静脉推注,或用脑垂体后叶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噤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少量止咳药。

病例分析——肺结核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 核病 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就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得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 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就是结核传播得主要来源,主 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 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与肺门淋巴 结得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得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与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她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得肺实变且范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 气管呼吸音与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 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得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得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与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就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 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 痰培养具有较高得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结核菌抗原与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与肺门或纵隔肿大得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