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书写规定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医生门诊处方的书写行为,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门诊处方书写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执行流程。
一、处方书写要求1. 处方纸: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使用规定格式的处方纸,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医生姓名、执业医师资格证号、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
2. 处方内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药物,并在处方中明确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频次等信息。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用药,医生应在处方中注明具体原因和使用方法。
3. 处方签名: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应亲自签名,并注明签名日期。
签名应清晰可辨,以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和责任追溯。
二、处方审核与核对1. 处方审核: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岗位,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进行处方审核。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处方核对: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子细核对处方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频次等信息,确保配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处方保存与归档1. 处方保存: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处方保存制度,将所有开具的处方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保存。
处方保存的时间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定期进行备份。
2. 处方归档:医疗机构应将已完成治疗的患者处方进行归档,便于后续的复查、追溯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四、处方管理与监督1. 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处方的开具、审核、核对、发药等环节的责任和流程。
同时,加强对医生开具处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处方行为。
2. 处方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书写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处方书写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处方教育与培训1. 处方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的处方教育,提高其处方书写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指医疗机构门诊部门在开具处方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处方书写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患者就诊体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处方书写要求1. 处方纸:医疗机构应使用统一的处方纸,包含医疗机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医生姓名、执业医师证号等基本信息。
2. 处方内容:处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诊断、用药名称、规格、用法、用量、频次、疗程等信息。
3. 规范字迹:医生应使用工整、清晰的字迹书写处方,避免模糊、潦草或涂改现象的发生。
4. 药品名称:医生应使用通用名书写药品名称,避免使用商标名或缩写,以避免产生歧义。
5. 用法用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法用量,并在处方中明确注明。
6. 签名和盖章:医生应在处方末尾签名,并盖上医疗机构的公章,以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二、处方审核与管理1. 审核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岗位,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药师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处方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处方管理系统,对处方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档,方便查询和追溯。
3. 处方复印:医疗机构应在处方开具后,将原始处方复印并留存,以备日后需要核对或追溯。
4. 处方存档:医疗机构应将处方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存档,确保处方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三、处方质量评估与改进1. 处方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处方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用药反馈机制,收集患者对处方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患者的疑问和问题。
3. 处方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生进行处方书写规范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处方书写水平和意识。
通过建立门诊处方书写制度,可以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减少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
门诊处方书写规范

门诊处方书写规范
一、医师必须将本人的签字和印模样留于药剂科、医务处、门诊部。
二、处方一般用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如有涂改,医师必须在涂改处签字或加盖医生印章。
三、处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姓名、性别、年龄、单位、科别、门诊号或者病案号、病情及诊断、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医师签字及印章、年、月、日。
四、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
如医疗需要,必须应用特殊剂量时,医师须与药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后方可取出药品。
五、处方上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字码书写。
药品用量单位以克(g)、毫克(㎎)、毫升(ml)、国际单位(in)计算。
六、药剂师(药剂士)有权监督医生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出现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应报告门诊部检查处理。
七、有关毒、麻、限剧药处方,遵照“毒、限剧药管理制度”的规定及国家有关管理麻醉药品的规定办理。
八、药剂科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误应通知医师更改后配发,凡处方不合规定者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九、医保及公疗处方适用本规定。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医疗机构门诊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生门诊处方的书写行为,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一、处方书写的基本要求1. 处方纸:医生应使用规范的处方纸进行处方书写,处方纸上应包含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
2. 医生信息:处方上应标明医生的姓名、职称、执业医师证号等个人信息,以便患者和药师核对医生的身份。
3. 患者信息:处方上应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正确无误。
4. 处方内容:处方应明确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5. 医嘱内容:处方上应包含医生对患者用药的医嘱,如禁忌症、注意事项等,以提醒患者注意用药安全。
二、处方书写的规范要求1. 书写工具:医生应使用黑色或者蓝色的签字笔进行处方书写,以确保处方的清晰可辨。
2. 字迹清晰:医生应书写工整、字迹清晰,避免浮现含糊、潦草的情况,以免造成患者和药师的误读。
3. 规范用词:医生应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进行处方书写,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语,以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医嘱内容。
4. 数字书写:医生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药品的用量和次数,避免使用汉字、拼音或者简写,以免造成患者用药错误。
5. 药品名称:医生应书写药品的通用名称,避免使用商标名称或者简称,以确保患者能正确购买到所需药品。
三、处方审核和签章要求1. 审核人员: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审核人员,负责对医生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要求。
2. 签章要求:医生应在处方上签名,并注明签名日期,以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审核人员也应在处方上签名,并注明审核日期,作为审核的证明。
四、处方保存和归档要求1. 保存期限:医疗机构应按照像关规定保存处方的原始纸质或者电子档案,保存期限普通为5年以上。
2. 归档要求:医疗机构应对处方进行分类归档,便于管理和查询。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指医疗机构门诊部门在开具处方时需要遵循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生书写处方准确、规范,能够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处方书写规范1. 处方纸: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使用规定格式的处方纸,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医生姓名、职称、执业医师证号等基本信息。
2. 处方内容:处方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以及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
对于特殊情况或需要特殊处理的患者,应在处方上注明相关注意事项。
3. 书写要求:医生在书写处方时应使用工整、清晰的字迹,避免使用模糊、潦草的字迹。
药物名称应使用标准的药品名称,避免使用缩写或简称,以免引起误解。
二、处方审核流程1. 医生审核: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应自行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开出不必要的药物或剂量过大的药物。
2. 药师审核:药师在药房接收到处方后,应对处方进行审核,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和药物信息的准确性。
药师还需检查处方中是否存在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解释。
3. 系统审核:医疗机构可以使用电子处方系统进行自动审核,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历史进行判断,提醒医生和药师注意潜在的问题。
三、处方存档管理1. 存档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存档管理制度,将所有处方按照患者姓名、就诊日期等信息进行分类存档。
存档材料应保存完整,包括处方原件、复印件等。
2. 保密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处方存档的保密措施,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只有经过授权的医务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处方信息,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将处方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3. 存档期限:处方的存档期限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确定,一般为3-5年。
存档期满后,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以防止信息泄露。
四、处方追溯和评估1. 追溯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追溯制度,对处方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和记录。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规范门诊医生开具处方行为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证门诊处方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一、处方书写要求:1. 书写规范:门诊处方应使用规定的处方纸进行书写,字迹清晰、工整,不得有涂改、模糊或遮挡的情况。
2. 信息完整:处方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医生姓名、医生执业证号、医生签名等基本信息。
3. 诊断明确:医生应在处方上明确写明患者的诊断,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 药品规范:药品名称应准确无误,不得使用缩写或简称。
剂量、用法、用量、频次等信息应明确写明,以避免患者误服或用药不当。
5. 处方数量限制: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合理开具药品数量,不得开具过多或过少的药品。
二、处方审核要求:1. 审核程序: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审核制度,由专人负责对门诊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药品合理性:审核人员应核对处方上的诊断与开具的药品是否相符,对不合理或有风险的处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
3. 药品相互作用:审核人员应对处方中的药品相互作用进行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药品合理用量:审核人员应对处方中的药品用量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处方存档管理:1. 存档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存档管理制度,对每一份门诊处方进行归档保存,包括电子和纸质两种形式。
2. 存档时限:门诊处方的存档时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规定,一般不少于5年。
3. 处方查询:医疗机构应提供便捷的处方查询服务,患者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以方便患者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
四、处方追溯管理:1. 追溯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追溯管理制度,对门诊处方进行追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 追溯流程:医疗机构应设立追溯人员,对处方进行追溯,包括患者的诊断情况、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等信息的跟踪记录。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引言概述: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医疗行业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旨在确保医生准确、规范地书写处方,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门诊处方书写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一、处方书写规范1.1 书写格式:处方书写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药品信息,以及医生姓名、签名、日期等医生信息。
1.2 书写工具:医生应使用清晰、易懂的书写工具,如黑色或者蓝色的钢笔,避免使用铅笔或者淡色墨水,以防止处方含糊不清或者被篡改。
1.3 书写内容:处方应明确标注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避免使用含糊或者缩写的术语,以免给患者用药带来风险。
二、用药安全控制2.1 药品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品,并在处方中明确标注药品的通用名称,以避免患者因药品名称混淆而发生错误用药。
2.2 剂量计算:医生在处方中应准确计算患者所需药物的剂量,避免过量或者不足的用药情况发生,特殊是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患者群体要分外谨慎。
2.3 药物相互作用: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三、处方审核与审方3.1 处方审核: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岗位,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防止错误用药和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3.2 审方制度:医院应建立审方制度,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对复杂疾病的处方进行审查,以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 处方追溯:医院应建立处方追溯系统,对每一份处方进行记录和备份,以便追溯和分析处方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四、医患沟通与教育4.1 用药指导: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4.2 患者教育:医院应加强患者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门诊处方书写制度的了解和重视,培养患者正确用药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

门诊处方书写制度门诊处方书写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规范门诊医生处方书写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生在门诊工作中准确、规范地开具处方,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疗效,避免药物错误使用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下面是门诊处方书写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门诊部所有医生在门诊工作中开具处方的行为。
二、处方书写要求:1.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使用规范的处方纸,包括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医生姓名、执业医师证书编号等基本信息,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2.处方应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和规范的药品名称,不得使用含糊、不清晰或者易混淆的字词。
3.处方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以确保用药的针对性。
4.处方应明确标注用药剂量、用法、用药频次和疗程,以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5.处方应注明医生的签名和开具日期,以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处方审核要求:1.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审核岗位,由专职药师或者临床药学专家负责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审核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全面的审核,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评估。
3.审核药师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处方保存要求:1.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处方保存制度,将开具的处方进行归档保存,保存期限普通为5年以上。
2.处方保存应采用电子化方式,确保处方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3.患者可通过合法途径向医疗机构索取自己的处方副本。
五、处方追溯要求:1.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流通追溯系统,对处方中的药品进行追溯管理,确保药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2.医疗机构应与药品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药品的生产、流通等相关信息。
六、处方培训要求: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门诊医生进行处方书写规范培训,提高医生的药品知识和处方书写水平。
2.医疗机构应与药师协会、医学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用药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处方书写规定
1.门诊处方基本要求: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科室日期中西药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销空医生盖章临床诊断
2.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处方必须有上级带教医师盖章, 如有不合格则由处方章医师负责, 处方签名
无效。
3.医师处方章应妥善保管好, 一旦遗失须向医务处、药剂科备案。
4.熟悉药品的作用与副作用, 注意用药配伍禁忌。
5.药品售出不得退药(针剂除外)。
6.坚持合理用药,不开超量方、跨科方、外配方(指1400种以外的药物), 用药量要符合规定: (1)处方用药品种:
A、每张处方限1 —5个品种西药;
B每张处方限1 —3个品种中成药;
C、肿瘤病人一次门诊限1—6个品种(包括稀释剂、辅助用药);
D 、一次门诊不同科别不得开相同药品.
(2)处方数:
A 、同一病人看一科门诊只能开一张处方;
B、中西药同用或内服、外用药在一科门诊内同时处方,药物品种总量限于五种以内(其中中成药
不超过三个品种)。
(3)处方量:
A、门诊常见病处方量,西药、中成药限1—5天用量,中药汤剂限1 —7天用量;
B门诊慢性病处方量,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限两周用量
C、某些没有严重并发症,又需要长期连续服用一类药物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限一个
月内用量;
D、常见病上次门诊药物有两天以上余量或慢性病上次门诊药物有一周以上余量,本次门诊不可重
复开相同的药品。
(4)处方有效期: 门诊处方三天内有效。
(5)医保定点药房配药:
如本院药房缺药或病人要求到定点药房配药, 定点药房外配药仅限于医保卡内有个人账户资金。
(6)处方用药范围:
门诊病员不得使用1400种以外药物, 不得开带“*”药品、超出报销范围的, 一律自费, 不得开外配方。
7、严格执行总量控制, 严格遵循“四个合理”的原则, 严格按照各科门诊普通医保病人费用核定指标
执行,实现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优质的服务。
8、合理检查, 掌握检查的指标, 保证一定的检查阳性率, 病卡和检查单要一致, 认真填写检查单( 包
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卡号等一般项目),如B超、胸片、CT、MR等需要写清楚临床症状、
体征可能诊断, 以便辅助科室在打报告时结合临床, 提高检查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