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关键。

然而,要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外科医生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首先,无菌原则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手术区域必须保持绝对的无菌状态,以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会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手术场所也会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医生会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患者的手术部位也会进行细致的消毒和铺巾。

在手术过程中,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操作都要被严格禁止,比如手术人员的手臂不能越过无菌区域,一旦无菌物品被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其次,准确的术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只有明确了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如果术前诊断不明确就匆忙手术,可能会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再者,手术切口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原则。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应该既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方便医生操作,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比如,在腹部手术中,切口通常会选择在肌肉纹理的方向,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的切断,降低术后疼痛和切口裂开的风险。

同时,切口还要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尤其是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手术。

另外,轻柔细致的操作是外科手术中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避免粗暴地牵拉、挤压组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

对于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要格外小心地加以保护。

例如,在甲状腺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以防止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

止血彻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手术中的出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和特色之一,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它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综合信息,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和证候类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那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整体观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同时,人体与外界环境也密切相关,如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在辨证论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患者的局部症状,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比如,一个人出现咳嗽的症状,中医不仅要考虑肺部的问题,还可能会考虑到脾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同样,季节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咳嗽的原因不同,比如冬季咳嗽可能多因寒邪侵袭,而夏季咳嗽则可能与暑湿有关。

其次,辨证求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

所谓辨证求因,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等表现的综合分析,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

只有准确地找出病因,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个人出现头痛,如果是由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治疗时就应以祛风散寒为主;如果是由于肝郁气滞导致的,治疗则应以疏肝理气为法。

再者,四诊合参也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原则。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望诊主要是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则是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

通过这四种方法收集到的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比如,一个患者面色苍白、气短乏力,通过问诊得知其经常感到头晕、心悸,切脉发现脉象细弱,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为气血两虚证。

此外,动态辨证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扶正方能祛邪》作文800字

《扶正方能祛邪》作文800字

《扶正方能祛邪》作文800字1.“扶正祛邪”不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我们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也有很深的启迪与教益。

正如中医所言,“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所谓冷热风湿。

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外交攻,才能强身健体。

就拿目前的抗疫来说,扶正就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驱邪就是注意卫生,佩戴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

扶正不留邪,就是说治病要除根;驱邪不伤正,就是说不要过度医疗,不要滥用抗生素。

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是因为内因起决定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百毒不侵。

就个人修身层面而言,主要在于扶正不留邪。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旨在扶正,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旨在祛邪,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君子。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正气”旨在扶正,孟子说“舍生取义”,旨在祛邪,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大丈夫。

文天祥正气歌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结果臣心一片磁针石,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为变法甘洒热血,李大钊为革命视死如归,他们都以命为药,就是为了要拯救满目疮痍的中国。

此人灼灼,光耀千古!就国家建设层面而言,重要的在于祛邪而不伤正。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为钳制思想,焚书坑儒,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结果短命而亡。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矫枉而不过正,就恰如其分,得以维持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

大唐盛世因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造成了有宋两代三百多年不积贫而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锐意改革,积极变法,用猛药医沉疴,却又因折腾而动摇了国本,致使北宋不得已而南迁,以致退无可退,终于亡于元人铁蹄。

此中得失,颇可玩味!可喜的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之上的:对内,市场经济激发了自由竞争的动力,社会主义又指向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对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恪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诊治老年病人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诊治老年病人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诊治老年病人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老年病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系列疾病和健康问题。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免疫力下降,且常常伴随多种慢性病,因此在诊治老年病人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照顾。

1.综合评估:对于老年病人,应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包括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老年病人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个体化治疗: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各异,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理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3.多学科合作:老年病人通常存在多种慢性病,需要综合治疗。

因此,在诊治老年病人时,应建立多学科的合作机制,包括内科、外科、康复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协作,以综合治疗的方式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4.注意安全:老年病人常常存在认知功能衰退、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病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病人在接受治疗时不会发生意外。

5.合理用药: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减退,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多药同时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6.注意心理关怀:老年病人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和疾病的困扰,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

在诊治老年病人时,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的效果。

7.预防为主: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往往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在诊治老年病人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包括疫苗接种、定期体检、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8.持续监测:老年病人的疾病常常具有慢性化和进展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持续监测病情的变化。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老年病人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疾病的稳定和控制。

9.家庭支持:老年病人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因此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是非常重要的。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一、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这是全科医学的基本理念,要求医生集中精力、全面把握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治疗需求,不仅针对一般疾病的治疗,同时关注慢性疾病、特殊疾病、慢性伤残、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康复恢复等多元化需求。

2、家庭考虑性原则:要考虑整个家庭的健康状况,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家庭成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应该分析,及早干预。

3、人体发展性原则:在不同发育阶段,全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发育水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以减少病痛的影响。

4、社区考虑性原则:疾病的传播、防控和应急处理都要考虑社区的实际,尤其在公共卫生和社会恢复之后,要综合本地文化和审群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调整与管理方案。

5、个性化原则:全科医疗要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病因考虑性原则:医生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积极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反拗机制以减轻病情的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积极作用。

7、��早干预原则:要早发现病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精神健康、公共卫生领域,要加强预防措施,降低病情发展难度。

8、心理社会学支持性原则:倡导平等的治疗环境,关注患者的复原需求,应用心理治疗等补充措施,调动患者的自愈力量,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赋权、激发患者的信心和动力,以慰问服务让患者安心康复。

9、个性化综合性管理原则:应有效维持病人的健康状况,通过开展健康宣教、筛查检查,完善健康档案等系统,并结合专业性健康关怀和服务,关注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数据记录,完善专业性健康关怀,实现患者的个性化综合性医疗管理,提升患者的健康素质。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结核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处理,有一些基本原则值得我们注意。

一、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尽早确定病因和病程。

在病情还不严重的初期,及时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遏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正确用药通过正确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情。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医生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毒的类型和特点进行。

同时,还需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疗程,确保药物的充分吸收和有效浓度的维持。

三、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程和病变情况各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具有特殊情况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或者增加辅助治疗措施,如氧气治疗、支持性治疗等,以提高疗效。

四、注意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性疾病在社区和医疗机构中易于传播,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预防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疾病爆发或高发季节,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医疗机构要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如定期消毒、隔离患者等措施。

五、康复护理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医生和护士要积极关注患者的康复过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处理,应早期诊断与治疗,正确用药,个体化治疗,注意预防与控制,进行康复护理。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了解并运用这些原则,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治疗弱视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治疗弱视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治疗弱视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之一,指的是因眼部解剖、生理或病理发生异常,导致视觉功能发育不全的情况。

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对于孩子的视觉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治疗弱视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诊断、病因治疗、眼科治疗和视觉矫正,并且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1.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治疗弱视的关键,因此对儿童的视觉进行定期检查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6岁前进行视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弱视。

2.病因治疗:在治疗弱视时,需要针对引起弱视的原因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弱视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那么需要配戴适当的眼镜或角膜塑形镜来纠正这个问题。

3.眼科治疗:眼科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眼罩或滴眼液来促进弱视眼的视觉发展。

眼罩用于遮盖正常视力较强的眼睛,强迫弱视眼进行视觉训练。

滴眼液含有特殊的药物成分,可以扩大瞳孔,使视网膜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从而帮助弱视眼的视觉发展。

4.视觉矫正:视觉矫正是指使用眼镜、角膜塑形镜或角膜塑形镜等视觉辅助器具来帮助弱视眼进行视觉矫正。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在治疗弱视时1.定期复查:治疗弱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视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复查的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6个月1次。

2.家庭配合:治疗弱视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正确佩戴眼镜或视觉辅助器具,保证孩子良好的视物距离和光线环境,并鼓励孩子按时进行视觉锻炼。

3.坚持治疗:治疗弱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因为弱视的复发率较高,所以即使在治疗期间视力有所改善,也需要继续坚持治疗,直到视力稳定。

4.注意眼部保护:为了保护弱视眼,孩子需要注意避免眼部受伤,如避免猛烈运动时接触球类或其他尖锐物品,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看等。

总之,治疗弱视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诊断、病因治疗、眼科治疗和视觉矫正。

家长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保证孩子进行有效的视觉治疗,同时要注意相关的事项,如定期复查、家庭配合、坚持治疗和眼部保护等。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科疾病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遵循着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肛肠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肛肠科疾病,这一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医会对肛肠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

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干燥还是稀溏,排便是否困难,有无便血,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以及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比如,对于痔疮患者,如果其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属于风热肠燥证。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凉血地黄汤加减。

再如,肛裂患者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多属于燥热内结证。

治疗则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在肛肠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细微征象的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肛肠科还会运用外治法来配合辨证论治。

对于内痔出血,可采用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方法。

如果是肛周脓肿,未成脓时可外敷金黄膏消肿散结;已成脓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并配合中药坐浴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患者,辨证论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此时,中医会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给予益气养血、托里生肌的中药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在肛肠疾病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人为什么会得病?疾病该怎么治疗?这是人类生活的本质需求,无论人类做什么都是为使自己活得更好,而前提是要活着!除了不可抗拒的原因,在今天我们必须战胜健康的敌人,那就是疾病和贫穷,可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追求金钱改变贫穷,却忽略了疾病,即使得病也就是去看医生,普通人把医学看的太过深奥,以至于完全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孰不知,这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因为没有谁比你更看重这个皮囊,就如同你不能代替亲人肉体的疼痛一样,别人也代替不了你。

生命的自然规律就是生老病死,这里包括一切生命,但现实社会里,似乎只有人和与人身边的动植物得了病去找医生看病治病,而那些老鼠以及原始森林的动植物就只好听天由命了!但讽刺的是看病治病的活不到本该活到的年龄,相反没有医生的却尽享天年。

那么医生和医学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自古以来就有医巫同源和医道同源之说,也就是说医生和巫师一样给人更多的是玄学,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科学地说他们都是心理医生!医道同源就是医生和道士一样都是炼丹的,而更高层次的理解就是医学和道家主张一样,顺应天理自然,把人类和自然相融合,人不是主宰,而是和其他生命一样普通,甚至还不如某些,今天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然脆弱不堪!所以我更认为疾病的治疗如同其获得一样,都是自然地变化,有着非常普通的规律!即生命是自然的产物,一切治疗都有个基本原则和规律可循!以下论述解释都是本人观点,仅供参考和讨论!中医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山倒不过是表象症状,就是今天讲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质变!抽丝就是反过来疾病—亚健康—健康,这是质改的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前者讲的是标,后者讲的是本。

今天的医学侧重治病症,病人正好应和感觉,没有症状就好了!却忽略医生后面的话“回去好好养养吧!”,好了还养什么啊?去养本!人是自然的产物,就应遵守自然之道,不需去寻找什么灵丹妙药,这世上本身也没有灵丹妙药,我们结合中医学和现代营养学,以及简单的生命科学探讨一下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水。

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我们要说水在治病过程中,更无可替代!一定有人会笑话,如果水可以治病,那还用开发什么药物啊,根本就不需要医院和医生喽!尤其是经过现代医学洗礼的医生和专家,更认为是荒唐。

打着科技名义的人会说,全球那么多的研究单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发各种各样各类的药物,水就可以解决的话,都失业了。

但恰恰相反,这个世界上哪个东西不含水,没水的地方一定没有生命,探测外界宇宙生命,水是第一指标,我们说治病的第一步必须解决水的问题,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李时珍,水是百药之王,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中医治病讲究君臣佐使,“使”就是药引子!没有引经药,就像是炸药包没有导火索!使类药物通常是茶酒甘草等等,而李时珍强调更多的是水,举出48种水作为治疗不同疾病的汤水。

可是今天学中医的人,只去关注药方,而看不到水,认为那是骗人的!水在治疗疾病过程是起到载体作用。

众所周知,一切营养包括药物要进入人体必须靠水来运输,同时一切毒素也必须靠水排放出人体,即使二氧化碳也需要水的滋润,否则对我们的肺及呼吸系统通道都会损伤,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疾病就必须解决水。

第一、要保证水量。

水份不充足就会影响体内和体外物质的交换,使吃进去的所需物质无法达到该到的部位,毒素废物就无法排放干净。

第二、要保证水质。

就是指水的洁净力、乳化力、渗透力、溶解力以及水自身的营养结构。

参考好水的标准。

好水是药,坏水是毒!第三、要正确的方法和时间喝水。

不同的疾病对应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而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所含水量不同,每天各器官组织工作的时间和状态不同,即生物钟不同。

如骨病,骨中水份含量少,吃药时就要比正常情况要多喝。

便秘就要求早起床时要多喝。

第四、构成人体的七大营养素中水占70%,而其他六种合在一起才是30%。

世界上长寿之地大多是偏僻的地方,营养素的获取很不全面,但仅仅是水好就能长寿,平均寿命最长的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关注水的国家。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须解决的第一步,就是水!否则,即使用最好的药物和营养,也不能达到其全部功效!二、和。

这是指肝脾胃相合,主要是解决营养物质的摄入问题,能否通过三者的加工、制造、储存,生成人体器官和组织所需要的物质。

第一,胃。

食物或药物通过人体的服用到达的第一个脏器,把他们进行粗加工,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它就像一个工厂的原材料车间,保证材料品质合格。

如果胃的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它的受纳搅拌作用,势必给生产车间的加工生产带来困难。

因此有各种胃功能不正常情况,都要先行解决好。

否则,事倍功半。

胃的问题主要是:1、胃酸多。

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溃疡性胃炎等比较常见。

治疗上主要是制酸,减少胃酸对胃的刺激。

2、胃酸少。

即为动力不足,萎缩性胃炎。

这就要增强胃动力。

3、胃神经性功能紊乱。

自律神经失调。

应对下丘脑调整。

所以治病先治胃,就像盖房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楼房。

第二、脾。

食物经胃后进入十二指肠,在进入小肠吸收,这是现代生理常识,但中医认为对食物的加工主要是靠脾的运化。

人的气血生成主要是靠脾的运化,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查二便中的望就是看气色五官和舌苔,舌苔就是脾的功能表现。

脾的作用就是工厂的生产车间,如果它的功能失去正常,就不能保证原料生产加工出来的是合格品,很可能是半成品或是废品,这样一来,一则不能给人体利用,二则加重体内垃圾的堆放,因为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是不能占据库存的!气血不能生成,人就不能很好的生存。

所以,健脾是中医始终倡导的积极治疗法则!根据脾湿、脾热、脾寒、脾虚等症状确定健脾方路,而薏米、淮山和芡实是最常用的药物。

尿多尿频一般用芡实。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生水,脾布水,肾排水”。

第三、肝。

它的作用是疏泄,就是把脾生成的气血能量储存起来,并把它们输送给全身的组织器官,相当于工厂的仓库。

现代医学把肝也看作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解毒净化血液,如果功能下降,势必给心肺带来负担。

现代生物电子学发现,大脑和心脏所消耗的电能也是肝脏提供。

所谓耗精损神,损的就是肝!如熬夜,手掌颜色通常发紫,就是肝受损的表现,中医讲:血,卧则归肝。

如果肝不藏血,必有浑浊之气,因为有空船必有贼人如!就像仓库不放满东西,就一定有大量灰尘!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下降等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重要影响。

因此中医提出:和胃、健脾、疏肝三者相合,本身就是一个链条,缺一不可,不管身体有何疾病,这是解决新陈代谢中“新代”的问题,从解剖学的角度,左脾中胃右肝,三者在统一横线上,同等重要,治病先后,即没有解决前面的问题,就不必去关注后面的事。

否则也是白忙活!三、通。

这是解决“陈谢”的问题,就是排毒通道通畅。

今天有很多人认为人之所以得病,是营养不均衡。

但现实情况是长寿之地没有一个是富裕之地,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很难达到营养充足,所以个人认为:造成人体得病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正是长寿之地,没有污染,水质好,使人排毒干净,因而得病少。

人体排放毒素的方式就是:大便、小便、汗液、痰和废气,对于更年期前的女性来说,月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净化血液的方式。

注意它们都跟水有关!1、大便。

主要是指肠道之毒。

世上有两种人不会长寿:一是睡眠不好的人,而是大肠不好的人。

睡眠不足极度消耗精力,免疫力低下,修复功能差,易出现大病。

大肠不好,不管是便秘,还是结肠炎症,都是癌症的诱因。

只要大便不正常,都是恶性疾病的温床。

尤其是便秘,试想把大便放在40度左右的环境会怎么样?我们体内温度至少体外高1—2度。

所以大便在体内多停留一天,就等于抽了三包香烟。

造成肠道不好的原因:一是肠道菌群失衡,二是自律神经紊乱,三是肺肝脾胃功能失调,四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详细问题我们会在消化系统疾病里解释。

2,小便。

相对于大便而言,小便对人的影响更大,一个人几天不拉大便死不了,而几天不小便会毒死,大便解决的是残渣,毒性是长期的、缓慢的,小便是解决肝肾之毒,血液之毒对健康的影响是急性的、全身的,除了尿毒症外,小便主要是通畅不通畅,男性主要是前列腺的问题,女性主要是尿道炎症的问题。

中医认为:肺生水,脾布水,肾排水。

现代营养学认为主要是跟水和血液酸性化有关,所以健脾、饮用健康水、净化血液很重要!3,汗液。

这是人体皮肤的主要功能,一般而言肝肾肺功能正常,皮肤出汗能力弱,汗液较少,反之增多。

应为人体的自问系统要求毒素必须排放,正是肝肾肺功能失调,才会累及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出现多汗或是各种各样的皮肤病,这也是皮肤病难治疗的原因,涉及的生理关系太复杂,而少汗、无汗的现象就问题更大了,这说明人体排毒出现障碍,尤其是手心和脚心不出汗,中医认为和肾关系太大,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微循环阻滞,当人的手脚心由汗多到汗少甚至无汗,则说明微循环阻塞、狭窄、硬化,这时心脑供血都会有问题!包括血压。

多汗尤其是稀水样,说明固汗能力差,肝血肾精损耗大,阴虚所致。

所以无汗、多汗都说明身体有问题。

4,痰和二氧化碳。

这是指肺部要畅通。

生活在今天的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在肺部的左右下叶积存,慢慢就影响肺脏的换气功能,使人易得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由肺脏排除,各种污染和烟雾对肺脏的损伤很大,因此必须保证肺部的干净和通畅。

另外,对于更年期前的女性而言,月经作为天生的净化血液通道,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保持正常的月经规律,对于女性健康尤为重要。

四、清。

清血、清肠、清肺,就是清除体内多年的沉疴旧物垃圾。

通过前三步调理,我们有了新陈代谢的载体水,保证了营养物质的摄入,使排毒的通道通畅,那就需要强大的力量,增强人体清理浊气、浊水、浊便的能力,好比把一个多年废弃、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重新打扫一遍,等待修复。

这个强大的力量就是气血能量!五、调。

就是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完好,并作重点维护!人的身体就是一部汽车,只有各部完好,才能保证良好运转。

由于人体各器官受损不一,因此就要对各部位做重点调理,恢复功能。

大方向就是:体液调节,水份、无机盐及其它营养成份。

神经调节,大脑和脊髓两大中枢,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要正常。

六、补。

补什么呢?一般人会说:补营养!而营养又是什么?回答起来就糊涂喽。

中医说:补气血。

气是什么?血是什么?更为直白的说就是吃喝。

人靠什么生存?我们从生命本身来讲:能量。

虽然吃的各有千秋,但到体内都会转变成能量,同时产生废物垃圾,其中就有自由基。

营养是四大条件:阳光、空气、水、地磁。

六大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根本是血,补血就是健脾。

能量就是三磷酸腺苷A TP,人体需要内能和外能。

内能靠吃进去,外能主要靠运动和理疗,和在一起就是电、磁、光、热,万物生长靠太阳,就是太阳提供了这些能量!它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因此太阳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也有副产物,黑子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