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乙】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2分)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5.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分)今齐地方千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

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规律,气数。

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1分)读音: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分)(二)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窥:蔽: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重庆市B卷】(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邹忌修.八尺有余()⑵朝服.衣冠()⑶私.我也()⑷王之蔽.甚矣()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注:鄂版教材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答案】9.(4分)⑴长,这里指身高。

⑵穿戴⑶偏爱⑷因受蒙蔽而不明(每个1分)⑵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每小题2分)11.A(3分,邹忌悟出的道理是作为领导,下属会因惧怕自己或有求于己而不会直言以对,因此易被表面现象蒙蔽,所以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偏听偏信,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邹忌能悟出道理,在于他有敏锐的政治觉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一则有关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态度。

下面是一些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的中考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题目1:请你简述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则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

主人公邹忌是赵国的一位贵族,有着出众的智慧和才能。

当时,齐王为了扩张国土,不断发起战争,导致国势力竭。

邹忌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决定向齐王进言。

他用一种诙谐的方法给齐王上了一课,告诉他战争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提出了用和平的方式来统一天下。

齐王听后深有感触,下令停止了战争,国势开始逐渐恢复。

题目2:请你分析一下邹忌为何选择了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邹忌选择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正面直接地劝谏很难被齐王接受。

齐王一向以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态度并不友好。

因此,邹忌使用讽刺的方式,既能传达自己的观点,又能避免引起齐王的反感。

其次,讽刺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间接地点出问题所在。

邹忌通过讽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

题目3:请你就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邹忌和齐王,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邹忌和齐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邹忌是一个智慧出众、富有见识的贵族,他有勇气向齐王纳谏,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齐王则是一个冷酷而霸道的君王,他一直采取战争的方式来扩张国土。

然而,当邹忌讽刺他时,齐王却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可以说,邹忌代表着智慧和勇气,而齐王则代表着意志的转变和开明。

题目4: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念?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邹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向君王纳谏,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卷汇编(15篇)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卷汇编(15篇)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诚:间: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
8.诚:确实,实在间:有时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形貌昳丽..(2)暮寝.而思之(3)王之蔽.甚矣(4)时时而间.进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一)9.(1)昳丽:光艳美丽(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4)间:间或,偶然10.B11.(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1、湖南娄底市:(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汇编 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汇编 苏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广东省广州市】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形貌昳丽昳丽:(2)暮寝而思之寝:(3)王之蔽甚矣蔽:(4)时时而间进间: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9.(1)昳丽:光艳美丽(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4)间:间或,偶然10.B11.(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2.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2009年山东烟台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关?”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与徐公孰美A.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能谤讥于市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D.朝而往,暮斋归未若复喜赋不幸之甚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1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答:9.B(2分) 10.D(3分)1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分)1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评分:2分。

每空1分)13.答案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

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评分:3分。

答出结果1分,原因2分)2009年江苏扬州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4分)【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

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6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译文:(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2分)译文:(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2分)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2)刺:指责(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满一年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2009年江苏常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

(共12分)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

(2分)(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4)不相说:(5)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译文:(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分)译文: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3分)答: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3)满一年,或“一年”;/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5)跑、逃走、逃跑、出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