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
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女星大盘点

好莱坞最新一集007电影即将开拍,该集因剧情需要,将会由一名华人女星担纲出演邦女郎,而好莱坞制片公司上月已秘密派人在内地、香港两地物色人选。
经一轮面试后,在过百位女星中,最后只有五位入围,分别是汤唯、李冰冰,范冰冰,舒淇,及何超仪。
继杨紫琼之后将会有第二位华人女星,加入“邦女郎”行列。
最后究竟花落谁家目前尚不知晓,先来盘点以往出现在好莱坞制造中的华人女星的表现吧。
黄柳霜1905年1月3日,黄柳霜出生在洛杉矶唐人街的花街,为一黄姓华人移民的第三代,英文名字叫ANN。
1919年她14岁,出演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红灯笼》。
17岁时,黄柳霜出演了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TheToll),她饰演中国少女莲花。
黄柳霜以东方女性特有的生动细腻又含蓄的肢体语言演活了莲花这样一个无力与社会抗争的中国娃娃。
好莱坞第一位华人女星关南施(Nancy Kwan),在上世纪60年代,她被人们提起的更多的名字是“苏丝黄”。
她是首位在西方影视圈成名且走红的亚洲女星。
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她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东方传说。
南施(关南茜):原名关家倩,1939年生于吉隆坡,原籍广东番禺,母亲为美国人。
关家倩出生后不久来港,两岁时逃避战乱,移居昆明。
战后回港,在玛利诺书院就读,再到英国深造,毕业后入伦敦皇家芭蕾舞学校。
1960年回港,适值派拉蒙为《苏丝黄的世界》招考女主角,关南施应聘入选,一举成名,翌年演出《花鼓歌》,其后演出二十多部B级影片。
关南施塑造的妓女和舞女形象,开启了西方男人对东方女性的幻想新热潮。
同时她也成为东西方的时尚象征。
周采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第三女,她在上海出生,在伦敦戏剧院毕业。
自1960年以来,周采芹在西方的舞台和银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1959年在伦敦出演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连演三年,场场爆满。
在这个英国舞台剧最兴旺的年代,周采芹红极一时。
作为最早参与西方影视剧的中国演员,周采芹的简历中有很多第一: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个中国学生。
浅析好莱坞电影《木乃伊3龙王之墓》中的华人形象

浅析好莱坞电影《木乃伊3:龙王之墓》中的华人形象作者:肖楠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3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西南昌 330022)摘要:《木乃伊3:龙王之墓》为了保证票房,除了大笔资金的投入、大量特技的效果的运用之外,这部影片中华人角色的塑造也占了很重的分量。
而影片对中国华人形象的塑造,显然是在好莱坞以其特有的西方价值观思维下而成的,并且也还是存在很明显的不足,甚至是误解与歪曲。
关键词:《木乃伊3:龙王之墓》;华人形象;中国元素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47-022008年8月1日,《木乃伊》系列第三部作品《木乃伊3:龙王之墓》在中国正式上映。
由于《木乃伊》系列前两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获成功,《木乃伊3》一出世便引起来全世界影迷的极大关注,观众们对于这部续集作品仍然是给予了很高的热情和期待。
这部号称对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献礼之作,由于李连杰、杨紫琼等东方面孔的加入,不仅是在国际上拥有超强的票房号召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是不小的吸引。
影片还未正式上映,即已成功营造了良好的轰动效应,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的目光。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大大小小、若隐若现的中国元素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木乃伊3:龙王之墓》为了保证票房,除了大笔资金的投入、大量特技的效果的运用之外,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片中大量华人影星面孔的出现。
本文将从华人形象来具体探讨这部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解读。
一、中国华人形象的塑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影艺术就是演员甚至是明星的艺术。
正是他们将一个个光怪陆离、虚拟的故事以直观鲜活的方式精彩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沟通了观众与模拟情感的直接认同与感受。
好莱坞电影工场拥有一套成熟的电影制作机制,自然也是深谙其中的奥妙。
影片中设置一定的华人角色,并由华人演员来扮演,不仅可以增加电影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吸引中国的电影市场,何乐而不为?《木乃伊3:龙王之墓》正是在此原因下,同时也是出于角色扮演的需要,新加入了李连杰、杨紫琼等华人熟悉的面孔,并且在影片中也是扮演了比较重分量的角色,这也是应了时下好莱坞借华人演员席卷国内市场的一个趋势。
盘点那些扮演中国人的外国演员(组图)

盘点那些扮演中国人的外国演员(组图)
韩国女团ATT扮演武媚娘,尽显性感妩媚日本版电影《西游记》美国人拍的《马可波罗》,其中有他们扮演的中
国人1944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中国抗日电影《龙种》,女主角还是大名鼎鼎的凯瑟琳·赫本哟!好莱坞经典作品《末代皇帝》,其中也有他们扮演的中国人2006年意大利拍的《消逝的星星》,其中也有他们扮演的中国人加拿大人大山
常年在中国说相声、当嘉宾、主持电视节目,也曾多次客串过中国角色美国人Mike隋这些年在中国拍了很多影视剧,
如《决战刹马镇》、《光棍终结者》、《钱多多炼爱记》、《一代枭雄》、《乐翻天》、《同桌的你》、《六次别离》等,其中有些就是直接扮演中国角色美国小伙子潘杰明,2011年因出演《新还珠格格》中的画师“班杰明”而被广大观众所关注和熟知。
他还拍了好几部电影电视剧,其中有些也是直接扮演中国角色美国人曹操在中国生活了18 年,参与过《爱的保镖》、《走向共和》、《末代皇妃》、《奇妙女孩》、《天下第一楼》等数十部影视剧的拍摄,早已是北京演艺圈里知名的外国演员,其中有些也是直接扮演中国角色俄罗斯姑娘梦丽从2010年
开始在中国拍戏,因外形出众,接到的剧本也多是性感美女或富家千金,影视代表作品有电视剧《亲爱的》、《今夜天使降临》、《老农民》、《潜龙道》、《对与决》,电影《狙击时刻》、
《风云马迭尔》、《巴黎宝贝》等。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2006年01月27日15:2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作者:龙凤剑客选自:sina论坛美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一样,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概念至今还是非常的模糊。
初来北美大陆的中国人,很多是当年被运来修筑横跨东西两岸的美国铁路线的苦工。
那些中国人基本上大字不认多少,还留着清朝的大辫子。
所以中国人的形象一开始,就和又粗又黑的大麻花一样的辫子联系起来。
尽管当时没有一个美国人有本事修筑跨东西海岸的铁路线,而中国苦工却以坚忍不拔的个性和巨大的生命代价,修好了这个对于美国经济有着重大历史影响力的铁路线,但中国人反而在美国,给人以贫弱、呆板、没有文化的形象。
在修完这段“不可能”的铁路后,美国政府脸一黑,以“抢夺美国人饭碗”为理由,大肆驱赶华工,并不支付部分工资和遣散费。
随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针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反移民法案 - “排华法案”。
留在美国的华人没有钱再回国,于是华人成了流浪儿,在美国可以被白人随便殴打甚至杀死,而白人不会获罪。
从那时起,中国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卑躬屈膝、拖着长辫子、可以任意被人欺负的形象。
到了好莱坞年代,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是毫无地位的。
当时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经写过一部关于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大地”,后来改编成电影获得成功,影星路易斯-雷纳因为出演其中的中国女性而夺得奥斯卡奖,但是这类角色,没有中国人什么事,男女主人公或主要配角基本是白人。
不过这部电影总算是没有太贬低中国人,但其中的农村生活让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清贫的,需要美国人来拯救的对象。
很多美国传教士到了中国,就是出于这种悲天悯人的拯救中国人的心态。
不过他们中间很多人也办了不少大学,不管这些传教士办校的初衷如何,这些大学后来成为中国五四运动后推动新文化教育一股不小的力量。
后来中国人的形象开始出现了分化。
一种是柔弱、美丽和需要白人拯救的中国女性,电影“苏丝黄的世界”让很多美国男性对东方女性产生了遐想。
好莱坞电影中的东方主义——以《花木兰》为例分析

好莱坞电影中的东方主义——以《花木兰》为例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好莱坞开始注重中国主题电影。
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备受好评,里面充满中国古代元素,如舞龙、烟花、杂技等。
时隔20年,真人版《花木兰》上映。
但是真人版电影并不成功,里面充斥着“东方主义”,这是西方人解构后重新建构的产物。
本文通过中西方视角分析影片中的文化因素,希望对跨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东方主义;《花木兰》;一、介绍1.选题背景及意义2020年9月,真人版《花木兰》上映,影片由刘亦菲饰演“花木兰”,甄子丹饰演“董将军”,巩俐饰演“女巫”,李连杰饰演“皇帝”,国内大咖云集。
但等到正片在国内上映,网友一片压倒式差评。
有网友认为电影一如既往的大场面,武打效果震撼;但大部分网友给出差评,吐槽女主角妆容、剧情荒腔走板、杂糅中西等。
在笔者看来,这是典型的中西文化认知差异问题。
在中国木兰替父从军家喻户晓,但在该影片中,中国观众认为木兰的形象走样,是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的化身。
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视角下的东方主义与他者的想象化,这一点始终体现在西方的影视作品中。
因此,本文选取东方主义为研究方向,分析影片中的由于中西文化认知差异造成的中西杂糅现象,希望更好促进电影的发展,为中国观众打造优秀的影视作品。
2. 东方主义与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形象2.1 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形象1920年左右,好莱坞成为全球影视中心。
但好莱坞一直存在“中国妖魔化”的现象,历史原因还是“黄祸论”。
1920-1950期间,不少电影中出现负面的中国人形象。
如西方经典影片《傅满洲》,里面的傅博士是一个邪恶阴暗、带有神秘东方色彩的人物。
之后,他的儿子上气背叛家族,向西方示忠。
1950-1990期间美苏冷战,电影延续冷战思维,好莱坞电影中不乏中国人帮助苏联人破坏美方的军事行动等情节,这些都从西方视角出发诋毁中国。
再以《末代皇帝》为例,里面的皇帝认为西方人庄士敦是自己的心灵导师。
解析电影《残花泪》的中国形象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解析电影《残花泪》的中国形象王密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李袁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孔悦 西安外国语大学摘 要:《残花泪》(Broken Blossoms or 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讲述了一个受酗酒父亲虐待的英国年轻女孩Lucy与一个爱上她的中国男人陈华之间的故事。
本文从社会背景、有问题的情节设计、精心挑选的场景以及个人身份的建立等角度探究电影中西方人对男主角陈华这一中国形象的虚假呈现,并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关键词:《残花泪》;中国形象;虚假呈现;文化自信作者简介:王密丽(1993-),女,汉族,河南周口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李袁媛(19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孔悦(1995-),女,汉族,山西吕梁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学专业,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167-01一、引言《残花泪》(Broken Blossoms or 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是一部1919年的美国无声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受酗酒父亲虐待的年轻女孩Lucy与一个爱上她的中国男人陈华之间的故事。
它改编自托马斯•布尔克191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莱姆豪斯的夜晚》中的一篇《中国人和孩子》。
本片因其在“文化、历史和审美方面的显著成就”,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电影登记部下属的国家电影保存委员会保护电影名单。
此外,《残花泪》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文本,众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的独特价值进行了认同。
本文从社会背景、有问题的情节设计、精心挑选的场景以及个人身份的建立等角度探究电影中西方人对男主角陈华这一中国形象的虚假呈现,并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第五讲 美国的中国形象(下)

陈查理形象
• 1926年《没有钥匙 的住宅》(The House Without a Key)公映以来, 二十年代有两部、 三十年代有二十部、 四十年代有二十四 部陈查理电影公映, 最后一部于1949年 完成。
• 从1926年到1949年,美国有4家电影公司拍摄了40多部 以中国侦探陈查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其时间跨度之长, 规模之大,大概只有日后的《007》系列可与之媲美。
• 陈查理是夏威夷警署内的一名华人探长,他头脑聪明,屡 破奇案,不断挫败各种犯罪团伙和黑色势力,成为银幕上 正义的化身。
• 与那些孔武有力、说着粗口,依靠拳头加手枪的美国侦探 不同,陈查理穿着讲究、彬彬有礼。他破案时从来不带武 器,完全是凭借过人的机智化险为夷。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33年《严将军的苦茶》
• 《严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 1933),讲述一中国军阀与 一美国女传教士在上海的罗曼史,最后严 将军也是服毒自尽。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35年《上海》
• 《上海》(1935)稍有新意,男主人公为一混血 儿,其父是被放逐的俄罗斯贵族,其母为满洲公 主,女主人公是一美国姑娘。但故事结尾处他们 将面临的悲剧并未发生,上一代人的悲剧拯救了 他们的命运。
• “想象一个人,细高干瘦而且阴险,双肩高耸, 长着莎士比亚式的额头,撒旦式的面孔,头发奇 短的脑壳,还有真正猫绿色的细长而夺人魂魄的 眼睛。如果你愿意,那么赋予他所有东方血统残 酷的狡猾,集聚成一种大智,再赋予他一个富裕 国家的所有财富,尽管那个国家根本不知道他的 存在。想象一下那个可怕的生灵,于是黄祸的化 身傅满洲博士,你心中就有了一个形象”。
• 也出现了正面刻画中国人的电影,并且影 响不小。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为例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为例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化、模糊化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1945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
这段时期的总体时代背景是风云变幻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至顶峰,中国爆发全面抗战;而国际局势上,1941年末的珍珠港偷袭事件将美国也卷入了波及已广的二战当中。
中美双方关系开始了微妙的变化,这一点非常直观地体现在了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塑造上。
首先从1937年改编自赛珍珠同名小说的《大地》谈起。
影片塑造了一个贫穷中国农民的形象,即主人公王龙。
前期他与女仆身份的阿兰结婚,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并经历了灾荒。
后期王龙偶然致富,不仅纳妾而且懒散享乐,后在阿兰的规劝下及时醒悟,休掉小妾重归土地。
这个中国人形象展现了美国对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地为根的历史特点的普遍认知。
当然,美国此时仍是以一个发达资本主义的帝国侵略者的形象高高在上地俯视积贫积弱的古老农业国——中国。
1940年,《傅满洲之鼓》上映。
傅满洲是一个系列电影。
受19世纪末以来的排华运动的影响,傅满洲博士开始活跃在美国影坛上。
他被塑造成拥有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奸诈邪恶的形象,总是幽闭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种酷刑和毒药,策划种种邪恶勾当。
他集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华人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于一身。
这部电影表明,至1940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还如以往停留在鄙夷、敌视的阶段,并深受“黄祸”说法的影响。
与傅满洲电影同期,好莱坞还有另外一个经典的华人形象,那就是神探陈查理。
陈查理是警察局警长,他温和、机智,顺从于白人,除了口头禅“子曰”和浓重的口音,很少提及中国。
他代表了白人心目中对华人的理想期待,当然也代表了美国作为侵略者企图使中国屈服顺从的政治态度。
1944年,又一好莱坞电影《龙种》上映。
首先从电影名称我们便可感受到一丝不寻常:美国对中国人的意志形象与精神信仰:龙,予以了承认。
这根本上源于国际局势的变化。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正式加入二战,并与中国同成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员。
中美处在共同立场上,且中国抗日的成果即是对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在此背景之下,美对中的态度也转向友好与亲近。
该部影片塑造了一位坚强果敢的革命抗战女英雄:小玉。
她是新女性,爱读书、思想进步,拉着丈夫参加革命,并成为了一名女民兵。
她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甚至为了和男人一起抗日,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流产。
从该形象的塑造上可看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从以往长期的屈服、弱小的“东亚病夫”转变为了敢于抗争、顽强勇敢的将士。
(图片见下)
至此,从中抗战爆发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这个阶段中,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便完成了一个合乎历史与时代背景的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