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意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其具备初步的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中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

三、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

总学时:32学时(一)导论(1课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间生和发展的历史

02)熟悉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03)掌握如何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的旅游心理

和行为。

2.教学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来合理进行了

现实的旅游心理分析和行为解释。

能熟练地把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旅游心理动因和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

02)熟悉旅游心理动因和心需求的特点

03)掌握旅游心理的主要成因和类型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旅游者心理需求理论解释相关的旅游现象

结合个人经验,理解旅游者需求类型(三)旅游

知觉(2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感觉现象

02)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

03)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要求

能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能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能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四)学习与旅游行为(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02)熟悉旅游者学习过程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学习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学习的各种因素

(五)旅游动机(2学时)1.教学

目标

01)了解动机的概念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02)熟悉旅游动机的含义和旅游动机的类型

03)掌握旅游动机的功能和旅游者动机的激发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动机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各种因素能够利用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因

素激发和引导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六)态度与旅游行为(2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态度的含义和构成

02)熟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和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03)掌握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和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服务策略

2.基本要求能够对旅游者的态度形成做出正

确的分析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改变旅游者消极的态度,促进旅游积极态度的形成(七)个性、生活方式、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2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个性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个性理论

02)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

03)掌握个性概念及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基本要求

能分析不同类型个性的旅游影响策略

能运用有关的个性理论影响旅游活动

(八)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2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影响旅游者情绪的重要因素

02)熟悉旅游者情绪特征的表现、形成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03)掌握调节和消除旅游者不良情绪的方法

2.基本要求

能通过旅游者的外在行为判断其情绪特征,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缓和旅游者的不良情绪,在情绪发生波动时及时做到自我调节(九)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个性与角色的关系,学会协调服务者的个性与角色

02)理解优质的双重服务的内涵,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实现优质服务

03)掌握旅游服务中体现对客人“特别关照”的具体做法

04)懂得服务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如何采取补救措施

2.基本要求能处理好服务个性与角色

的关系

能在旅游服务中合情合理地体现对客人的“特别照顾”

在服务有缺陷时能为客人提供补救性服务

(十)个体差异与管理(2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能力的概念

02)探讨员工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关系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能力的

基本理论

理解员工气质与性格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关系

(十一)激励(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服务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需求表现

0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03)能针对员工的心理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有效地利用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满足员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需求

能消除职业倦怠、缓解员工的情绪焦虑,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二)压力(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压力的反应

0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压力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消除员工压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三)劳动心理学(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服务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需求、职业倦怠、心理焦虑表现

0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消除职业倦怠、缓解员工的情绪焦虑,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十四)群体与团队建设(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团队和团队精神的的含义

02)熟悉团队精神的功能和构建

03)掌握团队精神的塑造和团队人际关系的协调

2.基本要求

能运用团队精神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旅游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和人际协调能把团队精神的塑造和人际关系协调的有关理论运用到旅游工作岗位。

(十五)沟通(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沟通的定义、形式与方向

02)熟悉克服沟通障碍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能消除沟通

的障碍策略

(十六)人际关系(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旅游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含义

02)熟悉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03)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处理好与客人的关系

2.基本要求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处理客我关系

熟练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提高服务技能

(十七)领导心理(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东西方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风格理论

02)熟悉领导的心理品质要求和领导管理策略

03)掌握旅游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与管理策略能力

2.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东西方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风格理论来分析当前旅游企业的管理

能在把握领导的心理品质需求与管理策略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相关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十八)组织心理(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组织的定义及变革与发展

02)熟悉组织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

运用组织结构理论规范旅游企业员工行为

(十九)旅行社服务心理学(1学时)1.教

学目标

01)了解导游应具备的服务意识和心理素质

02)熟悉游客的一般心理需求和旅游各阶段的心理规律

03)掌握导游服务心理的策略和导游讲解的要求

2.基本要求

能按照要求塑造良好的导游形象

能独立开展旅游全程服务工作

(二十)旅游交通服务心理学(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游客对旅游交通服务的基本心理需求

02)熟悉旅游交通服务的技能技巧

03)掌握旅游交通服务的心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开展旅游交通服务的接待工作

(二十一)饭店心理学(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客人的角色特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明确饭店从业

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要求,注重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

02)熟悉客人对前厅、客房、餐饮、康乐服务的心理需求

03)掌握饭店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几个重要方面,满足客人对“双重”服务的需求

2.基本要求能提供规范、熟练的前厅、客房、餐厅、

康乐服务

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分析和解决各项服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十二)旅游企业售后服务心理学(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游客对旅游企业售后服务的基本心理需求

02)熟悉投诉服务接待的技能技巧

03)掌握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的心理策略和处理游客投诉的心理上策略

2.基本要求能开展购物、投诉服务的

接待工作

能处理游客投诉和做好售后服务

五、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

六、教学及教学参考书教材:

《旅游心理学》,刘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

考书:

《旅游心理学》,吴正平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现

代旅游心理学》,赵普光编,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旅游心

理学》,甘朝友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旅游心理学》,陈筱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旅

游心理学》,谢青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七、课程实施说明:

开设本课程,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解旅游者心理需求的能力,从而为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因而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辅之。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形体训练 二、教材:旅游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旅游教育出版社,主编:张 舒哲何霞) 三、课程简介: 形体训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垫上运动的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让身体充分享受自由、舒缓、伸屈的动作,修塑高贵、纤美的身体形态,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形体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芭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 2、通过形体对各部分肌肉的静力练习 , 使学生掌握身体不同部位的正确姿势; 3、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在正确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改变自身的形态习惯,通过规范、科学、严格的训练,训练出良好的体态;

2、使学生掌握肌肉的松紧和松弛能力,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听音乐,养成跟着音乐来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做动作的时注意美感、舒展、感觉,韵律,乐感等方面的协调。 (三)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培养锻炼学生刻苦、勤奋、团结互助的品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形体运动概述 2、形体练习手段与方法 3、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 4、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 难点: 1、是否能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 2、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 3、如何理解音乐 4、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六、教学内容 (一)理论知识 1.什么是形体训练。 2.形体训练在美育中的意义。 3.形体训练的特点与作用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旅游服务心理学-期中试卷

**专业部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旅游心理学试卷 份数:______________ 命题人:______________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每个2分,共20分) 1、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冯特 2、在空气浑浊、闷热、光线不足的教室环境中,会使学生的听力降低。这是() A、感觉的适应作用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D、知觉活动的变化规律 3、对房间要求宽敞、明亮,服装要求时尚、漂亮,事物要求精美等属于()需要。 A、社会性 B、精神性 C、物质性 D、自然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描述的是人情感中的()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激情 5、“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热情 6、一些宗教信仰者在旅游期间进行朝拜活动是()的需要。 A.社会性 B.精神性 C.探险性 D.自然性 7、动机的产生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需要,其二是()。 A.想法 B.满足需要的对象 C.愿望 D.意向 8、旅游活动中,()气质类型的旅游者最不能开玩笑,但他们思考问题细腻而深刻。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B、具有主观能动性D、以上都不对 10、中国古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的是() A、味觉的适应作用 B、视觉的适应作用 C、听觉的适应作用 D、嗅觉的适应作用

判断题(请把答案A或填在后面的表格里。每个2分,共20 分)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2. 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旅游者心理和旅游服务人员心理。() 3. 旅游感觉和旅游知觉是一回事。() 4. 旅游服务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理解。() 5. 旅游活动中,没有了注意,旅游者也能有效地完成旅游活动。() 6. 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复习,复习安排应前紧后松。() 7. 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售后服务并不重要,因此不需要过多地重视。() 8. 需要越强烈,求得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平衡推动力就越大。() 9. 收入水平是决定人们是否实现旅游行为的唯一条件。() 10. 气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禀性、脾气、性情”等。()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 2. 按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说,人们把气质划分 为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3. 按照情绪的状态划分,可以把情绪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4.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个环节组成。 5. 旅游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知觉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6. 调控旅游者消极的情绪、情感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偿法和_____________ 。其中补偿法又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两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心理的本质是什么?(5分) 答: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10167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自学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旅游学、管理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 总学时: 总学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通过生活实例、典型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 三、旅游企业服务心理和行为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 本章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2课时) 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 一、旅游者的决策类型 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 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 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三、旅游者和文化、亚文化 本章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有限决策、瞬时决策的定义;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难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的定义;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3课时)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与知觉过程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刻板印象 四、近因效应 第四节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一、接触 二、选择性注意 三、理解 四、选择性保持 第三节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本章重点:知觉及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本章难点: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4章学习与旅游行为(3课时)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 二、学习理论 第二节旅游行为学习 一、动机学习 二、态度学习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定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院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适应的岗位群有四个,分别是:星级饭店高级服务员;星级饭店基层管理员;星级饭店营销员;普通话导游员。《旅游服务礼仪》课是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主要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业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着。 本课程从教育目标出发,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模拟客房和酒吧间等实验室,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部分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探索出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853教学体系 (一)、掌握服务的八大基本理论 旅游服务礼仪现有理论源于服务的一般基础理论,如;职业道德、角色定位、双向沟通、敬人三A、首轮效应、亲和效应、零度干扰、末轮效应等八大理论。 (二)、遵循旅游服务的五项原则 规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情感化原则、特色化原则、竞争化原则 (三)、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部分 一是系统理论讲解;二是情景实训;三是学生实习。三部分划分是由旅游服务礼仪的三个特点决定的。 1? 综合性强 旅游服务礼仪与多门学科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尤以与服务学、管理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密不可分,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需要广泛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用以充实完善自身。但由于课时有限、理论部分只能精讲。 2??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有待完善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社交礼仪》英文名称:Tourism and Social Etiquette (一)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二)学时:30 学时学分:1.5 适用对象: 英语专业旅游管理本科生四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酒店管理 、课程简介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满足旅游高等教育的需要,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人心所向。《旅游社交礼仪》是介绍社交礼仪以及旅游服务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基础应用性科学;是旅游管理等旅游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要使学生意识到:当代社会中,礼仪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本课程在教学中,主要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旅游社交礼仪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社交礼仪在个人发展和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从而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见附录:《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 五、教学安排《旅游社交礼仪》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 学时,共计1.5学分, 在第八个学期开设。参见附录 六、考核考核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课程的考核着重检查学生的应付各种问题时的待人接物礼仪,最终考核为考查。比例分别为: 平时案例作业及练习:10% 课堂教学活动参与:20% 期末考查:70% 考查内容应以所指定教材为基本依据 七、教学方法 1、以课程案例教学法、讲授法为主,辅以适当的实践活动。 2、本课程的教学应强调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实例,讲解涉外礼仪的思想和方法。为增

旅游心理学(简)学习资料

单选题: 1.期望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B.弗鲁姆 2.在饭店里,服务人员见到客人时说您好,分别时说再见,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小姐,这说明服务语言具有()A.职业特色 3.下列选项中,构成态度核心的是()D.情感成分 4.在社会上,一般认为日本人争强好胜,有自制力,注重礼仪,讲究礼貌。这体现了知觉的哪种特性()D.刻板印象 5.旅游者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_____的双重影响。()D.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6._______精神病医生埃里克·伯恩提出了PAC理论,即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B.加拿大7.关于旅游者态度的有关理论,以下有四种说法。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指出() C.一个对旅游持不赞成态度的人就不会同意他的孩子报考这个专业 8.优秀的服务员能在客人还没开口之前就能说出客人感兴趣的某项需求,这说明他() D.观察力敏锐 9.按照单一性需要理论,人们期望在饭店中得到______服务。A.标准化 10.下列不属于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是()B.调整环节 11.安乐小康型人格的旅游者最强烈的旅游动机是()C.休息和轻松 12.下列哪项不是客我交往特殊性的主要表现()C.客观性 13.安静稳重,喜沉思,细思考,情绪不外露,善忍耐,较死板,缺乏生气。这种人的气质类型是()C.黏液质 14.___________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和驱动力()C.需要 15.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A.内容型激励理论 16.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D.个性心理特征 17.美国心理学家普洛格指出发现新旅游地的往往是具有_____人格特质的人() B.追新猎奇型 18.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时间是()A.1879年 19.加拿大精神病医生埃里克·伯恩在他的专著________中提出了PAC理论,即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A.《人们玩的游戏》 20.客人来到餐厅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看完菜单,服务人员就来催客人点菜,导致客人不高兴。这说明服务人员没有能够()D.掌握服务时机 1.情绪体验强烈、迅速,易冲动,急躁,心境变化剧烈,不善于控制自己,易感情用事。这种人的气质类型是()B.胆汁质 2.在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下列哪种人格自我状态() C.儿童自我状态 3.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具有共同包围一个空间的若干刺激,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以往经验主观地增添或减少缺失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景表现出来,这种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C.封闭律6.加拿大精神病医生埃里克·伯恩博士在他的专著《人们玩的游戏》中形象地提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这个比喻是关于()C.人格结构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旅游服务礼仪》是介绍社交礼仪以及旅游服务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基础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社交及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旅游服务礼仪知识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服务礼仪在个人发展和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今后从事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艺术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礼仪与服务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了礼、礼貌、礼仪的基本概念,探究了中外礼仪的历史渊源,剖析了利益的原则和特点、功能,以及加强与创新礼仪修养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 1、礼仪的界定 2、礼仪的发展 3、讲究礼仪的原则与特点

4、旅游服务礼仪的功能 三、教学重点 1、礼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现代礼仪的概念、特征、原则和功能 3、东西方礼仪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4、礼仪、礼节、礼貌和修养的概念及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5、创新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职业形象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释了职业形象中仪容、仪表、仪态的概念,讲解了化妆礼仪、不同着装礼仪及配饰、仪态礼仪的规范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能够在生活与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礼仪,树立优雅大方、稳重得体的职业形象。 二、教学内容 1、优美端庄的仪容礼仪 2、得体庄重的仪表礼仪 3、温文尔雅的仪态礼仪 4、接待中的礼节 三、教学重点 1、仪容、仪表的概念及意义、基本要求 2、仪态的概念、基本要求 3、服饰的基本要求、旅游从页人员的形象包装 第三章旅游交往与接待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接待过程中常用的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尤其是对握手礼、介绍礼、鞠躬礼、电梯礼仪、名片礼仪以及致意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内容是我们目前生活中新兴的交往礼仪。 二、教学内容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1516018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理论:42课时,实验:6课时)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与手段。概括起来,本门学科要完成两大任务:其一是理论任务;其二是实践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重要理论比较熟悉,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面向中小学校和社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市场开发和营销、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获得一些实用的人格测评技能,要求学生既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一些实际的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学以致用,解决自身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难点: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重点: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和人格发展阶段论 难点: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文化论 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填空题 1.一个人在做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心理因素_________和_社会因素_________的双重影响。 2.知觉的组织性主要体现在接近原则、___封闭原则_______和____相似原则______三原则。 3.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_______地位___和__作用________。 4.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它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___定向环节_______;__行动环节________;___反馈环节_______。 5.人格倾向是人格特征之一,主要有___外倾型_______和____内倾型______。来源网上 6.纵向服务的三个阶段是:____售前服务______;____售中服务______和____售后服务______。来源网上 7.旅游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意志品质:自觉性、___果断性_______;___自制力_______;____坚韧性______。 8.对于旅游企业家来说,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_领导人_________;____处理事______和____掌握时间______三个方面。 9.组织实现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__正确认定组织目标____;___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_______和__组织的社会责任________。 10.导游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提前为游客安排好离开的准备工作和__征询游客的意见和真诚地向游客道别_和_致欢送词_。 11.旅游者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___个性心理_________与心理状态。 12.知觉的心理定势有首次效应、____晕轮效应________、经验效应和刻板印象。 13.现代社会的旅游动机可以分为自我提高-社会反常动机与____内含的旅游动机________两大类。 14.态度的___强度_________指赞成或不赞成的力量程度。 15.确立旅游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是__客我交往__________。 16.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认为在整个人格体系中,主要的人格特质有六个方面,包括智能、意志、_____感情_______、应付社会环境、感受社会影响与品格。 17.把旅游者的需要变成服务一方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的工作被称为____诱导________。 20.____非正式团体________是人们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自愿结合而成的团体。 21.人的决策行为包括:规范决策、___瞬时决策___和重大决策。 2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其旅游行为起到阻止作用和__激励____作用。 23.___旅游需要___是人们旅游行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 24._自我意识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25.在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家庭形态有3类:夫妻式、__核心式____和延续式。 26.__群体动力___是研究群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理论。 27.服务人员的仪表指服务人员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着装修饰______和行为风度等。 28.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类型差异和__ 品质差异____ 29.管理者目中无人,不尊重职工的人格要求,职工就会形成自己的非正式群体,追求___满足自尊要求___的心理需求。 31.____个性心理____指个人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33.知觉过程包括生理与____心理_____两个阶段。 34.改革中的心理障碍包括__心理惰性_______、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性和观念崇拜。 35.以历史观点研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动机主要有寻求健康、____受教育_____、寻求精神价值

《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刘睿编写大纲教研室:旅游管理编写日期:2015年4月1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学分:3 3.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36 ,实践18 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考试/考查:考查 6.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目标 1.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是以会议、会展、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核心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属于旅游管理的核心课程之一。当前,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节事活动的影响,会展人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会展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急需系统地加以论述,以指导会展业的实践和会展人才的培养。而会展旅游就属于整个会展业中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需要会议展览本身,我们更需要通过它们找到附加价值,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旅游正是和会展有着密切联系的附加价值,因此会展旅游能让我们跳出传统的旅游范围,找到高附加价值的新的旅游发展点。 2.教学任务 让学生了解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会展旅游中的配置与安排。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会展旅游中的配置与安排。 2.能力目标: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是《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会展策划》的先导课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会展旅游能力的实践练习。有条件的话应该组织现场参观和实习。 2.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训练。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按教学计划的要求除30个理论学时以外,还应安排18个实践学时,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总课时:54 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30,实践课时数18,在多媒体教室、校园内或相关会展场所进行。 2.教材: 建议教材: 《会展旅游》、苏英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建议参考教材: (1)郑岩、曾武灵主编:会展与事件旅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 (2)王宝伦编:会展经营与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会展旅游概论》,胡平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8 3.考核形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最终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主要分为平时成绩(20%)、大作业(40%)、编制会展策划书(40%)。 六、教学课时分配

旅游服务礼仪

旅游服务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履行“礼”的准则,从《周礼》到《仪礼》到《礼记》,都倡导人们要学习礼仪,修缮自身,以提高精神境界,达到与周围人的和谐共存。中国的这种“礼”,不仅应体现于做人上,更要运用于处世上,特别是要运用于服务当中。旅游业作为一门服务业,更要注重“礼”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信息的传递,更好的联络与客户的感情,更能有效的协调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礼仪不仅可以弥补工作当中的不足,更能招揽潜在顾客和培养回头客,使顾客被企业良好的礼仪文化所吸引并达成一定的信赖,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无非会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同时打造出中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以下,我想从旅游管理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饭店,旅行社,会展来具体分析旅游工作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礼仪: 首先,饭店应该是一个高度崇尚文明的场所,进入饭店,应能够感受到热情亲切的招待,欣赏到高雅美观的环境和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这样,顾客才会乐不思蜀,留连忘返。而做到这样的境界,需要饭店服务人员从细节做起,从自身的礼仪规范做起。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真诚相待:不说谎,不虚伪,不侮辱客人,时刻保持友善的微笑;而又要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要相信客人但不能轻信客人,要谦虚但又不能自卑,言行有度,礼仪适当。另外,灵活性也十分重要,对待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要同等尊重

又要区别对待,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要予以特别的照顾。客人的教育背景不同,自然道德修养也有所不同,对待素质较低的客人,要用灵活的言语对待,保留住客人的面子,给客人以良好的印象。 饭店礼仪同样是一种商务礼仪或公关礼仪,要特别注意饭店的外在形象,其中使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运用“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基本会话,说话时要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要使顾客感受到对他们的珍视与尊重。外表的整洁也是服务制胜的关键,服务人员应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整洁干净,女服务员要化淡妆,男服务员要面容清爽。作为服务人员不仅应外表亲切更应注意道德修养,例如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等。对待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顾客,要深入了解其风俗礼仪,特别是宗教信仰,不可轻易犯忌,要注意避免不吉祥的语言、颜色等等。要注意守时守约和工作效率,避免谈及隐私。对待“小费”,我们不能够轻易收取更不能索取,接受后要上交领导。 其次,是旅行社应注重的礼仪,其中导游作为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导游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如今,消费者普遍对导游存在消极的印象,中国导游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有所降低,所以导游礼仪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景区和一些公共场所,导游除了要向饭店服务人员一样真诚友善,灵活处理问题外,要特别注意言语,导游基本是靠嘴来工作的,说话要谦恭礼貌,切勿和旅客开不正当的玩笑,也不可只和个别旅客交流,要公平对待所有旅客。当受到旅客的侮辱,要充当受害者,让

旅游礼仪实训实训教学大纲(2)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旅游礼仪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礼仪实训计划学时:14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分:1.5 制订人:制订时间:2012年9月20日 审核人:批准人: 一、实训目的 《旅游礼仪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饭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酒店服务业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酒店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又要达到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 二、实训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一)实训的要求 《旅游礼仪实训》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而本实验课主要是对旅游礼仪实训技能这一实践模块进行实训,由九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语言礼仪、肢体语言礼仪、个人礼仪,以及游览、前厅、客房、餐饮、公关、康乐等旅游礼仪实训实训模块。 (二)实训的任务 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和练习,使之系统地掌握各项礼仪服务技能的操作要求,为完成《旅游礼仪实训》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奠定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初步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把握力。此外,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服务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置课程由于是新生第一学期课程,无专业基础同步。后续课程包括:《前厅与客房管理》和《餐饮服务与管理》。 三、实训项目与学时安排 模块一语言礼仪 (一)教学内容: 1、普通话语音语调; 2、电话服务礼仪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酒店服务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点。 2、懂得语言方面的基本礼节、服务用语的基本规范和“十字”礼貌用语的具体运用。 3、理解并掌握在酒店服务中礼貌服务用语的具体运用,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练习,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服务用语的“三T”原则,以及语言方面的基本礼节及礼貌服务用语的正确使用,使学生懂得服务行业的语言规范; (四)教学难点: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日常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模块二肢体语言礼仪 (一)教学内容 1、体姿。 2、手势。 3、表情及其他示意礼仪。 (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日常行为礼仪,使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行走、乘车轿车、使用电话、拜访、赠送礼品等方面的礼仪,并通过日常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礼仪。 (三)教学重点:掌握见面礼仪中握手、介绍、使用名片、鞠躬、致意等常

08《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1808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时数:54 学分数:3 执笔人: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定义、各种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及人格评估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力图建构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一些人格心理现象,通过自我教育完善自身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格研究概论(8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多种定义,形成关于人格的自己的看法,明确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了解影响人格研究的背景因素。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格的定义,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 难点: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人格的多种定义 第二节人格研究的应用和途径 第三节心理学历史因素与现代学术思想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第四节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二章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1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理解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及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重点: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 难点: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二节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与因素分析 第三节人格的类型论 第四节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第三章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1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重要的人格理论,并尝试运用理论分析人格现象及问题。(二)教学内容 重点: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难点:人格认知理论、人格自我理论

《旅游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301009 课程名称:旅游市场学 英文名称:Tourism Market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分:4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与开发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旅游市场学属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根据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研究和指导旅游业、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对旅游业、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的市场营销活动起到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建立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正确的营销观念;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战略、操作程序;在具体情景下正确运用营销观念、营销方法、营销策略、营销战略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策划等。 (四)实践环节 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和体验。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旅游市场学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旅游市场学》林南枝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旅游市场营销学》赵西萍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市场营销》(美)科特勒等著,谢彦君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市场营销》张玉明陈鸣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旅游市场学导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营销等概念的涵义。 2.建立旅游市场学的基本观念,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从案例分析中掌握六种不同的市场营销 观念的适用范围、优缺点。 3.理解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以及如何贯彻这种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学的产生和发展 要点: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旅游服务礼仪》是介绍社交礼仪以及旅游服务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基础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社交及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旅游服务礼仪知识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服务礼仪在个人发展和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今后从事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艺术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礼仪与服务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了礼、礼貌、礼仪的基本概念,探究了中外礼仪的历史渊源,剖析了利益的原则和特点、功能,以及加强与创新礼仪修养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 1、礼仪的界定 2、礼仪的发展 3、讲究礼仪的原则与特点

4、旅游服务礼仪的功能 三、教学重点 1、礼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现代礼仪的概念、特征、原则和功能 3、东西方礼仪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4、礼仪、礼节、礼貌和修养的概念及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5、创新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职业形象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释了职业形象中仪容、仪表、仪态的概念,讲解了化妆礼仪、不同着装礼仪及配饰、仪态礼仪的规范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能够在生活与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礼仪,树立优雅大方、稳重得体的职业形象。 二、教学内容 1、优美端庄的仪容礼仪 2、得体庄重的仪表礼仪 3、温文尔雅的仪态礼仪 4、接待中的礼节 三、教学重点 1、仪容、仪表的概念及意义、基本要求 2、仪态的概念、基本要求 3、服饰的基本要求、旅游从页人员的形象包装 第三章旅游交往与接待礼仪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接待过程中常用的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尤其是对握手礼、介绍礼、鞠躬礼、电梯礼仪、名片礼仪以及致意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内容是我们目前生活中新兴的交往礼仪。 二、教学内容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旅游服务心理学-期中试卷

旅游心理学试卷 份数:命题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每个2分,共20分) 1、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冯特 2、在空气浑浊、闷热、光线不足的教室环境中,会使学生的听力降低。这是() A、感觉的适应作用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D、知觉活动的变化规律 3、对房间要求宽敞、明亮,服装要求时尚、漂亮,事物要求精美等属于()需要。 A、社会性 B、精神性 C、物质性 D、自然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描述的是人情感中的(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激情 5、“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热情 6、一些宗教信仰者在旅游期间进行朝拜活动是()的需要。 A.社会性 B.精神性 C.探险性 D.自然性 7、动机的产生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需要,其二是()。 A.想法 B. 满足需要的对象 C.愿望 D.意向 8、旅游活动中,()气质类型的旅游者最不能开玩笑,但他们思考问题细腻而深刻。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B、具有主观能动性D、以上都不对 10、中国古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的是() A、味觉的适应作用 B、视觉的适应作用 C、听觉的适应作用 D、嗅觉的适应作用 二、判断题(请把答案√或×填在后面的表格里。每个2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2.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旅游者心理和旅游服务人员心理。() 3.旅游感觉和旅游知觉是一回事。() 4.旅游服务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理解。( ) 5.旅游活动中,没有了注意,旅游者也能有效地完成旅游活动。( ) 6.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复习,复习安排应前紧后松。( ) 7.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售后服务并不重要,因此不需要过多地重视。( ) 8.需要越强烈,求得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平衡推动力就越大。( ) 9.收入水平是决定人们是否实现旅游行为的唯一条件。( ) 10.气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禀性、脾气、性情”等。( )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和两个方面。 2.按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说,人们把气质划分 为、、和四种类型。 3.按照情绪的状态划分,可以把情绪分为、和。 4.记忆的基本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5.旅游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知觉有、、。 6.调控旅游者消极的情绪、情感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有、、补偿法和。其中补偿法又包括和两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心理的本质是什么?(5分) 答: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5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