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总结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腺病毒性角膜炎原名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现已证实由腺病毒Ⅷ型感染所致。
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以下睑为多,有时可见假膜。
球结膜水肿,并见点状出血。
多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结膜炎持续7~10天后逐渐消退,此时有20%~90%的病例并发角膜损害。
当角膜受累时,常有混合性充血及羞明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
开始在角膜周边或其他部位发生散在的上皮性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
继则在角膜前弹性层下出现边缘模糊的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斑,直径0.2~0.4mm,数目不等,多集中在中央区域,不形成溃疡,亦无新生血管生长。
尚有少数患者于结膜炎消退后,角膜呈多发性糜烂或弥漫性上皮剥脱,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泪液分泌减少有关。
西医治疗除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可加用皮质激素。
为保护角膜、减轻混浊,亦可局部应用谷胱甘肽、硫酸软骨素、半胱氨酸等制剂。
中医学本病属于“天行赤眼暴翳”和“聚星障”范畴。
系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肝火旺,内外合邪,上攻于目所致。
治宜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并结合外治疗法。
治疗方剂1.泻肝汤【组成】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大黄6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6g,防风6g,当归10g,青皮10g,木贼10g,白蒺藜10g,石决明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泻肝,退翳明目。
【主治】腺病毒性角膜炎,证属肝肺热盛者,症见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浅层细点状混浊,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柴胡泻肝胆实火;黄芩、大黄清肺泻热;前胡、防风、荆芥祛风散邪;青皮理肝气;当归养肝血;木贼、白蒺藜、石决明退翳明目。
2.石决明散(汤)【组成】石决明30g,草决明15g,赤芍10g,青葙子10g,麦冬10g,羌活6g,栀子10g,木贼10g,大黄10g,荆芥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角膜炎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角膜炎门诊病历书写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患者通常会感到眼部疼痛、发红、异物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看一份关于角膜炎门诊病历的书写范文:病历编号:20210222患者姓名:李明性别:男年龄:30岁职业:白领入院时间:2021年2月22日主诉:右眼眼部疼痛、发红、异物感和分泌物增多1周现病史:患者自述1周前开始出现右眼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疼痛、发红、异物感和分泌物增多,且症状逐渐加重。
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未发现其他身体不适症状。
既往史:无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个人史:平时生活规律,饮食健康,无不良嗜好。
家族史:无眼部疾病史。
体格检查:右眼睑缘红肿,有分泌物,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活,眼压正常。
左眼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右眼角膜炎处理意见:1. 暂时停用隐形眼镜;2. 叮嘱患者多饮水;3. 开具处方:庆大霉素眼膏,每次涂抹1粒,每天3次;氟康唑滴眼液,每次滴眼1滴,每天3次;维生素眼药水,每次滴眼1滴,每天2次;4. 复诊时间:3天后。
医师签名:(签字)以上是一份典型的角膜炎门诊病历书写范文,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是在使用隐形眼镜、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患者在出现眼部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第二篇示例: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角膜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异物感、疼痛、流泪等。
门诊常见的病历书写范文如下:门诊号:XXX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主诉:患者X天前出现右眼眼痛、异物感、泪水增多X天,未就诊。
现病史:患者X天前出现右眼眼痛、异物感、泪水增多,无头晕、耳鸣,无头痛、发热,无视物模糊、复视、闪光等视觉症状,无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无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结膜炎知识点总结

结膜炎知识点总结一、结膜炎的病因1. 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引起急性结膜炎。
2. 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常引起急性和慢性结膜炎。
3. 过敏反应:对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的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性结膜炎。
4. 化学物质刺激:如化妆品、香水、眼药水等的不当使用可能引起刺激性结膜炎。
5. 其他:长期接触电脑屏幕、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引起结膜炎。
二、结膜炎的症状1. 眼部不适:包括瘙痒、灼热、刺痛等感觉。
2. 眼睛发红:眼球和结膜充血,颜色变红。
3. 分泌物增多:可能为浆液性、黏液性、脓性分泌物。
4. 视力模糊:严重的结膜炎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三、结膜炎的分类1. 急性结膜炎:症状严重,起病急,但持续时间短。
2. 慢性结膜炎:症状轻微,起病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四、结膜炎的治疗1. 对症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消除病因: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因素,如尘螨、花粉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3. 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洗手、清洁眼睛,避免眼睛长时间暴露在电脑屏幕前等。
五、结膜炎的预防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因素。
2.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使用不洁净的毛巾擦拭眼睛,避免共用眼部用品。
3. 避免眼部受到刺激,注意使用化妆品、眼药水等。
4. 避免熬夜、过度疲劳,定期休息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六、结膜炎的并发症1. 视力下降:严重的结膜炎可能导致角膜炎、角膜炎、甚至视网膜炎,引起视力下降。
2. 传染性:部分病毒和细菌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易通过眼部分泌物传播给他人。
七、结膜炎的并发症1. 视力下降:严重的结膜炎可能导致角膜炎、角膜炎、甚至视网膜炎,引起视力下降。
2. 传染性:部分病毒和细菌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易通过眼部分泌物传播给他人。
八、结膜炎的就诊途径在出现眼部不适、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就诊眼科医生进行检查,排除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结膜炎ppt【76页】

态”
角膜移植成功率
2.角膜周边部或角膜缘免疫活性因子分 布高 易发生免疫性角膜病
3.角膜中央免疫活性因子分布低 易 发生感染性角膜病
2024/9/7
眼科学
角膜病的特点
1.角膜病主要有:炎症、外伤、先天异 常、变性和营养不良、肿瘤 2.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占有重要地位 3.角膜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2024/9/7
眼科学
(五)治疗
1.原则: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 形成
2.控制感染:局部频滴眼药水或合并全身用药
细菌性:敏感性抗生素治疗 真菌性:抗真菌药物 单疱病毒性:无环鸟苷为首选药物,可联合应用干扰素
3.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细菌性:急性期不用,慢性期酌情使用 真菌性:禁用 单疱病毒性:根据病变类型,盘状角膜炎可用
传染性强、发病急,常大流行,俗称“ 红眼病”。病程10-15天。分流行性角结 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2024/9/7
眼科学
病因:流行性角结膜炎为腺病毒8、19、 29、37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肠病 毒70 型。
2024/9/7
眼科学
临床表现:多双眼发病,异物感,畏光、 流泪,分泌物多。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
病因: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 流感杆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急,双眼 流泪、异物感、灼热感。脓性分泌多, 晨起睫毛常粘在一起。严重可有假膜。 检查: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著,3~4天 高潮,10~14天愈。
2024/9/7
眼科学
诊断:症状、体征,涂片及刮片
治疗:有自限性。
2024/9/7
眼科学
检查与诊断
1. 临床症状、体征 2. 细胞学检查:分泌物涂片,结膜刮片 3. 细菌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找菌;分离培
病毒性结膜炎ppt课件

鉴别诊断
急性卡他性 流行性出血性 流行性角结膜炎 病因 细菌 肠道病毒 腺病毒 流行性 散发或流行 广泛流行 散发或流行 潜伏期 1~3天 24小时内 5~7天 分泌物 脓性 水样 水样 角膜 边缘性浸润 初起上皮层 上皮和浅基质 耳前淋巴结 正常 肿大 肿大 治疗 抗菌 抗病毒 抗病毒 预后 好 好 视力损害
【分类】 国际上趋向于根据起病的时效 分为急性眼表过敏症,包括季节性过敏 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和接触 性结膜炎,急性眼表过敏占眼表过敏症 的80%-90%。另一大类是慢性眼表过敏 症,包括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 炎和特应性角结膜炎,此类过敏性眼表 疾病占眼表过敏症的10%~20%。
眼表过敏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眼睑皮肤和 结膜痒、流泪、烧灼感、针刺感、畏光、 水样分泌物等,其中眼痒出现比例占到 99%,异物感为80.8%,眼红为93.7%。 患者的主观症状可持续整个过敏季节, 在天气暖和和干燥时加重,而在天气变 冷或湿润时趋于缓解。常见的体征表现 为结膜轻、中度的水肿和充血,上睑乳 头增生的出现比例为88.1%,滤泡增生 为78.4%,结膜水肿严重者,也会出现 眼睑皮肤水肿,由于重力的关系,下睑 更为明显。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
(DNA)病毒 。分:流行角结膜炎 ;咽结膜热。
暴发流行的自限性传染性结膜炎。 又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
单眼或双眼发病;持续约10天左右。
病因病理
由70型肠道病毒,偶由A24型柯萨奇病
毒引起 春夏季多发
临床表现
症状:1.潜伏期短,24h内;自限性
角结膜炎 ;咽结膜热。
病因病理
由8、19、29和37型腺病毒引起。潜伏期
细菌结膜炎住院病历模板

细菌结膜炎住院病历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入院记录:
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上午10点
入院诊断:细菌性结膜炎
入院状况:患者眼部红肿、疼痛、流泪、畏光,且有黏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 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3. 眼科检查: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清亮,未见溃疡
治疗过程:
1. 给予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频繁滴眼,每次1-2滴,每2小时一次,晚上睡觉前涂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
2. 给予消炎药物(如头孢克肟)口服,每日两次,每次一片
3. 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过度用眼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考虑住院治疗
出院记录:
出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上午10点
出院诊断:细菌性结膜炎
出院状况:患者眼部红肿消退,疼痛缓解,流泪停止,畏光症状减轻,且分泌物减少
注意事项:
1. 继续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每日三次,每次1-2滴,持续使用一周
2. 避免用手揉眼睛,保持眼部清洁
3. 避免过度用眼,多休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如症状未完全消失或再次出现,请及时就医。
眼科用药相关知识点总结

眼科用药相关知识点总结眼科用药是临床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眼部疾病,眼科用药可以分为抗感染药物、抗炎药物、润滑剂、生长因子药物等多个类别。
本文将对常见的眼科用药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眼科用药相关知识。
一、抗感染药物1.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在眼科用药中,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睑炎等感染性眼病。
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有庆大霉素眼膏、氯霉素眼膏等。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在眼科用药中,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喹诺酮眼用滴液等,常用于治疗角膜溃疡、角膜炎、急性结膜炎等感染性眼病。
1.3 眼科用抗生素滴眼液:眼科用抗生素滴眼液是治疗眼睛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药物之一。
常用的眼科用抗生素滴眼液包括庆大霉素滴眼液、庆大霉素眼膏、氟莫西林眼用凝胶、氟喹诺酮类药物眼用滴液等。
这些药物都能够有效杀灭眼部感染细菌,减轻炎症,促进眼部组织修复。
1.4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眼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复方庆大霉素眼用凝胶、琥珀酰胺眼用凝胶等。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部念珠菌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等眼部真菌感染性疾病。
1.5 眼科用抗病毒药物:眼科用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眼部病毒感染的药物,常见的眼科用抗病毒药物包括庆大霉素滴眼液、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结膜炎、疱疹角膜炎等眼部病毒感染性疾病。
二、抗炎药物2.1 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类固醇类抗炎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炎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眼部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滴眼液、泼尼松乳膏、氟轻松滴眼液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减轻眼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眼部组织修复。
2.2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是一类不包括类固醇的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部轻度至中度炎症性疾病。
眼科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第一章眼的解剖和生理眼是视觉器官,由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
第一节眼球眼球位于眼眶前部,近似球体,成年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一、眼球壁1、外层前1/6透明角膜,后5/6乳白色巩膜功能: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态【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占眼外层纤维膜的1/6。
中央部最薄约0.5-0.55mm,周边部最厚约1mm;组织学分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层损伤后是瘢痕修复,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其修复依靠细胞的移行和扩展。
后弹力层对机械性损伤抵抗力较差,故角膜溃疡时后弹力层膨出。
【巩膜(sclera)】质地坚韧,乳白色,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厚度:0.3mm(眼外肌附着处最薄)~1.0mm(视N周围最厚)后极部视神经穿过部位称为筛板【角膜缘(limbus)】角膜和巩膜、结膜的移行区意义:①解剖上,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②临床上,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③组织学上,角膜缘干细胞所在之处,对维持角膜上皮的再生有重要作用。
2、中层葡萄膜:富含血管和色素,又称血管膜、色素膜。
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个部分。
【虹膜(iris)】1、晶状体前,间隔前房和后房;中央为2.5mm-4mm直径大小瞳孔;虹膜根部薄外伤易离断;2、瞳孔括约肌--环状,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瞳孔开大肌--放射状,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扩瞳。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线刺激引起瞳孔缩小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扩约肌收缩→双侧瞳孔缩小【睫状体(ciliary body)】1、虹膜根部与脉络膜间环形--矢状面三角形;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共同完成调节功能。
2、前1/3---睫状冠表面有睫状突,房水由睫状突的无色素睫状上皮产生;后2/3-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称锯齿缘,是眼后段手术常用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结膜炎最近门诊又有出现很多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患者,闲暇之余翻了下手头的书籍,稍加总结有如下发现,欣喜之余不忘拿出来与战友分享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但是至于用药,每个医生都是习惯性用药,分析下大多是抗病毒药+激素+抗菌/+人工泪液这些药物,可是以前向老医生学习时发现,同是一样的结膜炎每个医生给出的药物配伍都不一样,自己试验了下发现都差不多,发现抗病毒的药物用与不用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并不像药商宣传的那样子啊,今天翻书了总结了下,有如下收获第一:我的观察门诊最常见病毒性结膜炎的当属流行性角结膜炎:由腺病毒引起, 传染性强、发病急剧、刺激症状重, 潜伏期约5~ 7 天,特点:结膜充血水肿严重, 睑结膜尤其是丅睑和上穹窿大量滤泡,(区别于沙眼:上睑结膜有滤泡)睑结膜下可有出血点,常见于上睑缘附近、上穹窿、下睑结膜,(区别于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上方至下方球结膜)可伴有伪膜形成, 角膜受侵犯者可见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及上皮下点状浸润;其次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的角结膜炎,这种不是急性发作我还没有见过典型的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可能不是很会区分吧第二:医学微生物学上:病毒分类DNA病毒:疱疹病毒(包括:巨细胞、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EB病毒),腺病毒(流行性角结膜炎),HPVRNA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IV第三:目前我们医院抗病毒药物:0. 1%阿昔洛韦眼水:作用于DNA病毒的DNA聚合酶,但是阿昔洛韦水溶性很差,眼水只能配到0.1%,而眼表有效的抗病毒眼水浓度至少要3%,呵呵,差了30倍,作用还不如人工泪液了丽科明眼水和凝胶:同样作用于DNA病毒的DNA聚合酶,但是他的说明书仅仅是说临床已证实,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感染有效但是没有提到对于由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有效,我又查了国内的文献:目前尚无有效的广谱抗病毒眼药制剂, 而品种单一的抗单疱病毒眼药对于由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无效,我没有再做详细的查证,我想如果他对临床上最常见的病毒性结膜炎有效的话肯定早就在说明说上标明了,没写就至少是没有足够的证据,问题:更昔洛韦究竟对腺病毒有效吗?羟苄唑:作用于RNA病毒的RNA聚合酶,从病毒分类上看,对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有效,而对腺病毒无效目前就是干扰素了:干扰素几乎抑制所有病毒的繁殖, 抗病毒范围广, 对眼部组织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不知道他的成品生物活性怎么样,这个我开始忽略的不起眼的小家伙也许会成为大家的香馍馍吆。
大家可以和我一样以后试试看吧其他辅以人工泪液,中药鱼腥草眼液,典必殊,休息,冲洗结膜囊还有就是输液(好像输什么都是一样,估计可能机制就是稀释体内毒素作用)不知道各位老师怎么看待?期待大家讨论指正,谢谢前段时间自己得了结膜炎,单眼大量水样分泌物,眼睑肿,干、磨、疼得厉害,穹窿结膜大量滤泡,睑结膜点片状出血,被建议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治疗,点了两只眼睛,几天后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一周后发现双眼角膜浸润,加用激素,后于发病3-4周痊愈。
眼睑结膜留下瘢痕。
后发病的眼睛一直症状很轻,但是角膜浸润数量不少。
总结经验教训:1 同事之前得结膜炎,说早期开始点普拉洛芬滴眼液可以避免角膜浸润,其实是假的,我一开始就点了。
2 病毒性结膜炎用药物治疗不能缩短病程,据说可以减轻症状,这个不清楚,就得了一次,没得对比。
3 眼表组的同事建议角膜浸润后再开始点激素,并且及时减量,遵医嘱执行,浸润消失得较快,但有个别浸润灶持续存留时间长,难去掉。
4 被告知病毒性结膜炎严重可以留下瘢痕。
5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使用后会有视物蒙纱样的感觉,晚上睡前涂了,第二天也可能会有这种感觉,滴滴眼液后症状可以见轻。
我第一次晚上睡前涂之,第二天以为有角膜浸润影响视力,急急跑到医院检查,结果没事,后来,多次涂用凝胶证实为凝胶的作用。
可在开药时即向患者说明。
6 角膜浸润不见得明显影响视力,我是常规复查发现的,没觉得明显视力下降。
所以告诉患者复查很重要。
注意:如果病人是由于单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结膜炎,同时出现了角膜的损害(如:角膜树枝状的改变),禁用糖皮质激素,不然会使病变向深部发展,治疗起来会非常棘手。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角结膜炎最为困难的方面,因为没有很有效的药物来对抗这些病毒,尤其是对于腺病毒和肠道病毒。
对于疱疹病毒还有无环鸟苷(ACV)、更昔洛韦(GCV)等比较有效的药物。
由于药物较少,要减轻病人的局部的症状可以采用冷敷,或者是用一些缩血管剂,减轻病人的充血症状。
在急性期,要给予病人抗病毒的治疗,包括有干扰素的滴眼液、0.1%的无环鸟苷,0.15%的更昔洛韦。
如果怀疑病人合并有细菌感染,还要加用抗生素的滴眼液。
如果病人有严重的膜形成,或者有角膜浸润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使用滴眼液的同时一定要配合有足量的抗病毒的药物。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地停药,并且要注意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继发青光眼、白内障、对角膜的损害等副作用。
还需要保护角膜,促进眼表的修复,需要使用人工泪液或者润滑剂。
非选择性抗HSV药物抗病毒的药物比较少,目前眼部的抗病毒的药物大多数都是针对单纯疱疹病毒的。
非选择性的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碘苷、环胞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
选择性抗HSV药物目前主要是选择性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常用的有无环鸟苷。
无环鸟苷有两种剂型,一种是0.1%的滴眼液,一种是0.3%的眼膏。
这个药物的组织穿透性比较差,半衰期比较短,而且主要是针对单纯疱疹病毒,对于一些浅表的结膜或者角膜上皮的病变疗效较好。
第二种选择性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是更昔洛韦,它的抗病毒作用比无环鸟苷强60倍,起效更快,半衰期很长,约8小时,并且它可以很快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病毒感染的细胞里面存留的时间比较长。
此外它的水溶性也比较好,眼表的毒性也比较低。
更昔洛韦主要是高度选择性的抑制病毒DNA的合成,眼科局部用的剂型可以有滴眼液和凝胶。
总的来说,更昔洛韦的稳定性比较好,同时不容易产生耐药,抗病毒的作用也是更加广泛。
下图是GCV 和ACV的比较。
另外鉴别结膜炎性质也很重要根据结膜对病原体的反应结合其他特点是最好的选择例如:滤泡:由淋巴细胞反应引起,体积较大,半透明,见于病毒,沙眼及滤泡增多症除滤泡外:·病毒性结膜炎还有水样分泌物,结膜点状出血,结膜水肿增厚,部分有伪膜眼睑不同程度水肿等急性表现沙眼滤泡见于上睑,坦白说除了老年患者瘢痕性睑内翻的还真的没见过沙眼典型病例滤泡增多症儿童多见,很少碰到原因不明,无急性表现, 另外还有化学物质和毒素刺激:有比较明确的异物接触史乳头:增生肥大的上皮皱褶或隆凸而成,仔细观察,中央有血管长出,小乳头见于视频终端等引起的慢性结膜炎,轻度过敏性结膜炎,大的乳头见于佩戴接触镜引起的巨乳头性结膜炎和春卡所以临床上先看结膜反应,再详细问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以初步确定结膜炎类型另外,我这几天在考虑:为什么结膜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会是滤泡,而细菌为什么就没有呢?难道是病毒和衣原体毒力较强,固有免疫不能阻止,要依靠特异性免疫来清除?那么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为什么不会造成滤泡性结膜炎呢?疑惑中。
探寻中,,,期待指点。
楼主很用心,赞一个。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及用眼习惯的改变,很多慢性结膜炎的病人很难明确归类,症状有时比体征更为重要,反正我门诊遇到的绝大多数感觉都跟体质、用眼卫生或过敏有关,因此我开出的人工泪液也比用抗菌抗病毒眼液要多。
好在一般急性结膜炎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做出病因判断。
药理楼主总结的也很好,但也不能忽视药物的生产工艺。
同样的药物浓度,渗透性、药效和副作用也是不同的。
所以,还是选择信赖的厂商产品比较好。
重温病毒性结膜炎:1/是常见多发病,绝大部分是感染、过敏或兼而有之,原因复杂。
2/除治疗外眼睛休息,保证睡眠很重要。
3/局部用药为主,用法是关键,比如频繁点眼、交替使用容易被患者忽略。
当然就收效甚微。
4/注意药物毒性,特别孕妇、哺乳期、老年体弱者。
5/要排除泪器病,可共存、诱发。
病毒性结膜炎病程长,患者着急,医生更着急,所以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成了病毒性结膜炎的首要治疗,很多病毒性结膜炎结膜混合充血,我一直考虑这时是病毒毒素起的变态反应还是巩膜炎?我先用了非甾体类药物感觉充血减轻很多,腺病毒结膜炎间断用点激素好得快,但是怀疑淋病衣原体所致结膜炎真的不敢用激素,可是患者患者混合充血非常厉害,好像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缓解这种充血。
结膜炎一周内主要是结膜反应,两周以后可以会有角膜反应,所以我想病程一周内的是否考虑针对性的用激素。
激素眼液效果好但一定得慎用,个人认为区分病毒性结膜炎类型很重要,因为单疱感染的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眼液治疗效果不明显,不像肠道病毒、腺病毒感染的,假膜擦洗了频繁点眼会有明显症状减轻,病程就一个多星期。
单疱的结合全身用药是不是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没有更多病例积累,不敢妄言。
请高手指教。
楼主认真,学习一下;赞成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睑结膜充血、滤泡明显;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一般有点状染色),部分患者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病前一般都有感冒、发热或者疲劳熬夜现象,综合考虑进行诊断(因为我们临床患者多,很难去进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本人建议冲洗结膜囊(患者舒适一些)抗生素+抗病毒+干扰素+口服板蓝根/抗病毒药(胃不好不用),至于是否应激素可以考虑(角膜浸润后不建议),但是药物太多患者依从性可能就差了;一般病人10天左右症状都会好转;就目前而言,所有相关的临床证据质量都不算高,初步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式在治疗病毒性结膜炎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其实病毒性结膜炎病程多是自限性的,给了抗病毒药也不显著缩短病程。
激素治疗在有些研究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症状改善,也没有观察到感染加重的情况,但毕竟研究观察例数有限,而且入选标准严格,在这方面仍然需要谨慎。
近期,发现一些群发的结膜炎患者,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与病毒性结膜炎非常相似,不过检查发现没有滤泡,很奇怪特点:传染性强,群发,急性起病,检查:结膜充血(++)水样分泌物,部分夹杂脓样分泌物,角膜无受累,但结膜偶可见出血点,丽科明有效不知道是什么东东现在明白了,就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鉴别是没有滤泡,所以依据机体对感染源的反应方式,判断是什么性质的结膜炎是根本,当然真的需要反复的临床实践,才能慢慢总结出来。
更昔洛韦确实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有效,我的一个病人,下睑伪膜,滤泡,双角膜中央细点状浸润,点用后第二天明显减轻,持续一周多就差不多痊愈,只遗留细小点状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