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古诗词阅读

合集下载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阶段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现在已经替大家总结出来了,并给大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惦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酷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憧憬美妙、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冲突、遭贬愤世、明珠暗投、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鉴赏技巧: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练习划重点★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中语文必考古诗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必考古诗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必考古诗总结归纳古诗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方方面面。

在语文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对古诗的理解、背诵和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熟练掌握一些常考的古诗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必考的古诗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古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古诗,通过写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望庐山瀑布》- 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写壮丽景色的古诗,通过描绘庐山上瀑布飞泻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春晓》- 孟郊《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通过描绘早晨万物苏醒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五、《夜泊牛渚怀古》- 杨万里《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怀古咏史的古诗,通过描绘在夜晚停泊在牛渚山的画舫上,回想起历史上文人墨客的风采,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六、《登高》- 杜甫《登高》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古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和志向的追求。

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别离送别的古诗,通过写诗人在黄鹤楼上送别朋友的情景,抒发了离别之苦和对友谊的珍视。

八、《登乐游原》- 李商隐《登乐游原》是一首描写壮丽风景的古诗,通过描绘原野上奔跑的羊群和远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九、《望岳》- 杜甫《望岳》是一首表达对岳阳楼的景仰之情的古诗,通过描绘诗人到达岳阳楼后的心情和对岳阳楼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

总结:以上所列的古诗是初中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理解和背诵这些诗歌,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诗词鉴赏、背诵、赏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文化传统中使用的文言语言风格,其特点是古朴、简练、精炼,常用词汇和句式多为古代汉语。

2. 古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连动结构等。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不仅……而且……”、“虽然……但是……”等。

3. 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律诗、绝句、词等多种形式,律诗中常见的律格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4. 古代古诗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讴歌英雄壮丽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5. 古代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

其中,比喻是指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意义,排比是指将相同句型的句子或词语放置在一起,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效果的作用。

6. 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还包括典、谐、象征等。

典是指用上古或典故、史实来点明观点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谐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反但形式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效果;象征是指借用事物的外在形象来隐喻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7. 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押韵、叠字等。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音韵上的平齐、和谐,使诗句更具节奏感和韵
律感。

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相邻的词或字在音韵上的相同,增强了古诗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叠字是指连续使用同音或近音的字,使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一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 特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2. 《望岳》 - 杜甫-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内容:描述了诗人远望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语言雄浑。

3. 《春晓》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特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4. 《游子吟》 - 孟郊-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内容: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5. 《江雪》 - 柳宗元- 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 内容:描绘了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 特点:意境清冷,语言简练。

6. 《赠汪伦》 - 李白-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特点: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 内容:描述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

- 特点:语言雄健,意境开阔。

8. 《绝句》 - 杜甫-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 内容:以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 特点: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10. 《题西林壁》 - 苏轼-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壁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特点:语言流畅,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中考必背篇目总结

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中考必背篇目总结

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中考必背篇目总结语文重点古诗词【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初中生必背重点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诗文名句背诵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诗文名句背诵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诗文名句背诵古诗文名句是初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背诵这些名句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易考的古诗文名句及其背诵技巧。

一、古诗1.《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杜甫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来表达向上进取的精神。

背诵这句诗时,可以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体会整个句子的意境。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背诵这句诗时,可以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古文1.《论语·学而》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的名句,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友谊的可贵。

背诵这句名言时,可以理解每个字的意义,并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

2.《兰亭序》王羲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名句,形容了兰亭美景和墨客的情怀。

背诵这句名句时,可以品味其中的意境和用词之美。

三、名句背诵技巧1.理解字义:背诵名句时,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有助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2.体会意境:名句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其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背诵时,要用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反复朗读:反复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名句的内容。

可以在课余时间、闲暇时刻多次朗读名句,加深记忆。

4.积累例句:除了背诵固定的名句,还可以积累其他优美的句子,扩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背诵古诗文名句,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了解这些名句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初中生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善于运用这些名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讲本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诗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讲本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诗阅读

(1)从修辞手法入手
修辞手法
作用
比喻 达到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拟人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备感生动有趣
夸张 突出、鲜明地表现事物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修辞手法
作用
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 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如《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黄 思乡怀人 鹤 楼 》 《 夜 雨 寄 北 》 ; ② 边 关 思 乡 , 闺 中 怀 人 , 如 《 逢 入 京
使》;③独居他乡,思念亲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材类别
主旨情感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如 李清照《夏日绝句》;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 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③ 咏史怀古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 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相见欢》(金陵 城上西楼)、《泊秦淮》;④悲叹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如《赤 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 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 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该注释是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借古讽今,借项 羽宁死不屈“不肯过江东”讽刺宋高宗赵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 安。诗歌的主旨、情感一目了然。

年份 篇目 体裁及来源 考点 分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

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试说明的要求: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欣赏词语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1.诗意理解。

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

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

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

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

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

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

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
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

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

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

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

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

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