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上文学常识汇总(期终复习之文学常识大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上文学常识汇总(期终复习之文学常识大全)

第一课《春》1.《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集主要有《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

有《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等名篇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第三课《雨的四季》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三国演义》中他是“奸绝”,真实历史中他却是文武兼资的一代英主,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短歌行》《蒿里行》《龟虽寿》等名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观沧海》,用的是乐府旧体,题目是后人加的。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版)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文学常识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文学常识的概念及重要性文学常识是指文学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概念。

掌握文学常识对研究语文、阅读文学作品以及文学鉴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学常识的分类文学常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文学流派- 古代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 现代文学流派:如小说、散文、戏剧等。

2.2 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 现代文学作品:如《围城》、《活着》、《平凡的世界》等。

2.3 文学名著及作者- 古代文学名著:如《论语》、《道德经》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鲁迅全集》等。

2.4 文学史及代表作家- 古代文学史:如唐宋八大家、明清白话小说等。

- 现代文学史: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派文学等。

3. 文学常识的研究方法研究文学常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阅读经典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文学常识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3.2 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可以对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

3.3 参与文学讨论在课堂或社交平台上参与文学讨论,与他人交流意见和看法,拓宽自己的视野。

4. 总结文学常识是研究语文和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通过研究文学常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思考,将常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的整理,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化常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古文化常识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
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
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 文曲星。” 【天罡】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 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四、风俗礼仪:
(一)传统节日: 1.【春节】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3.【寒食】清明前2、3天;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 食。在冬至后的一百 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 啖之。重耳做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 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 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 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1.《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进士】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 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 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 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 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 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 。唐代 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 状元称号的。

部编版七上语文古诗词文部分文学常识

部编版七上语文古诗词文部分文学常识

部编版七上语文古诗词文部分文学常识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删修《春秋》,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3.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4.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5.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6.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7.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
1.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
(一)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 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1. 字音莽莽(m a ng)分外(f e n)妖娆(r d o)稍逊(x u n)风骚(s a o)成吉思汗(h d n)今朝(zh a o)数风流人物(sh u )汹涌(y o ng)刮着(gu a )腐烂(f u )娉婷(p i n)鲜妍(y d n)冠冕(u a n)(mi a n)浮动(f u )呢喃(n i )丰润(r u n)红晕(y u n)忧戚(q 1 )枉然(w a n)谐奏(z o u)飘逸(y 1 )坦荡(t a n)摇曳(y e )翅翼(y 1)2. 字形s 1 (嘶哑h o u(喉咙悲f e n(愤)I i (挪邮pi a o(票坟m u (墓海xi d (峡云y a n(烟轻I i n(灵庄y d n(严柔n e n(嫩)e (鹅黄li a n(梁间n i n(凝望m d n(漫游吹x 1 (熄沉zu 1 (醉3. 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人教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总结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
(一)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
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
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四)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02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二)花草类
1.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最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2.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3.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芳草
“芳草”是一种香草。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宋时期,“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5.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莲还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行。

如: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