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气体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大国工匠秦世俊展现数控技术所使用的0.01mm铝箔,是由铝块加工而成,这体现了铝具有()A.密度小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 B.铜表面产生铜绿 C.过滤 D.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3、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

如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B.铝原子质量26.98C.硬铝的强度和硬度比铝大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4、合金的应用和发展印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是一种铁的合金B.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C.钢是一种化合物D.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特性5、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钢铁生锈的是()A.在钢铁表面涂油B.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C.在钢铁表面刷漆D.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6、针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金属钨可作白炽灯灯丝钨有良好的导电性且熔点高B 液态酒精和酒精蒸气都有可燃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 走进凤栖湖校区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D 北京冬奥会火炬可以水下燃烧燃烧不需要氧气A.A B.B C.C D.D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B.石墨质软,可作电池的电极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D.铜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作导线8、三种金属X、Y、Z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①Y+H2SO4——YSO4+H2↑,Z和H2SO4不反应②Z+2XNO3——Z(NO3)2+2X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X>Y>Z B.X>Z>Y C.Y>X>Z D.Y>Z>X9、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赤铁矿、冰水混合物B.化合物:水、红磷、氧化镁C.合金:硬铝、黄金、不锈钢D.单质:硫粉、液氧、水银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测试题-苏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测试题-苏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单元测试题-苏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味着蛙进入了繁殖季节。

下列关于蛙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雄蛙鸣叫属于学习行为 B.雌雄蛙抱对有利于完成体内受精C.幼体的发育在水中进行 D.蛙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2.早上吃煮鸡蛋时,小林发现蛋黄上有个灰绿色的圆点,他又好奇地打开妈妈刚买的新鲜鸡蛋,发现“圆点”的颜色是()A.灰绿色 B.黑色C.红色D.白色3. “捕虫能手”丽草蛉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如图。

它的蛹藏在()A.卵中B.茧中C.幼虫体内D.成虫体内4. 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

用种子繁殖马铃薯与用薯块(茎)繁殖相比,优势之一是()A.子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B.子代个体间株高完全一致C.子代个体间产量完全相同D.子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5.小林同学在一本英文科普书中看到一幅马铃薯图片(如图)。

马铃薯的“Seed”来源于其“Flower”中的()A.柱头B.花柱C.子房壁D.胚珠6.南瓜根系发达,抗病力强。

在南瓜植株上嫁接西瓜苗,不仅西瓜产量高、单瓜大,还保留了原有的甘甜。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嫁接时南瓜植株作接穗,西瓜苗作砧木B.该方法应用了植物的无性生殖C.用该方法繁育出的西瓜含有南瓜的优良基因D.这种产量高、单瓜大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物学老师在线远程指导同学们在家做“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

小华将鸡卵内容物轻轻倒入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中进行观察,却没看到胚盘。

老师建议他采取的方法可能是()①将玻璃杯举起,从底部观察②用牙签刺破卵黄膜进行观察③用小勺轻翻卵黄再观察④再取一个鸡卵,用小勺敲开其钝端直接观察⑤将一个煮熟的鸡卵剥开卵壳和卵白等,观察卵黄A.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8.如图为未受精的鸡卵结构图。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内,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 质;B.氧气能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故选A 。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 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 选项错误:B 、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 选项错误:C 、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 选项正确;D 、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 ,故是阳离子,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答案】B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 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 集气瓶中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2.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枳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好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枳,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故答案为B.4 .酚酣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l4。

2020智慧树,知到《急救在身边》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急救在身边》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急救在身边》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急救在身边》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人道、公正、中立、独立2、应急救护员的基本任务( )答案:确认现场安全、迅速伤病程度、尽快寻求帮助,拨打急救电话、采用正确的方法救护3、下列哪项不是现场急救原则。

( )答案:先疏导后救伤4、现场急救伤员有哪几种颜色分类( )答案:红、黄、绿、黑5、身边应急救护的特点有哪些?()答案:现场、初级、群众性、志愿无偿第2章单元测试1、红十字会基本原则()答案:人道、公正、中立、独立2、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答案:仰头举颏法3、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答案:30:24、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 ) 次/分答案:100-1205、目前成人,儿童,婴儿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为 ( )答案: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第3章单元测试1、气道完全梗阻的表现是( )?答案:紫绀、不能咳嗽、不能哭、昏迷2、呼吸困难、呛咳不止、咳嗽时可听到哮鸣音,提示( )答案:气道不完全梗阻3、当遇到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时,应用背部拍击法解除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时,婴儿的体位为()答案:头低脚高位4、咽喉部的重要组织哪一组织(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道。

答案:会厌5、解除气道梗阻的手法是( )答案:海姆立克法第4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个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答案:氟马西尼2、常见有害气体主要分为两类,它们是 ( )答案: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3、若患者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答案:地西泮4、哪项不是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 ( )答案:先救治再防护5、急性酒精中毒表现三联征分别是哪些?( )答案:眼球运动异常、精神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第5章单元测试1、高温时机体为了散热而代偿性大量出汗,可导致()答案:高渗性脱水2、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高热、无汗、昏迷3、发现触电者时首要的处理是( )答案:切断电源4、抢救溺水者首先应()答案: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5、猫狗等动物咬伤后在清理伤口后应尽快()答案:注射狂犬疫苗第6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项不属于晕厥的特点()答案:多数持续数分钟2、觉醒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答案:深昏迷、浅昏迷、嗜睡、昏睡3、高危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气胸、肺栓塞4、诊断气胸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答案:X线检查5、呼吸困难常见致病来源为()答案:肺源性、心源性第7章单元测试1、常见的创伤原因有哪些?()答案:交通伤、锐器伤、机械伤、坠落伤2、止血带止血时,需()松开一次,防止肢体缺血损伤。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

2.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 (0.1~5.0)mg/L.这里的K、Cl、Mg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急救在身边》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急救在身边》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急救在身边》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人道、公正、中立、独立2、应急救护员的基本任务()答案:确认现场安全、迅速伤病程度、尽快寻求帮助,拨打急救电话、采用正确的方法救护3、下列哪项不是现场急救原则。

( )答案:先疏导后救伤4、现场急救伤员有哪几种颜色分类( )答案:红、黄、绿、黑5、身边应急救护的特点有哪些?()答案:现场、初级、群众性、志愿无偿第2章单元测试1、红十字会基本原则()答案:人道、公正、中立、独立2、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答案:仰头举颏法3、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答案:30:24、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 ) 次/分答案:100-1205、目前成人,儿童,婴儿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为 ( )答案: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第3章单元测试1、气道完全梗阻的表现是()?答案:紫绀、不能咳嗽、不能哭、昏迷2、呼吸困难、呛咳不止、咳嗽时可听到哮鸣音,提示()答案:气道不完全梗阻3、当遇到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时,应用背部拍击法解除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时,婴儿的体位为()答案:头低脚高位4、咽喉部的重要组织哪一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道。

答案:会厌5、解除气道梗阻的手法是()答案:海姆立克法第4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个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答案:氟马西尼2、常见有害气体主要分为两类,它们是()答案: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3、若患者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答案:地西泮4、哪项不是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答案:先救治再防护5、急性酒精中毒表现三联征分别是哪些?()答案:眼球运动异常、精神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第5章单元测试1、高温时机体为了散热而代偿性大量出汗,可导致()答案:高渗性脱水2、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高热、无汗、昏迷3、发现触电者时首要的处理是()答案:切断电源4、抢救溺水者首先应()答案: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5、猫狗等动物咬伤后在清理伤口后应尽快()答案:注射狂犬疫苗第6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项不属于晕厥的特点()答案:多数持续数分钟2、觉醒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答案:深昏迷、浅昏迷、嗜睡、昏睡3、高危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气胸、肺栓塞4、诊断气胸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答案:X线检查5、呼吸困难常见致病来源为()答案:肺源性、心源性第7章单元测试1、常见的创伤原因有哪些?()答案:交通伤、锐器伤、机械伤、坠落伤2、止血带止血时,需()松开一次,防止肢体缺血损伤。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理想气体也不能严格地遵守气体实验定律B.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高、压强不太小的情况下,可看成理想气体C.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看成理想气体D.所有的实际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2.氧气瓶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氧气缓慢泄漏(设环境温度不变),其瓶内氧气的压强和体积变化如图中A到B所示,则瓶内氧气的温度 ()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后降低D.不变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t图象如图所示,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体积将()A.一定不变B.一定减小C.一定增大D.不能判定怎样变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B.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微观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C.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D.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密度增大5.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6.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等于()A.B.+C.p0+D.p0+7.在一定温度下,当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是由于()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少,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减少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变小C.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都变小D.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单位体积内分子的重量变小8.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A、C、B三点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分别记为TA、TC、T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之比TA∶TB∶TC为()A. 1∶1∶1B. 1∶2∶3C. 3∶3∶4D. 4∶4∶39.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若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则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A.四倍B.二倍C.一半D.四分之一10.如图所示,质量为M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由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系在光滑斜面上.汽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活塞,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汽缸内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大气压强增大(温度不变),则()A.气体的体积增大B.细线的张力增大C.气体的压强增大D.斜面对汽缸的支持力增大11.伽耳顿板可以演示统计规律.如图,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最终落在槽内小球的分布情况的是()A.B.C.D.12.如图所示为A、B两部分理想气体的V-t图象,设两部分气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知()A.当t=273.15 ℃时,气体的体积A比B大0.2 m3B.当tA=tB时,VA∶VB=3∶1C.当tA=tB时,VA∶VB=1∶3D.A,B两部分气体都作等压变化,它们的压强之比pA∶pB=3∶11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竖直固定,两段水银柱将空气柱B封闭在玻璃管左侧的竖直部分,A侧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稳定后()A.右侧水银面高度差h1减小B.空气柱B的长度不变C.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D.左侧水银面高度差h2增大14.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不变而温度由100 ℃上升到200 ℃时,其压强()A.增大到原来的两倍B.比原来增加倍C.比原来增加倍D.比原来增加倍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B.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C.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D.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16.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升高到10 ℃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Δp1,当它由100 ℃升高到110 ℃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Δp2,则Δp1与Δp2之比是()A. 1∶1B. 1∶10C. 1∶11D. 11∶117.如图所示,玻璃管内活塞P下方封闭着空气,P上有细线系住,线上端悬于O点,如不计水银、活塞与玻璃管的摩擦力,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则当气体温度降低时 ()A.管内气体压强恒定B.管内气柱压强将减小C.细线上的拉力将减小D.细线上的拉力将变大18.如图所示,三支粗细相同的玻璃管,中间都用一段水银柱封住温度相同的空气柱,且V1=V2>V3,h1<h2=h3.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管中水银柱向上移动最多的是()A.丙管B.甲管和乙管C.乙管和丙管D.三管中水银柱上移一样多19.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的p-t 图象.已知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为VB=3 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体积越来越大B.状态B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加C.状态A的压强是0.5 atmD.状态C体积是2 L20.如图所示,a、b表示两部分气体的等压线,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知,当t=273 ℃,气体a的体积比气体b的体积大()A. 0.1 m3B. 0.2 m3C. 0.3 m3D. 0.4 m3第Ⅱ卷二、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21.(1)在做“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下列各项要求中,属于实验必须要做到的是()A.弄清所封闭气体的质量B.注射器的密封性良好C.在等温条件下操作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2)实验中发现各组同学的气体压强p与体积V的乘积值不完全相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封闭气体的________不同.三、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2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其横截面积为1×10-3m2,汽缸内有质量m=2 kg的活塞,活塞与汽缸壁封闭良好,不计摩擦.开始时活塞被销子K销于如图位置,离缸底12 cm,此时汽缸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温度为300 K.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g=10 m/s2.(1)现对密闭气体加热,当温度升到400 K时,其压强多大?(2)若在此时拔去销子K,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当它最后静止在某一位置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为360 K,则这时活塞离缸底的距离为多少?23.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B 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x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B管进行温度标刻(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Hg的压强).已知当温度t1=27 ℃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为x1=16 cm,此高度即为27 ℃的刻线,问t=0 ℃的刻线在何处?(2)若大气压已变为相当于75 cmHg的压强,利用该测温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27 ℃,问:此时的实际温度为多少?24.如图所示,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汽缸直立放置,汽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汽缸的容积均为V0,汽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左活塞在汽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汽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汽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挤压;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求:(1)恒温热源的温度T;(2)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汽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理想气体是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A错误;它是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的抽象,故C正确,B、D错误.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玻意耳定律适用条件的掌握.乍一看,本题极易错选B,错误原因是只简单地对A、B及A到B的过程进行分析后,作出各状态下的等温线,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tA>t1>t2>tB,从而误选B,却忽略了“只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才满足tA>t1>t2>tB.密封不严说明漏气,说明气体质量发生变化,“缓慢”说明氧气瓶中氧气可充分同外界进行热交换,隐含与外界“等温”,正确答案应为D.3.【答案】D【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图线是p-t(摄氏温度)图,而不是p-T图,在图甲中,p-t图中的等容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273 ℃,0),而没有通过原点,只有在p-T图中的等容线才能通过原点,如图乙所示.因该题中的AB反向延长线是否通过-273 ℃,题设条件中无法找到,所以就不能判断A到B变化过程中体积如何变化,故D正确.4.【答案】B【解析】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微观因素是分子密集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宏观上体现在体积和温度上.若温度不变,压强随分子密度的变化而变化,A错,B对,若体积不变,压强随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而变化,C、D错误.5.【答案】B【解析】体积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由查理定律=C可知,压强减小,故B项正确.6.【答案】D【解析】为求气体的压强,应以封闭气体的圆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p·cosθ=p0S+Mg解得:p=p0+,所以正确选项为D.7.【答案】A【解析】温度不变,一定量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平均速率不变,每次碰撞分子对器壁的平均作用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因此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减小,A正确,B、C、D错误.8.【答案】C【解析】由p-V图象可知,pA=3 atm,VA=1 L,pB=1 atm,VB=3 L,pC=2 atm,VC=2 L,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代入数据得TA∶TB∶TC=3∶3∶4.9.【答案】C【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若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则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上海版高二上第8章 电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上海版高二上第8章 电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版高中物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C. 质子和正电子都是元电荷D.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答案】B【解析】解: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单位,电荷量很小的电荷不是元电荷,选项 A错误;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选项 B正确;C.质子和正电子都带元电荷的电量,但不是元电荷,选项 C错误;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必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不可以是任意值,选项 D错误;故选 B.2.静电除尘原理是设法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在静电力作用下,尘埃到达电极而被收集起来。

如图所示,静电除尘器由板状收集器A和线状电离器B组成,A、B间接有高压电源,它们之间形成很强的电场,能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电离,进而使通过除尘器的尘埃带电,最后被吸附到正极A上。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收集器A吸附大量尘埃的原因是尘埃带上了正电B. 收集器A吸附大量尘埃的原因是尘埃带上了负电C. 收集器A和电离器B之间形成的是匀强电场D. 静电除尘过程是机械能向电场能转化的过程【答案】B【解析】AB、电极A,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电场,电子被粉尘吸附,被正极A吸引,B正确;C 、越靠近线状电离器B,所以收集器A和电离器B之间形成的不是匀强电场;D、带负电的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加速,电势能减小,所以应该是静电除尘过程是电势能向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3.如图所示,为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判断()A. 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B. Q点的电势比P点低C. 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 油滴在Q、P两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4.在一点电荷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所示,现将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由a射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b,忽略空气阻力及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点电荷可能带负电B. a、b两点的电场强度E_ alt 3E_ bC. 该粒子在a、b两点的动能E_\ kalt E_\ kbD. 该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E_\ palt E_\ pb【答案】D【解析】解:由点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可知该点电荷一定带正电,故 A错误;将a、b两点的电场方向反向延长,交于O点,则O点即为点电荷所在位置,则有a 点到O点的距离R_a=L_a\cos60^\circ =\dfrac12L_ab,b点到O点距离R_b=L_b\cos30^\circ =\dfrac\sqrt32L_ab,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dfrackQr^2,可得\dfracE_aE_b=\dfracr^2_br^2_a=(\dfrac\sqrt32)^2:(\dfrac12)^2=\dfrac31,故E_a=3E_b,故 B错误;在正电荷的周围越靠近场源电势越高,故有\varphi _a\gt \varphi _b,a点的电势高,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的电势能小,即E_ pa\lt E_ pb,带负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动能E_ka\lt E_ kb,故 C错误、 D正确.故选 D.5.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O是它们连线的中点,在它们连线的某条垂线上有A、B、C三点,AB与BC间的距离相等,其中C点是交点,则()A. \A 、B、C三点的场强方向相同B. \A 、B、C三点与无穷远处电势相等C. \A 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D. 把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大于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答案】C【解析】6.关于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就大B. 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放在该点的电荷的电荷量越大,它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C. 在电场中电势高的点,电场强度一定大D. 负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的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答案】D【解析】解: A.根据电势能公式E_ p= q\varphi 知: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其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其电势能越小,故 A错误.B.根据电势能公式E_ p= q\varphi 知: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放在该点的正电荷的电荷量越大,电势能越大,放在该点的负电荷的电荷量越大,电势能越小,故 B错误.C .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可知电势高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大,故 C错误.D.取无穷远电势为零,则在负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的任何一点的电势均为负值,由E_ p= q\varphi 知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为负值,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为正值,所以正电荷在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在该点所具有的电势能,故 D正确.故选: D.7.雨季乌云滚滚,常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A. 乌云滚滚,摩擦生热B. 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相遇相互作用C. 乌云将积蓄的大量太阳能一下子释放出来D. 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地面之间产生放电现象【答案】D【解析】解:两块云团相互摩擦的结果会使云团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雷电;或者带电的云团与地面之间形成高电势差时,产生放电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平面直角三角形ABC中\angle A=30^\circ,D、E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平面内有一点电荷,若A、B、C、E四点的电势满足\varphi_A=\varphi_B=\varphi _C\lt\varphi_E,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点电荷一定带负电B. D点电势比E点电势低C. 一带负电的电荷从B点沿BA移到A点,电势能逐渐减小D. D点的电场强度比E点的电场强度大【答案】D【解析】解:A.由于A、B、C三点在点电荷电场中电势相等,则这三点到点电荷的距离相等,故点电荷在AC的中点,几何关系如图,由E点电势比A点电势高,可知点电荷带正电, A错误;BD.由于D点比E点离点电荷近,因此D点电势比E点电势高,场强比E点大, B错误, D正确;C.带负电的电荷从B沿BA移到A,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故选 D.9.下列做法属于利用静电的是()A. 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B. 在印染车间保持适当的湿度C. 运油料的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地的铁链D. 高大建筑物上装有避雷针【答案】A【解析】解:A、水泥厂利用静电除去废气中的粉尘,这是对于静电的应用,故A正确;B、印染厂车间保持湿度,目的是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对布有吸引作用或由于静电而引起火灾,是静电的防止.故B错误;C 、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若不及时导走,会对车或接触的人带来危害,通过连接地线导走是静电的防止,故C错误;D、高大建筑物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防止静电对建筑物带来危害,属于静电的防止;故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转移的过程B. 摩擦起电是转移电荷的过程C. 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 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两个导体将不带电,原因是电荷中和了【答案】A, B, D【解析】A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故A正确;B、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气体 单元达标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9-12为多项选择题,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多选)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 .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小2.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当它的温度从100 ℃升高到200 ℃时,它的压强( )A .变为原来的12B .变为原来的2倍C .变为原来的100273D .变为原来的473373倍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 形管内装有水银,左端开口,右端封闭一定量的气体,底部有一阀门.开始时阀门关闭,左管的水银面较高.现打开阀门,流出一些水银后关闭阀门.当重新平衡时( )A .左管的水银面与右管等高B .左管的水银面比右管的高C .左管的水银面比右管的低D .水银面高度关系无法判断4.容积V =20 L 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p =30 atm ,打开钢瓶阀门,让氧气分装到容积为V ′=5 L 的小瓶中去,小瓶子已抽成真空.分装完成后,每个小钢瓶的压强p ′=2 atm.在分装过程中无漏气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能装的瓶数是( )A .4瓶B .50瓶C .56瓶D .60瓶5.如图3所示,一根上细下粗、粗端与细端都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开口、下端(粗端)封闭,上端足够长,下端(粗端)中间有一段水银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对气体缓慢加热,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水银柱上升,则被封闭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最接近下图中的( )6.一端封闭的圆筒内用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它分别处在如图所示的三种状态时的温度关系是( )A .T A >TB >T CB .T A <T B <TC C .T A =T B >T CD .T B >T A >T C7.如图4所示,三支粗细相同的玻璃管,中间都用一段水银柱封住温度相同的空气柱,且V1=V2>V3,h1<h2=h3.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管中水银柱向上移动最多的是()A.丙管B.甲管和乙管C.乙管和丙管D.三管中水银柱上移一样多8.如图7所示,容器左边的体积是右边的4倍,两边充有同种气体,温度分别为20 ℃和10 ℃,此时连接两容器的细玻璃管的水银柱保持静止,如果容器两边的气体温度各升高10 ℃,忽略水银柱及容器的膨胀,则水银柱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静止不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其状态参量p、V、T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p、V、T都增大B.p减小,V和T增大C.p和V减小,T增大D.p和T增大,V减小10.用一导热、可自由滑动的轻隔板把一圆柱形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如图所示,A、B中分别封闭有质量相等的氮气和氧气,且均可看成理想气体,则当两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内能相等B.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C.压强相等D.分子数相等11.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1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四个状态,图中ad平行于横轴,dc平行于纵轴,ab 的延长线过原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从状态d到c,气体体积减小B.从状态c到b,气体体积减小C.从状态a到d,气体体积增大D.从状态b到a,气体温度升高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3.(8分)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封闭的空气如图所示,U形管粗细均匀,右端开口,已知外界大气压为76 c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图中给出了气体的两个不同的状态.(1)实验时甲图气体的压强为________cmHg;乙图气体的压强为________cmHg.(2)实验时某同学认为管子的横截面积S可不用测量,这一观点正确吗?答: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3)数据测量完后在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某同学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V(或空气柱长度)为横坐标来作图,你认为他这样做能方便地看出p与V间的关系吗?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14.(6分)如图为一种测定“肺活量”(标准大气压下人一次呼出气体的体积)的装置,A为开口薄壁圆筒,排尽其中的空气,倒扣在水中.测量时,被测者尽力吸足空气,再通过B管用力将气体吹入A中,使A浮起,设整个过程中呼出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1)呼出气体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设圆筒A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即标准大气压),水的密度为ρ,桶底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Δh,重力加速度为g,则被测者的“肺活量”,即V0=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15.(8分)如图所示,向一个空的铝制饮料罐(即易拉罐)中插入一根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注入一小段油柱(长度可以忽略).如果不计大气压的变化,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气温计.已知铝罐的容积是360 cm3,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0.2 cm2,吸管的有效长度为20 cm,当温度为25 ℃时,油柱离管口10 cm.(1)吸管上标刻温度值时,刻度是否应该均匀?(2)估算这个气温计的测量范围.16.(8分)如图所示为内径均匀的U形管,其内部盛有水银,右端封闭空气柱长12 cm,左端被一重力不计的轻质活塞封闭一段长10 cm的空气柱,当环境温度t1=27 ℃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 cm.当环境温度变为t2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相等.已知大气压强p0=75 cmHg,求:(1)温度t2的数值;(2)左端活塞移动的距离.17.(10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C到状态D的p-T图象,已知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是8 L,求V A、V C和V D,并画出此过程的V-T图象.18.(12分)如图所示,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已知室温为27 ℃,汽缸导热.(1)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2)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3)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 ℃,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第8章 气体 单元达标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9-12为多项选择题,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 答案 B解析 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空隙,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远小于气体的体积,所以选项A 错误;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选项B 正确;由压强的定义可知: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器壁内侧受到的压力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所以选项C 正确;当气体膨胀时,气体的温度如何变化无法确定,故内能如何变化也无法确定,所以选项D 错误.2. 答案 D解析 根据查理定律得p 1T 1=p 2T 2,初状态T 1=(273+100) K =373 K ,末状态T 2=(273+200) K =473 K ;所以p 2p 1=T 2T 1=473373,即温度从100 ℃升高到200 ℃时,它的压强变为原来的473373倍,故D 正确. 3. 答案 D解析 初态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p >p 0,打开阀门,流出一些水银后关闭阀门,当重新平衡时,因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大,由pV =C 知压强p 减小,因气体末态压强p 有可能大于p 0、等于p 0或小于p 0,故左右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关系无法判断,选项D 正确.4. 答案 C解析 设最多可装的瓶数为n ,由等温分态公式得pV =p ′V +np ′V ′,解得n =(p -p ′)V p ′V ′=(30-2)×202×5=56瓶,故C 正确.5. 答案 A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得:V =C p T ,V -T 图线的斜率为C p.在水银柱升入细管前,封闭气体先做等压变化,斜率不变,图线为直线;水银柱部分进入细管后,气体压强增大,斜率减小;当水银柱全部进入细管后,气体的压强又不变,V -T 图线又为直线,只是斜率比原来的小,A 正确.6.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V A =V B >V C ,p A =p C <p B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判断T B >T A >T C .7. 答案 B解析 温度升高时,三支管中的气体都做等压膨胀,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 T =ΔV ΔT ,即ΔV =ΔT TV ,由此可见,三支管中气体的体积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原来状态时管中气体体积的大小.开始时甲、乙两管中气体体积一样大且都比丙管中气体体积大,所以升高相同温度后,甲、乙管中的水银柱向上移动最多,选项B 正确.8. 答案 A解析 假设水银柱不动,则此问题变为等容变化过程,设气体原压强为p 、温度为T ,变化后的压强为p ′,温度为T ′,则由p T =p ′T ′得p T =p ′-p T ′-T =Δp ΔT ,得Δp =ΔT Tp ,由于开始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右边部分的气体温度低,变化中升高的温度相同,故Δp 右>Δp 左,所以水银柱向左移动.9. 答案 ABD解析 由pV T=C 可知A 、B 、D 正确,C 错误. 10. 答案 BC解析 两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 、B 两部分的温度相同,压强相等.由于温度相同,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选项B 、C 正确;气体的质量相同,但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分子数不同,其分子平均动能的总和不同,内能也就不同,故选项A 、D 错误.11. 答案 BD解析 压强变大时,气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分子热运动不一定变得剧烈,故选项A 错误;压强不变时,若气体的体积增大,则气体的温度会升高,分子热运动会变得剧烈,故选项B 正确;压强变大时,由于气体温度不确定,则气体的体积可能不变,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大或变小,故选项C 错误;压强变小时,气体的体积可能不变,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所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不变,可能变大或变小,故选项D 正确.12. 答案 BCD解析 气体从状态d 到状态c ,温度不变,但是由于压强减小,所以体积增大,故选项A 错误;气体从状态c 到状态b 是一个降压、降温过程,同时体积减小,故选项B 正确;气体从状态a 到状态d 是一个等压、升温的过程,同时体积增大,故选项C 正确;气体从状态b 到状态a 是一个等容变化过程,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故选项D 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3. 答案 (1)76 80 (2)正确 (3)不能解析 (1)题图甲中气体压强为p 0=76 cmHg ,题图乙中气体压强为p 0+4 cmHg =80 cmHg.(2)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得p 1l 1S =p 2l 2S ,即p 1l 1=p 2l 2(l 1、l 2为空气柱长度),所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可不用测量.(3)以p 为纵坐标,以V 为横坐标,作出p -V 图是一条曲线,但曲线未必表示反比关系,所以应再作出p -1V图,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才能最终确定p 与V 是否成反比. 14. 答案 (1)不变 (2)(p 0+ρg Δh )(h +Δh )S p 0解析 (1)由于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温度不变,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2)设A 中气体压强为p ,该部分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V 0,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0V 0=pV ,即p 0V 0=(p 0+ρg Δh )·(h +Δh )S ,则被测者的肺活量V 0=(p 0+ρg Δh )(h +Δh )S p 0.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15.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于罐内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所以V 1T 1=V 2T 2,V 1T 1=ΔV ΔT, ΔV =V 1T 1ΔT =362298ΔT , ΔT =149181·S ·ΔL 由于ΔT 与ΔL 成正比,所以刻度应该是均匀的.(2)ΔT =149181×0.2×(20-10) K ≈1.6 K 故这个气温计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5-1.6) ℃~(25+1.6) ℃即23.4 ℃~26.6 ℃.16. 答案 (1)-5 ℃ (2)2.1 cm解析 (1)设U 形管的横截面积为S ,对右端封闭空气柱有p 1=77 cmHg ,V 1=12 cm·S ,T 1=300 K ,p 2=75 cmHg ,V 2=11 cm·S由p 1V 1T 1=p 2V 2T 2解得T 2≈268 K ,即t 2=-5 ℃.(2)对左端封闭空气柱有V 1′=10 cm·S ,T 1′=300 K ,T 2′=268 K ,V 2′=L 2′S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解得L 2′≈8.9 cm故左端活塞移动的距离s =(10+1-8.9) cm =2.1 cm.17. 答案 4 L 8 L 10.7 L 见解析图解析 A →B 为等温过程,有p A V A =p B V B所以V A =p B V B p A =1.0×105×82.0×105L =4 L B →C 为等容过程,所以V C =V B =8 LC →D 为等压过程,有V C T C =V D T D ,V D =T D T C V C =400300×8 L =323L ≈10.7 L 此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18. 答案 (1)V 22p 0 (2)B 的顶部 (3)1.6p 0 解析 (1)设打开K 2后,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压强为p 1,体积为V 1.依题意,被活塞分开的两部分气体都经历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 0V =p 1V 1①(3p 0)V =p 1(2V -V 1)②联立①②式得V 1=V 2③ p 1=2p 0④(2)打开K 3后,由④式知,活塞必定上升.设在活塞下方的气体与A 中气体的体积之和为V 2(V 2≤2V )时,活塞下方气体压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得(3p 0)V =p 2V 2⑤由⑤式得p 2=3V V 2p 0⑥ 由⑥式知,打开K 3后活塞上升直到B 的顶部为止;则稳定时,活塞下方气体压强为p 2′=32p 0 (3)设加热后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为p 3,气体温度从T 1=300 K 升高到T 2=320 K 的等容过程中,由查理定律得p 2′T 1=p 3T 2⑦ 将有关数据代入⑦式得p 3=1.6p 0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