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第七章单元测试题(A)
八年级数学第七章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第七章单元测试卷学校: 姓名: 等级:一、选择题1、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18,连结AC ,若△ABC 的周长是14,则对角线AC 的长是( )(A )5 (B )6 (C )7 (D )8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A ) AB//CD ,AD//BC ; (B )AB=CD ,AD=BC ;(C ) AB//CD ,AD=BC ; (D )AB//CD ,AB=CD .3、下列关于“矩形的性质”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B )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 )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 ) 矩形对角线相等4、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 成为菱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A .AB=CDB .AC=BDC .90ABC ∠=°D .BD 平分∠ABC5、菱形的周长为40cm ,其中一个内角为120°,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 )(A ) 10cm (B ) 5cm (C ) 8.66cm (D ) 17.32cm6、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二、填空题7、□ABCD 中,周长为20 cm ,AB=4 cm ,那么CD=_________ cm ,AD=_________ cm.8、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 比∠B 大60°,那么∠A 的度数是 。
9、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角平分线BE 交AD 于E 点,AB=3,ED=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10、.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8、10,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1、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 cm ,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 cm 212、矩形ABCD 中,AB=4cm ,AD=3cm ,则AC=_______cm ;13、请写出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__ __。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命题“负数没有平方根”的条件是()A.如果一个数是正数B.如果一个数没有平方根C.如果一个数是负数D.如果一个数是非负数2.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1)∠B+∠BCD=180°;(2)∠1=∠2;(3)∠3=∠4;(4)∠B=∠5.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直线AB∥CD,OG是∠EOB的平分线,∠EFD=70°,则∠BOG的度数是()A.70°B.20°C.35°D.40°4.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5.如图,下列选项中,不可以得到l1∥l2的是()A.∠1=∠2 B.∠2=∠3 C.∠3=∠5 D.∠3+∠4=180°6.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则()A.∠A=∠1+∠2 B.2∠A=∠1+∠2C.3∠A=2∠1+∠2 D.3∠A=2(∠1+∠2)7.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1、∠2、∠3分别是∠BAE、∠AED、∠EDC的外角,则∠1+∠2+∠3等于()A.90°B.180°C.210°D.270°8.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BC于点D、E,则∠BAE为()A.80°B.60°C.50°D.40°9.如图,在△ABC中,∠B=38°,∠C=54°,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 的平分线,则∠DAE的度数为()A.8°B.10°C.12°D.14°10.在三角板拼角活动中,小明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则拼出的∠α度数为()A.65°B.75°C.105°D.11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在△ABC中,∠A∶∠B∶∠C=1∶2∶3,则∠A为________度.12.如图,AB∥CD,∠1=58°,FG平分∠EFD交AB于G,则∠FGB的度数为________.13.已知AD是△ABC的高,∠BAD=72°,∠CAD=21°,则∠BAC的度数是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C=5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________.15.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A=65°,则∠BEC =________度.三、解答题(16题10分,17题7分,第18~21题每题8分,第22~23题每题13分,共75分)16.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C∥FD,∠F=∠E,求证:AE ∥BF.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填写推理依据.证明:∵EC∥FD,()∴∠________=∠1.()∵∠F=∠E,(已知)∴∠________=∠________,()∴AE∥BF.()17.如图,D、E、F分别在△ABC的三条边上,DE∥AB,∠1+∠2=180°.(1)试说明:DF∥AC;(2)若∠1=100°,DF平分∠BDE,求∠C的度数.18.如图,∠AGF=∠ABC,∠1+∠2=180°.(1)试判断B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F⊥AC,∠2=145°,求∠AFG的度数.19.如图,已知BE∥CF,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AB∥CD.20.如图,已知:DE⊥AO于点E,BO⊥AO于点O,∠CFB=∠EDO,证明:CF∥DO.21.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DE交AC于点E.若∠B=57°,∠C=65°,求∠ADE的度数.22.已知如图,点E在△ABC的边BC上,AD∥BC,∠DAE=∠BAC,∠1=∠2.(1)求证AB∥DE;(2)若已知AE平分∠BAC,∠C=35°,求∠2的度数.23.如图,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1)如图1,若∠MON=90°,∠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则∠ACB=________;(2)如图2,若∠MON=n°,∠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则∠ACB=________;(3)如图2,若∠MON=n°,△AOB的外角∠ABN、∠BAM的平分线交于点D,求∠ACB与∠AD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求出∠ADB的度数;(4)如图3,若∠MON=80°,BC是∠ABN的平分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随着点A、B的运动,∠E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出∠E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答案一、1.C 2.C 3.C 4.D 5.C 6.B7.B8.D9.A10.C二、11.3012.151°13.51°或93°14.230°15.122.5三、16.已知;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1;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解:(1)∵DE∥AB,∴∠A=∠2.∵∠1+∠2=180°,∴∠A+∠1=180°,∴DF∥AC.(2)∵∠1=100°,∠1+∠2=180°,∴∠2=80°.∵AC∥DF,∴∠FDE=∠2=80°,∠C=∠BDF.∵DF平分∠BDE,∴∠BDF=80°,∴∠C=∠BDF=80°.18.解:(1)BF∥DE.理由如下:∵∠AGF=∠ABC,∴GF∥BC,∴∠1=∠3.∵∠1+∠2=180°,∴∠3+∠2=180°,∴BF∥DE.(2)∵BF⊥AC,∴∠BF A=90°.∵∠1+∠2=180°,∠2=145°,∴∠1=35°,∴∠AFG=90°-35°=55°.19.证明:∵BE∥CF,∴∠1=∠2.∵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ABC=2∠1,∠BCD=2∠2,∴∠ABC=∠BCD,∴AB∥CD.20.证明:∵DE⊥AO,BO⊥AO,∴∠AED=∠AOB=90°,∴DE∥BO,∴∠EDO=∠BOD.又∵∠EDO=∠CFB,∴∠BOD=∠CFB,∴CF∥DO.21.解:∵∠B=57°,∠C=65°,∴∠BAC=180°-57°-65°=58°.∵AD为△ABC的角平分线,∴∠BAD=∠DAC=29°.∵DE∥AB,∴∠ADE=∠BAD=29°.22. (1)证明:∵AD∥BC,∴∠DAE=∠2,∵∠1=∠2,∴∠DAE=∠1.∵∠DAE=∠BAC,∴∠BAC=∠1,∴AB∥DE.(2)解:∵∠DAE=∠BAC,∴∠BAE=∠DAC.∵AE平分∠BAC,∴∠EAC=∠BAE=∠DAC.∵AD∥BC,∴∠C=∠DAC=35°,∴∠EAC=∠DAC=35°,∴∠AEC=180°-∠EAC-∠C=110°,∴∠2=180°-∠AEC=70°.23.解:(1)135°(2)90°+12n°(3)∵BC、BD分别是∠OBA和∠NBA的平分线,∴∠ABC=12∠OBA,∠ABD=12∠NBA,∴∠ABC+∠ABD=12∠OBA+12∠NBA=12(∠OBA+∠NBA)=90°,即∠CBD=90°,同理:∠CAD=9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ACB+∠ADB=360°-90°-90°=180°,由(2)知:∠ACB=90°+12n°,∴∠ADB=180°-(90°+12n°)=90°-12n°,∴∠ACB+∠ADB=180°,∠ADB=90°-12n°.(4)∠E的度数不会变,∠E=40°.求解如下:∵∠NBA=∠AOB+∠OAB,∴∠OAB=∠NBA-∠AOB.∵AE、BC分别是∠OAB和∠NBA的平分线,∴∠BAE=12∠OAB,∠CBA=12∠NBA,∵∠CBA=∠E+∠BAE,∴12∠NBA=∠E+12∠OAB,∵12∠NBA=∠E+12(∠NBA-80°),即12∠NBA=∠E+12∠NBA-40°,∴∠E=40°.。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下列条件能判定a/¿b的是( )A. ∠1=∠3B. ∠2+∠4=180∘C. ∠4=∠5D. ∠1=∠22.如图所示,过点P画直线a的平行线b的作法的依据是(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A. ∠A+∠2=180°B. ∠A=∠3C. ∠1=∠4D. ∠1=∠34.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A. ∠DBC=∠DACB. ∠ABC=∠DCEC. ∠ADC=∠DCED. ∠ADC+∠BCD=180°5.将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和60°角的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如果∠CDE=40°,那么∠BAF的大小为( )A. 10°B. 15°C. 20°D. 25°6.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7∘时,∠1的度数为( )A. 37∘B. 43∘C. 53∘D. 54∘7.如下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点G,若∠BDC=130∘,∠BGC=100∘,则∠A的度数为( )A. 60∘B. 70∘C. 80∘D. 90∘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A. 50°和50°B. 40°和40°C. 35°和35°D. 60°和20°9.如图要判断一块纸带的两边a,b相互平行,甲、乙、丙三人的折叠与测量方案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能得到a ¿/¿ b,丙不能B. 甲、丙能得到a ¿/¿ b,乙不能C. 乙、丙能得到a ¿/¿ b,甲不能D. 甲、乙、丙均能得到a ¿/¿ b10.如图:①②③中,∠A=42°,∠1=∠2,∠3=∠4,则∠O1+∠O2+∠O3=¿度.( )A. 84B. 111C. 225D. 20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1.如图,a,b,c三根木条相交,∠1=50°,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当木条a转到与b所成的∠2为__________时,a ¿/¿ 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将一副三角板(∠A=30∘)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使得AB/¿EF,则∠1 .13.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用序号⊗⊗⊗⇒⊗的形式写出¿14.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若添加一个条件,使BC/¿AD,则可添加的条件为 .¿任意添加一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15.如图,在△ABC中,∠A=60∘,BM,CM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BN,CN是外角的平分线,则∠M−∠N=¿ .16.如图,AB/¿CD,∠BED=110°,BF平分∠ABE,DF平分∠CDE,则∠BFD=¿______.17.如图所示,AB/¿CD,EC⊥CD.若∠BEC=3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18.如图,已知直线EF⊥MN,垂足为F,且∠1=140°,则当∠2=¿ (1) 时,A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单元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C)①花儿开了;②AB的中点;③延长AB;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2. 下列语句中,是假命题的是(A)A.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B.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C.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则∠4等于(C)A.40°B.50°C.70°D.80°,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4. 如图,AB∥CD,AD∥BC,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B)A.∠1+∠2>∠3 B.∠1+∠2=∠3C.∠1+∠2<∠3 D.∠1+∠2与∠3无关5. 如图,将△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重合于线段EO,若∠DOF=142°,则∠C的度数为(A)A.38°B.39°C.42°D.48°6. 如图,a∥b,点A在直线a上,点C在直线b上,∠BAC=90°,AB=AC.若∠1=20°,则∠2的度数为(B)A.25°B.65°C.70°D.75°7. 如图,直线AB∥CD,AC⊥CB,则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C)A.1个B.2个C.3个D.4个,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8. 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A.30°B.35°C.36°D.40°9. 如图,直线BD∥EF,AE与BD交于点C,若∠B=30°,∠A=75°,则∠CEF的大小为(D)A.60°B.75°C.90°D.105°10. 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A.75°B.60°C.65°D.5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12. 如图,技术人员在制图时用“T”字尺画平行线,其数学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3. 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相交于点P,与直线b相交于点Q,PM⊥l于点P,若∠1=50°,则∠2=40°.14. 如图,DF平分∠CDE,∠CDF=50°,∠C=80°,则DE∥BC.15. 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DAC=100°,则∠BAC=120°.16. 如图,∠A+∠B+∠C+∠D+∠E+∠F等于360°.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7.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写理由: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证明:∵AB∥CD,∴∠MEB=∠MF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MEB-∠1=∠MFD-∠2,即∠MEP=∠MFQ,∴EP∥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 如图,∠C=∠1,∠2和∠D互余,BE⊥FD于点G.求证:AB∥CD.证明:∵BE⊥FD,∴∠EGD=90°,∴∠1+∠D=90°,又∠2和∠D互余,即∠2+∠D=90°,∴∠1=∠2,又∠C=∠1,∴∠C=∠2,∴AB∥CD19. 如图,EF∥BC,AC平分∠BAF,∠B=80°,求∠C的度数.解:∵EF ∥BC ,∠B =80°,∴∠BAF +∠B =180°,∴∠BAF =100°,又∵AC 平分∠BAF ,∴∠BAC =12∠BAF =50°,∴∠C =180°-∠B -∠BAC =50°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 如图,已知直线AB ∥DF ,∠D +∠B =180°. (1)求证:DE ∥BC ;(2)如果∠AMD =75°,求∠AGC 的度数.证明:(1)∵AB ∥DF ,∴∠D +∠BHD =180°,∵∠D +∠B =180°,∴∠B =∠BHD ,∴DE ∥BC (2)∵DE ∥BC ,∴∠AGB =∠AMD =75°,∴∠AGC =180°-∠AGB =180°-75°=105°21. 如图,CF 是∠ACB 的平分线,CG 是∠ACB 外角的平分线,FG ∥BC 交CG 于G ,已知∠A =40°,∠B =60°.(1)求∠FCG 的度数; (2)求∠FGC 的度数.解:(1)∵CF ,CG 分别是∠ACB ,∠ACE 的角平分线,∴∠ACF =∠BCF =12∠ACB ,∠ACG =∠ECG =12∠ACE ,∵∠ACF +∠ACG =12(∠ACB +∠ACE)=90°,即∠FCG =90°(2)∵∠ACE =∠A +∠B =40°+60°=100°,∴∠GCE =12∠ACE =50°,∵FG ∥BC ,∴∠FGC =50°22. 如图,在△ADF 与△CBE 中,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现给出下列四个论断:①AE =CF ;②AD =CB ;③∠B =∠D ;④AD ∥BC.请你选择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请问:(1)在所有构成的命题中有假命题吗?若有,请写出它的条件和结论(用序号表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在所有构成的真命题中,任意选择一个加以证明.解:(1)假命题:条件:①②③,结论:④(2)真命题:条件:①②④,结论:③.证明:∵AD ∥BC ,∴∠A =∠C ,又AE =CF ,∴AE +EF =CF +EF ,即AF =CE ,∵AD =CB ,∴△ADF ≌△CBE(SAS ),∴∠B =∠D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3. 如图,∠α和∠β的度数满足方程组⎩⎨⎧2∠α+∠β=235°,∠β-∠α=70°,且CD ∥EF ,AC ⊥AE.(1)求∠α与∠β的度数;(2)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求∠C 的度数.解:(1)由⎩⎨⎧2∠α+∠β=235°①,∠β-∠α=70°②,①-②得3∠α=165°,解得∠α=55°,把∠α=55°代入②得∠β-55°=70°,解得∠β=125°(2)AB ∥CD.理由如下:∵∠α=55°,∠β=125°,∴∠α+∠β=180°,∴AB ∥EF ,又∵CD ∥EF ,∴AB ∥CD(3)∵AC ⊥AE ,∴∠CAE =90°,∵AB ∥CD ,∴∠C +∠CAB =180°,∴∠C =180°-90°-55°=35°24. 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①,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镜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镜反射,若被b 镜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100°,∠3=90°.(2)在(1)中,若∠1=55°,则∠3=90°,若∠1=40°,则∠3=90°;(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90°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请说明理由.图①图②解:理由:如图②,∵∠3=90°,∴∠4+∠5=90°,又由题意知∠1=∠4,∠5=∠6,∴∠2+∠7=180°-(∠5+∠6)+180°-(∠1+∠4)=360°-2∠4-2∠5=360°-2(∠4+∠5)=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m∥n25. 已知AB∥CD,点P为两直线外一动点,连接PA,PC.(1)当点P落在图①的位置时,求证:∠APC=∠A+∠C;(2)当点P落在图②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当点P落在图③的位置时,请探究∠APC,∠A,∠C三角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如图①,过点P作PE∥AB,∵AB∥CD,∴AB∥CD∥PE,∴∠A=∠APE,∠C=∠CPE,∴∠APC =∠APE+∠CPE=∠A+∠C(2)如图②,∠APC+∠A+∠C=360°,理由:过点P作PE∥AB,∵AB∥CD,∴AB∥CD∥PE,∴∠A+∠APE=180°,∠C+∠CPE=180°,∴∠APC+∠A+∠C=360°(3)如图③,∠APC=∠A-∠C.理由:过点P作PE∥AB,∵AB∥CD,∴AB∥CD∥PE,∴∠C=∠CPE,∠A =∠APE,∴∠APC=∠APE-∠CPE=∠A-∠C。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解析版)讲解

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1=∠2,∠3=40°,则∠4等于()A.120°B.130°C.140°D.40°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A.35° B.70° C.90° D.110°3.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A.60° B.50° C.40° D.30°4.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A.70° B.80° C.90° D.100°5.已知在△ABC中,∠C=∠A+∠B,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B.C.D.7.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A.58° B.70° C.110°D.116°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A.55° B.60° C.70° D.75°9.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已知∠1=∠2,∠3=110°,则∠4=()A.70° B.80° C.110°D.100°10.如图,∠1=∠2,∠3=30°,则∠4等于()A.120°B.130°C.145°D.150°11.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B.119°C.120°D.121°12.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 B.60° C.75° D.90°13.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A.15° B.25° C.35° D.45°14.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16小题)15.如图,∠1=∠2,∠A=60°,则∠ADC= 度.16.如图,∠1=∠2=40°,MN平分∠EMB,则∠3= °.17.如图,若∠1=40°,∠2=40°,∠3=116°30′,则∠4= .18.如图,AB∥CD,∠1=60°,FG平分∠EFD,则∠2= 度.19.如图,点B,C,E,F在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 度.20.如右图,已知:AB∥CD,∠C=25°,∠E=30°,则∠A= .21.如图,已知∠1=∠2,∠3=73°,则∠4的度数为度.22.如图△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1=155°,则∠B的度数为.23.如图,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则∠2= .24.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线照射到正五边形上,则∠1= .25.如图,a∥b,∠1=70°,∠2=50°,∠3= °.26.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且AD∥BC,若∠BAC=80°,则∠B= °.27.如图,AB∥CD,∠BAF=115°,则∠ECF的度数为°.28.如图,∠B=30°,若AB∥CD,CB平分∠ACD,则∠ACD= 度.2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30.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1=∠2,∠3=40°,则∠4等于()A.120°B.130°C.140°D.4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4的度数.【解答】解:∵∠1=∠2,∴a∥b,∴∠3=∠5,∵∠3=40°,∴∠5=40°,∴∠4=180°﹣40°=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A.35° B.70° C.90° D.11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1=∠2,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出a∥b,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以计算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3=∠5,∵∠3=70°,∴∠5=70°,∴∠4=180°﹣70°=11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3.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A.60° B.50° C.40° D.3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3,然后判断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的度数.【解答】解:∵∠1和∠3是对顶角,∴∠1=∠3=50°,∵c⊥a,c⊥b,∴a∥b,∵∠2=∠3=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4.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A.70° B.80° C.90° D.10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证明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解答】解:∵∠1+∠5=180°,∠1+∠2=180°,∴∠2=∠5,∴a∥b,∴∠3=∠6=100°,∴∠4=10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已知在△ABC中,∠C=∠A+∠B,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在△ABC中,∠A+∠B=∠C,∠A+∠B+∠C=180°可求出∠C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C,∠A+∠B+∠C=180°,∴2∠C=180°,解得∠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3?扬州)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掌握排除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解答】解:A、∵AB∥CD,∴∠1+∠2=180°,故A错误;B、∵AB∥CD,∴∠1=∠3,∵∠2=∠3,∴∠1=∠2,故B正确;C、∵AB∥CD,∴∠BAD=∠CDA,若AC∥BD,可得∠1=∠2;故C错误;D、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可得∠1=∠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A.58° B.70° C.110°D.116°【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知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解答】解:∵∠1=∠2=58°,∴a∥b,∴∠3+∠5=180°,即∠5=180°﹣∠3=180°﹣70°=110°,∴∠4=∠5=11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相等,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A.55° B.60° C.70° D.75°【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1=∠2,∴a∥b,∴∠3=∠5=125°,∴∠4=180°﹣∠5=180°﹣125°=55°,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已知∠1=∠2,∠3=110°,则∠4=()A.70° B.80° C.110°D.10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知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解答】解:∵∠3=∠5=110°,∵∠1=∠2=58°,∴a∥b,∴∠4+∠5=180°,∴∠4=7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相等,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1=∠2,∠3=30°,则∠4等于()A.120°B.130°C.145°D.15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1=∠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与b平行,再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3=∠5,求出∠5的度数,即可求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5=∠3=30°,∴∠4=180°﹣∠5,=15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B.119°C.120°D.121°【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ACB=12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CBE+∠BCD=6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结果.【解答】解:∵∠A=60°,∴∠ABC+∠ACB=120°,∵BE,CD是∠B、∠C的平分线,∴∠CBE=∠ABC,∠BCD=,∴∠CBE+∠BCD=(∠ABC+∠BCA)=60°,∴∠BFC=180°﹣60°=12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 B.60° C.75° D.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A:∠B:∠C=3:4:5,求出∠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80°乘以∠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分率,求出∠C等于多少度即可.【解答】解:180°×==75°即∠C等于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3.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A.15° B.25° C.35° D.4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3,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用∠2=60°﹣∠3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25°,∴∠3=∠1=25°,∴∠2=60°﹣∠3=60°﹣25°=3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知识,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对顶角、邻补角.【分析】两角互余,则两角之和为90°,此题的目的在于找出与∠CAB的和为90°的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作答.【解答】解:∵AB∥CD,∴∠ABC=∠BCD,设∠ABC的对顶角为∠1,则∠ABC=∠1,又∵AC⊥BC,∴∠ACB=90°,∴∠CAB+∠ABC=∠CAB+∠BCD=∠CAB+∠1=90°,因此与∠CAB互余的角为∠ABC,∠BCD,∠1.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平行线的性质,两角互余和为90°,对顶角相等.二、填空题(共16小题)15.如图,∠1=∠2,∠A=60°,则∠ADC= 120 度.【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已知一对内错角相等,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DC平行,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A的度数即可求出∠ADC的度数.【解答】解:∵∠1=∠2,∴AB∥CD,∴∠A+∠ADC=180°,∵∠A=60°,∴∠ADC=120°.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6.如图,∠1=∠2=40°,MN平分∠EMB,则∠3= 11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2=∠MEN,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CD,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2=∠MEN,∠1=∠2=40°,∴∠1=∠MEN,∴AB∥CD,∴∠3+∠BMN=180°,∵MN平分∠EMB,∴∠BMN=,∴∠3=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若∠1=40°,∠2=40°,∠3=116°30′,则∠4= 63°3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1=∠2可以判定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答案.【解答】解:∵∠1=40°,∠2=40°,∴a∥b,∴∠3=∠5=116°30′,∴∠4=180°﹣116°30′=63°30′,故答案为:63°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如图,AB∥CD,∠1=60°,FG平分∠EFD,则∠2= 30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D=∠1,再由FG平分∠EFD即可得到.【解答】解:∵AB∥CD∴∠EFD=∠1=60°又∵FG平分∠EFD.∴∠2=∠EFD=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9.如图,点B,C,E,F在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 36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E=∠B,∠DEC=∠F,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DC,DE∥GF,∠B=∠F=72°,∴∠DCE=∠B=72°,∠DEC=∠F=72°,在△CDE中,∠D=180°﹣∠DCE﹣∠DEC=180°﹣72°﹣72°=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如右图,已知:AB∥CD,∠C=25°,∠E=30°,则∠A= 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与CD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求出∠EFD的度数,而∠EFD为三角形ECF的外角,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EFD的度数,即为∠A的度数.【解答】解:∵∠EFD为△ECF的外角,∴∠EFD=∠C+∠E=55°,∵CD∥AB,∴∠A=∠EFD=55°.故答案为:55°【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1=∠2,∠3=73°,则∠4的度数为107 度.【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与b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一对角互补,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即可确定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5+∠3=180°,∵∠4=∠5,∠3=73°,∴∠4+∠3=180°,则∠4=107°.故答案为:107【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2013?南昌)如图△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1=155°,则∠B的度数为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EDC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的度数.【解答】解:∵∠1=155°,∴∠EDC=180°﹣155°=25°,∵DE∥BC,∴∠C=∠EDC=25°,∵△ABC中,∠A=90°,∠C=25°,∴∠B=180°﹣90°﹣25°=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如图,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则∠2= 1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将各顶点标上字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DEG=∠1+∠FEG,从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2=∠DEG=∠1+∠FEG=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4.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线照射到正五边形上,则∠1= 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作出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出辅助线如图:则∠2=42°,∠1=∠3,∵五边形是正五边形,∴一个内角是108°,∴∠3=180°﹣∠2﹣∠3=30°,∴∠1=∠3=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25.如图,a∥b,∠1=70°,∠2=50°,∠3= 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的度数,再由平角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b,∠1=70°,∴∠4=∠1=70°,∴∠3=180°﹣∠4﹣∠2=180°﹣70°﹣5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6.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且AD∥BC,若∠BAC=80°,则∠B= 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BAC=80°,可得出∠EAC的度数,由AD平分∠EAC,可得出∠EAD的度数,再由AD∥BC,可得出∠B的度数.【解答】解:∵∠BAC=80°,∴∠EAC=100°,∵AD平分△ABC的外角∠EAC,∴∠EAD=∠DAC=50°,∵AD∥BC,∴∠B=∠EA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7.如图,AB∥CD,∠BAF=115°,则∠ECF的度数为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AF=115°,∴∠BAC=180°﹣115°=65°,∵AB∥CD,∴∠ECF=∠BAC=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8.如图,∠B=30°,若AB∥CD,CB平分∠ACD,则∠ACD= 60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AB∥CD,可得∠BCD=∠B=30°,然后根据CB平分∠ACD,可得∠ACD=2∠BCD=60°.【解答】解:∵AB∥CD,∠B=30°,∴∠BCD=∠B=30°,∵CB平分∠ACD,∴∠ACD=2∠BCD=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9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MF、∠BNF,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MN和∠BN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MF∥AD,FN∥DC,∴∠BMF=∠A=100°,∠BNF=∠C=70°,∵△BMN沿MN翻折得△FMN,∴∠BMN=∠BMF=×100°=50°,∠BNM=∠BNF=×70°=35°,在△BMN中,∠B=180°﹣(∠BMN+∠BNM)=180°﹣(50°+35°)=180°﹣85°=95°.故答案为:95.【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7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DAC+∠ACF=(∠B+∠B+∠1+∠2);最后在△AE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AEC的度数.【解答】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试题【精 3套】

八年级上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别 座号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已知42+=a x ,32+=a y ,如果用x 表示y ,则y = .2.若直线7+=ax y 经过一次函数1234-=-=x y x y 和的交点,则a 的值是 . 3.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是⎩⎨⎧-==11y x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二元一次方程 .4.在等式5×口+3×Δ=4的口和Δ处分别填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5.如果2006200520044321=+-+-+n m n m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32n m +的值是 .6.如图,点A 的坐标可以看成是方程组 的解.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7.根据图1所示的计算程序计算y 的值,若输入2=x ,则输出的y值是( )A .0B .2-C .2D .4 8.将方程121=+-y x 中含的系数化为整数,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442-=-y x B .442=-y x C .442-=+y x D .442=+y x 9.如果⎩⎨⎧==21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1ay bx by ax 的解,那么a ,b 的值是( ) A .⎩⎨⎧=-=01b a B .⎩⎨⎧==01b a C .⎩⎨⎧==10b a D .⎩⎨⎧-==10b a 10.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a y x ay x 3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0753=--y x 的一个解,那么a 的值是( )A .3B .5C .7D .911.如果3251b a 与y x x b a ++-141是同类项,则x ,y 的值是( )A .⎩⎨⎧==31y x B .⎩⎨⎧==22y x C .⎩⎨⎧==21y x D .⎩⎨⎧==32y x 12.在等式b kx y +=中,当x=0时,y=1-;当x=1-时,y=0,则这个等式是( ) A .1--=x y B .x y -= C .1+-=x y D .1+=x y 13.如果⎩⎨⎧=+-=-+0532082z y x z y x ,其中xyz ≠0,那么x :y :z=( )A .1:2:3B .2:3:4C .2:3:1D .3:2:1 14.如果方程组⎩⎨⎧=-+=+5)1(21073y a ax y x 的解中的x 与y 的值相等,那么a 的值是( )A .1B .2C .3D .4 三、解答题(52分)15.解方程组(每小题5分,共10分) (1)⎩⎨⎧-==+73825x y y x(2)⎩⎨⎧=-=+423732y x y x16.若方程组⎩⎨⎧=+=-31y x y x 的解满足方程组⎩⎨⎧=+=-84by ax by ax ,求a ,b 的值.(8分)17.为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我县城兴华小区计划投资1.8万元种玉兰树和松柏树共80棵,已知某苗圃负责种活以上两种树苗的价格分别为:300元/棵,200元/棵,问可种玉兰树和松柏树各多少棵?(8分)18.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已知第二次购买的数量多于第一次购买的数量,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8分)19. (8分)为保护学生视力,课桌椅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配套设计的,研究表明:假设课桌的高度y (cm)是椅子的高度x(cm)的一次函数,下表列出两套符合条件的课桌椅的高度:(1)请确定x y 与的函数关系式;(2)现有一把高39cm 的椅子和一张高为78.2cm 的课桌,它们是否配套?为什么?20. (10分)(1)求一次函数的坐标的交点的图象与的图象P l x y l x y 2112122-=-=. (2)求直线1l 与y 轴交点A 的坐标; 求直线2l 与X 轴的交点B 的坐标; (3)求由三点P 、A 、B 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x-1,2、-6,3、略,4、2,-2,5、9,6、⎩⎨⎧+--=512x y x y 二、选择题 7~14题分别为DABCCACB三、15、(1){21=-=x y (2){21==x y16、解:解方程组⎩⎨⎧=+=-31y x y x得:{21==x y将{21==x y 分别代入方程组⎩⎨⎧=+=-84by ax by ax 得 {8242=+=-b a b a 解这个方程组得{32==a b所以3=a 、2=b17、解:设可种玉兰树X 棵,松柏树Y 棵,根据题意得,⎩⎨⎧=+=+801800200300y x y x 解这个方程组得{2060==x y所以可种玉兰树20棵,松柏树60棵.18、解:设张强第一次购买了香蕉X 千克, 第二次购买了香蕉Y 千克,由题意可知250 x , ①当40,200≤≤y x 时,由题意可得,⎩⎨⎧=+=+5026456y x y x 解得{1436==x y②当0<X ≤20,y>40时,由题意可得⎩⎨⎧=+=+5026446y x y x 解得{3218==x y (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20<X<25时,则25<Y<30,则张强花的钱数为5X+5Y=5×50=250<264(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张强第一次买14千克香蕉,第二次买36千克香蕉. 19.解:(1)设Y=KX+b,根据题意得{750.402.700.37=+=+b k b k 解得{6.111==k b 所以116.1+=k y(2)不配套,因为:当X=39时,由116.1+=k y 得y=1.6×39+11=73.4≠78 所以不配套.20、解:(1)由⎪⎩⎪⎨⎧-=-=22121x y x y 解得:⎪⎩⎪⎨⎧=-=3232x y 所以点P 的坐标为⎪⎭⎫⎝⎛-32,32,(2)当X=0时,由Y=2×0-2=-2,所以点A 坐标是(0,-2).当Y=0时,由0=-21X-1,得X=2,所以点B 坐标是(2,0). (3)如图322322212221=⨯⨯⨯-⨯⨯=∆PAB八年级上《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验(北师大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根据图1所示的计算程序计算y 的值,若输入2=x ,则输出的y 值是( ) A .0 B .2- C .2 D .42.将方程121=+-y x 中含的系数化为整数,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442-=-y x B .442=-y x C .442-=+y x D .442=+y x3.如果⎩⎨⎧==21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1ay bx by ax 的解,那么a ,b 的值是( ) A .⎩⎨⎧=-=01b a B .⎩⎨⎧==01b a C .⎩⎨⎧==10b a D .⎩⎨⎧-==10b a 4.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ay x ay x 3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0753=--y x 的一个解,那么a 的值是( )A .3B .5C .7D .95.如果3251b a 与y x x b a ++-141是同类项,则x ,y 的值是( )A .⎩⎨⎧==31y x B .⎩⎨⎧==22y x C .⎩⎨⎧==21y x D .⎩⎨⎧==32y x 6.在等式b kx y +=中,当x=0时,y=1-;当x=1-时,y=0,则这个等式是( )A .1--=x yB .x y -=C .1+-=x yD .1+=x y 7.如果⎩⎨⎧=+-=-+0532082z y x z y x ,其中xyz ≠0,那么x :y :z=( )A .1:2:3B .2:3:4C .2:3:1D .3:2:1 8.如果方程组⎩⎨⎧=-+=+5)1(21073y a ax y x 的解中的x 与y 的值相等,那么a 的值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已知43+=a x ,32+=a y ,如果用x 表示y ,则y = . 10.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4=-b a ,那么112+++-ab a ab a = .11.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是⎩⎨⎧-==11y x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二元一次方程 .12.在等式5×口+3×Δ=4的口和Δ处分别填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如果2006200520044321=+-+-+n m n m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32n m +的值是 . 14.如果⎩⎨⎧-==66y x ,⎩⎨⎧=-=62y x ,都能使方程1=+b ya x 成立,那么当4=x 时,=y .三、解答题(58分)15.如图2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有字母A 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上标注的代数式的值与相对面上的数字相等,求x 、y 的值.16.若单项式式m n y x +-4563234123与m n y x 21234567678--的和与差仍是单项式,求n m 2-的值.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82(--,b a 与点B )32(b a +-,关于原点对称,求a 、b 的值.18.已知2)(2005y x +与20062--y x 的值互为相反数,求:(1)x 、y 的值;(2)20062005y x +的值.19定义“*”:)1)(1(++++=*B A YB A X B A ,已知321=*,432=*,求43*的值.20.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借鉴其中一种方法解答后面给出的试题:问题: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鹅蛋共用去了9.25元;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共用去了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共需多少元.分析:设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分别需x 、y 、z 元,则需要求x+y+z 的值.由题意,知⎩⎨⎧----=++---=++)2(20.3342)1(25.99513z y x z y x ;视x 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y 、z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从而获解. 解法1:视x 为常数,依题意得⎩⎨⎧-----=+----=+)4(220.334)3(1325.995x z y x z y解这个关于y 、z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xz xy 2105.0于是05.12105.0=-+++=++x x x z y x .评注:也可以视z 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方法同上,你不妨试试.分析:视z y x ++为整体,由(1)、(2)恒等变形得 25.9)2(4)(5=++++z x z y x , 20.3)2()(4=+-++z x z y x .解法2:设a z y x =++,b z x =+2,代入(1)、(2)可以得到如下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 程组⎩⎨⎧----=----=+)6(20.34)5(25.945b a b a由⑤+4×⑥,得05.2221+a ,05.1=a .评注:运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视z y x ++,z x +2为整体,令z y x a ++=,z x b +=2,代人①、②将原方程组转化为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获解.请你运用以上介绍的任意一种方法解答如下数学竞赛试题:购买五种教学用具A 1、A 2、A 3、A 4、A 5的件数和用钱总数列成下表:那么,购买每种教学用具各一件共需多少元?参考答案一、1.D ;2.A ;3.B ;4.C ;5.C ;6.A ;7.C ;8.B .二、93132+x ;10.4;11.043=--y x ;12.口=2,Δ=2-;13.2;14.2=a ,3=b ,3-=y .三、15.⎩⎨⎧==21y x ;16.27692111269111-=⨯-=-⇒⎩⎨⎧==n m n m ;17.⎩⎨⎧==22b a18.21120062005=+⇒⎩⎨⎧-==y x y x .19.⎩⎨⎧-==13275Y X ,351442013277543=-=*. 20.1000元.第七章复习 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下列各式:①x 1+y =2 ②2x -3y =5 ③21x +xy =2 ④x +y =z -1 ⑤21+x =312-x ,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2.在方程组⎩⎨⎧=+=-1253by x y ax 中,如果⎪⎩⎪⎨⎧-==121y x 是它的一个解,那么a 、b 的值为( )A .a =1,b =2B .不能惟一确定C .a =4,b =0D .a =21,b =-1 3.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a )⎩⎨⎧=+-=82332y x x y(b )⎩⎨⎧=-=52332t s ts(c )⎩⎨⎧=--=-613873y x x x(d )⎩⎨⎧=--=13432y x x y将各方程组中的方程①代入方程②中,所得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a )3x +4x -3=8 B .(b )3t -2t =5 C .(c )40-3y =61 D .(d )4x -6x -9=14.用加减法解方程组⎪⎩⎪⎨⎧=+-=++=+54628239311z y x z y x z x ,较方便的是( )A .先消去x ,再解⎩⎨⎧-=-=+33386661222z y z yB .先消去y ,再解⎩⎨⎧=+=+931129711z x z xC .先消去z ,再解⎩⎨⎧=+=+2714119311y x z xD .先消去z ,再解⎩⎨⎧=+-=-89191562y x y x5.若2a 2s b 3s -2t 与-3a 3t b 5是同类项,则( ) A .s =3,t =-2 B .s =-3,t =2 C .s =-3,t =-2D .s =3,t =26.方程3y +5x =27与下列的方程________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是⎩⎨⎧==43y x ( )A .4x +6y =-6B .4x +7y -40=0C .2x -3y =13D .以上答案都不对7.二元一次方程组⎩⎨⎧=-=+ky x k y x 7252的解满足方程31x -2y =5,那么k 的值为( )A .53B .35 C .-5 D .18.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流用18小时,逆流用24小时,若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水流速度为y 千米/时,在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 )A .⎩⎨⎧=-=+360)(24360)(18y x y xB .⎩⎨⎧=+=+360)(24360)(18y x y xC .⎩⎨⎧=-=-360)(24360)(18y x y xD .⎩⎨⎧=+=-360)(24360)(18y x y x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已知方程4x -3y =5,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的式子是________,当x =-41时,y =________.10.已知x -3y =3,则7+6y -2x =________.11.如果方程组⎪⎩⎪⎨⎧=-=+122331234y x y x 与方程y =kx -1有公共解,则k =________. 12.已知⎩⎨⎧==21y x 与⎩⎨⎧==cy x 3都是方程ax +by =0(b ≠0)的解,则c =________.13.如果a +b =1,a +3b =-1,那么关于x ,y 的方程组⎩⎨⎧=-+=-+6)2(6)2(y b a ax by x b a 的解是________.14.已知⎩⎨⎧=-+=--0720634z y x z y x ,则z y x zy x +++-=________.15.若方程组⎩⎨⎧=+=+1022y cx by ax 的解是⎩⎨⎧==42y x ,某学生看错了c ,求出解为⎪⎩⎪⎨⎧==2163y x ,则正确的c 值为________,b =________.16.已知甲、乙两数的和为13,乙数比甲数少5,则甲数是________,乙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5分,19~21小题每题7分,22~23小题每题9分,共52分)17.解下列方程组: (1)⎩⎨⎧-=+=-1244y x y x (2)⎩⎨⎧=--=+2.5464.343y x y x(3)⎩⎨⎧-=+-=-665537y x y x (4)⎪⎪⎩⎪⎪⎨⎧=+=+823734y x yx 18.用图象法解方程组:⎩⎨⎧+-=-=212x y x y19.有一批画册,如果3人合看1本,那么余2本;如果2人合看1本,就有9人没有看的.共有多少人?20.有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比十位数大5,如果把这两个数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21.某校办工厂去年的总收入比总支出多50万元,今年的总收入比去年增加10%,总支出节约20%,因而总收入比总支出多100万元.求去年的总收入和总支出.22.甲、乙两人在A 地,丙在B 地,他们三人同时出发,甲、乙与丙相向而行,甲每分走120米,乙每分走130米,丙每分走150米.已知丙遇上乙后,又过了5分钟遇到甲,求A 、B 两地的距离.):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他账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个人持有甲、乙股票各多少股?参考答案一、1.A 2.C 3.C 4.B 5.D 6.B 7.B 8.A 二、9.y =354-x -2 10.1 11.181 12.6 13.⎩⎨⎧=-=612y x 14.3115.1 -2 16.9 4三、17.(1)⎪⎪⎩⎪⎪⎨⎧-==61767y x (2)⎩⎨⎧-==12.0y x(3)⎪⎪⎩⎪⎪⎨⎧-==271794y x (4)⎩⎨⎧-==2460y x18.⎩⎨⎧==11y x 19.39 20.49 21.200万元 150万元 22.37800米 23.1000股 1500股。
初二数学上册第七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a、b、c是等差数列的三项,且a+c=10,b=5,则b是等差数列的第()项。
A. 3B. 4C. 5D. 62. 已知数列{an}中,a1=1,an=an-1+2,则数列{an}是()。
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指数数列D. 无规律数列3. 在数列{an}中,a1=2,an=an-1+3,则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
A. 90B. 100C. 110D. 1204.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则数列{an}是()。
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指数数列D. 无规律数列5.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则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A. n(n+3)B. n(n+1)C. n(n+2)D. n(n+4)6. 在数列{an}中,a1=3,an=an-1×2,则数列{an}是()。
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指数数列D. 无规律数列7.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2n-1,则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A. 3n×2n-1B. 3n-1×2nC. 3n×2n+1D. 3n+1×2n-18.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则数列{an}是()。
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指数数列D. 无规律数列9. 在数列{an}中,a1=1,an=an-1×3,则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A. 3n-1B. 3nC. 3n+1D. 3n-210.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3n-1,则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A. 3n×3n-1B. 3n-1×3nC. 3n×3n+1D. 3n+1×3n-1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则a10=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 副本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 B.C. D.2. 如图中的同旁内角有A. 对B. 对C. 对D. 对3. 如图,下列不能判定的条件是A. B.C. D.4.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在延长线上,已知:,,,,那么的度数为A. B. C. D.5. 下列各数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为A. B. C. D.6. 图书馆将某一本书和某一个关键词建立联系,规定: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元素,否则(,为正整数).例如: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否则.根据上述规定,某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则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当时,选择这本书B. 当时,不选择这本书C. 当,,全是时,选择这本书D. 只有当时,才不能选择这本书7. 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一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A. 代表B. @代表同位角C. 代表D. 代表8. 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锐角都相等C. 画直线平行于D.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9.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B.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C.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D.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10. 已知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不能确定11. 下列句子属于命题的是A.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B. 将开平方C. 钝角大于直角D. 作线段的中点12. 如图,直线,若,,则等于A. B. C. D.13. 用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 B. C. D.14. 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的正整数(每次只能写一个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经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为失败者,如果甲写第一个,那么,甲写数字时有必胜的策略.A. B. C. D.15. 如图所示,在中,是边上的高,,分别是,的平分线,,,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17. 将命题“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8. 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要拐弯绕湖而过,第一次拐的角,第二次拐的角,则第三次拐的角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如图,()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图中所有的同位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内错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有对,它们是.20. 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前题是选择题,每题分,每题有A,B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的选项(A或者B)(按题的顺序排列)是.21. 已知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那么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从“”或“”中选填)22. 用一组,的值说明命题“若,则"是错误的,这组值可以是.(按顺序分别写出,的值)23.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交边的延长线于点,且,,则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24. 根据图形回答:(1)由,可得,理由是.(2)由,可得,理由是.(3)由,可得,理由是.25. 已知:如图,,相交于点,,.求证:.26. 如图,,,,说明的理由.27. 求证: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8. 砸“金蛋”游戏:把个“金蛋”连续编号为,,,,,接着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然后将剩下的“金蛋”重新连续编号为,,,,再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按照这样的方法操作,直到无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为止.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多少个?29. 如图,,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30.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已知三条线段,,,如果,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答案1. A2. D3. C4. A【解析】,,,,,且,,.5. D【解析】因为是偶数,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是的倍数,不符合命题的结论,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是.6. D【解析】根据题意的值要么为,要么为,,说明,,,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故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可选这本书,故选项A表述正确;当时,则,,中必有值为的,即关键词“,,”不同时具有,从而不选择这本书,故选项B表述正确;当,,全是时,即,,,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则选择这本书,故选项C表述正确;根据前述分析可知,只有当时,才能选择这本书,当的值为、或时,都不能选择这本书,故选项D表述错误.7. C【解析】延长交于点,则(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又,得,故(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C.8. C9. C10. B【解析】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原因是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1. C12. B13. D【解析】命题①,如果,,那么.,.整理得.命题①是真命题.命题②,如果,,那么.,..,,.命题②是真命题.命题③,如果,,那么.,.,,,.命题③为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4. D【解析】对于选项A: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无论甲写,,,,这五个数中的(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剩下个数字;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剩下偶数个数字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B:当甲写后,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剩下,,,,这个数中,无论甲写(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C: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当乙写(或)时,甲就必须写(或),因为乙写(或)后,连带(或)也不能写了,这样才能保证剩下能写的数有偶数个,甲才可以获胜;对于选项D:甲先写,由于的约数有,,,,接下来乙可以写的数只有,,,,,,把这个数分成三组:,,,当然也可,,或,,等等,只要组内两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即可,这样,乙写某组数中的某个数时,甲就写同组中的另一数,从而甲一定写最后一个,甲必获胜,综上可知,只有甲先写,才能必胜,故选:D.15. A【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所以.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所以.所以.16. 平行17. 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8.【解析】如图所示,作.因为,所以.当时,,得.因为,所以,得.即第三次拐的角为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20. BABBA21.22. ,(答案不唯一)【解析】当,时,满足,但是,所以命题“若,则"是错误的.答案不唯一.23.【解析】是的角平分线,,,.平分,,.,.故答案为:.24.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5. 因为(对顶角相等),,(已知),所以(等量代换).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6. 在和中,所以.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7. 已知:如图,,,求证:.证明:,.,..已知:如图,,,求证:.证明:,.,..28. ,第一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二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三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因为,所以砸三次后,就不再存在编号为的金蛋,故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个.29. 如图,过点作.因为,所以,因为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所以设,,所以,,所以四边形中,,即,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30. (1)假命题.如图所示,在等腰中,,,则,但与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例如,,,,但,构不成三角形.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 B.C. D.2. 如图中的同旁内角有A. 对B. 对C. 对D. 对3. 如图,下列不能判定的条件是A. B.C. D.4.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在延长线上,已知:,,,,那么的度数为A. B. C. D.5. 下列各数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为A. B. C. D.6. 图书馆将某一本书和某一个关键词建立联系,规定: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元素,否则(,为正整数).例如:当关键词出现在书中时,,否则.根据上述规定,某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则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当时,选择这本书B. 当时,不选择这本书C. 当,,全是时,选择这本书D. 只有当时,才不能选择这本书7. 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一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A. 代表B. @代表同位角C. 代表D. 代表8. 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锐角都相等C. 画直线平行于D.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9.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B.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C.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D. 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如果,,则10. 已知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不能确定11. 下列句子属于命题的是A.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B. 将开平方C. 钝角大于直角D. 作线段的中点12. 如图,直线,若,,则等于A. B. C. D.13. 用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 B. C. D.14. 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的正整数(每次只能写一个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经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为失败者,如果甲写第一个,那么,甲写数字时有必胜的策略.A. B. C. D.15. 如图所示,在中,是边上的高,,分别是,的平分线,,,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16.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17. 将命题“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8. 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要拐弯绕湖而过,第一次拐的角,第二次拐的角,则第三次拐的角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如图,()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与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图中所有的同位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内错角有对,它们是;()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有对,它们是.20. 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前题是选择题,每题分,每题有A,B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的选项(A或者B)(按题的顺序排列)是.21. 已知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那么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从“”或“”中选填)22. 用一组,的值说明命题“若,则"是错误的,这组值可以是.(按顺序分别写出,的值)23.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交边的延长线于点,且,,则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24. 根据图形回答:(1)由,可得,理由是.(2)由,可得,理由是.(3)由,可得,理由是.25. 已知:如图,,相交于点,,.求证:.26. 如图,,,,说明的理由.27. 求证: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8. 砸“金蛋”游戏:把个“金蛋”连续编号为,,,,,接着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然后将剩下的“金蛋”重新连续编号为,,,,再把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全部砸碎按照这样的方法操作,直到无编号是的整数倍的“金蛋”为止.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多少个?29. 如图,,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30.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已知三条线段,,,如果,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答案1. A2. D3. C4. A【解析】,,,,,且,,.5. D【解析】因为是偶数,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是的倍数,不符合命题的结论,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任何偶数都是的倍数”是假命题的反例是.6. D【解析】根据题意的值要么为,要么为,,说明,,,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故读者去图书馆寻找同时有关键词“,,”的书可选这本书,故选项A表述正确;当时,则,,中必有值为的,即关键词“,,”不同时具有,从而不选择这本书,故选项B表述正确;当,,全是时,即,,,故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书中,则选择这本书,故选项C表述正确;根据前述分析可知,只有当时,才能选择这本书,当的值为、或时,都不能选择这本书,故选项D表述错误.7. C【解析】延长交于点,则(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又,得,故(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C.8. C9. C10. B【解析】同一平面有三条直线,,,且,,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原因是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1. C12. B13. D【解析】命题①,如果,,那么.,.整理得.命题①是真命题.命题②,如果,,那么.,..,,.命题②是真命题.命题③,如果,,那么.,.,,,.命题③为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4. D【解析】对于选项A: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无论甲写,,,,这五个数中的(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剩下个数字;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剩下偶数个数字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B:当甲写后,乙可以写,,,,,,,如果乙写,则乙必胜,因为剩下,,,,这个数中,无论甲写(连带)或(连带),乙可以写或;当甲写或时,乙可以写(连带)或(连带),甲最后不能写,乙必胜;对于选项C:当甲写时,乙可以写,,,,,,当乙写(或)时,甲就必须写(或),因为乙写(或)后,连带(或)也不能写了,这样才能保证剩下能写的数有偶数个,甲才可以获胜;对于选项D:甲先写,由于的约数有,,,,接下来乙可以写的数只有,,,,,,把这个数分成三组:,,,当然也可,,或,,等等,只要组内两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即可,这样,乙写某组数中的某个数时,甲就写同组中的另一数,从而甲一定写最后一个,甲必获胜,综上可知,只有甲先写,才能必胜,故选:D.15. A【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所以.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所以.所以.16. 平行17. 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8.【解析】如图所示,作.因为,所以.当时,,得.因为,所以,得.即第三次拐的角为时,道路才能恰好与平行.19.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20. BABBA21.22. ,(答案不唯一)【解析】当,时,满足,但是,所以命题“若,则"是错误的.答案不唯一.23.【解析】是的角平分线,,,.平分,,.,.故答案为:.24.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5. 因为(对顶角相等),,(已知),所以(等量代换).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6. 在和中,所以.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7. 已知:如图,,,求证:.证明:,.,..已知:如图,,,求证:.证明:,.,..28. ,第一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二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重新编号为,,,,,,第三次砸碎的倍数的金蛋个数为;剩下个金蛋,因为,所以砸三次后,就不再存在编号为的金蛋,故操作过程中砸碎编号是“”的“金蛋”共个.29. 如图,过点作.因为,所以,因为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交于点,所以设,,所以,,所以四边形中,,即,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30. (1)假命题.如图所示,在等腰中,,,则,但与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例如,,,,但,构不成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思考中训练初二数学第八章单元测试题(A)精准训练中剖析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调查适合做普查的是( )A.了解全球人类男女比例情况B.了解一批炮弹的平均使用寿命C.调查16~26岁年轻人最崇拜的偶像D.对患甲型H7N9的流感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B.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D.100台3.下列调查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有( )A.为了解某地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对该地区的初中生进行调查B.为了解某校1 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该校120名学生进行调查C.为了解某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D.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对该校的女生进行调查4.如图的两个统计图,女生人数多的学校是()A.甲校B.乙校C.甲、乙两校女生人数一样多D.无法确定第4题图5.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1 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1 0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1 000名学生的身高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身高6.如图是八年级(1)班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则表示唱歌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A.36°B.72°C.108°D.180°第6题图7.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D .频数分布直方图8.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 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的四分之一.且样本数据有160个.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 A.0.2 B.32 C.0.25 D.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将答案直接写在题中横线上)9.常用统计图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某灯具厂从1万件同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估计该厂这1万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约为件.11.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条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打捞3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再打捞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5条,则鱼塘中估计有_________条鱼.1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做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①在公园调查了1 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②在医院调查了1 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③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④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填序号).13.学校为了考察我校七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从七年级的10个班共540名学生中,每班抽取了5名进行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1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n个小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其中有2个红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2,那么可以推算出n大约是_________.15.某中学要了解初二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初二年级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16.对1 850个数据进行整理.在频数的统计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题图第18题图18.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知识竞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的成绩,把学生成绩分成A、B、C、D、E五个等级,并绘制如图的统计图(不完整)统计成绩.若扇形的半径为2 cm,则C等级所在的扇形的面积是cm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19.(本题满分10分)光明中学的九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调查了500位杭州市民某天早上出行上班所用的交通工具,结果用以下扇形统计图表示.(1)请你将这个统计图改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形式;(2)请根据此项调查,对城市交通给政府提出一条建议.20.(本题满分10分)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保健食品合格率75%”,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市面上所有保健食品中恰好有25%的为不合格产品?(2)你认为这则消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3)如果已知在这次质量监督检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商品有45种,你能算出共有多少种保健食品接受检查了吗?(4)此次商品质量检查的结果显示如下表,有人由此认为“进口商品的不合格率较低,更让人放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1、(本题满分10分)保障房建设是民心工程,某市从2008年开始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现统计了该市2008年到2012年5月新建保障房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1)小丽看了统计图后说:“该市2011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比2010年少了.”你认为小丽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补全条形统计图;(3)求这5年平均每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22.(本题满分12分)某校围绕“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而得到一组数据.图1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对多少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本次抽样调查中,最喜欢篮球活动的有多少?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200名学生,图2是根据各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绘制的扇形统计图,请你估计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跳绳活动的人数约为多少?23.(本题满分12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某中学为了了解学校6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举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测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绘制了下面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并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成绩在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就表示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否则就需要加强心理辅导.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该校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并说明理由.24.(本题满分12分)某单位认真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阶段总结中提出对本单位今后的整改措施,并在征求职工对整改方案的满意程度时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等级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1)若测评后结果如扇形图(图①),且测试等级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人数之比为2:5:4:1,则图中a= ,β= .(2)若测试后部分统计结果如直方图(图②),请将直方图补画完整,并求出该单位职工总人数为人.(3)按上级要求,满意度必须不少于95%方案才能通过,否则,必须对方案进行完善.若要使该方案完善后能获得通过,至少还需增加人对该方案的测评等级达满意(含满意)以上.参考答案一、l.D 2. C 3.B 4.D 5. C 6.B 7. C 8.B二、9.常用统计图的类型有: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0.50011. 1200条鱼12. ④13.从中抽取的50名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5014. 1015.总体是某中学初二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是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16.1 850 117. ∵第一产业所占度数为360°﹣144°﹣144°=72°,∴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是72:144:144=1:2:2.18.0.8 解:三、19.(1)如下图:步行:500×6%=30人,自行车:500×20%=100人,电动车:500×12%=60人,公交车:500×56%=280人,私家车:500×6%=30人,(2)诸如公交优先;或宣传步行有利健康等.20.(1)不能说明.可从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样本容量是否足够大两方面来分析. (2)抽样调查.因为总体数目太大,且实验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3)4575%= 60(种).(4)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进口商品被检数太少,即样本容量太小,不能反映总体水平.21.(1)错误理由:该市2011年新建保障房的增长率比2010年的增长率减少了,但是保障房的总数在增加,故小丽的说法错误.(2)2011年保障房的套数为750×(1十20%)=900,2008年保障房的套数为600÷(1+20%)一500,补图略(3)这5年平均每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为(500+600+750+900+1170)÷5=784(套).22、解:(1)由图1知:4+8+10+18+10=50名,答:该校对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本次调查中,最喜欢篮球活动的有18人×100%=36%∴最喜欢篮球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36%.(3)1﹣(30%+26%+24%)=20%,200÷20%=1000人,×100%×1000=160人.答:估计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跳绳活动的人数约为160人.23.(1)根据题意得:样本的容量为4÷0.08=50(人),则70.5~80.5的频率为1650=0.32,80.5~90.5的频率为1一(0.08+0.28+0.32+0.20)=0.12,频数为50×0.12=6;(2)该校学生需要加强心理辅导,理由为:根据题意得:70分以上的人数为16+6+10 =32(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3250×100%一64%<70%,∴该校学生需要加强心理辅导.24、解:(1) a=360︒×42541+++=120︒β=360︒×12541+++=30︒(2)观察统计图知满意的有100人.故总人数为100÷42541+++=300(人),很满意的有300×212=50(人).较满意的有300×512=125(人).不满意的有300×112=25(人).补全直方图如下图(3)设还需增加x人可以达到95%,根据题意,得1255010095%300x+++=,解得x=10.故还需增加10人,才能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