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紧弹簧画法
工程制图 第七章7-4 弹簧

§7-4 弹簧弹簧通常用来减振、夹紧、测力和贮存能量。
弹簧的种类多,常见的有螺旋弹簧和涡卷弹簧等。
根据受力情况不同,螺旋弹簧又可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和扭转弹簧等,常用的各种弹簧如图7-41。
弹簧的用途很广,本节只介绍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 拉伸弹簧 扭转弹簧 涡卷弹簧图7-41 常用弹簧的种类一、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1.簧丝直径d 弹簧钢丝的直径。
2.弹簧外径D 弹簧的最大直径。
3.弹簧内径D 1 弹簧的最小直径,D 1=D-2d4.弹簧中径D 2 即弹簧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D 2=(D+D 1)/2= D 1 +d=D-d5.节距t 除支承圈外,相邻两圈沿轴向的距离。
6.支承圈数n 0 为了使压缩弹簧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轴线垂直于支承面,通常将弹簧的两端并紧磨平。
这部分圈数只起支承作用,叫支承圈数,常见的有1.5圈、2圈、2.5圈3种。
其中2.5圈用得最多。
7.有效圈数n 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
8.总圈数n 1 有效圈数与支承圈数之和,称为总圈数。
即:n 1= n+n 09.自由高度H 0 弹簧没有负荷时的高度。
H 0=nt+(n 0-0.5)d10.弹簧展开长度L 弹簧丝展开后的长度。
图7-42弹簧各部分名称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1.在平行于弹簧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各圈的轮廓线画成直线。
2.圆柱螺旋弹簧均可画成右旋,但左旋弹簧不论画成左旋或右旋,一律要注出旋向“左”字。
3.压缩弹簧在两端有并紧磨平时,不论支承圈数多少或末端并紧情况如何,均按支承圈数2.5圈的形式画出。
4.有效圈数在四圈以上的螺旋弹簧,允许每端只画两圈(不包括支承圈)。
中间部分省略后,允许适当缩短图形长度。
5.当图形中簧丝直径小于或等于2mm 时,可采用示意画法,如果为剖视面,可涂黑表示,如图7-45(b )(c)所示。
221)(t d n L +=π图7-43所示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步骤:图7-4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工作图如图7-44所示。
弹簧的画法——精选推荐

任务五弹簧画法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弹簧的作用2.常见弹簧的形式、画法和标记3.弹簧的应用及画法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各种齿轮的应用场合难点:各种齿轮的画法三.场地及教具准备场地:制图实训室教具:模型、圆规、三角板、直尺四.教学安排1.教学时间:2学时2.教学组织: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3.学习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必须自己动手作图,了解作图步骤,懂得如何绘制五.教学实施步骤1.弹簧的作用弹簧是利用材料的弹性和结构特点,通过形变和储存能量工作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可用于减震、复位、夹紧和测力等。
2.弹簧的种类弹簧因其结构和受力状态可分为螺旋弹簧、板弹簧、平面涡卷弹簧和蝶形弹簧等。
圆柱螺旋弹簧根据受力方向不同,又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和扭转弹簧三种。
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1)线径d:用于缠绕弹簧的钢丝直径。
(2)弹簧的内径、外径、中经:弹簧的内圈直径称为内径,用D1表示;弹簧的外圈直径称为外径,用D表示;弹簧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称为中径,用D2表示,D2=(D1+D)/2。
(3)弹簧的节距t:除两端的支承圈以外,相邻两圈截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
(4)支承全数、有效圈数和总圈数:为使压缩弹簧工作平稳、受力均匀,两端并紧且磨平(或锻平)。
并紧磨平的各圈仅起支承和定位作用,称为支撑圈。
弹簧支承圈有1.5圈、2圈及2.5圈三种,常见2.5圈。
除支承圈以外,其余各圈均参加受力变形,并保持相等的节距,称为有效圈数,它是计算弹簧受力的主要依据,有效圈数n=总圈数n1-支承全数n z。
(5)自由高度(长度)H0:弹簧无负荷作用时的高度(长度)。
H0:=nt+2d(支承圈数为2.5时)H0:=nt+2.5d(支承圈数为2时)H0:=nt+d(支承圈数为1时)(6)弹簧丝展开长度L:用于缠绕弹簧的钢丝长度。
4.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GB/T4459.4-2003)(1)圆柱压缩弹簧可画成视图、剖视图或示意图。
弹簧的画法

任务五弹簧画法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弹簧的作用2.常见弹簧的形式、画法和标记3.弹簧的应用及画法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各种齿轮的应用场合难点:各种齿轮的画法三.场地及教具准备场地:制图实训室教具:模型、圆规、三角板、直尺四.教学安排1.教学时间:2学时2.教学组织: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3.学习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必须自己动手作图,了解作图步骤,懂得如何绘制五.教学实施步骤1.弹簧的作用弹簧是利用材料的弹性和结构特点,通过形变和储存能量工作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可用于减震、复位、夹紧和测力等。
2.弹簧的种类弹簧因其结构和受力状态可分为螺旋弹簧、板弹簧、平面涡卷弹簧和蝶形弹簧等。
圆柱螺旋弹簧根据受力方向不同,又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和扭转弹簧三种。
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1)线径d:用于缠绕弹簧的钢丝直径。
(2)弹簧的内径、外径、中经:弹簧的内圈直径称为内径,用D1表示;弹簧的外圈直径称为外径,用D表示;弹簧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称为中径,用D2表示,D2=(D1+D)/2。
(3)弹簧的节距t:除两端的支承圈以外,相邻两圈截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
(4)支承全数、有效圈数和总圈数:为使压缩弹簧工作平稳、受力均匀,两端并紧且磨平(或锻平)。
并紧磨平的各圈仅起支承和定位作用,称为支撑圈。
弹簧支承圈有1.5圈、2圈及2.5圈三种,常见2.5圈。
除支承圈以外,其余各圈均参加受力变形,并保持相等的节距,称为有效圈数,它是计算弹簧受力的主。
要依据,有效圈数n=总圈数n1-支承全数nz(5)自由高度(长度)H:弹簧无负荷作用时的高度(长度)。
:=nt+2d(支承圈数为2.5时)H:=nt+2.5d(支承圈数为2时)HH:=nt+d(支承圈数为1时)(6)弹簧丝展开长度L:用于缠绕弹簧的钢丝长度。
4.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GB/T4459.4-2003)(1)圆柱压缩弹簧可画成视图、剖视图或示意图。
SolidWorks最简单的弹簧画法教程

SolidWo rks最简单的弹簧画法教程今天的这个So lidWor ks弹簧画法系列专题将从最简单的弹簧画法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终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学会画不同的弹簧,更重要的是学会不同的建模思路,不再囿于为了画弹簧也学画弹簧。
不知道为什么有许多的Sol idWork s的初学者老是纠结于一些相同的问题,弹簧的画法就是这其中的问题之一,我都多次被同事或学生问到过这个问题,当然是异形弹簧的画法,常规的太简单没人问。
说实在的,安迪参加工作也有八年多,接触并使用So lidWor ks也有六年多,工作中画过的弹簧寥寥无几,异形弹簧更是更本没有画过,这东西生产中根本就用不到,可能不同的行业情况不一样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用得少,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习的,主要要学的是那种建模的思路与方法,而不是纠结于弹簧有多少多少种方法,我会多少多少种方法,就像孔乙己的“回字有四种写法一样”被别人鄙视。
言归正传,今天的这个So lidWor ks弹簧画法系列专题将从最简单的弹簧画法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终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学会画不同的弹簧,更重要的是学会不同的建模思路,不再囿于为了画弹簧也学画弹簧。
最简单的弹簧画法莫过截面沿直线旋转扫描而出,具体方法如下:1、新建一草图,画一根直线作为截面扫描的路径;再建一新草图(必须新建草图,扫描截面与扫描的路径必须在不同的草图中,否则不能扫描),画出扫描截面。
如下图所示,在这里安迪画的截面是一正六边形,你也可以用其它形状,这里只是用来说明这种方法有普适性。
spring1-12、扫描:(见下图)扫描选项里选择TwistAlong Path(沿路径旋转),这个是关键,如果默认Fol low Path(沿路径)选项是扫不出来的。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片弹簧 片弹簧的视图一般按自由状态下的形状绘制 !
% %$& %$# %$% %$! %$" %$’
装配图中弹簧的画法 被弹簧挡住的结构一般不画出 " 可见部分应从弹簧的外轮廓线或从弹簧钢丝剖面的中心线画起 型材尺寸较小 & 直径或厚度在图形上等于或小于 " ## $ 的螺旋弹簧 ’ 蝶形弹簧 ’ 片弹簧允许用 被剖切弹簧的截面尺寸在图形上等于或小于 " ##" 并且弹簧内部还有零件 " 为了便于表达 " 可 四束以上的碟形弹簧 " 中间部分省略后用细实线画出轮廓范围 & 图 $$! 板弹簧允许只画出外形轮廓 & 图 (’ 图 )$! 平面涡卷弹簧的装配图画法如图 * 所示 !
返回分目录
表!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画法
后退
"
视图
剖视图
示意图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表!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画法
后退
"
视图
剖视图
示意图
表"
视 图
截锥涡卷弹簧的画法
剖 视 图 示 意 图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 返回总目录
形式绘制 !
!%$%!
机械制图:5-1 标准件——弹簧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
返回
dxDxH0
Y A -1.2×8×40 -2 LH GB/T2089-1994 B级-D-Zn
表示镀锌
弹簧的旋向: 右旋用RH 左旋用LH
弹簧材料为B级 碳素弹簧钢丝 国标号 左旋 2级精度
若未标注旋向,则选用左旋、 簧丝直径为1.2mm
右旋均可。
中径为8mm 自由高度为40mm
返回
举例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画法举例
返回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示例
返回
例如:线径30mm,弹簧中径150mm,自由高度320mm,制造 精度为3级,材料为60Si2MnA,热卷,两端并紧锻 平,表面涂漆处理的右旋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其标记为:YB-30×150×320-GB/T 2089-1994
举例 over
标准件——弹簧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参数及尺寸关系
画法
返回
标记
常用件
零件图 应用广泛,某些部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等已有统一标
准的零件,这些零件在制图中都有规定的表示法。例如,
齿轮等。
1. 齿轮
(1)直齿圆柱齿轮
直齿圆柱齿轮各几何要素名称、代号 直齿圆柱齿轮几何要素尺寸计算
小 结
单个直齿圆柱齿轮规定画法 两直齿圆柱齿轮啮合规定画法
齿轮有标准齿轮与非标准齿轮之分,具有标准齿的齿轮称为
标准齿轮。
直齿轮
斜齿轮
人字齿轮
over
圆柱齿轮
返回
圆锥齿轮
返回
蜗杆蜗轮
返回
直齿圆柱齿轮各几何要素名称、代号
返回
对于标准齿轮,分度圆直径=节圆直径
直齿圆柱齿轮几何要素的尺寸计算
返回
弹簧

弹簧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弹簧英文名称:spring定义:利用材料的弹性和结构特点,使变形与载荷之间保持规定关系的一种弹性元件。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零件(二级学科);弹簧(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弹簧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一般用弹簧钢制成。
用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贮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
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等。
目录1弹簧的发明和功能发明1最早金属丝弹簧是谁发明的主要功能1弹簧的类什么是螺旋弹簧?1什么是拉伸弹簧?1什么是压缩弹簧?1弹簧分类弹簧的制造设备历史最悠久的弹簧制造公司弹簧各部分名称:弹簧常用符号和单位弹簧的规定画法弹簧的应用利用弹簧的功能1.测量功能2.紧压功能3.复位功能4.带动功能5.缓冲功能6.振动发声功能词语解释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变形金刚人物弹簧现行关于弹簧的标准展开编辑本段弹簧的发明和功能发明弹簧只是个蓄能器,它有储存能量的功能,但不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要实现慢慢释放这一功能应该靠“弹簧+大传动比机构”实现,常见于机械表。
弹簧很早很早之前就有应用了,古代的弓和弩就是两种广义上的弹簧。
弹簧严格意义上的弹簧发明家应该是英国的科学家虎克(RobertHooke),虽然那时螺旋压缩弹簧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但虎克提出了“虎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碟簧力的大小成正比,正是根据这一原理,1776年,使用螺旋压缩弹簧的弹簧秤问世。
不久,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专供钟表使用的弹簧也被虎克本人发明出来。
而符合“虎克定律”的弹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弹簧。
碟形弹簧是法国人贝勒维尔发明的,是用金属板料或锻压坯料而成的截锥形截面的垫圈式弹簧。
在近代工业出现之后,除了碟形弹簧之外还出现了气弹簧、橡胶弹簧、涡卷弹簧、模具弹簧、不锈钢弹簧、空气弹簧、记忆合金弹簧等新型弹簧。
弹簧端部结构型式及代

类型代号简图端部结构型式
冷卷压缩弹簧(Y )Y I 两端圈并紧并磨平
n 2=1~2.5
Y Ⅱ两端圈并紧不磨
n 2=1.5~2
Y Ⅲ两端圈不并紧
n 2=0~1
热卷压缩弹簧(RY )
RY I
两端圈并紧并磨平n 2=1.5~2.5RY Ⅱ两端圈制扁并紧磨平或不磨
n 2=1.5~2.5
冷卷拉伸弹簧(L )L I 半圆钩环L Ⅱ圆钩环
L Ⅲ圆钩环压中心
L Ⅳ偏心圆钩环L Ⅴ长臂半圆钩环
L Ⅵ长臂小圆钩环L
Ⅶ可调式拉簧L
Ⅷ两端具有可转钩环热卷拉伸弹簧(RL
)RL I 半圆钩环
RL
Ⅱ圆钩环
RL
Ⅲ圆钩环压中心
扭转弹簧(N )
N I 外臂扭转弹簧N Ⅱ内臂扭转弹簧
N Ⅲ中心臂扭转弹簧N Ⅳ平列双扭弹簧
注:n
2是弹簧端部的支承圈数。
NⅤ直臂扭转弹簧
NⅥ单臂弯曲扭转弹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端部的弹簧
一个闭合端部的弹簧需要三条规律曲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简单螺旋线,在两端的可变螺距的螺旋线。
闭合端部必须相切到顶部z平面与主螺旋线,利用指数方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z值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指数等于主卷螺距除以闭合端的高度。
(1)建立单位为inches的新零件
(2)输入公式(考别下面的内容并保存为*.exp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ug公式里面)
-------------------------------------------------------------------------------------------------------
Active_coils=11 //中间弹簧卷数
Wire_dia=0.095 //弹簧线径
Closed_height=Wire_dia+0.1 //考虑最后卷的间隙
Dir=1 //改变螺旋旋转方向
Free_length=7 //弹簧自由长度
OD=2.19 //弹簧外直径
Total_coils=13 //螺旋总卷数
angle_offset=(Total_coils-trnc(Total_coils))*360 //0
angle_offset_ini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360 //360
height=Free_length-Wire_dia-Closed_height*2 //中间螺旋高度
pitch=height/Active_coils //中间螺旋螺距
exp=(pitch/Closed_height*(Total_coils-Active_coils)/2) //指数
radius=(OD-Wire_dia/2) //螺旋线半径
t=1 //规律参数
xt=cos(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x规律
xt1=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x规律
xt2=cos(-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x规律
yt=sin(Dir*360*Active_coils*t+angle_offset_init)*radius //中间螺旋y规律
yt1=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radius //上端部螺旋y规律
yt2=sin(-Dir*360*(Total_coils-Active_coils)/2*t+angle_offset)*radius //下端部螺旋y规律
zt=t*height+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中间螺旋z规律
zt1=(t^(exp)*Closed_height)+Wire_dia/2 //上端部螺旋z规律
zt2=(-t^(exp)*Closed_height)+height+Closed_height*2+Wire_dia/2 //下端部螺旋z规律
---------------------------------------------------------------------------------------
(3)利用law curve建立三条规律曲线
(4)tube(Outer diameter=Wire_dia,Inner Diamet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