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
30岁的人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

30岁的人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视力下降本是中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现象,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这个问题,那么30岁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30岁的人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30岁的人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1)突然视力下降,外观正常:病因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包括脱髓鞘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砚网膜静脉周围炎和糖尿病、白血病,眼底有大量出血时、闪辉性暗点(短时间可自行恢复)、视网膜脱离、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乳头网膜炎、急件甲醇、奎宁类中毒、伪盲等。
(2)视力很快下降,伴有眼部充血或感染:病因为急性闭用性青光眼、急件虹膜睫状体炎、重症机械性眼外伤、热烧伤、化学烧伤、角膜炎、角膜溃疡、眼内炎、全眼球脓炎等。
(3)逐渐视力下降,无充血:病因为白内障、角膜变性、单纯性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病、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脉络膜黑色素瘤、早期Coast氏病、近视眼、老视(老花眼)、弱视、伪盲等。
(4)慢性视力下降,眼充血:病因为角膜炎、角膜溃疡、慢闭性青光眼、眼外伤、慢性虹睫炎、真菌性角膜炎、眼内炎、结膜和角膜碱烧伤后期等。
所以目前您的情况需要及早到医院去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30岁的人视力突然下降怎么办远眺法远眺法可以在工作或者是学习1个小时之后进行。
方法是尽量向远处看,尤其是能够远眺绿色植物,这样能够帮助调节睫状肌,让睫状肌能够放松以保护视力。
当我们向无限远的地方注视的时候,交感神经就会变得兴奋,睫状肌也能停止收缩。
远眺是最方便最简单,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的保护视力的运动。
转动双眼除了远眺法之外还有一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的简单眼部放松运动就是转动眼球。
保持头部不动,控制眼球进行上下左右转动,也能很好地帮助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
要注意转动完双眼之后可以稍稍闭眼休息,保护视力效果更好。
眼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眼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各种眼睛问题困扰着大家,特别是视力下降这种情况,出现的更是频繁。
鉴于眼睛平视使用的频繁程度,如果视力下降,产生的危害还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大家都很关心导致视力下降的因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更好的进行解决。
那么,眼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来了解下具体因素吧。
1. 近距离工作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
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
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
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
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1);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2)。
同胞间屈光度一致性随其年龄差的增加而减小。
相差2岁的比数比(OR)为5,相差10岁的只有2.5.因同胞之间无论差几岁,其遗传背景是相似的,对比数比随年龄差增加而减小最合理的解释是,年龄相差小的同胞比年龄相差大的同胞所暴露的环境更相近。
2. 营养及饮食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可过早出现正视化,从而容易发展成为近视眼。
研究表明素食者近视眼的患病率高。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有关。
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P<0.05)。
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C、磷、铁和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
3. 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
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
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
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4. 照明与阅读姿势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
视力突然下降查查血压

视力突然下降查查血压
*导读:由视网膜动脉阻塞引起视力下降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
轻者出现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导致患者眼部视力下降;严重者则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而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的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
……
尽管最近张阿姨常感到头昏眼花,但她总以为是工作劳累的缘故,等工作不忙时休息一下就好了,从来没有检查血压。
当有一天张阿姨眼前发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才感到事态严重,急忙上医院,一查血压竟然高达200/130mmhg,眼底检查证实是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导致视力明显降低。
经过多方治疗终于将血压降至了正常,但张阿姨的视力却难以恢复到从前,她为自己的粗心懊悔不已。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任陈彬川教授提醒读者,由视网膜动脉阻塞引起视力下降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
轻者出现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导致患者眼部视力下降;严重者则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而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的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视力下降情况,一定要考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因素。
同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除了
积极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的体能锻炼之外,还需要每隔3个月到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争取早发现问题,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是减少或减轻眼底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眼部病变而失明以及心脑系统等其他方面的意外。
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的原因

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的原因有一些人可能是遇到在工作的时候,突然就感觉到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任何的东西的,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的,很有可能是眼病引起的这一现象的发生的,所以不容忽视的,不然的话随着病情的发生,可能就会出现失明,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会引起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呢?主要原因:1、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这是一种在几分钟几秒钟之内即可造成失明的严重眼病。
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心脏病。
由于动脉硬化,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液在动脉血管中逐渐形成血栓,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旦视网膜中央动脉形成血栓即造成失明。
预防和治疗措施:①倘若有动脉硬化或心脏病应积极治疗。
②有些人在患病前已有先兆,出现阵发性失明,几秒或几分钟内看不清,之后又自然恢复正常,发现此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③出现突然失明时,立即应用血管扩张药。
在急救盒中有一种细玻璃瓶装的药,称亚硝酸异戊脂,将其包在手绢中弄碎,立即放在鼻部吸入。
④及时送医院救治。
2、眼底和玻璃体出血:患病时突然感到眼前发黑,呈烟雾状,有时能看到黑色或红色物体在眼前浮动。
发病的原因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眼底出血可发生在眼底的任何部位,如发生在中心的部位,则导致失明。
3、急性神经炎:这是一种急重的眼病,会很快失明。
病因是神经的炎症。
体内的一些病灶,如副鼻窦炎、扁桃体炎、坏牙、中耳炎都能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糖尿病、脚气病等都可造成急性神经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神经炎,传导作用即受到影响,造成失明。
目前对急性神经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如果能及时到医院治疗,视力能得到恢复。
4、急性青光眼:其症状为突然出现眼痛、头痛、雾视、视力严重下降、白眼球充血、黑眼球混浊、瞳孔散大、眼压升高。
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应用毛果云香碱滴眼,口服醋氮酰胺、甘油等,效果较佳。
上文就是详细的讲解了一下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定要定期的做检查的,刚开始的症状可能只是短暂性的失明,一会儿就好了,可是长期的这样,就会导致彻底的失明的。
什么是视力衰退有哪些原因和症状

什么是视力衰退有哪些原因和症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视力衰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会逐渐影响我们看清世界的能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那么,究竟什么是视力衰退?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它的发生,以及会伴随哪些症状呢?视力衰退,简单来说,就是指我们的视力逐渐变得不如从前清晰和敏锐。
原本能够轻松看清的物体,现在可能变得模糊不清;原本能够在远处辨认的细节,如今需要凑近才能看清。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也可能突然被我们察觉。
导致视力衰退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花眼。
这种情况通常在 40 岁以后开始出现,表现为看近处的物体变得困难,需要佩戴老花镜来矫正。
长期过度用眼也是视力衰退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等电子设备,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收缩,导致眼睛疲劳、干涩,久而久之,视力就可能会逐渐下降。
不良的用眼习惯同样会引发视力问题。
比如,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中阅读、写字,躺着看书、看手机,走路或坐车时看书等,这些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影响视力。
遗传因素在视力衰退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遗传史,那么个体患上这些视力问题的风险相对较高。
此外,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视力衰退。
眼睛的正常运作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支持,如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锌等。
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这些必要的营养元素,眼睛的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眼部疾病更是视力衰退的重要原因。
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都可能严重损害视力。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患者会感觉视力逐渐模糊,如同眼前有一层雾;青光眼则会损伤视神经,导致视野逐渐缩小;黄斑变性会影响中央视力,使看东西变形、变色。
那么,视力衰退会有哪些症状呢?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视物模糊。
视力模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视力模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视力模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视力模糊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用眼过度是导致视力模糊的一个常见原因。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等电子设备,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调节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
比如,很多上班族在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后,会突然发现看东西变得不清晰。
学生在长时间做作业或看书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
眼睛的屈光不正也是引起视力模糊的重要因素。
近视、远视和散光都属于屈光不正。
近视的人,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但看近处相对清晰;远视则相反,看近处模糊,看远处也不太清晰;散光则是无论看远看近,都会有重影或模糊的感觉。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眼球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眼部疾病同样会导致视力模糊。
白内障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较为多发。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混浊,阻挡了光线的进入,从而使视力逐渐变得模糊。
青光眼也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它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视野逐渐缩小,视力模糊。
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造成视力下降和模糊。
黄斑变性则主要影响中央视力,使得看东西的中心区域变得模糊不清。
除了上述原因,眼部感染也可能引起视力模糊。
例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影响到角膜或眼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视力受到影响。
另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间接导致视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从而影响视力。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过高,可能会损伤眼底的血管,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等病变,造成视力模糊。
营养不良同样不能忽视。
缺乏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
比如,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夜盲症,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视力明显下降。
眼睛看远处模糊应该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眼睛看远处模糊应该怎么办
导语:谁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模模糊糊的世界里,眼睛看不清远方的东西实在是非常的痛苦。
近视眼还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模糊糊的
谁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模模糊糊的世界里,眼睛看不清远方的东西实在是非常的痛苦。
近视眼还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模糊糊的世界里面,当我们眼睛看远处模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方法吧。
眼盲者永远都无法理解正常人的世界,因为她们的世界一直是黑色的。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的眼睛很健康。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美好。
可是如果我们不好好保养自己的眼睛,眼睛就会慢慢的出现问题,渐渐的我们就会看东西模糊,这就提示我们眼睛有问题了。
我们需要及时的找到眼睛模糊的原因,以便改善我们视力模糊的症状。
眼睛模糊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我们的眼睛可能会出现问题了,眼睛模糊的同时也会出现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我们除了到医院去检查病因还需要注意日常的保养,多吃些明目的食物,尽量避免用眼疲劳。
1、中央动脉栓塞,单眼视力突然大幅度下降至0.05以下,甚至无光感。
2、严重头部外伤引起视神经管壁骨折,视神经受直接损伤、严重挤压或视神经撕脱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
3、中央静脉栓塞。
4、玻璃体出血可引起视力下降,其程度与出血量及造成出血的原有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央静脉栓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或动脉硬化,视网膜裂孔等,外伤亦可引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视力缺陷形成原因及防护 研究报告范文

视力缺陷形成原因及防护研究报告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视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
那么,视力缺陷是如何形成的呢?又该如何做好视力的防护呢?一、视力缺陷形成原因:1. 遗传因素:有先天性的近视或远视的遗传。
2. 环境因素: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屏幕,或无意识地眨眼频率减少,都容易导致视力问题。
3. 用眼不当: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看书或看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也会导致视力下降。
4. 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A、C、E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的营养素,也会导致视力问题。
二、视力的防护方法:1. 保持正确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地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
2.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的食物,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
3. 定期复查视力:经常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视力问题,对保护视力非常有帮助。
4. 保持适度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保护视力也有积极作用。
视力缺陷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视力,保持适度运动等,来预防视力问题的发生。
教育和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眼观念,提高对视力健康的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重视视力保护,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视力,享受美好的生活。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第二篇示例:视力缺陷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导致,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法,以帮助人们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遗传因素是导致视力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在基因上就存在视力问题,这种情况下,很难完全避免。
不过,即使有遗传因素,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缓视力问题的发展,比如定期去眼科检查,及时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视力突然下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急性炎症、突发的眼底病变、眼压突然升高等等。
可以去做好检查,平时要注意不要用眼过度,要注意做好休息。
如果是因为低血糖引发的那么没有大影响,但是不排除是因为眼科疾病造成的,因为很多眼底病会造成视力突然下降,建议楼主到医院进行检查,排出眼底病比较安心。
考虑单纯性的屈光不正或是早期白内障都有可能,如有问题可再留言。
您好,您是屈光参差,2眼的度数相差250度。
现在适合您的方法就是戴隐形眼镜。
框架眼镜是不适合您的。
就配一只左眼的隐形眼镜。
意见建议:
建议要配一只眼镜,因为如果不配的话,双眼的成像不一致,会引起立体视的缺损。
如果戴框架眼镜,会不适应,而且立体视也不能恢复。
戴隐形眼镜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至于预防视力下降的方法,由于您已经接近28周岁了,再近视的可能性不高。
平时就是少玩电脑,少看近处的东西,只能这样了。
一般情况外伤性近视并非少见,但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其原因主要是对此病认识不足,忽略对眼外伤患者进行常规的视力矫正和屈光检查,因此,对眼外伤病人应做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必要的随访观察。
另外,早期积极正确的治疗眼外伤,可能对减轻病情,缩短恢复期更有益。
眼震荡伤可造成1~6D近视,一般1~2wk,多数患者在1mo可恢复正常,少数持续1~2a,甚至成为永久性近视。
”本文4例均为暂时性近视。
发病机理
(1)睫状肌痉挛、水肿、前房变浅:外伤后睫状肌痉挛、水肿,睫状小带松弛,使晶状体曲率半径缩小,屈光力增强。
睫状肌痉挛多为外伤刺激了睫状肌或动眼神经所致,其结果是调节痉挛,出现假性近视症状,有时健眼亦可同时发生调节痉挛。
近视一般在1~4D,与调节丧失的幅度一致,麻痹睫状肌是诊断痉挛的重要手段。
本文4例麻痹睫状肌后,裸眼视力显著增加;
(2)晶状体水合作用:眼外伤后前部视网膜脉络膜和后睫状体的广泛水肿性改变,同样可波及晶状体,另外,伤后眼内血管反应改变了房水的理化特性,以及外伤时晶状体受震,晶状体囊下上皮细胞和晶状体纤维损伤等,亦可导致晶状体代谢和渗透性异常,使其吸水肿胀,屈折力增加,晶状体挫伤混浊可以解释少数患者的近视;
(3)睫状小带损伤:左眼挫伤后睫状小带损伤是很常见的,可导致晶状体曲率增加而出现近视,睫状带损伤所致的近视一般为非暂时性的。
还有可能是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眼底出血继发青光眼而导致视力下降
高度近视算不上,我现在左眼5.0 右眼4.6,这差距貌似不大,但是我右眼居然连半米内的茶杯都看不清了,或许不到4.6了吧。
绝对后天形成,趴着看书,刘海儿遮挡,长期右侧卧等。
可能是弱视,来门诊看吧。
屈光性手术的最新进展
屈光性手术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种类繁多。
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表面镜片术(EP)、角膜内环植入术(ICRS)等;晶状体屈光性手术有透明晶状体摘出或联合IOL植入术、透明晶状体眼前房IOL植入术等;巩膜屈光性手术有后巩膜加固术等。
选择手术类型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的眼部病症以及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1角膜屈光性手术
以RK、PRK、LASIK为代表的角膜屈光性手术日益成熟,现在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和设备,发展新的适应证,临床应用显示出在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均有较满意的效果。
1.1从RK到Mini-RK的发展
从1979年前苏联眼科医生Fyodorov发表第一篇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成功报告至今,RK的手术器械和技巧已有了很大改进。
其原理是通过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使其周边组织对角膜中央光学区产生张力,从而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曲率半径增大,屈光力降低。
适用于[1]18~45岁的患者,-1.5~-8.0D近视更为合适。
RK的缺点在于预测性尚不能十分精确,以及有视力波动,眩光,回退,角膜瘢痕,外伤易致眼球破裂等。
现阶段的研究表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最佳做法是从中央光学区3mm为中心作4
条切口即Mini-RK,但仍需长期临床观察。
1.2PRK适应证的扩大
由Marshall[2]提出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通过激光切削掉角膜光学区的上皮及前基质层,从而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达到降低角膜屈光力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对于超过-10D 的高度近视效果较差。
术后并发症有上皮缺损、眩光、类固醇性青光眼、角膜混浊以及回退现象。
Seiler [3]随访193眼术后并发症情况,他将患者分为四组,即低度、中度、高度、与超高度近视组。
术后1年矫正不足大于1D者分别为2.4%,4.7%,52.5%,50%;过矫≥1D者分别为0%,3.5%,3.7%,25%。
过矫的6眼中有5眼为类固醇性高眼压。
术后1年与2年近视回退在高度近视组屈光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年继续回退≥1D者在中度近视组为8.8%,高度近视组为20%,超高度近视组100%。
但总的来说PRK对
中度近视安全有效。
从理论上讲,PRK不只应用于近视,还可包括对远视、散光的治疗。
1993年,Dausch[4]首次将PRK用于远视的治疗。
经研究发现,PRK只适用于矫正低度和中度的远视。
Sener[5]将患者分为低度(+1.75~+4.75D),高度(+5.00~+9.75D)与无晶状体组(>+10.00D)。
随访1年发现低度组66%的患者屈光度在+1.00D之间,而高度组与无晶状体组100%的患者屈光度分别大于+3.00D与+5.00D。
Jackson [6]随访低度(+1.00~+4.00D)远视眼71只与中度(+4.00~+6.00D)远视眼17只,术后1年89%的低度远视眼和78%的中度远视眼裸眼视力在0.5以上。
同时,准分子激光散光手术正在逐渐开展。
Dausch[7]对24例30只眼进行18个月随访。
远视散光(A)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4.30D,散光2.33D;混合散光(B)组平均等效球镜0.46D,散光4.75D。
术后A,B组达预期矫正度的±1.00D者分别为82.3%和90.9%:达±0.50D者有64.7%和72.7%。
1年后等效球镜的回退量A组为0.70D;B组为0.37D。
18个月后87.5%裸眼视力不变或提高。
A组93.3%裸眼视力≥20/40,26.6%≥20/20;B组81.8%≥20/40,36.3%≥20/20。
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及回退等并发症同样存在。
Eggink[8]对41例41眼近视散光患者行PRK治疗,随访12个月,效果满意。
术后平均等效球镜-0.30±0.90D,散光0.60±0.70D,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79%,0.8以上者占71%。
A组(近视>-6.00D,散光>2.00D)与B组(近视≤-6.00D,散光≤2.00D)之间无明显差异。
术后1月内49%的患者视力略有下降,但术后1年内均可回升。
由上述随访结果可以看出PRK治疗远视、散光及混合性散光的效果令人鼓舞。
1.3ALK、LASIK以及H-ALK
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利用自动角膜定型装置,用显微角膜刀切除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从而改变了角膜屈光度,经研究证实,对高度近视疗效确实。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ALK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因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精确度高,故而手术的预见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对近视、远视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Knorz[9]对62只近视眼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14.8D,术后1~2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偏高预期屈光度为-1.70D,
4~6个月为-1.90D。
从术后1~2个月到4~6个月,平均回退≤0.20D者占47%,≤0.50D者为47%,≤1.0者为63%,≤2.0D达80%。
术后4~6个月角膜地形图稳定。
Lian[10]对36只远视眼(+1.00~+6.00D)
行LASIK治疗,术后6个月残余度数为+1.00±0.68D
每个人的两只眼睛都不一定视力相同。
就象用左手和右手习惯不同一样,眼睛使用也有这样的问题。
另外受到损伤或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视力不同。
现在关键是要保护好眼睛,使近视的一只不要加深,另一只好的眼睛不要近视。
两眼视力不同很易疲劳,及时佩戴眼镜也是很好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