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淋巴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淋巴瘤ppt课件

淋巴瘤ppt课件
淋巴瘤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3-12-22
目录
•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病理学特点 • 淋巴瘤治疗策略及方法 • 淋巴瘤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目录
• 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策略 • 淋巴瘤预防策略及建议总结
01
淋巴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 的恶性肿瘤,可影响身体的任
皮肤病变
淋巴瘤可能导致皮肤病变,如皮肤瘙痒、皮疹、皮肤硬化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药物,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处理措施包括使用抗过敏药物、局部外用药物等。
骨骼病变
淋巴瘤可能侵犯骨骼,导致疼痛、骨折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骨骼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处 理措施包括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 。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疾病进行鉴别,如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 增生等。
03
淋巴瘤治疗策略及方法
化学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化学治疗原则
淋巴瘤的化学治疗主要采用联合化疗方案,通过使用多种药物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风 险。
方案选择
根据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常见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方案( 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等。
放射治疗适应症及技术进展
放射治疗适应症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晚期或复发性淋巴瘤的治疗。对于某 些特定类型的淋巴瘤,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 瘤,放疗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淋巴瘤》ppt课件

《淋巴瘤》ppt课件
规则发热、高热等,但具有诊断意义的发热为Pel-Ebstein fever(周期性发热),约见于1/6的患者,在其他恶性肿 瘤中极其少见,因此对淋巴瘤的诊断意义很大。
2. 盗汗、体重减轻:盗汗的程度往往比较严重,体重在6个
月内减少基础体重的10%。 上述两类全身症状称为“B”症状。
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2)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特的临床表现(2)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结外MALT型惰性淋巴瘤初发常见部位为胃、腮腺、甲状腺或 肺,而淋巴结MALT型惰性淋巴瘤常常病变较局限。伴有白血 病样表现的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结肿大往往不明显,但脾脏 肿大很突出,因此可有严重的脾功能亢进的相关表现(贫血、 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典型HL
结节硬化型HL 富于淋巴细胞典型HL 混合细胞型HL 淋巴细胞消减型HL
Rye分型法
淋巴细胞为主型, 结节性(大多数病例)
淋巴细胞为主型, 弥漫性(某些病例)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大多数病例) 淋巴细胞消减型
HL的REAL/WHO分类与 旧分类之间的主要差别
• 认识到2种不同的疾病,为典型H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 Rye分类法中,混合细胞型是一种异质性类型,既包括典型病例,同
化疗药物:接触某些化学药物是淋巴瘤主要风险因素,尤其是 接触较多剂量的烷化剂。
遗传因素:遗传背景是淋巴瘤发病的基础。目前已有家族性淋 巴瘤的报道。
NHL的工作分类(Working Formulation)
NHL的WHO2001分类法(简表)
HL的WHO分型法和Rye分型法比较

医学课件第六节.淋巴瘤【PPT课件】

医学课件第六节.淋巴瘤【PPT课件】

EB病毒 T细胞白血病病毒
病理和分型
❖ 淋巴瘤的典型淋巴结病理学特征有三: ❖ ①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
细胞所破坏; ❖ ②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上述大量细胞侵浸润; ❖ ③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 一、 霍奇金病 ❖ 二、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表现
❖ 无全身症状者,其存活率较有症状者大3倍。
临床表现
❖ 3、酒精疼痛 约17%一20%霍奇金病患者,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
局部发生疼痛。其症状可早于其他症状及X线表现,具有一 定的诊断意义。当病变缓解后,酒精疼痛即行消失,复发时 又重现。酒精疼痛的机理不明。 4、结外病变的症状 (1)胃肠道 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 出血等。 (2)肝胆 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3)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4)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 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 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6)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血液 血象变化较早,常有轻或中等贫血,少数白细 胞轻度或明显增加,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约1/5患者嗜酸粒 细胞升高。晚期淋巴细胞减少。骨髓被广泛浸润或发生脾功 能亢进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
❖ (二)骨髓 大多为非特异性。如能找到里-斯细胞对诊断有 助。
❖ (三)其他化验 疾病活动期有血沉增速,血清乳酸脱氢酶 活力增高,α球蛋白及结合珠蛋白及血浆铜蓝蛋白增多。当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或血钙增加,提示骨骼累及。
淋巴 瘤
Lymphoma
概述
❖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 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 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 性增生,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 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

淋巴瘤ppt课件

淋巴瘤ppt课件

2000WHO分类新观念
具备科学性和精确性 各亚型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各亚型有其独特特征 为淋巴瘤的理想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分型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 瘤(NLPHL)
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和2级(NSHL) 富于淋巴细胞典型霍奇淋巴瘤(LPHL) 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
III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III), 可伴 脾累及(IIIS), 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IIE), 或 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IIISE)
IV期: 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 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增大.或肝和骨髓受累
依据全身症状分组
每个临床分期,依据全身症状分为A、 B组
A组:无全身症状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CL)为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常有t(2;5)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 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他结外部位病变。免 疫表型可为T细胞型,临床发展迅速。
C:600mg/m2 d1,d8 C:400mg/m2 d1-5
国际预后指数(IPI)
判断参数:各为1分 - 年龄60岁 - 晚期(III或IV期) - 结外侵犯部位:>一个部位 - 卧床或不能自理 - 血清LDH:升高
• IPI:累计积分为4或5分为高危
成熟(外周)T细胞肿瘤
NHL病理组织学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
淋巴结或骨髓中出现淋巴瘤细胞为特点。 该类淋巴瘤细胞大小不一,异形性大, 瘤细胞的数量可多可少,均有诊断意义。

脑淋巴瘤护理PPT课件

脑淋巴瘤护理PPT课件

康复方法
1
心理支持:鼓励 患者保持积极心
态,增强信心
2
营养支持:合理 饮食,保证营养
均衡
3
康复训练:根据 医生建议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 如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训练等
4
定期复查:按照 医生建议进行定 期复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
康复效果评估
1
2
3
4
评估指标:生活质 量、认知功能、运
动功能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 查、临床观察、神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 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
和安慰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 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
药物,减轻疼痛
护理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密 切关注患者生命体 征、意识状态、肢
体活动等
营养支持:根据患 者病情和营养状况, 合理调整饮食,保
证营养摄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
心理护理:关注患 者心理状况,给予 心理支持和安慰,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预防感染:保持室 内清洁,注意手卫 生,避免交叉感染
疼痛管理:根据患 者疼痛程度,合理 使用镇痛药物,减
轻患者痛苦
脑淋巴瘤康复
康复目标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症状,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功能: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 能,如语言、运
动等
预防复发:通过 康复治疗,降低 脑淋巴瘤复发的
风险
心理支持:提供 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建立积极的 心态,增强信心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脑淋巴瘤患者, 发病风险增加
病毒感染:EB病毒、人类疱疹病 毒等感染可能与脑淋巴瘤发病有关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生

淋巴瘤讲课PPT课件

淋巴瘤讲课PPT课件
巴瘤。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液中肿 瘤标志物水平, 如乳酸脱氢酶 等,有助于淋 巴瘤的诊断和
病情监测。
病理学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 检或组织穿刺 进行病理学检 查,是淋巴瘤 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标准和分期
诊断标准:根据病理学检查 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 学检查进行诊断。
分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和扩散范围,淋巴瘤可分为 早期、中期和晚期。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观察 淋巴瘤是否侵
犯骨骼
CT检查:确定 淋巴瘤的大小、
位置和范围
MRI检查:评 估淋巴瘤对软 组织的侵犯程

PET-CT检查: 了解淋巴瘤的 全身扩散情况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 淋巴瘤患者可 能出现白细胞 计数升高或降 低,贫血,血 小板计数降低
等症状。
骨髓检查:骨 髓涂片可发现 淋巴瘤细胞, 有助于确诊淋
未来展望
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 的探索
淋巴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技术的 研究进展
国际合作和临床试验的开展
研究热点和挑战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型药物研发:针对淋巴瘤的特异性靶点,研发新型药物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分子特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心理支持
淋巴瘤患者心 理压力大,需 要关注心理健

家庭和社会支 持是淋巴瘤患 者康复的重要
因素
提供专业心理 辅导,帮助淋 巴瘤患者调整
心态
定期开展淋巴 瘤患者交流活 动,增强信心
和勇气

淋巴瘤医学PPT课件

淋巴瘤医学PPT课件

.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标记/免疫表型—
—确诊和分型的主要依据
① 淋巴结活检 ② 结外组织病理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 及术后病理检查 ③ 不易获取的深部淋巴结或肿块:B超或CT引导下细针穿
刺活检及抽吸
④ 必要时剖腹探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结活检


盗汗
消瘦
.
.
HL的临床表现 --肿大淋巴结的压迫症状

纵隔淋巴结肿大: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 上腔静脉压迫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肾盂积水
气管: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食道:吞咽困难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压迫肠腔:腹胀、恶心、呕 吐
.

HL的临床表现
--结外组织器官受侵的表现

肺实质的浸润,胸腔积液 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脊髓压迫 肝大、肝痛、黄疸、脾大
.
NHL的临床表现
与 HL相比,NHL患者:
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倾向,对各器官的侵犯多见
常以高热或各系统症状发病,以无痛性颈或锁骨上 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少
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
.
NHL的临床表现
--结外组织器官受侵的表现

.
诊 断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化标记 分子、遗传学检查
.
以下情况应重视淋巴瘤的可能,尽早行病 理检查:
1.病毒学说—受重视
* EB病毒--Burkitt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瘤、 AIDS相关淋巴瘤 * HTLV-Ⅰ--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淋巴瘤 PPT课件

淋巴瘤 PPT课件



包括临床诊断、分型、分期和分组诊 断。
分 期
Ⅰ期:病变累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一个
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或部位的局部侵 犯( 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 结区( Ⅱ),或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 伴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 ( Ⅱ E)。
分 期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 Ⅲ ),可 伴脾累及( Ⅲ S)、结外器官局限受 累( ⅢE ),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 受累( Ⅲ S E)。 Ⅳ期: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 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如骨 髓(M)、肺实质(L)、胸膜(P)、肝脏 (H)、骨骼(O)、皮肤(D)等
淋巴瘤
概 念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
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临床特点
发病率、死亡率 分布:中国
以NHL为主 西方国家 以HL多见 误诊率较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可以治愈的肿瘤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功能低下
病毒:EBV、HTLV-Ⅰ
分型 淋巴细胞为主型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病变局限,预后较好 年轻人多见,诊断时多为Ⅰ、 Ⅱ期,预后相对好 有播散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老年多见,诊断时多为Ⅲ、Ⅳ 期,预后差
—————————————————————————————————————————————————————————————————
热)、盗 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 乏力 结外侵犯:肝脾肿大、胃肠道、肺和 胸膜、神经系统、泌尿生殖 系统、骨骼和骨髓、皮肤
辅助检查
血液和骨髓检查。
化验检查:血沉、乳酸脱氢酶、肝功、
肾功。 影像学检查:B超、摄片、CT等。 病理学检查:选取合适的淋巴结进行淋巴结 切片、印片、淋巴结细针穿刺 涂片、免疫组化、染色体、 基因检查。 其它:剖腹探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1
22
23
鉴别诊断
3.呈蝶翼状的淋巴瘤应与胶质母细胞瘤鉴 别,肿瘤内常有钙化、囊变、坏死、 (淋巴瘤一般无), CT平扫常为高等低 混杂密度, T1WI 为混杂低信号T2WI为 混杂高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占位效应 显著,增强常为不规则的环形强化, 有 时且有壁结节。
24
25
26
27
29Biblioteka 6患者,女,36岁。既往头痛病史,近几日呕吐 1次
7
患者:37岁,男性,左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
8
影像学表现
文献报道脑内原发性淋巴瘤B细胞型与T细胞型 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相同,只是T细胞型淋 巴瘤较少侵犯脑脊液。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大多数肿瘤信号均匀, 少数由于肿瘤内小片状坏死区而信号不均匀,钙 化及出血少见,肿瘤境界较清,大小不等,呈圆形、 类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14
诊断
总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中老年患者(>50岁)出现以下征象可提示诊断: ①病变位于脑室周围大脑深部组织,如基底节、 丘脑及胼胝体等;②平扫CT呈等或稍高密度,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 号,DWI呈高信号;③增强扫描多数呈明显均匀 强化,较大肿块呈“握拳状”强化,肿瘤边缘见 “脐凹征”“尖角征”“棘征”等;90%以上的 病例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但应用激素治疗后 强化程度减低。④肿瘤的占位程度及瘤周水肿 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
9
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 强化, 冠状位示握拳状,边缘不规整,可见尖角征。
10

T1 T2
化 , 冠 状
不 规 整 ,
信 号 影 (
其 内 可 见
呈 稍 长
位 可 见
增 强 扫
坏 死 区
小 片 状
稍 长
T2
脐描)更 凹明,长信 征显边 号 。强缘 ,
11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 强化病灶,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团块状强 化病灶,脐凹征象明显。 (脐凹征)
16
鉴别诊断
1.单发位于脑表面时则与脑膜关系密切, 需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属于脑外肿瘤, 有宽基底与脑膜相连,肿瘤边缘有假包 膜征象,肿瘤周围与脑表面之间有脑脊 液环绕及临近的蛛网膜下腔增宽。另外 脑膜尾征和邻近颅骨改变可助鉴别。
17
18
19
鉴别诊断
2.多发团块状病变主要应与转移瘤鉴别, 转移瘤好发于皮髓质交界处, T1WI为低 信号T2WI为高信号,转移瘤相对病灶小 水肿大且较易出现液化坏死,增强扫描 呈环形、结节状强化。
鉴别诊断
4.当淋巴瘤病灶T2WI 信号较高,呈多发 斑点或小结节状强化时应与感染性肉芽 肿相鉴别,有时很困难,需进行短期抗 感染治疗复查,若病变增大,则可考虑 淋巴瘤,相反则可诊断感染。
28
总结
诊断PCNSL要点: 1.影像学信号及密度特点。 2.位置,脑室周围。 3.有无免疫缺陷疾病。
一定要结合肿瘤的部位,即位置深,脑 室周围。
3
临床与病理
关于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起源尚有争议,主要因为颅 内无淋巴结构。 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原发性脑恶性淋巴 瘤以原始网状细胞及许多不同类型的小神经胶质细胞 的浸润为特征,当然还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网状内 皮系统位于血管周围间隙,即Virchow-Robin’s间隙, 肿瘤细胞可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浸润形成肿块,也可沿 该间隙扩散,导致脑组织广泛肿胀而类似脑炎。瘤细 胞在血管周围间隙内浸润生长,使血管内腔变细甚至 闭塞,闭塞后则易发生小灶性坏死。由于对血管壁的 广泛浸润,导致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血管内物质(如 造影剂)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组织间隙 。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任雪婷
1
定义
脑内淋巴瘤分为原发淋巴瘤和继发性淋 巴瘤两种,原发性脑膜瘤是指仅在脑内 而无其他部位发现的恶性淋巴瘤,而继 发性淋巴瘤实际上是其它系统性淋巴瘤 的脑内侵犯。
2
临床与病理
临床:仅占颅内肿瘤的0.8-1.5%,70%属于B 细胞性,但随着AIDS和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患 者的增多,本病发生率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发病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免疫缺陷者 中青年为主。 好发部位:常见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基底 节、室旁白质 症状:头痛、癫痫、局灶性运动障碍 对放疗敏感,一年之内可复发。 预后差
4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 征性,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分布广 泛,75%邻近脑室系统或脑膜。
5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常见CT表现是 平扫时显示界限清楚的,较正常的脑组织密度略 高或等于脑组织密度的肿块,少数可见有小坏死 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增强扫描时,肿瘤表现为 均匀性显著增强。
12
典型征象
图3 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半球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紧贴小脑幕生长,有分叶,硬膜明显强化。(分叶征) 图4 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半圆形强化病灶,边缘 强化更明显,缺口指向硬膜面。(半月征)
13
典型征象
图5 轴位 T1WI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蝶 翼状明显强化,边缘强化更明显。(蝶翼征) 图6 CT增强扫描示额叶病变呈握拳样强化。 (握拳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