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材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的分析与教学设计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本文将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来讨论教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一、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语言点和难点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的内容分析教材的内容分析是指对教材所包含的主题、情境、话题等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

教师需要了解教材的主题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等。

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教师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2. 教材的结构分析教材的结构分析是指对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行研究,包括单元划分、章节设置、语言点的分布等方面。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逻辑关系,合理进行教学安排,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3. 教材的语言点分析教材的语言点分析是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细致剖析和研究。

教师需要通过对语言点的分析,了解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来进行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将从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 目标的设定教学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设定应该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又符合教材的要求。

设定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分析方法

教材分析方法

教材分析方法教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材分析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法教材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组织,把握教材的主旨和重点。

教材内容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目标分析:分析教材的目标和教学要求,了解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所需达到的能力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教材结构分析: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单元的组织和章节内容的安排,以便了解教材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并在教学中合理安排知识的顺序和进度。

3. 教材重点分析:确定教材的重点内容,注意筛选和归纳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复习。

二、教材语言分析法教材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媒介,通过对教材语言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含义和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语言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关键词汇,包括重要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了解它们的词义和用法,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2.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从句结构和并列结构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和内在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教材的篇章结构,包括段落的组织和篇章的逻辑关系,以便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材文化分析法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教材的文化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文化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分析:分析教材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2. 文化内涵分析:分析教材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包括文化习惯、道德观念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说课中教材分析

说课中教材分析

说课中教材分析说课中教材分析第1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是省编年级语文第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

它是作家的一篇什么文章。

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2)本事目标3)德育目标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景,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本事。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资料,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终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经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贴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进取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

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本事。

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资料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所以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资料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途径
01
达成途径
02
03
04
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操作、小 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相
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 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 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
、形象。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 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概念和原理,提高实践能
力。
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考察,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
作能力。
04 学法分析
学习方法指导原则
自主性原则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调整学习方 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 反思和自我评价。时间分配:5分钟左右。
师生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观点,教师及时给予回 应和指导。
小组讨论与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等方式, 对师生互动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01
02
03
前期知识储备
分析学生在本课程之前已 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浪 费。
日常生活经验
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挖掘与本课程相关的素材 和案例,使教学更加贴近 学生的实际生活。
其他学科知识
了解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 掌握情况,寻找跨学科的 教学契机,促进学生的全考

《教材分析》课件2

《教材分析》课件2

知识深度适宜
教材的难度是否适中,既 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能够适合学生的理解能 力。
教材的难易程度
难度适宜
教材的难度是否适中,既 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 困难。
循序渐进
教材的内容是否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有助于学生 逐步掌握知识。
练习与案例
教材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练 习和案例,以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结构清晰
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性强,易 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语言生动
用词准确、生动,表达简洁明 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用性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 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的更新与完善
内容更新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材应及时 修订和补充新的内容。
增补案例
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受众群体对教材的期望
内容深度、案例选择、语言风格等。
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 。
学生应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 职业素养。
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材的实践应用
1 2
教材中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施等。
实践环节的目标与效果
教材的章节安排
总结词
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内容完整
详细描述
教材的章节安排应遵循逻辑性原则,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排序。每个 章节应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能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材的逻辑关系
总结词
连贯、严谨、符合认知规律
详细描述

教案教材分析

教案教材分析

教案教材分析
教案教材分析是指对教案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教案教材分析需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

包括教材的内容、结构、难度、适用对象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1. 内容分析:对教材的主题、知识点、语言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需要确定教材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内容是否丰富、合理,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结构分析:对教材的章节、单元、课时等进行分析。

需要确定教材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良好的教学逻辑和连贯性。

3. 难度分析:对教材的难度进行评估。

需要确定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4. 材料选择分析:对教材中的练习、活动和其他补充材料进行分析。

需要确定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 多样性分析:对教材的多样性进行评估。

需要确定教材是否具有多样性,包括内容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等,以便满足
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案教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观点,也可以与同事进行讨论和交流,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对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案中教材分析包括

教案中教材分析包括

教案中教材分析包括
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学生将能够理解核心概念、主题和关键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活动。

教材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主题和核心概念:教案中应包括对教材主题和核心概念的分析。

这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要点和重点。

了解教材的主题和核心概
念有助于教师通过相关的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
内容。

2. 语言点和词汇:在教材分析中,需要仔细考虑到教学中的关键语
言点和词汇。

这些语言点和词汇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目标
进行选择。

通过教材分析,教师可以确定教学中需要重点教授的语法
结构、固定搭配和常用表达方式。

3. 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活动:在教材分析中,需要特别关注教
材中涉及到的不同技能的活动。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教师可以选
择合适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活动。

这些活动应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扩展资源:在教材分析中,还需要考虑扩展资源,例如教学辅助
资料、互联网资源、影音资料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例句、练习题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通过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教材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的难度和适应性,以便根据学
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案中应包括对教材分析结果的详细描述
和解释,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教材分析

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教材分析

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教材分析
第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对于教师来说,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对
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中,教师需要对
所教授的教材进行仔细分析,以便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教材的整体情况分析
首先,教师需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整体情况分析,包括教材版本、内容设置、难易程度、适用学生群体等方面。

教材版本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确定,因此教
师需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的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作用。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各个单元和课时的内容设置以及各个知
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进度和
重点内容,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材资源的整合分析
此外,教材资源的整合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今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教材附带的多
媒体资源、网络资源、教学参考书籍等。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教材内容,为
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学习支持。

四、教材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分析
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材与教学计划的匹配情况进行分析。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教学实施的指导原则。

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教学内
容的全面覆盖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整体情况、内容、资源和教学计划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
教学实践。

充分了解教材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
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Art教材分析I.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各时代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主要围绕“绘画艺术”这一主题设计的。

本单元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绘画艺术及其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风格,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Warming up部分共有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本单元出现的所有绘画,包括宗教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印象派风景画和抽象画等。

通过为教室选张贴画、为家居选布置画、谈个人对绘画等艺术的喜好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对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本单元即将出现的生词。

Pre-reading部分有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在画廊或书本上见过的绘画。

尤其要学生回顾所见的西洋绘画和著名的画家,这和“热身”部分的讨论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征、代表性作品及画家。

Reading部分主要介绍西方绘画史。

文章开头阐述导致艺术发展的因素: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信仰,并由此得出结论:西方艺术不断变化发展,而中国艺术相对保持稳定。

随后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主要的西方艺术绘画流派。

中世纪的绘画主题主要与宗教有关,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宗教符号,表达作者对上帝的崇敬和热爱。

直到13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Giotto)才开始描绘现实的宗教活动。

文艺复兴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绘画主题从宗教转向人与自然,绘画手法更为现实。

意大利画家马萨乔(Masaccio)采用透视法绘画,开创了现实主义绘画的新纪元。

19世纪晚期,欧洲的工业化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也使绘画风格产生了变化。

在法国的巴黎出现了印象派艺术画家,他们走出家门,捕捉瞬间作用于物体的光线。

印象派绘画一段时间引起了争议,但如今被公认为现代艺术的开端。

无论是抽象画还是现实画,都得益于印象派艺术的启发。

阅读文章中有四幅图,分别为:1.亚博拉罕接待天使(大圣母教堂侧壁)432—440 ——中世纪 2.巴۰卡斯蒂利昂伯爵像(拉斐尔)1515 ——文艺复兴3. 日出(莫奈)1872-1873——印象主义4.海边人物形象(斯塔尔)1952——现代艺术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三个练习。

第一个为自我评价性练习,要求学生把在本单元学到的新内容写下来。

第二个为检测性练习,通过判断正误,检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三个拓展性练习,要求学生就促使绘画艺术变化发展的因素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西方艺术比中国艺术变化多的原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词汇部分,通过四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

第一、二两个练习学习表达时间的词语,先让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找出有关词语,然后,用这些词语填空;第三个练习学习构词法;第四个练习要求学生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填空。

语法部分学习虚拟语气。

首先通过“热身”中的一个问句,认识虚拟语气;然后,要求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找出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并通过问答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时间;最后,让学生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虚拟语气的用法。

Using language部分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部分综合介绍了曼哈顿的主要艺术画廊。

纽约富翁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去世后,给美国人留下了房屋、家具以及艺术收藏品,许多艺术爱好者把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ng)视为最好的小型艺术画廊;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珍藏着5000件现代油画、雕塑和素描作品。

博物馆本身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走进博物馆,就好像置身于巨大的贝壳之中。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珍藏着美国最好的艺术品,它展现给人们的是世界各地5000多年的历史。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收藏着19世纪晚期到21世纪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与时代同步,展现当代美国绘画和雕塑作品。

阅读材料后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展览馆的位置;二是根据阅读内容添表格。

听力部分与阅读部分密切相关,谈论参观曼哈顿的主要艺术画廊,学习和运用表达“偏爱”的交际用语。

写的部分要求学生写封信,就开办艺术画廊谈谈自己的想法。

Summing up部分要求学生就西方艺术、艺术画廊、词语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判定学习情况:掌握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Learning tip 部分就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提出建议:1.阅读标题和副标题;2.阅读图片和图表;3.阅读第一段;4.阅读各段的第一句;5.阅读结论;6.思考写作意图和对象。

II.本单元涉及的要点是:㈠简要了解西方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各时代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㈡学习有关绘画艺术的词汇。

㈢学会表达喜好和偏爱的日常交际用语。

㈣学习虚拟语气(和现在事实相反)的用法。

㈤学习写提出建议的信。

III.教学计划本单元分六课时:第一课时: 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第二、三课时:Language points in Warming up, Pre-reading & Reading第四课时:Learning about language第五课时:Using Language-Reading第六课时:Using Language-Listening, Discussing &WritingIV.教学步骤:Period 1 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Teaching Goals:1. To arou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 art.2. To develop some basic reading skills.3. To learn some new words.4. To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Leading-inPurpose: To activate Ss and arouse them to talk about art.Pair work:Show the picture, Mona Lisa smile. Ask Ss three questions. And see how much they know aboutthe famous picture. 1.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icture?Mona Lisa.2.Who painted the picture?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3.How long did it take him to paint it?Four years (1503~1506).Step 2. Warming UpPurpose: To lead Ss to prepare for both the content and the grammar focus of the unit. Group work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discuss in groups.(1) If you could have three of these paintings on the wall of your classroom, which would you choose? Discuss your reasons. These words might help you in your discussion:traditional linecolor shapehome? Give your reasons.(3) Have you ever wished you could paint as well as a professional artist? If you were anartist, what kind of pictures would you paint?(4) What would you rather do —paint pictures, make sculptures, or design buildings? Why?Step 3. Pre-readingPurpose: 1.To introduce to Ss some famous western artists of each period and their famous works.2.Get Ss to talk about the famous western artists and their famous works.1. Pair work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 following western artists and their famous work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Giotto 乔托(1267-1337)Giotto was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genius of art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He painted religious scenes in a more realistic style.This picture is Escape to Egypt.Raphael拉斐尔(1483-1520)Raphael was an Italian painter, whose works included religious subjects, portraits, and frescoes, exemplify the ideals of the High Renaissance.This picture is Portrait of Baldassare Castiglione.Van Gogh凡高(1853-1890)Van Gogh was a Dutch painter who went to live in southern France and helped to develop the style of Post-impressionism. His paintings typically usebright colors and have thick line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ones isSunflowers .He is also known for being mentally ill and for cutting off one of his ears and later killing himself. Poor as he was during his life, his paintings are now extremely valuable and sold at very high prices. This picture is Sunflowers.Claude Monet克劳德·莫奈(1840-1926)H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impressionism. He painted everyday objects. Monet had a fascination with light and that led him to not only paintthis picture, but also several others showing the same effect on differentobjects. This picture is S u n r i s e.Pablo Picasso毕加索(1881-1973)Spanish artist.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nd influential ar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Picasso excelled in painting, sculpture, etching, stage design, and ceramics. With Georges Braque he launched cubism (1906-1925), and he introduced the technique of collage. Among Picasso's masterpieces are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and Guernica (1937).This picture is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The above pictures can be used for Ss to talk about, and the teacher can give S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ach of them.2. Group work3. Practice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correct meanings:[A] [B]Suggested Answers: a4, b3, c2, d1, e6, f5Step 4. SkimmingPurpose: To help Ss learn some skills used by experienced readers.Group workAsk Ss to discuss the title of the text and the headings within it with their partners in groups of four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1.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and how is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It is about Western painting and the information is organized in time periods, from earliest to present time.2.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to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hat tells the reader what the text is going to be about.The last sentence.Step 5. First readingPurpose: To see whether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or not.Pair work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rue or false questions.1. Western art has changed very little over the last seventeen centuries. ( )2. Painters in the Middle Ages painted mainly religious subjects.( )3. Paintings in the Middle Ages were very realistic. ( )4. Renaissance painters tried to paint things in a realistic way. ( )5.Two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were oil paints and drawing in perspective. ( )6.Impressionists painted their pictures mainly indoors. ( )7.At first people did not like the impressionists’ paintings. ( )8.Modern art began with the impressionists. ( ) Suggested Answers:1.F2.T3.F4.T5.T6.F7.T8.TStep 6. Second readingPurpose: To see whether Ss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passage.Pair work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1.Why has Chinese art changed less often?A. It developed slowly.B. Chinese people didn’t like art.C. Art in China followed a similar way of life for a long time.D. Chinese art had a steady root.2.What did the Western paintings in the Middle Ages mainly draw?A. Nature paintings.B. Realistic paintings.C. Abstract paintings.D. Religious paintings.3.When did painters mainly focus more on people and less on religion?A. 5th to 15th century AD.B. 15th to 16th century.C.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D. 20th century to today.4.Who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use perspective in paintings?A. Masaccio.B. Giotto di Bondone.C. Claude Monet.D. Pablo Picasso.5.Why didn’t peopl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like impressionists’ paintings?A. Because the artists mainly represented the religious theme.B. Because the artists focused on humans.C. Because the people of that time said that the painters were careless and their paintingswere ridiculous.D. Because the painters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Suggested Answers:1. C2. D3. B4. A5. CStep 7. Third readingPurpose: To ge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Pair workRead each period again and try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eriod and fill in the blanks.1. The Middle Ages (5th – 15th century)During the middle ages, the main aim of painters was to represent _____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s:religious themes2. The Renaissance (15th to 16th century)People became focused________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s:more on humans and less on religion3. Impressionism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The artists painted outdoors. They want to show__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s:how light and shadow fell on object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4. Modern art (20th century to today)Nowadays, there are scores of ______ styles, such as Cubism (立体派),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Suggested Answers:modern artStep 8. Discussion1. Group workAsk Ss to discuss the text structure in groups.(1) Which paragraph tells you what the text is about?Paragraph 1(2) 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put headings in the text?Let readers know what his article is about and how it is organized.(3)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2. Pair workLook at the following four pictures and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2) Which period does each picture belong to?(3) Who painted it?(4) What kind of style is it?3.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and make up a small conversation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tner.The RenaissanceModern artImpressionism The Middle Ages Feature Artist Picture Name of agesSuggested Answers :Step 9 Homework1. Read the text fluently and then prepare fo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on your textbook.2. Get on the line and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estern painting.Periods 2&3 Language points in 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Teaching Goals:1. To enable Ss to master the usage of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2. To get Ss to learn some key stru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Step 2. Language points in Warming Up1. Pair workAsk Ss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how to use the following language point in pairs.Would you rather have Chinese or Western-style paintings in your home?你愿意在家里挂中国画还是西方风格的画?would rather 意为“宁愿”,常见的用法如下:would rather do 宁愿做某事would rather not do 宁愿不做would rather do …than do 宁愿做……而不做……would rather sb. did ∕had done 宁愿某人做(从句中谓语用一般过去时表示现在或将来的动作;用过去完成时表过去的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