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初中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岛出版社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法

由于本校选用的的是山东大学出版 社《传统文化》一书,所以本文中课例均来 源于此,但是具有推广性和拓展性。
1.三维教学法。 三维教学法是以独立的传统文化教 育为核心,以四书五经、儒家文化的原典, 结合了中国古代礼仪、传统节日、书画、音 乐戏剧及时代精神,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 体系,我在教学中将课堂传授、学生自学 和社会实践三维结合,从学校、家庭、社区 学到知识不断融合,加以运用,提高了课
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 讲解《硕鼠》一课中,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家 了解老鼠的危害以及《诗经》的基本信息,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交流,学生自学过程 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今面对 老鼠,会用药将其毒死,可是古人面对老 鼠时,为什么要逃离呢,人为什么要害怕 老鼠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 论,最后,教师引导探究:“在这首诗中,是 将老鼠比作古代的统治者,剥削者。人们 辛苦劳动,却将大量的粮食当作赋税上交 给 国 家 ,所 以 才 有 了‘ 三 岁 贯 女 ,莫 我 肯 顾。' 的感叹!”学生恍然大悟,既理解了诗 文的意思,又明白了主题。
采用吟诵法,让学生理解其韵律美,就像 唱歌一样,感受中华语言之美。例如一年 级第一课《笠翁对韵》。学生刚刚进入一年 级,识字量有限,我就将《笠翁对韵》像儿 歌一样教给大家,通过抓住声韵,师生互 动,让学生感受韵律美。
二、对未来优秀传统古文化教学的 看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将来 VR 技术可 以引进课堂,在教学名人故事,神话故事 的时候,可以通过 VR 技术,让孩子们身临 其境地感受到场景应有的气氛,使用设计 教学法,操作性教学方法,这样对提高教 学质量,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 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 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教育 课程,2010(1~2). [2]金开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M]. 在北大听讲座.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1.《中华文明大视野》,袁行霈主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3. 《中国人的教养》,蔡元培著,周瑶译,天地出版社。
4.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张岂之主编,太白文艺出版社。
7.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儒家文化大众读本》,梁国典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家教与门风》,彭林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0. 《大家小书》丛书,周伦玲等整理,北京出版社。
11.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凤凰出版社。
12.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赵昌平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唐诗入门》,程章灿著,凤凰出版社。
14. 《唐诗百话》,施蛰存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15. 《吴小如讲杜诗》,吴小如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7. 《唐宋散文举要》,王水照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18.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撰,商务印书馆。
19. 《唐诗宋词十五讲》,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1. 《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2. 《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3. 《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4. 《唐诗鉴赏辞典》,俞平伯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5. 《宋词鉴赏辞典》,夏承焘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6. 《元曲鉴赏辞典》,蒋星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7. 《古文鉴赏辞典》,陈振鹏、章培恒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8. 《福乐智慧》,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29. 《玛纳斯》,《玛纳斯》汉译工作委员会编译,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翻译,新疆人民出版社。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传统文化青岛版初一上册教案

传统文化青岛版初一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的艺术成就2、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历史分析、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介绍世界八大奇迹引入新课2、组织学生讨论秦始陵兵马俑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现状3、播放课文涉及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的动画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操,养成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3、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战国编钟2、秦始皇兵马俑难点:1、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教学准备:教师:战国编钟的.挂图2、秦始皇兵马俑挂图3、王羲之、顾恺之书法作品投影学生:收集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史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吗,世界上有八处古代文化遗址十分有名,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中国就占两个。
一个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另外一个是在陕西出土的请示黄兵马俑。
今天毛窝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战国编钟与秦始皇兵马俑1、教师展示我国编钟挂图,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2、给学生明确知识点,即战国编钟是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共有60多件,其特点是可演奏各种乐曲、音色优美、音域宽广。
3、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组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其宏大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提出: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也反映了落后的世界观,是当时人们认识水平较低的表现。
秦始皇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相信人的再世,故也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地下军队。
这些兵马俑显示了秦朝的强大,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文物。
三、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1、过渡:了解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后,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注意发现细节。
青岛市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目录

青岛市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目录
备注:
1.国家课程循环教材: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每年更新1/2,由学
校管理。
2.地方课程循环教材:海洋教育每年更新1/3,由学校管理。
3.莱西市教体局从部定“五四”学制学生用书目录,确定所属中小学学生用书。
4.学籍数:属于国免范围。
其他订数(含教师用书和学校用书等):
不属于国免范围。
青岛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用书目录
(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
书名带*表示有配套的助学音像制品
2023年秋季体育运动学校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
:
1音乐、美术为循环教材,每年更新12由学校管理。
2.其他教科书按原渠道原方式征订。
3.学籍数:属于国免范围。
其他订数(含教师用书和学校用书等):不属于国免范围。
2023年秋季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培智学校如教育实验教科书
备注:
1其他教科书按原渠道原方式征订。
2.学籍数:属于国免范围。
其他订数(含教师用书和学校用书等):不属于国免范围。
青岛市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选用目录于学校(六三学制)
18-
三、高中学校
-25-。
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师讲解大意
2、学生一起讨论说文意。
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师,亲近朋友,才能养成更多的好品行,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少年君子。
1.师读: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师讲解文意
3、学生讨论
子贡的才能很高,还如此尊敬老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从文中我们能看出子贡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敬。
你还知道哪些尊师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开个故事会吧。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孔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课。
二、诵读古文并理解含义。
三、温馨点击
四、活动广角
五、成长阶梯
今天我们要学习学必有师。知道学必有师作何解释吗?那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二、范读、带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释读:师讲解文意
(2) 学生一起讨论说文意。
课本14页温馨点击。
课文这句话我已经能背下来了,你也试一试吧。
与你喜欢的老师合个影吧。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总课时数:4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河、汉:
奇:
偶:
吹竹:
弹丝: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治家格言》(节选一)
1
第11.12周
11.4——11.15
《治家格言》(节选二)
1
第13.14周
11.18——11.29
《名贤集》(节选一)
1
第15.16周
12.2——12.13
《名贤集》(节选二)
1
第17.18周
12.16——12.27
《逢老人》
1
第19.20周
12.30——1.10
《幼女词》
1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第2.3周
9.9——9.20
《笠翁对韵》(节选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课题:君子立德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是君子,如何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重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
教学难点:《论语.宪问》和《论语.学而》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说说孔子在这段话里共说了君子几个方面的品德?普通人与君子的差距有哪些?三、乐学深思:梅兰竹菊被古人称为“四君子”,结合名句,说说它们分别象征着君子的哪些品德?教学板书:君子立德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2课课题:坦荡处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君子如何做人处世。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论语》、《孟子》中的儒家处世要求。
2、通过学习,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君子之行。
教学重点:《论语》、《孟子》教学难点:《论语》、《孟子》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说一说在孟子说的“君子三乐”中,你最向往哪一种?为什么?三、乐学深思:结合《鲁连游说辛垣衍》的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子的。
四、善辩明理:知道了《子路正冠》的故事,你是如何看待子路践行“君子死而冠不免”的行为的。
教学板书:坦荡处世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俯不怍于人,二乐业;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孟.尽心上》3课课题:心存道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君子以追求天下道义为己任的儒家思想。
如“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论语》、《礼记》等内容教学重点:《论语》、《礼记》中有关道义内容教学难点:《论语》、《礼记》中有关道义内容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二、细察勤问: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想一想,平常自己去说服别人时,用的是道义还是利益?结果怎样?三、乐学深思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孔子评价一个人首先看重的是什么?四、善辩明理子贡心存道义,不为利益而行事,可是孔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板书:心存道义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业,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 . 卫灵公》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礼记.儒行》4课课题:综合实践教材分析:前面我们知道了君子、淑女所应具备的品质,本课主要讲了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君子或淑女。
教学目标: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君子或淑女。
教学重点:《关雎》原文。
教学难点:《关雎》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关雎》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学生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加强对重点语句的指导。
三、乐学深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君子、淑女所应具备的品质,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成为君子或淑女呢?四、力学笃行:1、制作一张品行表,列出心目中当代君子和淑女应该具备的品德与言行要求。
2、全班的表格进行统计,找出最受大家认可的品行。
教学板书:综合实践《关雎》5课课题:居安思危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魏絳拒收礼物》的故事来说明人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教学目标:学生认识到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备无患。
教学重点:《论语.泰伯》、《周易.系辞》(节选)教学难点:《论语.泰伯》、《周易.系辞》(节选)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足!《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魏絳拒收礼物的故事就是居安思危这个成语的由来,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或生活中?居安思危?的例子吗?三、乐学深思: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请思考一下《周易.系辞》里孔子的告诫有什么深意?四、善辨明理1、学了居安思危这一课,现在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危险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2、请你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危险?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样的防范?教学板书: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论语.泰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6课课题:小心谨慎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做事时要有慎重的态度,减少人为的失误。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一言一行要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教学重点:《孝经.开宗明义章》、《礼记.缁衣》、《淮南子.人间训》(节选)教学难点:《孝经.开宗明义章》、《礼记.缁衣》、《淮南子.人间训》(节选)的译文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什么是谨慎呢?你能否给学校安全献上几条“万全之策”?三、乐学深思: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双重保险”的情况。
为什么只有具有“双重保险”或“多重保险”,人们才会觉得安全?四、善辨明理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要保护好我们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考虑得不够细致、防范得不够充分的?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板书:小心谨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淮南子.人间训》7课课题:谦虚为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周易.谦》。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谦卑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教学重点:《周易.谦》教学难点:《周易.谦》的译文。
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博学多闻: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二、细察勤问:《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全部是吉,想一想这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启示意义?三、乐学深思:《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请你从“谦”的角度找一找张良和韩信两人遭遇不同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善辨明理欹器,只有在不空不满时才端正,孔子见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叹?对你有何启示?教学板书:谦虚为怀谦,亨。
君子有终。
《象》曰:“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周易 . 谦》8课课题:综合实践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让学生动手调查身边发生的事故,列举事故的先兆和本来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利今后改进。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任何一起严重事故在发生之前往往有先兆。
只要平时细心谨慎,总能发现,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谨慎的标准如何界定?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到谦虚谨慎教学用具: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力学笃行:1.任何一起严重事故在发生之前往往有先兆。
只要平时细心谨慎,总能发现,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毕竟,再完美的规章制度,都不如人的责任心重要。
让学生动手调查身边发生的事故,列举事故的先兆和本来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
2. 文化生活:无絮羹。
--《礼记.曲礼》无嚺羹。
--《礼记.曲礼》学生对照译文进行自学,谈感受,教师点拨。
3.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有时会不会显得虚伪呢?让学生以“谦虚不可能不虚伪”或“谦虚可以不虚伪”为题,在班级内组织一场辩论赛。
正方论据:反方论据:教学板书:综合实践力学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