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七年级1--16课)讲课讲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七年级1--16课)讲课讲稿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课守身自爱教学目标: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

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

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

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

二、新课教学: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翻译: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

2、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曲礼上》注释:服:通“”伏”,指潜伏于暗处译: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已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

3、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遺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吕氏春秋・孝行》注:遗:留。

译:曾子说:”自已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

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三、思考讨论: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这种看法你赞同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说:“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识和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影响
01
02
03
04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
影响
传统文化对世 界文化的贡献
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 际文化交流中 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保护和
传承
4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
文化遗产保护
01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演讲人
目录
壹传
统 文 化 的 历 史
贰传
统 文 化 的 种 类
叁传
统 文 化 的 价 值
肆 与传
传统 承文
化 的 保 护
1
传统文化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 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 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02
小说:四大名著、《红 楼梦》、《西游记》等
03
戏剧:京剧、豫剧、越 剧等
04
书法:楷书、行书、草 书等
05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等
06
音乐:古琴、二胡、笛 子等
民俗习惯
01 02 03 04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02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
03 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承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途径。
04 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机构建设,加强文 化遗产传承宣传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课时)
重点
了解仓颉造字了的故事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仓颉造字的过程
关键
查找资料,交流故事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0
二、讨论交流中心
15
三、收获园
10
同学们,你们知道仓颉是谁吗?你听谁讲过他的故事呢?
1、仓颉造字的传说:
2、知识小学堂:
4、小小奇趣屋:
5、互动小课堂:
5、小小练功房:
出示小鸟照片,及甲骨文鸟:说说字的各部分对应鸟身体的哪
你知道什么是占卜吗?跟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神奇的甲骨文》
课后反思
学生了解甲骨文通过本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从甲骨文中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汉字的象形特征。培养了学生查找课外资料的能力。
课时教学笔记
总课时9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9年1月11日
课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对父母的爱
师:读一读
学生自读后回答
生:自主完成后交流
板书设计
生命之初
课后反思
在本课中学生们都知道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也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名字的故事,积极的参加各项活动.
课时教学笔记
总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2019年1月10日
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
入学拜师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分享,知道我国传统的入学礼仪。
2、阅读故事,分享尊敬老师的故事及好的做法,知道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重点
尊敬师长
难点
尊敬师长
关键
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课件
环节时间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ppt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ppt
06教学评估与反馈
学生反馈
01
02
03
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传统文化教案的课 堂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 思考、提问和讨论。
学习成果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 良好,能够理解和运用所 学内容。
学习兴趣
学生对传统文化教案的兴 趣浓厚,表现出较高的学 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自评
教学目标实现
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明确, 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和理解传统文化。
传统服饰
总结词
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是人们在不同场合穿着的服装。
详细描述
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藏装、苗服等各民族服饰,以及不同场合的服饰,如婚礼服 、丧服等,这些服饰通常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 特色。
传统建筑
总结词
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国古代城市和乡村建设的 代表。
教学内容安排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合 理,重点难点突出,符合 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适合 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能力。
同行评价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优秀,能够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 果良好。
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东亚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 化仍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关注。
03
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三年级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三年级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三年级课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

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礼仪、艺术、科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儒家思想文化、道家思想文化、礼仪文化、民间艺术、中医养生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这些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三年级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文化、道家思想文化、礼仪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来说,可以开设儒家思想文化、道家思想文化、礼仪文化、民间艺术等课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传统文化博物馆、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等。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教学评估中,应该注重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际运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模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模板
4
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理念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01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0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03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
04
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04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发展前景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创新
04
文化特点
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多个领域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影响深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2
传统文化的类别与特点
4
教育普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普及给大众
保护措施
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04
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03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传统文化的合法权益
0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传承价值
民俗风情
01
02
03
04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皮影戏等
民间信仰:祖先崇拜、道教、佛教等
民间风俗:婚丧嫁娶、节令习俗等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
1
口耳相传:通过口头传授,将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代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探究导学】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 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 华文明的摇篮。 (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 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社会出现大变革。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 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 (3)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4)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 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 “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 了思想基础。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 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 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拓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核心思想理念: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 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 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礼、精忠爱国、克己奉公、 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3.中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
通过故事,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范式?
熟读精思
自主学习
任务一:大声朗读【熟读精思】第一则文段,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任务二:结合文意理解文段并在旁边批注你的感想。
熟读精思 颜渊、季路侍。子曰 :“ 盍各言尔志 ?” 子
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 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 :" 愿闻子 之志。 "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 《管子 ·形势解》
虚心涵泳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 [ 虚心涵泳】部分两则故事,组内交流并回答以 下问题:
1. 张堪死前为什么把妻儿托付给朱晖? 2. 朱晖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3. 你是怎样看待季札挂剑的?
切己体察
拓展交流,以信为本
1 、请你搜集身边关于朋友之间“言而有信”的故事,写出来与 大家分享。
课堂寄语:
孔子说过:“人无信而不立。”同学们,你们是祖 国 的未来,漫漫人生路上,你需一生坚守的就是“诚信 ”, 如果我们能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 将诚信 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将诚信融入民族 ,可使国 家实现复兴。作为祖国的少年,我们要言而有 信!
—— 《论语 · 公冶长》
熟读精思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同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熟读精思】第二则 和第三则文段,自学完成后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 的感想和收获。
熟读精思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 《论语 ·宪问》
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 , 修行谨敬则尊显 附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 , 修行慢易则污 辱生矣。故曰:“邪气袭内,正色乃衰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