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通用15篇)《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篇1季羡林这篇文章《听雨》讲述的是,听的是雨声,就好像自己的心声一样动听。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及答案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及答案《虞美人.听雨》是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虞美人.听雨》阅读原文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目(一)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一)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目(二)(1)请找出表达在人生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虞美人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虞美人
【—课外阅读题之虞美人】,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
写照。
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
余梅梅,蒋杰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莲子村很远,借花消遣。
红色的海棠靠近绿色的栏杆,但是红色的窗帘卷起了,但
是晚上风很冷。
25、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复:
26、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4分)
答复:
答案:25、(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
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
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
突出愁之浓重(2分)。
26.运用对比手法(1分),用篱笆边的海棠和红绿的美景(2分)来衬托苍凉的怀旧,突出怀旧的力度(1分)。
总结: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
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听雨》阅读和参考答案

《听雨》阅读和参考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了《听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
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
是颇有一点诗意的。
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名师讲题】蒋捷《虞美人 听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解]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南宋覆灭后,隐居不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提到了“少年”“壮年”“晚年(而今)”三个阶段,把词人人生的三个主要阶段串联了起来。
B.本词以“听雨”为线索,借助地点变化,传达了词人一生在变乱之际漂泊流离、居无定所的境况。
C.本词用词精当,巧妙用“上、中、下”三个方位词,暗示作者人生境遇每况愈下、接连被贬的遭遇。
D.末句巧妙用典,化用温庭筠“空阶滴到明”和李清照“到黄昏、点点滴滴”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作品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结合三幅听雨图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C16.(1)少年听雨图中,以“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写少年词人沉溺欢场的生活,表达出醉生梦死的欢快;以一个“昏”字写夜晚环境的昏暗与生活的奢靡,表现了纸醉金迷中少年词人的不识愁滋味。
(2)壮年听雨图中,以“客舟”“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写出中年词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际遇,抒写漂泊无依的悲苦心情;“断”字传达了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
(3)晚年听雨图中,以“僧庐”“鬓已星星”写白发词人晚年处境,极写其凄凉和孤寂;以“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雨,抒写尝遍人间悲欢离合滋味,经历江山易主巨大变故后的万念俱灰。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暗示作者人生境遇每况愈下、接连被贬的遭遇”错,这里表现的是国破家亡的遭遇,不是个人被贬的境遇。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抒情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意为: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参考答案:(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

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2、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参考答案:1、蒋捷《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
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8.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5分)
9.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1分)按时间顺序(1分),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
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2分),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孤苦,孤独寂寞的情感。
(1分)9.(1)虚写(想象),回忆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2)白描,“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简笔勾勒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大雁失群孤飞客舟听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壮年之后,兵
荒马乱之际,一腔旅恨、万种离愁。
(3)细节描写、比喻,“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
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4)衬托,以少年听雨的欢乐对中年、老年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中年听雨的满腹愁思对老年听雨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5)“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6)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点滴天明”,词人满腔孤寂,雨下到天明,作者愁到天明。
一“任”字,内心独白脱出,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满腔亡国遗恨。
(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