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赏析

合集下载

浪淘沙令王安石

浪淘沙令王安石

浪淘沙令王安石浪淘沙令王安石引导语:《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

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注释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赏析一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

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一: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

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

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

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

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

赏析二: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王安石《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安石《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浪淘沙令·伊吕①两衰翁王安石②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

②王安石写这首词时,正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统领全词,上阕主要写伊尹、吕尚两人的前半生,即所谓的“穷”,下阕主要写两人的“通”。

B.“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假设的语气暗含了词人对古时士人的命运的惋惜之情,因为他们是“老了”的被埋没的英雄。

C.“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点明了君臣相逢具有偶然性,旨在说明历史上贤臣只能偶遇明主才能有所作为,不禁让人感喟万千。

D.伊尹、吕尚有真本领,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是真正的人才,他们的功业至今无人超越,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1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根据语境,虽然“君臣相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本句强调的是一旦相逢便可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并非“旨在说明历史上贤臣只能偶遇明主才能有所作为,不禁让人感喟万千”)16.①用典。

词人借商汤重用伊尹、周武王重用吕尚的史实,表达了希望宋神宗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的想法。

②对比。

词人将伊尹、吕尚卑微的出身与“兴王”的功业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③虚写。

词人假设如果伊尹、吕尚没有遇到明君,那么他们的一生也就白白老去,无所作为,寄寓了词人的感慨和对明君知遇的希冀。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北宋词卷四:《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北宋词卷四:《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北宋词卷四:《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导读:本文北宋词卷四:《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宋代: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创作背景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浪淘沙令王安石翻译

浪淘沙令王安石翻译

浪淘沙令王安石翻译浪淘沙令王安石翻译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是一首咏史的词,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渔翁和农夫,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

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那么原文的翻译是如何的?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中文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

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英文译文Ripples Sifting SandWang AnshiThe two prime ministers, while young, were poor;They had been fisherman and peasant before.Had they not met their sovereigns wise,In vain would raise the wind the dragon the cloud.They helped two emperors in laughter.Now, in a thousand years after,Who could rival them and be proud?注释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浪淘沙令 王安石

浪淘沙令 王安石

浪淘沙令王安石浪淘沙令王安石《浪淘沙令》年代:宋作者: 王安石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祗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後,谁与争功。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

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

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

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

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

作者颇有自许之意。

”若使”即假如。

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

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

浪淘沙翻译赏析

浪淘沙翻译赏析

浪淘沙翻译赏析浪淘沙翻译赏析浪淘沙翻译赏析1浪淘沙慢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堞:女墙。

城上如齿形的矮墙。

脂车:在车轮轴上涂油脂,以利行走。

东门:指京都汴京东门。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乍阕:方停,刚结束。

红泪:女子的眼泪。

传薛灵芸别父母进宫,泣泪如血(见《拾遗记》)。

耿耿:明亮貌,引处引申为清晰。

连环解:喻指爱情被拆散。

旧香:用贾午偷异香赠韩寿事。

琼壶敲尽缺:传晋王敦酒后常咏曹操“老骥伏枥”诗,并用如意击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

译文1:晨曦天空乌云重重,严霜凋敝两岸野草丛丛,浓雾隐藏城上矮墙。

南边路有滚轴涂满油脂的车辆待发,东门帐内饯别饮宴刚刚席罢。

垂柳随风荡漾轻轻拂面,正可攀折那绿丝绦,伊人擦拭滚落珠泪,纤纤玉手亲折柳枝一条为我送别。

想当初留连汉水畔,我这失群的孤雁不知飞向何方?已经很久很久她的音信断绝。

情深意切,了望远方地遥天阔,在这露冷风清荒凉之地,我的忧愁耿耿于心,只听得寒夜更漏声声呜咽。

嗟叹世上万事,惟有无法挽留的离别,最让人不忍伤怀忘却,我的碧绿翠玉般的酒尊,只要美酒没有喝尽,就渴望与她共享共饮,我想凭借天边的一片断云,能留取西楼上挂的一轮残月,还想她在这月夜也是如我一般地心结。

我罗带的光采已经磨灭,绣被锦纹乱皱重叠,连环解扣解拆,她赠我的异域奇香突然熄歇;我的怨歌悲曲响起,永没有休止声声激越,将所有的玉杯琼壶尽相击碎敲缺。

恨春去不与人商榷,它故意摆弄夜色凄凄切切,空余满地梨花似雪。

译文2:天空阴沉沉的,岸边的青草已被严霜打得萎蔫枯凋。

晨雾弥漫,隐没了城墙上的雉堞。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赏析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赏析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赏析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历尽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假若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具有极高的才能。

同时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他的诗文深刻刚健,见识高超,擅以文托志。

《浪淘沙令》即以词令充分表达了其政治家的胸襟气魄。

表面上看,全词写的是伊尹、吕尚(姜尚、姜子牙)的',实际上是在用典寄志,委婉地抒写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上阕写伊尹和吕尚两位老者,一生经历了困窘不得志和通达显扬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

当年吕尚是江边的钓鱼翁,伊尹是别人家中耕田的奴隶,如果没有得遇明主,英雄老死也无人知晓。

下阕写商汤偶然得到了伊尹,周武王偶然与吕尚相逢,二人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后,在谈笑之间就帮助商汤、周武王成就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那差一点老死世间无人识的衰翁,从此名扬天下,虽历千年,可谁又能与他们比较功劳的大小?
诗言志。

诗人多以来抒发自己的意绪,而在诗词中用典来抒写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与直抒胸相比,则更显得隐晦、含蓄,可说是“借人家杯酒,浇自己块垒”。

此种写作手法在词中并不鲜见。

中学课本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一个长于用典的典型例子,其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借廉颇遭遇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出力却又报国无门的愤慨。

同样,此词也是借曾经不得志的伊尹、吕尚遇到明主后轻而易举兴复工业的故事,寄托自己要直追先贤甚至超越先贤,建立千秋功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此等胸襟,何等豪迈!真乃用典寄志,顾盼自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
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他们都是先穷而
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当伊、
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
终将老死岩壑。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君臣遇
合”的偶然性,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
虎云龙”的局面,在谈笑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兴王
道、建国家的大事业。结尾,说伊、吕不仅功盖当
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 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宋神 宗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 迈情怀。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 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流露出政治家鉴古论 今的真实思想感情。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
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 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 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
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创作背景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
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 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 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作于作者任宰相 之时。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
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 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