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李煜唐诗《浪淘沙》

李煜唐诗《浪淘沙》李煜唐诗《浪淘沙》《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浪淘沙》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前言】《浪淘沙·帘外五更风》最早见于宋代的《草堂诗余》,词作者为无名氏。
宋代至明代大多文人以为此词作者为欧阳修,清代至近代有个别学者推断此词是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所作,但没有翔实证据证明为李清照所作,所以权威学者如王学初等将此词划为李清照存疑词。
这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后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
一方面,与专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关。
这类作品,因受题材—家常琐细,写法—今昔相比的制约,类多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弦。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②画楼:华丽的楼阁。
③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④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
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⑤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⑥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⑦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⑧弹:挥洒。
征鸿:即大雁。
【翻译】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
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
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
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浪淘沙令王安石

浪淘沙令王安石浪淘沙令王安石引导语:《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
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注释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赏析一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
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作品,这首词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及注释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浪淘沙令》(李煜)解析

词 文 赏 析
译:窗外阴雨连绵,春意已消失殆尽。锦绣丝绸的被褥抵挡不住深 夜的冷寒。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白描手法:“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 一.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全 词 完
“独自莫凭栏”中, “莫”有 两解:一解为“不”。另一解 为“莫”同“暮”,黄昏的意 思。用”暮“好,还是用”莫 “好?
• “莫”好: 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 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 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 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 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 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 之情。 “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译: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 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却很难。
⑨凭栏:靠着栏杆。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 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 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 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 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

一晌贪欢;
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
别时容易见时难;
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
流水落花春去也,
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天上人间;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
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二、词句解释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luó qīn bù nài wǔ gēng hán
罗衾不耐五更寒;
mèng lǐ bù zhī shēn shì kè
yī shǎng tān huān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 贪欢;
dú zì mò píng lán wú xiàn jiāng shān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帘外雨潺潺,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春意阑珊,
4.罗衾 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罗衾不耐五更寒;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bié shí róng yì jiàn shí n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liú shuǐ luò huā chūn qù yě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 人间;
一、原文译文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
王安石《浪淘沙令》宋词赏析

【导语】这⾸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下⾯是分享的王安⽯《浪淘沙令》宋词赏析。
欢迎阅读! 《浪淘沙令》 王安⽯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为钓叟⼀耕佣。
若使当时⾝不遇,⽼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亡只笑谈中。
直⾄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释】 浪淘沙令:唐教坊曲。
“令”字的意义,不甚可考。
⼤概唐代⼈宴乐时,以唱歌劝客饮酒,歌⼀曲为⼀令,于是就以令字代曲字。
宋⼈书中引述到各种词调,往往省略了令字或慢字,不必因为有此⼀字之差⽽断定其不是同⼀个曲调。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旁的弃婴,后在有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之⼥,他作为奴⾪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
吕尚姓姜,名尚,字⼦⽛,世称姜⼦⽛。
他晚年在渭⽔河滨垂钓,遇周⽂王受到重⽤,辅武王灭商,封侯齐。
衰翁:衰⽼之⼈,即指伊尹与吕尚⼤器晚成,很⽼了才被重⽤。
穷通:穷困潦倒,吕尚在50岁前做什么⽣意赔什么,⽼被夫⼈责骂,伊尹则沦为奴⾪。
钓叟:指吕尚在磅溪空钓,以等待周⽂王;太公望吕尚,字⼦⽛,号飞熊,⽣于东海(今⼭东省郯城县)。
⽂王西伯出猎,路经渭⽔之滨,果然遇见吕尚于钓鱼台垂钓。
两⼈⼀见如故,交谈后周⽂王⼤悦,说:“⾃从我的先君太公⽈:‘当有圣⼈适周,周以兴’。
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
”所以,吕尚从此⼜号称:“太公望”。
耕佣:耕⽥的佣⼯,奴⾪。
伊尹名挚,尹是官号。
⽣卒年不详。
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相传他⽣于伊⽔,故名伊尹,甲⾻⼘辞单称“伊”。
伊尹是商汤妻有莘(今⼭东曹县西北)⽒陪嫁的奴⾪,初为“⼩⾂”,后执国政,协助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保衡,是夏末商初重要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商灭夏的主要筹谋者。
⽼了英雄:使英雄⽩⽩⽼死。
指伊吕⼆⼈若不遇汤⽂⼆王,也就终⽼⼭野,⽆所作为。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

7.凭栏:靠着栏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8.江山:指南唐河山。
间。
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帘外雨潺潺,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
春意阑珊,
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衾不耐五更寒。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
一晌贪欢。
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 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 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春意阑珊,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 梦里不知身是客,
暖”。
一晌贪欢。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独自莫凭栏,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 无限江山,
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 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二、词句解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等。
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bié shí róng yì jiàn shí n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liú shuǐ luò huā chūn qù yě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浪淘沙令文言文翻译

原文:浪淘沙令(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共春风拂面来,何忍离别情如织。
原文翻译:浪淘沙令(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弯弯曲曲,长达万里,河中泥沙遍布。
浪涛汹涌,风吹得河面波涛翻滚,仿佛来自天涯海角。
如今我们直上银河,一同前往牵牛织女的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共春风拂面来,何忍离别情如织。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之人,相遇何必在乎曾经相识。
曾经我们一同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着温暖的气息,为何要忍受离别之情如同织女织布般绵长。
原文翻译:浪淘沙令(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弯弯曲曲,蜿蜒流淌,长达万里,河中泥沙堆积如山。
波浪翻滚,风力猛烈,仿佛来自遥远的天涯海角。
如今我们勇往直前,直上银河,一同前往牵牛织女的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共春风拂面来,何忍离别情如织。
我们都是被命运所抛弃的人,为何要在意曾经是否相识。
曾经我们一起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为何要忍受离别之情如同织女织布般缠绵。
原文翻译:浪淘沙令(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蜿蜒曲折,河中泥沙堆积如山,波涛汹涌,风力猛烈,仿佛来自遥远的边疆。
如今我们勇往直前,直上银河,一同前往牵牛织女的家。
我们都是被命运所抛弃的人,为何要在意曾经是否相识。
曾经我们一起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为何要忍受离别之情如同织女织布般绵长。
原文翻译:浪淘沙令(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弯弯曲曲,河中泥沙堆积如山,波涛汹涌,风力猛烈,仿佛来自遥远的边疆。
如今我们勇往直前,直上银河,一同前往牵牛织女的家。
我们都是被命运所抛弃的人,为何要在意曾经是否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及其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2、对词的意向有个把握,体会词人的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找出词眼,最能表达词人思想感情的词。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作者以“寒”统领全文。
三、精读课文,赏析词文
请同学们朗读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寒”的?选择你喜欢的句子鉴赏。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辛弃疾
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光无限好,好景不长,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
“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虚隐着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罗衾不耐五更寒
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
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梦境与现实的结合,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晌”而已。
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上片总结:“雨潺潺”,通过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更好的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独自莫凭阑
凭栏远眺,是为了看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
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
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
“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
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流水落花”的意向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钱起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韦庄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
—吕岩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
—张生妻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白居易
流水落花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
—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
—赵鼎
“流水落花”象征了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淙淙的流水带走落花的景象——惜春、伤春更是自伤遭遇自伤命运的悲惨。
流水——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
落花(落红、残红)——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四、总结。
此首乃后主绝笔,语意惨然。
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
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
“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
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