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七 浣溪沙 乌夜啼 浪淘沙令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七 浣溪沙 乌夜啼 浪淘沙令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七 浣溪沙 乌夜啼 浪淘沙令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七浣溪沙乌夜啼浪淘沙令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题。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体会“还与韶光共憔悴”一句,想一想“韶光”一词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指在美好的时节中景物的凋残,也是指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2.《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已由景及情,由外在的芳草联系到了美人自身,这就是“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之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之憔悴,也是美人的年华容色之憔悴。

既有这种悲感的认知,因而作者说是“不堪看”。

3.这首词下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人之情。

用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这几个意象,构成一个声色虚实相生的意境,最后推出一个依栏杆的主人公,使全词悲凉凄清、惆怅伤感的气氛更加浓烈。

4.悲秋怀人乃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李璟的这首词是否有其特异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衰败的景物,也会因个人的境遇不同而有所差异。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十四)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十四)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菡.萏(hàn) 韶.光(shào) 玉笙.(shēnɡ)B.独倚.(yǐ) 阑.干(lán) 憔.悴(qiáo)C.罗衾.(qīn) 贪.欢(pín) 凄怆.(chuànɡ)D.潺.潺(chán) 浣.溪(huàn) 蕴藉.(j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3.对下面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②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③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

A.比喻借代对偶互文B.对比借代比喻互文C.比喻比喻借代对比D.比喻借代对偶对比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菡萏香销翠叶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浪淘沙令》中体现怀念故国大好河山,心中无限悲伤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胭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

(5)日日前花前常病酒,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窗下忽然惊。

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片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浪淘沙令教案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浪淘沙令教案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浪淘沙令教学目标: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入1.课前播放《虞美人》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二、讨论释疑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2.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三、展示成果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

(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

“凭阑”——凭栏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

高中语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苏教选修一

高中语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苏教选修一

高中语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苏教选修一高中语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苏教选修一高中语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苏教选修一李璟教学目标:1.鉴赏全词恰到好处的遣词用字。

2.体会全词的意境美。

3.把握全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全词个性鲜明的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2.把握全词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学习把握即景生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及五代词时,曾有一段话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芜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因此结合本词的赏析,我们可以就其风格与冯延巳的风格略作比较:冯词的感发是以其沉挚顿挫的特质为主的;而李词的感发则是以其自然风发的一种怀思向往之情致为主的。

二、作者简介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

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三、鉴赏诗歌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

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________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蕲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④[潇潇]形容雨声。

⑤[子规]杜鹃鸟。

⑥[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⑦[休]不要。

⑧[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流逝。

知识点讲解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合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赤壁赋》等。

诗词理解: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这里形容雨声。

(4)子规:杜鹃鸟。

又叫杜宇、催归。

据说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休:不要(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9)浣溪沙:词牌名。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踏莎行 横塘路 苏幕遮 同步测试.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踏莎行 横塘路 苏幕遮 同步测试.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踏莎行横塘路苏幕遮同步测试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上片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词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一幅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社,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园。

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

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个“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多余。

夕阳偏西,是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这三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而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3.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片________,下片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景叙事看到荷塘景色而触发乡思,表现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久客京都的厌倦之情。

4.试简要谈谈“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中“举”字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写荷花的神态,一个举字刻画出了荷花的动态。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第二板块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第二板块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字音识记1.菡萏..(hàn)(dàn) 2.韶.光(sháo)3.憔.悴(qiáo) 4.玉笙.(shēnɡ)5.潺.潺(chán) 6.阑.珊(lán)7.罗衾.(qīn) 8.贪.欢(tān)二、词语释义1.菡萏..香销翠叶残:荷花的别名2.西风..愁起绿波间:秋风3.还与韶光..共憔悴:美好的时光。

韶,美好4.细雨梦回..鸡塞远:梦醒5.小楼吹彻.玉笙寒:尽6.林花谢.了春红:辞。

此处是飘落、凋零的意思7.胭脂泪:形容落花遭雨打湿,兼写女子脸上流过泪水8.相留醉:留恋雨中落红,伤感凄迷如醉9.几时重.:重逢,再度相见10.帘外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11.春意阑珊..:衰残、凋落12.罗衾不耐....五更寒罗衾:丝绸被子不耐:忍受不了13.一饷..贪欢:片刻、一会儿三、名句背诵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3.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对应学生用书P55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世称南唐中主。

好读书,多才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煕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词中蕴含有浓厚的忧患意识。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二、相关背景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后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

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

三、内容提要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浣溪沙 乌夜啼 浪淘沙令 同步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浣溪沙 乌夜啼 浪淘沙令 同步测试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浣溪沙乌夜啼浪淘沙令同步测试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题。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体会“还与韶光共憔悴”一句,想一想“韶光”一词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指在美好的时节中景物的凋残,也是指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2.《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已由景及情,由外在的芳草联系到了美人自身,这就是“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之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之憔悴,也是美人的年华容色之憔悴。

既有这种悲感的认知,因而作者说是“不堪看”。

3.这首词下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人之情。

用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这几个意象,构成一个声色虚实相生的意境,最后推出一个依栏杆的主人公,使全词悲凉凄清、惆怅伤感的气氛更加浓烈。

4.悲秋怀人乃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李璟的这首词是否有其特异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衰败的景物,也会因个人的境遇不同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浣溪沙乌夜啼浪淘沙令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题。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体会“还与韶光共憔悴”一句,想一想“韶光”一词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指在美好的时节中景物的凋残,也是指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2.《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已由景及情,由外在的芳草联系到了美人自身,这就是“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之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之憔悴,也是美人的年华容色之憔悴。

既有这种悲感的认知,因而作者说是“不堪看”。

3.这首词下阕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人之情。

用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这几个意象,构成一个声色虚实相生的意境,最后推出一个依栏杆的主人公,使全词悲凉凄清、惆怅伤感的气氛更加浓烈。

4.悲秋怀人乃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李璟的这首词是否有其特异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衰败的景物,也会因个人的境遇不同而有所差异。

李璟所处的时代,便会感觉到其词不仅有悲秋怀人的一面,还有时代伤感和忧患意识。

这里的秋,已不单是自然界的秋天了,而还含有南唐的秋天;这里的梦,也不单是怀人之梦,而还含有对已逝韶光和逝去青春的追怀。

所以此词表面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伤秋怀人之作,但其骨子里已是作为一个南唐皇帝,在时代的暴风雨来临之前所生发感触的那份悲伤与忧患。

二、语言运用5.下面是杭州市第六届烟花大会征集的一条优秀短信,请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词语或短句,将短信补充完整。

小孩为________而来,情侣为浪漫而来,______________,烟花为大家而来。

答案:快乐老人为幸福而来6.今年一月初,义乌一位读者给快报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无意间在街头听到的一段母子通话,让人唏嘘不已。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几句话,总共不超过50个字。

要求:符合语境,表达得体。

这两天,温度几乎都在零度以下,原本很热闹的街面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昨天,我下班回家经过一个街边小摊时,看见一位年龄大概四十岁的妇女在打电话,说话声音很大。

她对着电话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话时事实上摊位上一个顾客都没有,妇女就这样站在寒风中哆哆发抖地听着电话。

从微弱的声音判断,电话那头似乎是一个男孩子,估计是她的孩子,还在上学。

看到这里我鼻子酸酸的,但接下来的话让我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她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她匆匆挂掉电话,接着就蜷缩在小板凳上孤单地守候顾客到来,不时地搓着双手哈气。

答案:(1)这里生意好得很,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要讲自己生意情况,说善意的谎言)(2)我不冷,你也别冻着,晚上吃饭时多打点好菜吃吃。

(要说到天气冷暖,关照孩子穿衣吃饭)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落泊.(bó) 醪.酒(liáo) 洪涝.(lào)矩.形(jù) 人影幢.幢(chuánɡ)B.舛.误(cuǎn) 密钥.(yuè) 沙碛.(qī)匝.地(zā) 硁.硁之见(kēnɡ)C.搦.管(ruò) 褫.夺(chǐ) 粜.米(tiào)淬.火(cuì) 参.商之阔(shēn)D.脑干.(ɡàn) 女红.(ɡōnɡ) 霰.雪(xiàn)錾.字(zàn) 一抔.黄土(póu)解析:选D。

A.醪—láo,矩—jǔ;B.舛—chuǎn,沙—碛qì;C.搦—管n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固镇人在凤凰涅磐的阵痛中炼就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才使固镇历经千百年风雨沉浮,终跻身于文明村之列。

B.2011年新年伊始,《新旅行》杂志协同著名影星赵薇赶赴迪拜,拍摄2011年3月刊封面旅行大片。

迪拜是全球知名的奢华之地,也是各国富贾名流的渡假胜地。

C.几千年来,散文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作层见迭出。

闲遐时,手中端一盏清茶,面前摆一本散文,慢啜清茶,细品奇文,实在是妙不可言。

D.索马里海盗的活动日益猖獗,频繁向过往货轮发动袭击。

如果任由海盗肆意妄为,势必形成一股比恐怖分子还难对付的邪恶势力。

不过,在沿岸国家实力普遍不强的背景下,多国联动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解析:选D。

A.涅磐—涅槃;B.协同—偕同,渡假—度假;C.层见迭出—层见叠出,闲遐—闲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童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对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明快..乐观性格的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B.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对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则可以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C.浙江临安天目山,地球上离大都市最近的原始森林生物圈,人称“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

它雄踞黄山与东海之间,龙飞凤舞....,俯控吴越,威镇东南。

D.许多人对“大学生保姆”的第一反应很可能觉得这是“高射炮打蚊子......”。

然而,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全新的家政服务理念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对我们生活的深刻改变。

解析:选B。

A.明快:①语言、文字等明白流畅,不晦涩不呆板。

②性格开朗直爽;办事有决断。

B.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此处应用“一发而不可收拾”。

C.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D.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3月的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B.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C.近年,浙江省致力于编制一张“预警网”,在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的敏感区设立信息采集点,以监测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情况。

D.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取消对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外国人的入境,不会引发这些疾病在中国境内的传播。

解析:选C。

A.“由于……造成”杂糅;B.“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歧义;D.成分残缺,在“入境”后加“限制”。

5.名句填空。

(1)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_______。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3)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4)________________,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5)菡萏香销翠叶残,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久)》(6)梦里不知身是客,________________。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7)别时容易见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8)________________,太匆匆!无奈朝来风雨晚来风。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答案:(1)鬓云欲度香腮雪(2)春水碧于天(3)还乡须断肠(4)独立小桥风满袖(5)西风愁起绿波间(6)—饷贪欢(7)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8)林花谢了春红二、文言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学舍记曾巩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

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

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睢、汴、淮、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繇浈阳之泷,至南海上。

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

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①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

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②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

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

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

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

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

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

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

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

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

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

虺是毒蛇。

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川:河流B.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毕:使……结束,完成C.太夫人所志.志:记述D.予之劳心困形.形:身体解析:选C。

志: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意为“心志”、“遗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予幼则.从先生受书故木受绳则.直B.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予之.疾则有之师道之.不传久矣解析: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