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小国大业荷兰观后感

小国大业荷兰观后感
《小国大业》是一部讲述荷兰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导演为陈晓卿。
影片以荷兰为例子,探讨了小国的发展与成功。
以下是观影后的几点感受:
1. 创业创新是发展之源:影片中提到了荷兰的农业科技、能源环保、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以及创业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这些创新和创业的精神为荷兰带来了许多机会和竞争优势,也为其他小国提供了发展的范例和启示。
2. 开放包容是进步之本:荷兰的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外族入侵,但荷兰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在不断包容和学习中逐渐强大。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使得荷兰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3. 团结合作是发展之保障:影片中提到了荷兰的团结和合作精神,这种精神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
4. 质量、信誉和服务是未来之路:影片中提到了荷兰在产品质量、商业信誉和服务质量方面的严格要求和卓越表现,这种精神使得荷兰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在未来,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质量、信誉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总之,《小国大业》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的发展与成功,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小国发展的可能性和挑战。
我们需要从荷兰等成功的小国中学习和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只有不断坚持创新、开放、团结和高质量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摘要: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关键词:崛起,原因,启示荷兰位于西北欧的低地,国土面积仅41528平方公里,狭小程度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国内资源十分缺乏。
但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岸线十分的漫长而曲折,那么小小的国家海岸线竟有1075公里,并且领土内部河湖纵横,莱茵河,马斯河从这里穿过,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却在17世纪时靠200万人口成为海上霸主,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那么他是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呢?荷兰崛起的原因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此时,历史把机遇放在了荷兰的头上,虽然是新兴国家,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却规模庞大。
荷兰人最初的致富之路是在北海捕捞鲱鱼,在垄断了北海捕鱼业之后,荷兰人又将资金投入到造船业。
当时荷兰的造船厂林立,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成为全欧洲的造船中心。
由于有着强大的造船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强大的金融支撑,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
其原因有这些:第一、地理位臵的优越性。
荷兰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
面积约为41256平方公里。
荷兰比较漫长的海岸线有着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天然良港。
这位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航运、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转为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为荷兰的发展资本主义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大国崛起观后感荷兰

大国崛起观后感荷兰荷兰,这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小国家,曾经是17世纪的世界强国之一。
电影《大国崛起》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影片中展现的是中国的崛起,但我想通过与荷兰的对比,来思考和探讨大国崛起的背后所涉及的问题。
首先,荷兰的崛起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作为一个低洼的国家,荷兰人民在对抗海洋的长期斗争中,培养了卓越的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
这给予了荷兰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
荷兰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的勇气和骄傲,他们面对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依然坚持不懈地向前奋斗,最终实现了崛起。
中国也具备类似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
中国拥有世界第三长的海岸线,成千上万的河流与内陆水道连接了整个国家。
这使得中国能够从全球各地获取资源并拓展贸易。
然而,与荷兰不同的是,中国也面临着其独特的挑战。
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来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荷兰的成功是其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经济政策的结果。
荷兰在17世纪实行了开明自由的政策,鼓励人们追求商业利益和自由。
这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投资者,推动了荷兰经济的繁荣。
荷兰的自由贸易政策也为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采取了类似的经济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和推动自由贸易。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之一,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大国崛起,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放的挑战。
如何平衡内外市场的需求,维持经济稳定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荷兰和中国的崛起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荷兰拥有一流的教育体系,培养了无数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企业家。
荷兰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并激励学生追求创新与实践。
这为荷兰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和研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积极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
然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教育体制的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对荷兰的认识,也许仅仅停留在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气候冬暖夏凉,以及曾在高中历史书上了解到的,它是17世纪航海与贸易强国,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但在观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对荷兰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或者说,是对它的崛起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对于片子里所展示的一切有关于荷兰崛起的事件:荷兰人独创的货船,鲱鱼巧妙的食用方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等等??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可以这么说,荷兰的崛起,的确速度惊人,却也非一朝一夕,荷兰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诚信以及客观包容的目光,创造了那个时期属于他们自己的“黄金时代”,这是值得令人惊叹和妒忌的,但在羡慕嫉妒恨的背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荷兰崛起的核心因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借鉴?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何启示?首先,我个人认为,荷兰崛起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究底,核心因素还是创新。
西方人的创新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土地贫瘠,农作物匮乏,气候恶劣,种种因素都迫使西方人不得不将发展的目光转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勇于冒险的性格和求变务新的精神。
荷兰人同样如此,有限的国土不利于进行大面积耕种、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更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陆地环境的恶劣并没有让荷兰人民自艾自怜,相反,他们感激大自然的另一赐予——优越的海洋地理环境。
在《大国崛起》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讲的是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因为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但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
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就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自然也很便宜,这样,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好处是,船的造价低,运费自然也低,但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
荷兰大国崛起观后感

荷兰大国崛起观后感导语荷兰作为一个小国,却在近代历史上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强大的大国。
我在研究荷兰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悟。
本文将对荷兰大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以及我的一些观点和感受。
荷兰大国崛起的原因荷兰大国崛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荷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毗邻北海和重要的贸易海洋航线。
这方便了荷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使其成为欧洲的贸易枢纽和海上霸主。
其次,荷兰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体系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
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殖民开发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商业帝国,掌握了世界贸易的主导权。
同时,荷兰政府推行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高关税和贸易壁垒,保护了本国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此外,荷兰还拥有先进的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使得他们在海上贸易和军事上具有巨大优势。
荷兰的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速快、载货量大,这极大地促进了荷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荷兰人还善于航海,有很多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伦伯特·赫尔曼·左登、威廉·贝伦斯等。
他们通过探索和发现,开拓了世界贸易的新航道,使荷兰成为世界领先的海军强国。
荷兰大国崛起的影响荷兰大国崛起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荷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先驱。
荷兰大量的商人和投资家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并在金融、保险、股票交易等领域成为领先者。
荷兰的金融体系稳定、完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例。
其次,荷兰的大国崛起也推动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荷兰的繁荣和富饶为科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资金支持。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如伦勃朗、弗兰斯·哈尔斯等,都在荷兰崛起的时期涌现出来。
他们的成就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荷兰大国崛起对全球的贸易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

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近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崛起迅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历史上,有一个小国家却曾长期占据着世界的舞台,那就是荷兰。
作为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中心,荷兰曾经是欧洲最富裕、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记录和文献,我对荷兰大国崛起的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荷兰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崛起荷兰地处欧洲西北部,地势低平,四面环海。
这个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荷兰海洋贸易的发展。
在17世纪之前,荷兰是西欧的一个边缘地带,但由于世界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荷兰成为了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著名商业帝国的所在地。
荷兰人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强国,大规模扩张了殖民地,积累了巨大财富。
荷兰黄金时代的璀璨辉煌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也是荷兰大国崛起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荷兰经济繁荣,艺术文化蓬勃发展,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商业港口,带动了整个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荷兰崛起的启示观察荷兰大国崛起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荷兰低平的地理条件催生了荷兰的海洋贸易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其次,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开放态度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此外,荷兰政府的稳健治国和国际视野也为其大国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
结语荷兰的大国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带来了荷兰自身的繁荣,也为世界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荷兰历史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兴衰的规律和条件,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教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奋斗,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有任何修改或补充,请随时提出。
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荷兰篇有感

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荷兰篇有感第一篇: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荷兰篇有感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荷兰篇有感应老师的要求,我观看了一集大国崛起,我挑选的是荷兰。
原因是我一直对荷兰崛起的原因十分好奇。
正如纪录片开头所说,荷兰是一个小国,它只有两个半北京大。
但是在十七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的强国,它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方,是海上马车夫,是海上贸易之王。
它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新一代崛起的领军人物。
小国大业,是对荷兰最好的描述。
带着探秘其崛起的原因,我观看了这集纪录片。
纪录片中把荷兰强大的起源与鲱鱼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发明了一刀把鲱鱼的内脏抽出的方法,荷兰的鲱鱼远销各地,占据了广大的市场。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为日后荷兰占领海上市场埋下了伏笔。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马克思哲学里的相关原理,那就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多样的。
小小的鲱鱼和一个国家的强大,同样存在着联系。
而在讲到荷兰的地理位置时,我又感受到了什么叫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但是在海洋贸易时代,荷兰北朝大西洋的北海,欧洲两条主要水道由此入海,这便成了荷兰具备了成为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地理大发现,使荷兰地理位置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依靠一刀子去除鱼肠子的创新技术,荷兰人在与苏格兰人争夺鲱鱼的竞争获得了胜利,而在与英格兰人争夺贸易的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荷兰同样以创新获得了胜利。
荷兰人首先一反传统,制造了仅能运送货物,不能装置火炮的造价低廉的商船。
为了更大地获取利益,他们制造了种甲板小,储存货物量大的船只。
因为运送成本更低,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创新,为荷兰创造了巨大的优势。
而已生命为代价守护的贸易的诚信,是荷兰商人制胜的关键。
诚信,成为了荷兰贸易的准则,也为荷兰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我认为,这也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对于诚信的坚持,指导荷兰商人们作出宁死不毁合约的行动。
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荷兰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商人的崛起触动了原本贵族的统治根基。
荷兰因海权崛起而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因海权崛起而给我们的启示在人类的航海史中,有一个国土面积只有4.1万平方千米的欧洲小国,却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控制着整个人类的海洋,掌控着东西方的贸易,这就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首先我们研究一下荷兰崛起的过程。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在此期间,荷兰的造船业发展迅速,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
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B3到1B2。
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
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B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
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
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由于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荷兰便有能力迅速扩建其海军,而同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反过来保护海上的贸易。
当时,荷兰的海军是首屈一指的。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
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
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方贸易。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我国的澎湖、台湾。
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现在的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关键词:崛起,原因,启示
荷兰位于西北欧的低地,国土面积仅41528平方公里,狭小程度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国内资源十分缺乏。
但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岸线十分的漫长而曲折,那么小小的国家海岸线竟有1075公里,并且领土内部河湖纵横,莱茵河,马斯河从这里穿过,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却在17世纪时靠200万人口成为海上霸主,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那么他是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呢?
荷兰崛起的原因
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此时,历史把机遇放在了荷兰的头上,虽然是新兴国家,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却规模庞大。
荷兰人最初的致富之路是在北海捕捞鲱鱼,在垄断了北海捕鱼业之后,荷兰人又将资金投入到造船业。
当时荷兰的造船厂林立,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成为全欧洲的造船中心。
由于有着强大的造船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强大的金融支撑,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
其原因有这些:
第一、地理位臵的优越性。
荷兰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
面积约为41256平方公里。
荷兰比较漫长的海岸线有着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天然良港。
这位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航运、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转为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为荷兰的发展资本主义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随之又促进了造船业和商船队的快速增长。
1600年,荷兰拥有10000支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
第二、海外贸易的发达。
尽管海洋有各种为人熟知和不熟知的危险,通过水路进行旅行与贸易总会比陆路容易与便宜。
荷兰的商业成就并不仅仅取决于它在海上的航运,也取决于众多一帆风顺的水道,使其进入自身与德国的腹地既便宜又方便(选自《海权论》)。
荷兰凭借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使商队航行在世界各地,并大力排斥西班牙、葡萄牙,最终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
第三、创新精神贯穿始终。
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人的这种竞争方法和思想就随处可见。
荷兰渔民发明了一刀就可以取出鲱鱼肠子的办法,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开端。
荷兰人在人口、土地等条件都不如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找到最关键的那一刀。
在鲱鱼身上的一刀使得这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带来的利润为荷兰所独占,而在海运贸易上,荷兰人所设计的船肚子大而甲板小,并且没有什么武器装备,使得造价降低、运量增加而缴税量减小,从而降低运费、获得了大量的客源,最后在海运贸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经济和政治体制上,荷兰人也力求创新。
从首创世界上高效健全的金融体系、到“联省共和”“市民自治”,这种创新并不是生硬地为创新而创新,甚至不是荷兰人主观上追求的结果,而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寻求一条对本国经济、尤其是商业利润更直接更有利的自然而然的策略。
第四、良好的信誉。
牺牲生命也要保住自己所运送的货物。
正是这样的诚信为荷兰人赢得了欧洲各国的普通的尊敬和信任。
可以说,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够创造财富的生产。
第五、荷兰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努力实行金融改革。
早在1609年,荷兰人便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使得荷兰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
荷兰人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
这使荷兰海上霸权有了强大的金融资本支持。
(选自《世界海权帝国的兴衰》-人民网)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
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选自《大国崛起》)这貌似很不可思议,但荷兰人做到了。
启示
在我看来,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中,荷兰的崛起我觉得是最应该被国民学习借鉴的,,荷兰能从鲱鱼崛起,中国呢?中国地大物博,事物、气候、地形多种多样,值得国人开采挖掘的领域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对财富的向往。
十六世纪,依靠掠夺财富成为强国的时代已经悄然远去。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选自《大国崛起》)第二、要勇于创新。
荷兰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臵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荷兰人的这些创造性地做法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的商品集散地。
他们坚守信誉,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的海上贸易。
因此,创新就是要不断进取,要勇于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更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国家就缺乏竞争力。
第三、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的强大是综合国力强大的特征之一。
在国家崛起过程中,军事力量一方面要承担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战略通道的安全。
因此,要想在世界霸主争夺战中取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只有依靠武力,才能打败对手,才能保护你海上的贸易。
纵观世界海权发展史,没有一个海上霸主是没有强大打海上力量作为支撑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相当发达的阶段,经济利益遍及全球,但对海权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军的防卫范围仍局限于近海,这种不足已在近期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下结出了恶果,利比亚的投资打了水漂、苏丹南都被策划独立等等,这种情况会对将来的外贸经济重点发生较大影响,同时会倒逼中国的海军加速建设和海外基地布局。
因此我们国家的发展,切不可只着眼于陆地,我们要放宽眼界,充分利用海洋,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的又一强大动力。
第四、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大拉力。
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GDP如
此之高 其中一大半就是来自于其海上的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荷兰的商船几乎
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再加上荷兰的船只造价低,设计独特,大大减少了船只所
需缴纳的税额。
这从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其利润。
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称霸
世界,经济是强大基础,没有经济的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会像葡萄牙一样走向衰落。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使我们的贸易得到保障,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创新,同时抓住机遇,使我国更加国富民强,在世界上独树一臶。
现在中国不缺劳力,国人应该注重的是自我开发,而不是为人所用。
搞好实业与创新,才是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创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思维来自于富有创新头脑的人才,中国应该加强素质教育,讲捆绑中国几十年的应试填鸭式教学改正过来。
将学生的思维从小就拓展开,长大后才能够东西更多尚未发掘具有潜能的市场,
自主创新型品牌才能在中国发展起来。
也只有中国真正做到自力更生了,才有成为大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