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两小儿辩日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姓名学号预备班得分《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字:2’× 36 = 7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东:到东方去。

2.游:游历,游学。

指孔子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3.辩:辩论。

4.斗:争,争胜负。

5.辩斗:争辩。

6.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指两个小孩。

7.故:原因,缘故。

8.以:认为。

9.始:副词,起初,开始。

这里是刚出来的意思。

10.去:动词,距离。

11.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12.日中:正午。

13.远:距离人远。

14.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

15.如:像,如同。

16.车盖:车篷。

17.及:到。

18.则:连词,就。

19.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

20.此:这。

21.为:是。

22.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23.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4.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25.沧沧:阴凉的意思。

26.其: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太阳。

27.探:伸进。

28.汤:热水。

29.探汤:把水伸到热水里。

30.决:决断,决定。

31.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肯定、判断语气。

32.孰:谁。

33.为:以为,认为。

34.汝:人称代词,你。

35.知:通“智”,智慧。

36.乎: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二、句子翻译:2’× 3 = 6’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正午时(距离人)远。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三、改写句子:2’× 2 = 4’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1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1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A.他,指前一个人/它,指天鹅B.指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C.指弈秋的教导/它,指天鹅D.他,指前一个人/指弈秋的教导2.“见微知著”一词中“微”的意思是()A.稍微B.衰落C.精深奥妙D.细小,轻微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句中“辩斗”的意思是()A.辩论,争论B.辩解,辩驳C.戴斗篷,穿斗篷D.对打,争斗4.“赴汤蹈火”一词中“汤”的意思与下列哪一个词语中“汤”的意思相同()A.残汤.剩饭B.及其日中如探汤.C.一个老鼠害一锅汤.D.清汤.寡水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弓缴.(zhuó)盘孟.(yù)B.搜.集(shōu)荧光屏.(píng)C.教诲.(huǐ)恐怖.(bù)D.憎恶(zēng)诞生(dàn)7.下列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乎?9.下列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弈.(yì,下棋)秋,通国之善.(擅长,善于)弈者也。

B.使.(shǐ,假如)弈秋诲.(huì,教导)二人弈。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1练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1、yúcāng shúrǔ zhì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2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同学们,通过读,看,找,辩,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做.排练《新编两小儿辩日》: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想到的.【设计意图】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课外,由理论到实践.同时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六,: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观点新《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中.方法新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 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手段新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3案例一《两小儿辩日》评点【前示】这是一堂研究课。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2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东:游:辩斗:其:故:以:始:去:日中:初:及:则:盘盂:此:沧沧凉凉:探汤:乎:决:孰:汝:知:同2.一词多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问其故为其孰为汝多知乎?及其日中如探汤3.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2)孰为汝多知乎?5.下面两句话分离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6.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庞杂性?7.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8.“孰为汝多知乎?”你以为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清楚明了什么?9.两小儿能对这个庞杂的天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清楚明了什么?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答案:1. 东:往东游:游学辩斗:辩论,争辩其:代词,那,指代“辩斗”故:原因以:以为始:才.方才去:距离日中:正午初:最开端则:就.却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这沧沧凉凉:形容清冷的感到.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决:断定,裁决孰:谁知:同“智”2.一词多义为:表示断定,是动词,说.以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3.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地点地到别的地方.4. (1)孔子不能做出断定.(2)谁说你多聪明呢?5.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6. 孔子不能决也.7.两小儿一个从视觉动身,一个从触觉动身,因为断定太阳远近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结论.8.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解释一小我理解的常识老是有限的,常识无穷,学无尽头,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9.表现了前人熟悉天然.寻找客不雅事理而自力思虑.大胆质疑的精力.10.1)解释宇宙无穷,常识无穷,学无尽头,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进修.2)熟悉天然,寻找客不雅事理,要敢于自力思虑,大胆质疑.3)我们要进修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量力而行的进修立场.4)说清楚明了从不同角度对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成果.。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2。

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 ) ()) 谁就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得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您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

两小儿得“辩斗"对您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得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11、两个小孩对太阳得远近得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她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得?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得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

因为这就是当时人不能解决得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得知识总就是有限得,知识无穷尽,即使就是博学多闻得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就是从形状得角度,一个就是从温度得角度。

12、对事物得探索研究得态度.对比练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②我将东徙()③子能更()鸣④犹恶()子之声⑤溉()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得意义。

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

姓名学号预备班得分《两小儿辩日》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字:2’× 36 = 7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东:到东方去。

2.游:游历,游学。

指孔子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3.辩:辩论。

4.斗:争,争胜负。

5.辩斗:争辩。

6.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指两个小孩。

7.故:原因,缘故。

8.以:认为。

9.始:副词,起初,开始。

这里是刚出来的意思。

10.去:动词,距离。

11.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12.日中:正午。

13.远:距离人远。

14.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

15.如:像,如同。

16.车盖:车篷。

17.及:到。

18.则:连词,就。

19.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

20.此:这。

21.为:是。

22.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23.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4.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25.沧沧:阴凉的意思。

26.其: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太阳。

27.探:伸进。

28.汤:热水。

29.探汤:把水伸到热水里。

30.决:决断,决定。

31.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肯定、判断语气。

32.孰:谁。

33.为:以为,认为。

34.汝:人称代词,你。

35.知:通“智”,智慧。

36.乎: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二、句子翻译:2’× 3 = 6’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正午时(距离人)远。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三、改写句子:2’× 2 = 4’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 )( )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两小儿辨日》阅读理解答案:1、yú cāng shú rú zhì2、(1)争辩,争论 (2)认为距离 (3)到热水 (4)判断 (5)谁通”智”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东:游:辩斗:其:故:以:始:去:日中:初:及:则:盘盂:此:沧沧凉凉:探汤:乎:决:孰:汝:知:同2.一词多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问其故为其孰为汝多知乎?及其日中如探汤3.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5.下面两句话分别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6.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7.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8.“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 东:往东游:游学辩斗:争辩,争论其:代词,那,指代“辩斗”故:原因以:认为始:才、刚刚去:距离日中:正午初:最开始则:就、却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这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决:判断,裁决孰:谁知:同“智”2.一词多义为:表示判断,是动词,说、认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3. 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 (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5.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附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两小儿笑曰来自“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练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答: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