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五章 第三节 词类(下)助词、语气词
现代汉语下册语气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语气词解释
本文旨在解释现代汉语下册中常见的语气词的含义和用法。
语气词是汉语中用于表达说话者态度和语气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意思。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语气词的解释:
1. 的确: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确实存在或某种情况确实属实。
例如:
- 他的确很有才华。
- 这个消息的确令人震惊。
2. 或许:表示说话者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猜测,意味着有可能发生或存在。
例如:
- 他或许会来参加聚会。
- 或许明天会下雨。
3. 恐怕: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的担心、忧虑或推测,表示某种可能性不太乐观。
例如:
- 我恐怕来不及赶上火车了。
- 恐怕他不会同意我们的建议。
4. 大概: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估计或猜测,表示某种可能性较大。
例如:
- 他大概已经回家了。
- 大概下午会有会议。
5. 突然: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动作的意外性和突然性。
例如:
- 突然下起了大雨。
- 他突然站了起来。
请注意,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语境和句子
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下册中一些常见语气词的解释。
希望本文对
您理解和运用这些语气词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修饰语: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类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 了,其中的“在”是动词,如例。
B.“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还有别的动词, 其 C.“中在的”“的在后”面是是介动词词,如性例词语和,其例中的。“在”是副词,如例 。
(3)具体的区分办法
区分办法
动词
所属词类范畴
实词
与名词组成短语 充当句子成分
小哥俩长得太一样了,别说你了,就是他们的妈妈,都 不能一下子分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下面句子中的“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1.这两支金笔一样。 2.一样的金笔。 3.心潮象大海的波涛一样。
形容词做谓语 形容词做定语 助词构成的比况短语
其他助词 1
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们
(1)所 A.构成“所”字短 语“所”字短语 = 所 + 动词 = 名词性短语
2.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由于跟两边的名词结合都很紧密,所以在连 词之前不能停顿,也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3.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注意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 “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表对象:范围:对、对于、给、跟、关于、和、连、替、 同、为、与、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为着、因、由于; 表处置:把、将、给; 表被动:被、叫、给、让; 表排除:除、除了; 表比较:比。
请思考:上面棕色的介词很像哪一类词? 像动词。
介词2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从古代汉语动词虚化而来的, 有的目前仍兼有介词和动词两个词性。这有三种情况:
结构助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第五章:语法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P1)※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P1)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P3)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P3)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P3)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P3)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P4)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P4)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P4)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P4)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P4)※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P4)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P4)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P4)※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P4)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P6)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P8)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P9)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P11)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
(P13)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虚词)

算了,算了,你年纪小,我让你!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让
昨天他让人打了。 他让打残了。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眼睛长得跟丸子似的,耳朵跟饺子似的,鼻子跟蒜似的,头
(2)类别 发跟粉丝似的,胡子跟海带似的,豆皮的嘴唇,蚕豆的牙(郭德
纲) 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
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龙飘飘)
(4)姑其娘他好像助花词一:样所,、小伙连胸、怀们多、宽被广 、给飞、一般让的遐想
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动词
让 2.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 动词
3.被
助词 介词
(后面必须加上其他词或 短语构成介词短语)
海边野餐记 2009年10月15日
假期里某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到海边去野餐。我 们准备换洗的衣物和饮食后,就坐爸爸的新车出发。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把车厢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一棵 大树下的草席上。过后,弟弟在海边玩球,妹妹堆沙堡, 妈妈在树下看书。
(2)连词与介词区别:和、跟、同、与
1.妈妈说: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 深爱你的人,我想坐着最后一班车到我爱的人身边。 2.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3.我和小王上半年去了北京一趟。 4.女友和我分手了。 5.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6.你的丑和你的脸没关系。 7.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3)介词、动词区别
动词 1.我在家。 2.我拿了一本书。 3.你俩比比。
现代汉语王力复习总结资料第五章语法

B、合成方位词。有如下几种合成方式: a、两个单纯方位词对举: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外。 b、以+单纯方位词: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内、以外。 c、之+单纯方位词:之前、之后、之间、之内。 d、单纯方位词+头:上头、下头、前头、后头、东头、西头、里头、外头。 e、单纯方位词+边:上边、下边、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外边、里 边、旁边。 f、单纯方位词+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外面、里 面。 g、其他:底下、当中、中间。 C、方位词的主要用法 a、单纯方位词是一种粘着词,单用能力很差。它的主要用途是: (1)作为合成词(包括合成方位词)中的一个语素。 (2)位于其他名词后组成方位结构。 (3)位于介词后组成介宾结构。 (4)在句子中可以对举着用。 (5)构成成语。 b、合成方位词大部分可以单用。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构成方位结构,或介宾结构。 c、方位词除了表示方位之外,有的还可以:(1)表示时间(见上例);(2)表示在某个方面。 (3)表示界限。 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 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和状态。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1.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少数带有表示程度语素的普通形容词和非 谓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 (2)能修饰名词,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 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 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 (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 (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 (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高高兴兴 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 干干净净 和和气气 随随便便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 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 古里古怪 慌里慌张 糊里糊涂 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冰凉冰凉 雪白雪白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碧绿碧绿 鲜红鲜红
现代汉语 语法

(二)动词
1、动词的种类
(1)动作 (2)心理活动(3)存在、变化、消失 (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前面能加副词“不”,但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表示可持续动作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短暂。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 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
BB式重叠量词作主语、定语表示“每一”或“许 多 BB式重叠量词作谓语表示“多” BB式重叠量词作状语表示“逐一” 数量短语重叠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数量短语重叠作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
所见所闻 不要被他的话所蒙蔽。 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给——加强语气。 连——表示强调。 们——表示群体。
这事儿被他给办砸了。
我把房间都给收拾出来了。
我连想都没想过。
连三岁孩子都懂这理。
小弟弟小妹妹们。
陈士强们拉了一天船,
半夜未到家。
(四)语气词 1.表示陈述语气:的、了、吧、啊、啦、也好、嘛
名、动、形、区别、数、量、副、代、拟声词、叹词
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种类(1)表示人和事物 (2)表时间 (3)表处所 (4)表方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一般能加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有的名词能加“们”表示群体。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以及状语。 方位名词组成方位短语表处所或时间,也可单用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题及答案

17•根据主谓句中谓语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句。
18•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
19•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的句子。
20.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
21•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祈使、感叹四种。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
C
偏正短语
D
同位短语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到来”是
(
)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
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
C
中性主语
D
谓词性主语
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
是(
)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
C
中性主语
D
谓词性主语
B
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
D
名词谓语句
31、“山上都是苹果树”是(
)
A动词谓语句
B
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
D
名词谓语句
32、“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虚词
虚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词
不能单独成句
的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特
点
不能重叠
一、虚词 (一)介词 •1、介词的语法特征:
• 1)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必须放在名词性的语词前面, 与之构成介词结构才能充当状语。如: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上级的指示
• 我要去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很远。 • 我想买一件旗袍,旗袍很贵。 • 艾雅想去雅秀市场,雅秀离体育大学很远。 • 科斯蒂很想学好汉语,可是汉语很难。 • 明天一定要修好那台电脑。
?
无论如何
无论你是否同意,我都要买。 这件衣服无论是否贵,我都要买。 无论你去还是不去,我去。 无论你是否去,反正我要去。 无论如何都要减肥。
则是动词。例如:
•
我在家。 (动词)
•
我在家吃饭。(介词)
•
我在吃饭。 (副词)
3、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 难点:
把
“把”字句
比
“比”字句
被
“被”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难点:
除了
除了⋯⋯以外,还/都
一、虚词 (二)连词
• 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句子的词。 • 只连接词和短语的:和、跟、同、与、及。 • 只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如:即使、既然、尽 管…… • 都能连接的,如:并、并且、而、而且、或者、 还是、只有、因为……
1、介词“和”与连词“和”的区别
能否互换位 前面能否出 能否略去或
•我和他现在置都不想去现吃状饭语 。 改用顿号 •王介词明“和和”我商量明天是不是要开会。
连词“和”
1、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我跟小王一起上街。 •这个问题我已经跟领导说过了。
2、对外汉语教学中连词教学的 难点:
我喜欢唱歌和喜欢跳舞。 我想去香山和他想去颐和园。 他很高和很帅。
• 似的,好像⋯⋯一样等
7、其他助词
• 所——“为⋯⋯所” • 连——“连⋯⋯都⋯⋯” • 给——被动句
一、虚词 (四)语气词
1、语气词的作用
表 陈述语气
示 疑问语气
语 气
祈使语气
感叹语气
一、虚词 (四)语气词
•2、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1)附着在全句后面或句中词语的后 面有停顿的地方。
2)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
2、助词的种类
其他 助词
结构 助词
动态 助词
助词
比况
尝试
助词
助词
约数 助词
时间 助词
1、结构助词
•的 •地 •得
2、动态助词
•着 •了 •过
3、尝试助词
•看 • 如:想想看,试试看⋯⋯
4、时间助词
• “的”——“是⋯⋯的”
5、约数助词
• 把,来,多,左右,上下
6、比况助词
• 表示比喻的
“我讲完了” 2、语气词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主语、状语后,或并列的各项之后, 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 如:我呀,懒得动了。
3、表示动作的反复 如:找哇找哇
4、表列举 如:胖啦瘦的,爹呀妈的
虚词:
• (一)介词 • (二)连词 • (三)助词 • (四)语气词
Feedback Time
?
3、思考: 怎么教留学生“无论如何”?
这衣服无论很贵我都要买. 不管父母不同意,她都要和他结婚. 无论天气不好,我都要去长城.
×
这衣服无论多贵我都要买. 不管父母同不同意,她都要和他结婚. 无论天气好不好,我都要去长城.
√
无论如何
无论\不管⋯⋯,都… 多+adj 是否+v v不v A还是B 如何\谁/什么/哪儿/怎么…
—— 用广东话怎么读? ——“车开咗喇” •“车开了”其实是“车开了了”的省略, 广州话“车开咗喇”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六)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的区别
• 1、看“的”后能否添加相应的名词,可以的话,“的” 是结构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 2、看删去“是”“的”之?
游戏:
• 从老师开始,说一个句子,如“我很想跟他结婚” • 学生A用“无论/不管⋯⋯都⋯⋯”接 • 然后学生A再说一个句子由后面的学生B接,以此类推。
头脑风暴:
如果你很爱一个男孩儿/女孩儿,你可以 怎么用“无论/不管⋯⋯都⋯⋯”表达?
一、虚词 (三)助词
•1、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 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 2)介词短语偶尔作补语和定语。如:
黄河发源于青海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2、介词和动词的分别
•他很喜能否欢单打独架作谓子语鼓或 。能否加“着, 能否重叠 打昨天谓起语中我心就不吃饭了了,,过”只吃蔬菜水果。
介词
动词
✔
2、介词和动词的分别
•主要看句中是否有其他动词 ,如有,
“在、比、到、向”等是介词,如没有,
语气词“了”与助词“了”的区别1
•“了”既是语气词也是助词,所以需要加 以区别。 •语言学界一般把助词“了”称为“了1”, 把语气词“了”称为“了2”。 •例如:
吃了1饭了2 。
• “了1”出现在句中谓词后; • “了2”出现在句末体词后。
(五)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的区别2
•“了”如果出现在句末谓词后,一般认为 是“了3”。 •“了3=了1+了2”。例如: • 车开了 (?)
3、对用“是”的句子,还可改为否定句的办法,否定
词能加在“是”前,“的”是结构助词,只能加在“是” 后的则是语气词。
•我是昨天到北京的。 语气词 •他是肯定会来的。 语气词 •书是借图书馆的。 •鱼是买来的,不是钓来的。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语气词的其他作用:
1、有的语气词有成句作用。 如:“我讲完”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