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材料作文的含义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

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

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命题老师的青睐。

材料作文在考查考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中的难点。

二、材料作文的构成考题一:当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普遍增加。

据新浪网、人民论坛网最近的一项调查,有70.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绷紧”中小学生也不例外。

某报社日前收到了“甜甜”同学的一封求助信。

信的主要内容如下:我是一名女生,小学成绩教好,活泼开朗,爱好画画。

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和加大,成绩急剧下滑。

上课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要没胡思乱想,要没打瞌睡,极少交作业。

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后来一想到要来学校上课就情绪紧张、低落,看到书本就头痛,感觉学不进去,便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的一切。

想要放弃学业,但是又害怕父母伤心,矛盾极了!甜甜感到无助和痛苦。

在学习过程中,你或你的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你又是怎样看待压力和挫折的呢?请你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对甜甜进行劝解。

要求:⑴自拟题目,副标题为“致甜甜同学的一封信”;⑵请你与她真诚的交流,不要作空洞的道理,要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⑶字数不少于600字;⑷注意书信的格式,署名统一用“一个关心你的同学”,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从上面的考题可看出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构成。

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应该从三个层次去把握,分别是审材料、审提示语和审要求三个层次。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一、提炼中心法:(围绕中心,透过现象,挖掘深意)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住中心才能准确审题。

(先由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再由中心意思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观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分析材料——提炼中心意思——自己观点——中心论点。

二、抓关键词句法:(提取关键词,深入剖析,展开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住材料主旨,准确把握材料,正确立意。

(先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由关键词句引申、联想出自己想要的观点,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关键词句1——引申、联想——观点1关键词句2——引申、联想——观点2关键词句3——引申、联想——观点3三、多角度分析法:(多角度综合考虑材料各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对材料中人或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正、反角度,变换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立意点。

(先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再由不同角度引申(得出、说明)出不同的观点(结论),从中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角度1——引申——观点1角度2——引申——观点2角度3——引申——观点3四、因果分析:(透过事物本质特征,挖掘造成结果深层次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的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先找出材料中因果关系,再由因或者果推理出结论(观点),选择感受最佳的一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结果1——原因1——推理——观点1结果2——原因2——推理——观点2五、联系实际法:(透过表层,看材料隐喻义或象征义,对其发散思维,演绎出多重意义。

0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022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精讲精练

0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022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精讲精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文眼把握法;主旨领悟法/概括中心法;由果问因法;倾向揣摩法;领悟寓意法。

一、文眼把握法例:【2016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材料的核心问题是,面对市场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究竟应该怎么办。

小羽的做法不是打压,而是对造假者进行疏导和规范。

如何规范是考生应该关注的,也是立意的关键。

材料中的关键句是“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只要读懂了这些语句,立意就应该不成问题了。

但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写作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个人生活体验,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

【立意】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范文】漂其黑,守其白天不生小羽,万古如长夜。

我曾自怨处于如此的时代,诽谤丛生,怨声载途,以情为荣,以仿为乐,创新者沉下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但小羽——一位创业者,一位遭遇不公却不出怨声、谨守其职,勇改其制。

用一己之力更新社会的创业者,让我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丝萤火。

曾经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其黑,守其白,为天下式。

俗话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能如老子这般,如屈平这般,在烂醉的世间保持清醒,不已难能?但小羽告诉我们: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市场完善之路何其修远,只有用行动与建设代替埋怨与指责,才能迎来真正公正的环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1)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1)

立意: 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教学要注重艺术
• 2.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 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 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 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 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 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立意: 好奇心,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 4.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 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 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立意: 永不满足 精益求精 追求永无止境
立意: 学会扬长避短。
合理使用人才。
• 3.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 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 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 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 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 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 以下的对话——
•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 ,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年轻人:; “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 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 么能钓到鱼呢?”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 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钓鱼者:“我们 是一起来钓鱼 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 坚持,我也能钓到鱼。”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 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 才能 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 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关键句:
1.立志学稀有的屠龙之术
2.寻觅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不切实际
3.一身绝技没有用武之地
立意:①树立目标要从实际出发;
②要学有所用。
—人物:朱平曼(主要人物)、支离益(可忽略) —事件:立志并苦学绝技。 —结果:所学无用武之地。 —原因:所学脱离实际。
材料⑤中年龄不同于年轻时段
立意参考: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 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
• 掌握时事材料作文结构模式
• 【开头】(1)简要叙述现象或者引用材料。要有 所强调,即突出与论点有关的部分。(2)引出论 点(正面)――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 语和宾语。
“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4
5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法
如果材料的中心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 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 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
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 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材料立意分析
•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
一个脚印。 •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
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二者的统一。
• 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 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 牛。(埃及谚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1)

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1)

• 立意: • 小的过错或疏忽 • 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 祸患常积于忽微。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原因
原因
• 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一口井里网捞了三 条大鲤鱼;第二天,他又到那口井里,捞到了两 条鲫鱼;第三天,他又到那口井里,仅仅捞到了 几只小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 这是为什么呢?
事件性材料--揭示因果的语句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 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 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 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 析。如下面的材料: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 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 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 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旨:看 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瓷器”的 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 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 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 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 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 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 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 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 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 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 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 瓷器:如果没有了保护…… 偏题
• 废纸破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螺丝钉 的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累赘真的 多余吗?别小看任何事物…… 切题
高考考点要求解读
审题立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考的评分标准
1、 2、 3、 4、
切合题意(一类文 内容25-----21分) 符合题意(二类文 内容20-----1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 内容15----11分) 脱离材料立意(内容10----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意: 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教学要注重艺术
• 2.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 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 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 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 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 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
三种方法 备课人王叔文 授课人王叔文 时间3月12日
一、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物是单一的片 段,那就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 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 二、如果材料里人物、故事叙述完整,有原 因有结果,那就由果溯因,先分析原因然后 从原因确定立意; 三、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为两个以上且呈 对比状态,那就比较分析,深度剖析其异同 之处,从其异同之处确定立意;
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目光的高度决定脚步的长度。 创造才有收获。 劳动才有收获。
• 3.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 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 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 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立意:
结果
1、治标不如治本 。
原因
2、 治本也要治标
原因 立意:
快乐在于劳动。 快乐在于创造。
原因
• 4.爷孙俩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孙 子骑驴回来,爷爷跟着走,路上遇到一位读书人 责备孙子不懂事,叫爷爷徒步。他们觉得这人说 得有理,于是更换了一下位置。后来遇到一位老 妇人,又说爷爷心肠太狠,让孙子在地下走,爷 爷听了急忙把孙子抱到驴上。后来又有一人看到 负重的驴子气喘吁吁,就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 于是,爷孙俩只好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 人笑话他们,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 骑。爷孙俩在路边商量了半天,觉得人们说得都 有道理,没办法最后只好抬着驴子回了家。
• 3.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始终找不到快乐。 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在哪里?苏格 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 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 的工具,首先锯倒了一棵大树,然后掏空树心,
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终 结果
于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 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 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立意: 懂得(学会)放弃。
结果
三、比较分析,深度剖析,确定立意。
材料中各个要素之间或同一要素 的前后,往往构成一种对比关系,通 过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或差异 之处,往往可以准确地提炼立意点。
• 1.①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 目》;②埃文利希经历了605次失败之后发明了药 物六零六,;③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 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④马克思用14 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⑤爱迪生发明电灯也 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们全部捉住了。
结果
立意: 1、戒贪婪 2、抵制诱惑
3、勿以恶小而为之。
原因
• 6.猴子喜欢吃花生。捉猴子的人往往把花生装在 小口的大罐子里,摆在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猴 子见了,就伸手去罐子里抓花生吃。罐口非常细 小,只容下猴子一只手慢慢才能伸进去。捉猴子 的人专等猴子把手伸进罐口抓住花生的时候突然 冲出来,猴子舍不得放弃到手的花生,拖着罐子 又走不动,捉猴子的人轻而易举就捉住了猴子。
立意: 1、对于别人的意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2、不盲从,有主见。
结果
原因
• 5.猴子喜欢喝甜酒。捉猴子的人往往在猴子出没
的地方摆上甜酒,分别用大、小杯子装着。猴子见
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
尝一点点呢?不喝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甜
酒,但实在抵制不住诱惑,不久又拿大杯甜酒喝,
一个个都喝得烂醉。捉猴子的人轻而易举就把它
二、由果溯因,分析原因确定立意;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外因素。因此,由果溯 因,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
结果
• 1.有人养了一条名贵的狗,整天用坚固的铁链拴 住,可有一天,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 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 果整条铁链就拴不住狗了。
立意: 学会扬长避短。
合理使用人才。
• 3.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 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 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 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 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 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立意: 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
原因
原因
• 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一口井里网捞了三 条大鲤鱼;第二天,他又到那口井里,捞到了两 条鲫鱼;第三天,他又到那口井里,仅仅捞到了 几只小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
以果溯因:
结果
井里捞鱼、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从而确定
一、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 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 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 意的突破口。
• 1.英国某医院一位教授,上课时端出糖尿病人的 尿,自己先用手指蘸着品尝作示范,而后逐个要 求学生仿效。学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 尿有甜味。这时,教授笑问学生:“我这样要求 你们是为了什么?”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 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教授严肃地纠正:“不! 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食指蘸,舔中指, 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 好奇心,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 4.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 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 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立意: 永不满足 精益求精 追求永无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