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实验一析氢行为

合集下载

氢气的试验操作方法有哪些

氢气的试验操作方法有哪些

氢气的试验操作方法有哪些
以下列举了几种氢气的试验操作方法:
1. 通过反应制备氢气: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例如,将锌片或铝片与盛有酸的试管中浸泡,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氢气。

也可以将锌粉或铝粉与盛有酸的烧杯中混合,用导管将气体收集起来。

2. 通过电解水制备氢气:将水加入电解池中,使用电源连接两电极。

通常,将不溶于水的阳极连至正极,将溶解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水中增加电导率,以便导电。

当通电时,水中的氧气会出现在阳极上,而氢气则在阴极上产生。

3. 使用化学反应制备氢气:例如,将金属铝与烧碱反应,可以产生氢气。

4. 使用金属片和酸式盐制备氢气:将锌片与稀酸式硫酸钾或盐酸反应,可以产生氢气。

以上仅为几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实验操作时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并由专业人员指导。

电化学充氢方法模拟H2S渗氢行为的探索研究

电化学充氢方法模拟H2S渗氢行为的探索研究

电化学充氢方法模拟H2S渗氢行为的探索研究袁玮,黄峰*,曲炎淼,刘静(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湖北,武汉,430083, E-mail:huangfeng@)摘要:本论文建立在课题组对X80钢进行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得到可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不同组织试样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氢致裂纹(HIC)敏感性测试。

通过对不同组织X80钢进行饱和H2S 渗氢实验来研究材料渗氢行为与其微观组织及HIC敏感性的关系,并探索一种电化学充氢方法来模拟湿饱和H2S环境,测量材料的氢渗透曲线,进而评价材料的HIC敏感性。

结果表明:不同组织X80钢抗HIC敏感性的能力依次表现为针状铁素体> 多边形铁素体> 板条贝氏体,且三种组织的HIC敏感性结果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用氢渗透行为来评价材料的HIC敏感性,氢扩散通量J∞和氢扩散系数D eff越小,阴极侧氢浓度C0越大,试样的HIC敏感性越大;在30mA/cm2电流密度下电解0.5mol/L H2SO4 + 3.1×10-3 mol/L Na4P2O7(毒化剂)溶液进行电化学充氢,可以模拟湿饱和H2S 环境来进行氢渗透实验。

关键词:X80管线钢;湿饱和H2S环境;电化学充氢;氢渗透曲线简介:X80级管线钢被广泛用作输送石油或天然气的管道用钢。

管线钢内部H2S腐蚀是输气管线腐蚀的主要形式之一,而氢致裂纹(HIC)是H2S腐蚀中的主要方式[1]。

本文通过HIC敏感性测试和H2S 环境中渗氢实验的对比来研究不同组织X80钢氢渗透行为与HIC敏感性的内在联系,为X80管线钢的应用提供防腐蚀理论依据。

另外,探索一种电化学充氢方法来模拟湿饱和H2S环境,减少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采用NACE TM0284-2003标准对不同组织X80钢进行HIC测试。

采用改进的Davanathan-Stachursky渗氢装臵进行饱和H2S环境的渗氢行为研究。

实验时,将试样固定于两电解池容器之间,试样暴露在两容器之间的面积为1cm2,阳极侧溶液为除氧的0.1mol/L NaOH;控制阳极电位为250 mV SCE,当背底电流稳定后,向阴极侧加入NACE 标准A溶液,即5%NaCl+0.5%冰醋酸水溶液,除氧后通入饱和的H2S气体至实验结束;用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记录阳极侧氢的氧化电流,获得渗氢曲线,并通过公式计算氢渗透数据[2]。

电解水制氢小实验的作文

电解水制氢小实验的作文

电解水制氢小实验的作文最近啊,我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电解水制氢的小实验。

这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我对科学世界的小小探索。

说干就干,我先把需要的材料都准备齐全。

一个大玻璃杯子,这可是实验的“主战场”;两根电线,它们就像是传递能量的小使者;还有几片金属片,这是实验的关键角色;当然,少不了一个电池盒和几节电池,这是提供动力的源泉;最后,还有一些肥皂水,这可是用来检验氢气产生的秘密武器。

一切准备就绪,我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开始了实验。

我先在大玻璃杯子里装满了水,水要清澈透明,这样才能看清实验中的每一个变化。

接着,我把两片金属片小心翼翼地插入水中,一片是铜片,另一片是锌片。

这两片金属片就像是两位站岗的士兵,笔直地站在水中,等待着接受任务。

然后,我把电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金属片上,另一端则连接在电池盒的正负极上。

这时候,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就像怀揣着一只小兔子,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当我把电池放入电池盒,接通电源的那一刻,奇迹发生了!我看到水中开始有一些小气泡冒了出来。

刚开始,气泡很少,就像一颗颗珍珠,慢悠悠地从金属片上冒出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就像锅里的沸水一样,不停地翻滚着。

我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些气泡,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这些气泡到底是什么呢?是氢气还是氧气呢?我一边想着,一边更加专注地观察着实验的变化。

为了弄清楚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我拿出了准备好的肥皂水。

我把肥皂水慢慢地倒入水中,然后用一根吸管轻轻地搅拌着。

不一会儿,水面上就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泡沫。

这时候,我把产生的气体通过一根导管引入到肥皂水中。

哇!奇迹再次出现了!肥皂水中出现了一个个大大的气泡,而且这些气泡迅速地向上飘起。

我知道,这就是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它会迅速地向上飘。

看到这些飘起的气泡,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比如说,有时候电线接触不良,导致实验中断;有时候金属片没有插好,气泡产生得很少。

氢能源的实验报告

氢能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氢能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和反应过程。

4. 探讨氢能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氢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

在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值。

氢气燃烧时,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物质,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

实验原理:利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制备氢气,然后通过点燃氢气,观察其燃烧现象,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

三、实验器材1. 金属钠2. 玻璃试管3. 玻璃片4. 火柴5. 澄清石灰水6. 秒表7. 氢气发生装置8.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钠切成薄片,放入玻璃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防止氢气逸出。

3. 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氢气开始生成。

4. 将氢气发生装置连接到试管口,收集氢气。

5. 点燃火柴,将火焰靠近氢气发生装置,观察氢气燃烧现象。

6. 记录氢气燃烧的产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中的二氧化碳。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气泡,氢气开始生成。

2. 氢气发生装置中,氢气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较高。

3. 燃烧产物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 实验数据表明,氢气燃烧产物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说明氢气燃烧过程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结合生成水,碳元素与氧元素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气,并验证了氢气燃烧的产物。

2. 氢气燃烧时,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物质,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

3. 氢能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2. 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实验过程中要确保通风良好,防止发生爆炸。

氢气射向正极作文

氢气射向正极作文

氢气射向正极作文
哎呀呀,今天的科学课真是太有趣啦!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氢气的小实验。

老师说氢气是一种很神奇的气体,它可以燃烧,还可以用来发电呢!哈哈,我觉得好厉害啊!
实验开始啦,老师让我们把氢气装进一个小瓶子里,然后用一根导线把瓶子和正极连接起来。

嘿呀,我好期待会发生什么呢!
当老师把开关打开的那一刻,哇塞!一道蓝色的火焰从瓶子里喷了出来,就像一条小火龙一样!哎呀,太神奇啦!
我看着那道蓝色的火焰,心里想:这就是氢气的力量吗?嘿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实验结束后,我还在想那个小瓶子里的氢气。

我问老师:“老师,氢气是怎么产生的呢?”老师说:“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来产生,也可以
从一些化石燃料中提取出来。

”哎呀,原来氢气的来源这么多啊!
这节科学课让我对氢气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科学实验更加感兴趣了。

我想,我以后要多做一些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嘿呀,科学真是太有趣啦!。

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报告

氢气的制法和性质一、实验原理许多活泼金属,如铝、铁、锌等,都很容易与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放出氢气。

在反应中,金属原子替换了酸中的氢原子,生成另一种化合物,每两个氢原子相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实验室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制取氢气的。

实验室不用铝或铁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为铝和冷的稀硫酸反应太慢,普通铁与稀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含有硫化氢等杂质。

同样,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由于盐酸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所以,综合考虑,本实验选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式如下:Zn + H2SO4=== ZnSO4+ H2↑二、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简介基本构造:启普发生器常被用于固体颗粒和液体反应的实验中以制取气体,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三部分组成。

如右图所示:基本原理:将仪器横放,把锌粒由容器上插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导气管的塞子塞好。

接着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盐酸。

使用时,扭开导气管活塞,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

不用时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氢气使容器内压强加大,把酸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即自行停止。

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启普发生器的优点: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启普发生器的特点:1.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只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块状或颗粒状固体与液体发生的反应3.可以通过调节压强,控制反应速率与进程4.反应不能太剧烈,也不能放出大量的热,更不能进行加热5.生成的气体要求微溶于反应溶液,或不溶于反应溶液6.在移动启普发生器时,手应该握住蜂腰部位三、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一)操作过程1.装置漏水性的检验:旋紧启普发生器玻璃半球上的出液口处的旋塞,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型漏斗口处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的高度刚好没过出液口的顶部,观察出液口是否漏水。

实验活动1:氢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1:氢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1:氢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
生实验报告单
1. 实验目的
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性质。

2. 实验器材
- 氢气生成装置
- 实验室试剂:锌粉、盐酸、水
- 收集气体的装置:气压计、试管
3.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锌粉加入装有足够盐酸的烧杯中。

2. 将锌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收集气体的装置连接至烧杯口,并固定好。

3. 氢气生成后,观察气压计指示的气体收集情况。

4. 实验结果
实验中,成功制取了氢气并进行了收集。

气压计指示了氢气的
压强。

5. 实验讨论与结论
经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氢气的制取方法及部分性质。

盐酸与
锌粉的反应可以产生氢气,而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

同时,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收集气体的装置的重要性,它可以帮
助我们收集和测量气体的产生量。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到了氢气的制取方法和一些性质。


将对我们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氢气有很大的帮助。

7.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操作时要戴好安全眼镜和实验室外套,保护好眼睛和皮肤。

- 执行氢气实验时,要注意火源,以免发生火灾。

- 盐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做好通风。

> 注意:此文档仅用于参考,严禁抄袭,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化学实验一析氢行为

电化学实验一析氢行为

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扫描技术(2)掌握三电极体系(3)掌握Tafel关系二.实验原理析氢反应方程:H++e→1/2H2线性扫描技术:控制电极电势按指定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电极电流随电势的变化。

Tafel关系:强极化(但无浓差)发生时,超电势η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j呈线性关系。

(课本53页)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实验步骤:(1)用18.4mol/L浓硫酸配置50mL0.5mol硫酸溶液(a=1)取适量水于烧杯中,量取6.8mL浓硫酸,缓慢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将稀释后的溶液加入250mL容量瓶定容。

(2)用刚玉粉末作为抛光粉处理电极活性表面,以避免副反应干扰实验。

(3)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进行线性扫描,为获取准确电势值,采用三电极体系。

工作电极:Φ2mm圆盘电极Au,Ni,GC,Φ0.5mmPt对电极:钛电极参比电极:Ag-Agcl,φAgcl/Ag=0.222V,并使用鲁金毛细管以减小溶液电阻工作电极—绿色夹子,对电极—红色夹子,参比电极—白色电极参数设置要考虑不同金属的起始终止电势,选定合适sensitivity以避免数据溢出,实验开始前要除去电极表面的气泡。

(4)数据处理:i=ic +id基线代表ic变化,超电势η=-0.222-E,电流密度j=id/A使用origin处理i,E数据并绘制η-lnj曲线,找到ab。

实验数据:(1)Au电极表面析氢行为(2)GC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C u r r e n t (A )Potetial (V)(3)Ni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η (V )lnj (A*m -2)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4)Pt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5)四种电极综合图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由图可知: 当lnj<4.81时,超电势受电极金属种类影响,η(GC )>η(Ni )>η(Au )>η(Pt ),当lnj>4.81时,Ni 电极的拟合直线与Au 电极的拟合直线交叉,主要原因是Ni 位置选取不够恰当,所以拟合的误差比较大;Pt 的超电势非常小,很适合做析氢反应的电极; 氢超电势主要受a 值影响,b 的影响较小; 当j →0时电极更接近可逆电极电势; 对GC,Ni,Au 电极,a 都要比b 大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扫描技术
(2)掌握三电极体系
(3)掌握Tafel关系
二.实验原理
析氢反应方程:H++e→1/2H
2
线性扫描技术:控制电极电势按指定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电极电流随电势的变化。

Tafel关系:强极化(但无浓差)发生时,超电势η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j呈线性关系。

(课本53页)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步骤:
(1)用18.4mol/L浓硫酸配置50mL0.5mol硫酸溶液(a=1)
取适量水于烧杯中,量取6.8mL浓硫酸,缓慢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将稀释后的溶液加入250mL容量瓶定容。

(2)用刚玉粉末作为抛光粉处理电极活性表面,以避免副反应干扰实验。

(3)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进行线性扫描,为获取准确电势值,采用三电极体系。

工作电极:Φ2mm圆盘电极Au,Ni,GC,Φ0.5mmPt
对电极:钛电极
参比电极:Ag-Agcl,φ
Agcl/Ag
=0.222V,并使用鲁金毛细管以减小溶液电阻工作电极—绿色夹子,对电极—红色夹子,参比电极—白色电极
参数设置要考虑不同金属的起始终止电势,选定合适sensitivity以避免数据溢出,实验开始前要除去电极表面的气泡。

(4)数据处理:i=i
c +i
d
基线代表i
c
变化,超电势η=-0.222-E,电流密度j=i
d
/A
使用origin处理i,E数据并绘制η-lnj曲线,找到ab。

实验数据:
(1)Au电极表面析氢行为
(2)GC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
C u r r e n t (A )
Potential (V)
η (V )
lnj (A*m -2)
C u r r e n t (A )
Potetial (V)
(3)Ni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
η (V )
lnj (A*m -2)
C u r r e n t (A )
Potential (V)
η (V )
lnj (A*m -2)
(4)Pt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
(5)四种电极综合图
C u r r e n t (A )
Potential (V)
η (V )
lnj (A*m -2)
由图可知: 当lnj<4.81时,超电势受电极金属种类影响,η(GC )>η(Ni )>η(Au )>η(Pt ),当lnj>4.81时,Ni 电极的拟合直线与Au 电极的拟合直线交叉,主要原因是Ni 位置选取不够恰当,所以拟合的误差比较大;
Pt 的超电势非常小,很适合做析氢反应的电极; 氢超电势主要受a 值影响,b 的影响较小; 当j →0时电极更接近可逆电极电势; 对GC,Ni,Au 电极,a 都要比b 大很多。

四.分析与结论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实验中鲁金毛细管内液面降到参比电极之下,使实验图呈“散点”,后停止 实验并用滴管移取少量电解液加入鲁金毛细管。

(2)测Au 曲线时发现起始电流约为2V :配制的硫酸溶液中有溶解氧,反应为 O 2+2H 2O+4e →4OH -
(3)扫描中发现曲线电流不再随时间变化,说明数据溢出,需要停止实验,增 大范围,重新测量。

(4)测量中发现曲线很早就不再满足线性关系,停止实验,发现工作电极上有气泡,驱走气泡重新测量,几次测量曲线更相近。

实验结论:
(1)根据Tafel 方程η=a+b*lnj 超电势值受a 影响较大,受b 影响较小 (2)随电流密度j 增加,超电势增大
(3)随超电势η增大,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势的程度增加,获得相同电流所需的外加电压也要增加,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金属做电极 (4)Pt 的超电势非常小,很适合做析氢反应的电极
(5)工作电极的表面积小于对电极表面积,所以工作电极极化程度远大于对电极极化程度,只需要加很小的电压,就可以让工作电极出现极化现象,因为通过电流极小,可近似认为参比电极的电势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

(6)Tafel 关系中a,b 受实验室温度影响,所以b 不等于0.050V
η (V )
lnj (A*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