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三第课 神奇的货币练习题及解析

范文高三第课 神奇的货币练习题及解析
范文高三第课 神奇的货币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2011·安徽高考)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 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

2.(2011·江苏高考)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3.(2012·沈阳四校联考)某国2010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2011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待售商品总量增加10%,商品价格水平下降4%,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增加3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该国2011年的货币流通次数应为()

A.6次B.5次

C.4次D.3次

4.(2012·太原五中月考)假定2010年7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上涨,截至2011年8月底,用100元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在此期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分别为()

A.25%20% B.20%20%

C.20%25% D.25%25%

5.“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听的是侗族大歌,住的是天然氧吧”,享受如此优越待遇的,是湖南新晃黄牛!而新晃黄牛肉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黄牛肉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这使上述土特产()

A.扩大了品牌效应B.增加了市场供给

C.提高了商品价值D.提升了产品质量

6.2012年春节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每人3 500元的青藏铁路专线旅游。小黄用200元在布达拉宫广场的地摊上买了几件富有藏传佛教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商场用刷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1 000多元的藏医药保健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7.2012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两周年。东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境外区域之一。如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我国企业全部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那么()

A.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成为第一大贸易结算货币

B.会降低我国企业因外汇汇率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C.我国可以大量发行人民币,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D.人民币会升值,购买力会增强

8.2012年11月,“当当网”十三周岁,十三年来它的销售额连年数翻,网上购物开始走向普通家庭。这说明()

A.网上购物意味着电子货币将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B.网上购物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和货币量,从而节约社会劳动

C.网上购物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运作和企业的经营

D.网上购物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9.2012年春节期间,上海的王先生一家准备到西藏去旅游。最适合王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B.外汇

C.信用卡D.支票

10.(2012·济宁模拟)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它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不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不过这个大盗却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它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超过了所有慈善事业捐献、捐赠的总和”。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

A.通货膨胀B.人民币升值

C.通货紧缩D.加息

11.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6月16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普通纪念币和201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各一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普通纪念币面额为5元,发行数量为6 000万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下列对普通纪念币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质是商品

B.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本质是货币

C.具有收藏价值,也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D.其面额和购买力都由国家确定

12.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若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 000日元,经过一段时间后,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日元=美元。这说明()

①日元升值②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③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④美元升值

A.①③B.①②

C.③D.②④

1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主流”网游虚拟货币有十几种,如腾讯公司的Q币、网易的POPO币等。据估计,国内互联网已有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规模,并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这些虚拟货币()

A.是货币,因为它们是交换来的

B.不是货币,因为它们没有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C.是货币,因为它们是消费者用人民币购买来的

D.不是货币,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等价物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并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2011年8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2011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

(1)外汇和汇率是一回事吗?

(2)从上表所列的两天情况可推知,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是升高了,还是跌落了?

15.面对美国债务危机,受美债评级与美国维持低利率消息的冲击,2011年8月10日、11日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度让大家的心脏有些承受不住。但是当前,我国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有条件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也可以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的基本稳定。虽然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中间价持续报出新高,但总体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显示出了“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走势。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如何认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走势?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首先计算出市场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0 000÷4=2 500亿元,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 000亿元,明显是多发行了纸币,这时该国商品的价格会上涨,故选D。

【答案】 D

2.【解析】首先,该公司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而属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A、C、D错误;题干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通过费用的方式进行交换,而是通过隐性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即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B 正确。

【答案】 B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认识。依据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2011年的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2010年待售商品价格×/ ×2010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2010年货币流通次数=×5=4(次)。

【答案】 C

4.【解析】本题考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计算。依据材料信息,2010年7月每件甲商品的价格为:100 ÷10=10(元)。2011年8月每件甲商品的价格为:100÷8=(元)。假设货币贬值幅度为x,则有:10÷(1-x)=,x=20%。假设物价上涨幅度为y,则有:10×(1+y)=,y=25%。故选C。

【答案】 C

5.【解析】湖南新晃黄牛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土特产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这有利于提高湖南土特产的品牌效应,A符合题意;B、C、D与湖南土特产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必然联系。

【答案】 A

6.【解析】本题以小黄和父母旅游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货币职能的理解。标价为每人3 500元的青藏铁路专线旅游表明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小黄用200元购买小饰品表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小黄的父母在商场用刷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1 000多元的藏医药保健品表明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7.【解析】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会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有效防范汇率风险,这和人民币发行数量以及人民币币值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更不会取代美元。故B正确。

【答案】 B

8.【解析】网上购物需要通过网上银行转帐支付,本身就是银行的业务之一,转帐支付同样是现实的货币,网上购物具有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的优点。A项表述错误,C说法错误,D项与题干不符。故选B。

【答案】 B

9.【解析】要注意“信用工具”这一限定词。现金和外汇都不是信用工具,故A、B均应舍弃。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所以应该携带的是信用卡,而不是支票,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10.【解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从而使“债务人”债务缩水,“不动产所有者”财富增加,但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故选A。

【答案】 A

11.【解析】普遍纪念币不同于金属纪念币,而是同纸币一样,是价值符号。作为货币,其面额是由国家确定的,而购买力则是由市场决定的。

【答案】 C

12.【解析】解答此题的关健是通过换算使100美元=14 000日元与100日元=美元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经过一段时间后,相同数量的日元可兑换更多的美元,即日元升值;相同数量的美元可兑换更少的日元,即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故选①③。

【答案】 A

13.【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虚拟货币不是一般等价物,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故选D。

【答案】 D

14.【解析】本题考查外汇及汇率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比较外汇与汇率的异同;第(2)问要注意观察100单位外币所折算人民币是多了还是少了来说明汇率的变动。

【答案】(1)外汇和汇率不是一回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二者含义不同,但二者又有联系。只要使用外汇就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就必须要有汇率。

(2)从所列两天情况来看,美元汇率跌落,而人民币汇率升高。

15.【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认识类题目,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回答。“有涨有跌、双向波动”说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可简要说明其原因,进一步说明这种走势的意义。

【答案】(1)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因此呈现双向波动的走势。

(2)“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走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对人民生活安定、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好,才能顺利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5.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主要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几个阶段。 6.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9.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0.流通手段: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1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13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是外币,但外币不一定都是世界货币。) 14.纸币的产生: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 15.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16.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高三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要了解货币,就必须了解商品。(货币与商品不是同时产生的)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选择题:什么是商品?或者某种特殊的商品,如商场里卖的矿泉水,和某人去山里采集的矿泉水;买来的生日礼物和送的生日礼物)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两大基本属性。(纸币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但是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

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货币 (1)商品交换的历程: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出现的标志: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般公式右边的是左边的等价物。 货币就是金银(体积小,密度大;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价值与价格关系: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价值成反比。 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学费,电费,房租……例:到银行取工资。(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纸币 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1讲神奇的货币

第1讲神奇的货币一、教学目标

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到背面) 三、问题探究 问题一:如何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1.老北京卖布头的商贩曾通过顺口溜唱道:“经铺又经盖,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您说皮实不?(皮实是老北京方言,指耐用、经得起折腾的意思)”商贩高声颂唱该顺口溜的主要目的是() A.比较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B.充分展示商品的使用价 值 C.通过勤奋努力获得竞争优势 D.说明该商品的不可替代 性 归纳总结: 问题二:对货币的基本职能的区分 2.2015年五一假期前,王某所在的企业给他发了2万工资,一家人决定趁五一假期去云南旅游,选择了标价为每人4000元的大理、丽江三日游,

王某在地摊上花了60元买了几件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小饰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归纳总结: 问题三: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解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都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C.都表现为物价的上下变动 D.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归纳总结: 问题四: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计算 4.某国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5万亿元,这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量需增加10%。而这一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9.9万亿元。这时的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原来标价为25元的B商品,现在价格是________。( ) A.32% 33元B.20% 30元C.24% 31元D.11% 27.5元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填空题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2、商品的基本属性:和。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的属性就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 (2)凝结在商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商品的___________。 3、货币的含义:从_________中分离出来________地充当____________的_______,就成为货币。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货币的职能: (1)货币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一切商品______________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 ________都由________来表现,商品________ 的大小就表现为______________。 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____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__________表现为一定的__________。 (2)货币充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以_________为媒介的____________,叫做商品流通。 (3)货币被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_____________的产生而出现的。在__________中,货币被用来_____________。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当货币越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上购买__________商品,支付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职能。 6、纸币: (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所以,纸币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2)纸币是由_________(或某些地区)发行并________________。国家有权_______________,但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限度。 7、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银行信用卡是_____________对

2018届高三政治-神奇的货币-专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高三政治专题练习(一) 神奇的货币 1.2015年4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北京首饰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再度炫彩上演。珠宝、玉石、黄金首饰等黄金制品应有尽有。对展览会上的黄金首饰等黄金制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作为货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作为商品,它们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从属性上看,它们是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 D.作为贵重商品,它们的价值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2015年1月,中国央行首次正式明确“人民币国际化”提法。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下面行动中,属于人民币国际化步骤的是() ①中国与欧盟签署3 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②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政策 ③中国与美国加强在打击非法资金流动方面的合作④中国与瑞士宣布合作,在苏黎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是因为知识产权() ①有价值,能超越时空的局限②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是资源,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④是生产要素,其价值不确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华尔街“金融大鳄”在美联储的授意下举起了做空黄金的屠刀,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1 000亿人民币和300吨黄金瞬间被扫,华尔街卖出多少黄金,大妈们照单全收。一场“金融大鳄”与“中国大妈”之间的黄金阻击战,“中国大妈”完胜。这里的黄金() ①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②不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不具有价值 ③是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④不是货币,它是财富的象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与3G相比,4G能够以更快速度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图像等,其速度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说明() A.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商品生产者生产的根本目的 B.商品使用价值的改善有利于实现其价值 C.价格竞争不再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D.只要是新产品就能占有市场 6.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1月末,我国狭义货币M1(M1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余额)为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这意味着() ①居民的实际存款收益将会增加②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消费活跃 ③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④必须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docx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知识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 商品是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 ,具有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种基本属性。 【对应练习1】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小学生拼音报》向500 所贫困小学免费赠报进 行文化扶贫。这里用于文化扶贫的《小学生拼音报》()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对应练习2】我们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_______,销售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_________。 A. 使用价值价值B.价值使用价值 C.价格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价格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货币是从 ______中分离出来 _______充当 ____________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 _____________ 。 【对应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 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 .①③⑤ B .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⑤ 【对应练习4】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羊、贝壳、布匹等。与货币相比() A.一般等价物是商品,而货币不是 B.一般等价物往往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固定的 C.一般等价物不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商品,而货币则是 D.一般等价物不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货币则能 【知识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 货币具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等职能。其中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 商品价格总额(或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或货币流通次数) 【对应练习5】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 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 5 万元,然后在15 年内

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神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奇 2.货币的职能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的金属货币 货 3.货币的发展纸币 币信用货币: 4.外汇与汇率 5.正确地对待货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三、基本知识导航 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使用价值:为什么要交换 价值:为什么能交换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联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 注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注③:商品所有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金银为什么最适合充当货币?(见课本P3)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1神奇的货币练习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第1课神奇的货币 一、选择题 1. (2019届广东韶关质检)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中的“线”与“衣”() A.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C.是具有有用性的劳动产品 D.是饱含母子亲情的纯自然物品 【答案】C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此诗中的“线”与“衣”,虽然具有使用价值,是具有有用性的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故A、B排除,C正确切题。此诗中的“线”与“衣”,不是纯自然物品,故D不选。 2.(2019届安徽合肥月考)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央行决定发行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7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5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面额分别为100元、50元、10元。此次纪念币发行引发了广大市民抢购() ①纪念币具有较高的保值、收藏和投资价值 ②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投资纪念币没有风险 ③纪念币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 ④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本质是商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纪念币具有较高的保值、收藏和投资价值,市场供求关

系的变化影响其交易价格,①③说法正确。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②④说法错误。 3.(2018安徽蚌埠期末)在几个试点城市,流通中的1元纸币在经过消化后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场。也就是说,以后民众手中的一元纸币可能要逐渐减少、退出,一元钱的“钢镚儿”将成为使用主流。该举措的合理理由是() ①降低货币流通成本从而节约自然资源 ②硬币作为金属货币价值远远大于纸币 ③硬币不易磨损便于自动售票机等应用 ④随着财富增加一元纸币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硬币的价值并没有远远大于纸币,故②错误;财富增加过程中,纸币的购买力可能上升,故④错误;①③分别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现实应用等角度正确分析了纸币减少或退出、“钢镚儿”成为使用主流的原因,故符合题意。 4.(2018河南洛阳期末)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这种数字货币是指由国家统一发行的数字化人民币,属于法定加密数字货币。下列对发行数字货币认识正确的是() ①数字货币的发行必须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②货币流通规律将失去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③数字货币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货币的职能 ④数字货币仅是支付工具不具有货币的职能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A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归纳 一、商品 1、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商品?(从两方面回答)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个基本条件/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用于交换、劳动产品)——重点背诵(2)商品的2个基本属性(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价值——重点背诵 注意: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范围大小比较: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过程——了解即可 简单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标志)【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不固定)—商品】【商品—货币金银(固定)—商品】

2、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呢?——理解掌握 (1)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因为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来,金银不是从一开始就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因为金银具备作为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3、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两个特殊功能——背诵 (1)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重点背诵 (1)含义(是什么):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注意: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范围大小比较: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三者有价值(着重掌握) 5、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即可 (2)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本质决定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体现货币本质。——懂得区分 (3)内容(5个)——背诵,懂得运用 ①2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②3个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020高三政治精准培优专练1:神奇的货币(附解析)

2020高三政治精准培优专练1:神奇的货币(附解析)一、透析重难点,精培优等生 1.以具体生活情境为载体,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 【解题技法】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质量高,功能多而强大,人们才愿意消费它,该商品才能顺利地实现其价值。另外,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也不能说哪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另一种好。 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 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 切相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以具体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货币职能的区分 【解题技法】关键词法辨别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 典例2.(2017·全国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职能,纸币及其流通 教学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1.1.1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逛商场或超市吗?走进超市我们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要足够的人民币,我们就能买到我们喜欢和需要的东西。这一生活体验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商品、货币和纸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重要概念。 合作探究一: “种菜大王”的两种菜 “种菜大王”老张把自己种的蔬菜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拿到集市上卖掉。 问题1:老张的两种菜都是商品吗,为什么? 问题2:人们为什么会购买老张的蔬菜,人们购买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交流结果,教师加以评价总结: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② 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商品的质 量、用途、有用性就是 指其使用价值)。 ③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 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 交换的基础)。 ④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问题 3:根据所讲内容,请同学分析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 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利用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练习内化: 1. 判定下面哪些是商品: a 空气、阳光 b 书店里卖的书籍 c 中国政府对四川灾区人民提供的一批救 灾急需物资 答案: bf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价值 B. 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C.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D.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价值的统一体 答案:C 教师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去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那么商品和货 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呢? 指导学生思考,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针 对学生的见解 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归纳总结:货币的出现要比 商 d 农民种植供自己食用的大米 列等待出售的电饭煲 e 小红圣诞节收到的一张贺卡 f 超市里面陈

2019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附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选择题 1.(新题速递)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一直以来,优质农产品物美但价高,各国居民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徘徊。中央推动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望减轻这种矛盾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居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②原生态食品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③人们欲买优质农产品是因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④居民的犹豫,说明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想购买却因价格高而却步,体现了消费者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注,①符合题意;人们开始追求优质农产品,体现了消费理念的变化,③符合题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②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收入水平,且生产决定消费,排除④。 2.(2016·福建永安检测)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②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确保企业经营成功③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可能导致价格昂贵④工匠精神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主导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 培育工匠精神,会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交换成功,①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会增加产品劳动量,导致价格较高,③符合题意;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很多,②不科学;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劳动工具,主导力量是劳动者,④夸大了工匠精神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黄金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几乎永恒。正因如此,黄金成为财富和华贵的象征,具有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功能。到目前为止黄金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仍然占主要地位。这说明( ) ①作为货币,黄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能②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③作为硬通货,黄金还具备了投资的功能④作为普通商品,黄金具有更多基本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D 黄金成为财富和华贵的象征,具有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功能,说明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②符合题意;黄金具有金融储备职能,③符合题意;黄金未必以货币形式存在,且黄金作为货币时其职能并未增加,①错误;黄金目前仍有作为货币的情形,④不科学。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神奇的货币

疯狂专练1 神奇的货币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 .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 .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 .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 .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时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当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将会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A 的说法错误;B 、C 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当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成本将会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故本题选D 。 【答案】D 2.(2017年高考全国3卷)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购买笔记本电脑需要8000元,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小夏向银行透支(货款)8000元进行购买,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该笔消费,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 【答案】C 3.(2016年高考全国2卷)特别提款权(SDR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 将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中国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意味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加入SDR 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故②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为一国外汇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加入货币篮子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加入货币篮子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③与题意不符;纳入SDR 货币篮子和汇率没有直接关系,影响汇率最主要的因素是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问题,以及一些国际重大事件,所以④也不能被选。故答案为A 。 一、“狂”做真题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格的定义。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有何不同。商品流通的定义及其公式。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纸币发行的规律。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角度,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1、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019高考政治一轮巩固选神奇的货币选择题(含解析)

2019高考政治一轮巩固选:神奇的货币选择题 李仕才 1.(2018年高考全国3卷)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互为替代品的知识。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①符合题意。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智能手机,②符合题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④说法错误。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故选A。 【答案】A 2、(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2)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A. 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 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 C. 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 D. 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会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在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会引起人民币增值,增强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口。D 项正确。A中“强化”“弱化”说法错误;B中“减少国内货币供给”说法错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没有必然联系,C项排除。故本题选D。 3、(2018年高考北京卷)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 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高一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高中政治标准教材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 文本)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学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重难点】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师生研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