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学习方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学渣都看过来,15位名人独特的学习方法!

学渣都看过来,15位名⼈独特的学习⽅法!⽂/陈慧欣欣我们为什么想要学习?因为急需摆脱眼前的困境学习可以磨练我们的耐⼒与毅⼒促使我们⾯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录】⼀、⾼效学习的秘诀⼆、15种学习⽅法三、万能学习⽅法的浓缩版⼀、⾼效学习的秘诀1、提问回想起以往的学习过程——“在哪个地点学习质量⾼?”“上午、下午还是晚上更有精神去学习?”“成功集中注意⼒2⼩时那⼀次经历是怎样做到的?”“我喜欢安静⼀个⼈看书,还是喜欢和⼤家⼀起讨论交流?”……2、制定练习计划是的,不是常听到的“学习计划/复习计划”,⽽是【练习计划】。
我能明确地告诉你,多练就熟⼿,但你会以“我懒”来拒绝所有让⼈⽣变得更好的机会。
因此,我会提出第⼆个建议——从浅显的、熟悉的、有趣的⽅⾯开始⼊⼿。
不能因为学习不顺利,就消极断⾔“不适合⾃⼰”或者“⾃⼰没有这⽅⾯的才能”。
没有“不适合学习的⼈”,只有“不适合⾃⼰的学习⽅法”。
3、劳逸结合当你疲惫得头晕⼼闷时,最有益于任务质量的⾏动莫过于睡⼀个不设闹钟的觉。
也许你有其他放松神经的⽅式,譬如唱歌、跑步、旅游等。
⼆、15种学习⽅法现在让我们看⼀看名⼈们有哪些独特的学习⽅法吧!1、剪报《学会学习》作者斋藤孝是明治⼤学⽂学部教授,他最喜欢的学习⽅法是——将报纸上感兴趣的新闻剪下来,贴在剪报本的左侧,然后在右侧写上选择这则新闻的理由、⾃⼰的感受以及对此产⽣的意见,让这些新闻变成属于⾃⼰的报道。
**【特点】让⾃⼰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与社会接轨,活学活⽤ **2、王牌参考书⾄少练习5遍如果询问数学考试成绩⾼的学⽣:“为什么能学得这么好呢?”“把参考书做个五遍、⼗遍就可以了。
” 他们会⽤⼤家难以想象的毅⼒反复训练⾃⼰。
⽽你,每本教材都想学,结果哪本都没学好。
也许你对这种“题海战术”不屑⼀顾,然⽽在未找到其他达到同样效果的学习⽅法前,这种⽩眼式不屑只不过是懒惰的表现。
**【特点】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与记忆 **3、Deadline与重命名现代经营学之⽗彼得·德鲁克的学习⽅法是——①每年给⾃⼰出个题⽬(长期⽬标),然后花三个⽉集中对其进⾏学习(短期⽬标)。
十大名人读书方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名人读书方法:
1.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2. 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3. 朱熹的“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强调读书要专心致志。
4. 苏轼的“八面受敌法”:“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强调读书要从多个角度思考。
5. 陈善的“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6. 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强调读书要抓住要点和关键。
7. 梁启超的“分类读书法”:“将内容相同或相关的书籍放在一起阅读”,强调读书要有系统性。
8. 鲁迅的“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强调读书要有跳跃性和灵活性。
9. 老舍的“印象法”:“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强调读书要注重感受和体验。
10. 钱钟书的“笔记法”:“读书笔记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强调读书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这些名人读书方法各有特点,但都强调了读书要有思考、创新、系统、灵活等方面的要求。
名人学习方法简介

名人学习方法简介名人学习方法简介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
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
他做读书笔记,坚持不辍,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楷模。
1.摘录式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
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
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
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
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2,符号式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
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
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
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
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哼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学习之道名人素材

学习之道名人素材
1欧阳修快马追字
欧阳修有个老朋友,家里新建了一座宅院,托人请欧阳修写一篇文章,作为纪念刻在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来人回去的日程,立刻闭门谢客,拟好腹稿,一挥而就,马上交给来人带回。
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的文章,总觉得文章里少了一个“而”字,读起来气短,也不流畅。
他立刻重写,派家丁快马追上来人,把“而”字补上了。
欧阳修这种对文字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2唐汝询结绳作诗
唐汝询小时候很聪明,3岁就能识得好几百个字,可不幸的是,他在5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便双目失明了。
唐汝询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求知若渴,每当哥哥读书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用心地听,把诗文一字一句地记在心里。
为了加强记忆,学得更多、更好,他想到了用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在绳子上打各式各样的结,来代表诗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盲人唐汝询,依靠摸绳结来学习的方法,不仅读了不少书,还写了上千首好诗。
名人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名人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吗?一起来看看名人是怎么学习的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正确的学习方法1.爱迪生“读书”——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
”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1 爱迪生“读书”——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
”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 陶渊明“指点迷津”——学习没有捷径“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
”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
”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
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
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
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最小的一个。
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
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
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语)。
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
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 “列宁的照片”——学习应“专心致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
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
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
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
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
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 孔夫子学弹琴——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
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
”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
”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篇二: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成就了一番事业;而有些人却一无所成,碌碌无为。
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对与不对。
学习得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事劳无功。
下面提供名人成功学习十八式为您参考,祝您成才! (转载于:名人的学习方法)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麽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篇三:名人谈学习方法名人谈学习方法名人学习方法(摘自网站)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1.摘录式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
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
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
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
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2.符号式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
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
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
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
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
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
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
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
4.日记式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
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
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
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5.纠谬式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
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
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
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