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1-2:导入新课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

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

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

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整理了初中⼋年级上册历史⾟亥⾰命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亥⾰命》是⼈教版⼋年级历册第⼆单元第8课的内容。

《⾟亥⾰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命⼈⼠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命之前的社会变⾰的爆发⼒。

由经济技术变⾰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讨论⾟亥⾰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学情分析 1、⽣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年级学⽣经历过⼩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环境下看问题。

2、⼼理学习能⼒探讨:⾰命史本⾝就带有丰富的激情⾊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亥⾰命的历史运动⼜显得极其振奋⼈⼼。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件,⼜有⾏⾊⽣动的⾰命运动背景。

将⼆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学习理论,帮助学⽣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动的《⾟亥⾰命》电影精彩⽚段引⼊课堂教学,以简便易⾏及形象的多媒体影⾳将历史事件变得⽣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的眼到、⼼到、⼿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教学设计⽅案 课题⾟亥⾰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次⼈教版⼋年级历册 第⼆章第8课 教学 ⽬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救国⾰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8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孙中山早期革命经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孙中山和爱国华侨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

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孙中山的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课的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二﹑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

问题:孙中山有较优越的生活,他为什么会选择走革命之路?是什么问题影响了他的一生?引出课题《辛亥革命》(二)介绍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三)出示教学目标(四)自学指导(学生在书中勾画要点,把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标注)1、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创立者、地点、性质?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3、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是什么?5、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明理由?(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八年级历史8课辛亥革命学教案

八年级历史8课辛亥革命学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学教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戊戌变法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资产阶级另一个派别——革命派又是怎样进行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的? (一)预习导航:看谁对以下问题找得快有准兴起: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组织准备) 时间: 地点: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纲领: 发展 (政党建立) 辛亥革命 性质: (近代化 领导多次武装起义 探索的第 时间: 二阶段: 武昌起义 学习西方 高潮 意义: 的政治 时间: 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 驻地: 结局: 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及其内容是什么?2、“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三)小结:(四)反馈练习 单项选择1、为民主共和国做出贡献,堪称民主革命先驱的是( ) A 周恩来 B 孙中山 C 李大钊 D 毛泽东2、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最根本原因是( ) A 外国侵华势力强大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3、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提倡民主共和 B 提倡民主科学C 提倡学习西方D 要发展资本主义 5、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关于辛亥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B推翻了封建制度C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同盟会 简答题:如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五)学教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说课稿).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说课稿).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说课稿)澄迈中学蔡笃亮说课内容:人教新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的内容,本次说课共有五个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新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部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 •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承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标准及教学重点、难点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我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结合课标及学生的认知实际,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的认识。

此外根据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我制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3、教育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最先课前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小组竞争、学生互相质疑、补充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竞争合作意识,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6—38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1)完成《高分突破》P26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5分钟)(2)完成自主学习,并在课本画出答案。

(8分钟)
①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性质?
②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
③武昌起义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④辛亥革命成果?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成功一面及失败一面(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4、巩固知识点(5分钟)
自背、互背《高分突破》P26页课前预习的知识点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7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27—29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辛亥革命》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辛亥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深入了解,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已有初步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讲授法:教师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点的教育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8 辛亥革命》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8 辛亥革命》word教案 (1)
戊戌变法学什么?制度!成功了吗? 这些探索都有同一个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探索都告诉了当时的人们:到底是 谁在阻碍中国的 进步!
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困难重重,中国人没有放弃探索的 步伐!20 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大地上迎来了第一次翻天覆 地的风暴——辛亥革命。(板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没有!失败 了。
什么叫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
这对应了革命纲领中的哪一句话?对了,建立民国。
什 么叫民国政府呢?
国家的人民一律平等。国家的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原来
呢?
是的,民国政府意味着没有世袭,没有压迫人的专制制度, 推翻君主专
没有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皇帝。各地的代表集中到一个地方 制政体,建
开会、投票,谁的票多就是谁上任,而且任期是有限的,原 立民国政府
选举体现了什么?民主!
剪发辫,表
示要革命!
第二,通过了革命纲领,还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作为
宣传纲领的阵地。
穿西装,演
讲,选举 什么叫革命纲领?也就是同盟会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要完成
的任务。请看同盟会的 16 字纲领 推翻清王朝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由这个纲 领,孙中山又进一 步浓缩为 6 个字:“民族”“民权”“民生”, 的统治,解
《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上步入新时
(课件)“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期,人们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的观念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在改变。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
不读教人绝
“革除老爷、大人等称呼。”
对顺从服从
“改变服饰,禁止蓄辫、缠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中国人民没有完成什么任务?
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作业或练习设计
《动感课堂》第8课
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原因
二、经过
1、创建革命党──一组织基础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以及辛亥革命。
学情分析
学生对辛亥革命知之甚少,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明晰目标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需要教具或器材
1、创建革命党──组织基础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
孙中山
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师: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师:“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 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为辛亥革命做了什么准备?
地图册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被称为国父。孙中山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师: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原因
师: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
生:失败
师:它失败的原 因是什么?
生: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过。既然改良道路行不通,那么只能用革命的手段。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生:宣布独立的省
师:有多少个?
生:14个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山西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 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表格中没有四川、湖北、山西)。
独立省份
湖南省
陕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上海
浙江省
既成功
四、评价
又失败
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生:因为①它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④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 是失败的呢?
生: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看P46小字。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意味着中国的什么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华侨资本家孙眉的资助下,在美国檀香山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他医术精湛,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定尋找救国的道路 。189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28岁的孙中山向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理睬。这使孙中山觉悟到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创建革命党。
生:《辛丑条约》
师: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
二、经过
师:我们先来介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一个农民家庭。他在从事 革命活动的时候,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后来人们都叫他孙中山。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他先在家乡上学,后来在他的哥哥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2、三民主义──一指导思想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3、武昌起义──一爆发
三、结果:成立中华民国1912.1.1南京
生:奠定组织基础。
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生: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纲领中的什么?
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师:民权主义是纲领中的什 么?
生:建立民国
师:民生主义是纲领中的什么?
生:平均地权
三、结果:成立中华民国1912.1.1南京
师: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元,改用公历。1912年即民国元年。民国纪元换成公元纪年要加1911,公元纪年换成民国纪元要减1911。如:民国八年,是公元几年?
生:1919
师:今年是公元2013年,是民国几年?
生:102
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那么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师:三民主义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高度概括,而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的具体表述,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什么?
3、武昌起义──爆发
师: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看地图册P20《武昌起义形势》10月10日时晚,起义军迅速占领楚 望台军械库,随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图中的清总督署驻地)。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 ,革命形势席卷全国。看教材P44《辛亥革命形势图》,图中的小红旗表示什么?
江苏省
贵州省
安徽省
广西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山西省
注:①湖南省副都督为陈作新②孙毓筠之任后由柏文蔚任安徽都督
都督
焦达峰
张凤刿
李烈钧
蔡锷
陈其美
汤寿潜
程德全
杨荩诚
孙毓筠
陆荣廷
孙道仁
胡汉民
阎锡山
师: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年即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