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资源规划案例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近年来,旅游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纷纷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经济繁荣。
本文将介绍三个旅游开发规划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和可借鉴之处。
一、日本的“访日旅游2020”计划日本自2013年开始实施“访日旅游2020”计划,旨在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并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该计划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目标,包括放宽签证政策、提供多语种的旅游信息、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等。
首先,日本放宽了签证政策,为来自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签证申请程序。
其次,日本积极推广旅游资源,通过建设多语种的旅游信息网站和APP,向游客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了交通、酒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这一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日本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放宽签证政策、提供多语种的旅游信息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二、泰国的“泰国旅游年”计划泰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泰国的旅游竞争力,泰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泰国旅游年”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并提升泰国旅游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泰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了交通、酒店、景区等方面的条件。
其次,泰国政府积极推广泰国的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展览,向游客展示泰国的独特魅力。
这一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泰国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积极推广旅游资源是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关键。
三、新加坡的“新加坡旅游2020”计划新加坡是亚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独特的文化和先进的城市规划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加坡的旅游竞争力,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新加坡旅游2020”计划。
旅游规划的作用案例

旅游规划的作用案例
旅游规划的作用案例:
旅游规划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以下是一个关于旅游规划的实例:
某市的旅游局认为该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游客数量不够理想,希望
通过旅游规划来促进该市旅游业的发展。
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
得出了以下旅游规划方案:
1. 拓展旅游线路:在该市周边建立多条旅游线路,分别以观光、文化、美食、休闲等为主题,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 完善旅游设施:在市区建设多个旅游中心,提供游客服务,如旅游
咨询、地图等,同时完善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
旅游体验。
3. 推广旅游文化:举办多个旅游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节、美食节等,宣传该市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游客对该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这些旅游规划方案的实施,该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游客
数量明显增加,旅游收入也随之增长,同时推动了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旅发展 典型案例

文旅发展典型案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背景介绍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建镇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
近年来,乌镇在保持其原有水乡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的融合,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二、保护与开发策略1.文化保护:乌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保护。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古镇的历史风貌得以传承。
同时,鼓励当地居民传承和发扬乌镇的传统文化,如蓝印花布、木雕等手工艺品。
2.旅游开发:乌镇依托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建设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如酒店、餐馆、购物中心等,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乌镇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夜游乌镇、水乡婚礼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3.社区参与:乌镇注重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和管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乌镇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就业等政策,让居民从旅游发展中受益,增强了他们对古镇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成效与影响1.经济效益:乌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旅游业成为乌镇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2.社会效益:乌镇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
通过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了居民对古镇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此外,乌镇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环境效益:乌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游客数量等措施,减少对古镇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环境整治和污水处理等工作,确保古镇环境的整洁和优美。
四、总结与启示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案例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案例文化旅游是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让人们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快乐。
因此,建设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以一个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规划为例,介绍如何打造一个具有文化特色、吸引人的文化旅游景区。
一、景区背景1.历史文化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展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
2.艺术体验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美术馆、艺术中心、手工艺品市场等,展示该城市的艺术文化。
3.休闲娱乐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公园、游乐场、餐厅、咖啡馆等,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4.住宿区:该区域主要包括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提供给游客住宿的场所。
二、建设目标该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是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的前提下,将文化旅游与旅游休闲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具有该城市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三、建设内容1.历史文化区:在历史文化区,我们将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建立博物馆和文化展览馆,向游客展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
2.艺术体验区:在艺术体验区,我们将建立美术馆、艺术中心和手工艺品市场,邀请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展示他们的作品,让游客体验当地的艺术文化。
3.休闲娱乐区:在休闲娱乐区,我们将建设公园、游乐场、餐厅、咖啡馆等,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4.住宿区:在住宿区,我们将建设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提供给游客住宿的场所。
四、建设方案1.历史文化区:我们将采用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的方式,建立博物馆和文化展览馆,向游客展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
2.艺术体验区:我们将采用建立美术馆、艺术中心和手工艺品市场的方式,邀请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展示他们的作品,让游客体验当地的艺术文化。
3.休闲娱乐区:我们将采用建设公园、游乐场、餐厅、咖啡馆等方式,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4.住宿区:我们将采用建设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方式,提供给游客住宿的场所。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巴塞罗那:高迪的遗产巴塞罗那作为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其中,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是巴塞罗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迪的建筑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忽视。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巴塞罗那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保护和开发旅游业。
首先,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高迪建筑物的修复工作。
他们与专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合作,对建筑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复,使其恢复到原始的辉煌。
其次,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政策,限制了对高迪建筑物的改建和拆除。
这些政策确保了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
最后,市政府积极开发旅游业,将高迪的建筑物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旅游路线,提供导游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巴塞罗那的案例表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只有通过专业的修复和保护措施,才能真正保护好文化遗产。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二、京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京都也面临着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和发展现代城市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京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首先,京都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规划和建筑法规,限制了高层建筑和现代化设施的建设。
他们保留了传统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使京都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保留。
其次,市政府积极推广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吸引游客和市民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文旅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文旅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一、乡村旅游:桂林漓江桂林漓江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漓江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乡村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漓江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
同时,漓江还通过开展农家乐、民俗表演等活动,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二、文化旅游: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文化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故宫注重保护文物,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故宫还通过举办特色展览、文化活动等方式,向游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
三、休闲旅游:海南三亚海南三亚是中国休闲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三亚以其美丽的海滩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发展休闲旅游的过程中,三亚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同时,三亚还通过发展海洋运动、温泉养生等项目,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
四、健康旅游:云南丽江云南丽江是中国健康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丽江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发展健康旅游的过程中,丽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丽江还通过发展温泉养生、中医养生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健康养生的机会。
五、农业旅游: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是中国农业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扬州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村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发展农业旅游的过程中,扬州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扬州还通过开展农耕体验、农产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
六、红色旅游:延安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的典型案例之一。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延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延安注重保护革命文物和遗址,加强相关红色教育和宣传工作。
同时,延安还通过举办红色主题活动、红色旅游线路等方式,向游客传递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旅游资源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资源规划案例分析旅游资源规划是指进一步挖掘、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规划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各类旅游资源最佳利用,促进旅游发展与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旅游资源规划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某个城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当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底蕴不足等原因,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因此,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政府决定开展旅游资源规划工作。
二、规划目标1.旅游资源分类规划:全面基于城市现有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清晰、准确的分类,确定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方向。
2.旅游路线规划:制定符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路线,使游客能够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旅游文化、历史、地貌等。
3.旅游产品规划:制定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市场。
4.旅游配套设施规划:针对现有旅游设施缺陷,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享受旅游。
三、规划内容1.旅游资源分类规划该规划对城市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分类,明确了每一类资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
(1)历史文化遗址:以“古都文化”为主线,集中打造城市的历史民俗、古城、古庙、古建筑、古街区等现存的文物古迹。
(2)人文景观:以“园林文化”为主线,突出城市的市容环境、城市公园、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
(3)自然景观:以“生态文明”为主线,把城市的天然风光与人工景观结合起来,综合开发公园、湿地、绿地、山水田园、江滨风光等自然景观资源。
2.旅游路线规划该规划制定符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路线,包括文化、景观、休闲、奇观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规划如下:(1)古都历史游线: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址为主线,串联起主要的古迹、古文化单位,为游客呈现一个集中体验古代建筑、古代文化的游览路线。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案例一:扬州河网风光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在扬州市郊区的河网地区启动了一个乡村旅游规划项目。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资源评估,确定了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传统农耕文化和历史建筑等资源。
然后,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以扬州特色作为核心,突出河网风光和水乡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接下来,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乡村旅游路线和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洁工作,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包括发布旅游宣传册、举办乡村旅游节和艺术展览等。
同时,注重与周边城市进行合作,开展旅游联动,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增加收入。
通过这些努力,扬州河网乡村旅游项目成为扬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河网风光,体验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并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
这个项目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案例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乡村旅游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拥有独特的苗族侗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推动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当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规划和项目。
首先,政府组织了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然后,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苗族侗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突出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
接下来,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旅游线路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工作,充分展示了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
政府还鼓励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体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并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增加收入。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情境化体验化模式,打造“红色瑞金”——瑞金红色旅游规划2006年4月初,江西省瑞金市旅游局、瑞金市规划局联合发表《瑞金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设计招标公告》,就瑞金市红色旅游项目,提出策划、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全国招标。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孕育了"苏区传统"和"红都"精神,至今还保存着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
瑞金,作为红色政权的首都,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在全国红色旅游中,具有“起点”和“龙头”的地位与作用。
一、瑞金红色旅游市场――紧抓“公家人”,实施跨区域联动瑞金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市场:即由全国各国有和非国有单位及机构公费支出的政治学习游团体。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一市场的特点,是以公费学习为由头,达到学习、游乐、观光,交游的集体组织旅游的目标。
这一市场最主要的单位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团行政院校学员、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教师、各类会议培训等等。
面对该项公费消费市场,我们认为,必需在项目核心吸引力上下工夫,以红色文物保护为基础,在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动性、鲜活性和深刻性的同时,又避免红色旅游产品的单一性,通过丰富绿色景点、民俗文化景点、游乐性项目等等,形成综合性旅游区概念,实现吸引游客的功能配套。
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全力捆绑周边旅游目的地,形成大旅游目的地构架,并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安排多条游程线路,达到红色与绿色整合,以此公费支付,游览几个目的地的旅游效果。
其中,瑞金与永安土楼、厦门、井冈山、武夷山、庐山之间的捆绑销售,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二、农耕文化保护区――保护“红色政权的生存基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产生于广大的偏僻乡村,是瑞金这片土地,滋养了她。
田园环境与农耕文化,是她生存的基础。
因此,必须革命旧址周边的保护田园环境和农耕文化。
规划中不仅要保护革命旧址本身,还必须保护革命旧址的环境。
因此,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了――“农耕文化保护区”。
我们要求,对瑞金的革命旧址,实施田园环境与农耕文化保护,坚决反对在革命旧址的可视范围内,建设现代化的建筑,保护革命旧址的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红色政权的生存基础。
三、从“文物旅游”到“文化旅游”,以“情境模式”打造“体验产品”瑞金红色旅游区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基本上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度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和其它的专项旅游产品发展都比较缓慢。
在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类别下,以博物馆静态景观陈列的方式来表现红色旅游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项目和内容,缺乏旅游精品和旅游名品。
可以说,瑞金的红色旅游,是典型的“文物旅游”,没有形成“文化旅游”,更没有开发出“体验旅游”。
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就是把一般的红色文物陈列展示,即“文物旅游”,转变为以红色年代的生活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形成以情境化为基础的参与式、体验式旅游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红色情境中感悟生活,休闲游乐。
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配合开发射击、攀爬、野战等体验型项目,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体验参与项目体系,将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主流思路。
让红色旅游活起来,遵从让游客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参与体验的创新发展模式(如革命生活体验参与互动活动、大型场景剧或大型场景歌舞、大型模拟实战表演等),完成红色旅游从静到动、从古板到鲜活、从观光到参与体验的系列转变,可以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与档次。
基于此一理念,将沙洲坝旅游区,定位为“红色中国旅游区”,整个旅游区,以30年代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标语、景观、招幌牌匾、衣作、枪炮等等为装饰,恢复红色意境,打造红色环境,形成红色氛围,形成红色生活,达到红色体验的效果。
1、红军村――红色原生态情境体验村项目:(1)红军训练场:大型土草坪军事训练场,设点兵台,设部分军训设施,游客在此可以体验打靶、刺刀、掷手榴弹等军事项目;也可作为省内大中学生的军训基地。
(2)警卫营:为一民居改造的红军营房;(3)司令部:由大地图,指挥所通讯、会议室等构成,有五次反围剿的展示;(4)红军学校:由标语、黑板报、壁报、简陋课桌等构成,有红军课程表;(5)红军食堂:长板凳、长桌子、标语等构成,有红军食谱;(6)军民鱼水池:将某池塘改建为鱼池,池中放养大量红色鲤鱼。
寓民为水、军为鱼、军民鱼水一家亲之意,游客可购买鱼食喂鱼和观鱼。
(7)宗祠大戏台:新建或搬迁一家大型宗祠,仿古,为客家文化陈列及客家参加支持红军的展览,有文艺表演;(8)炮兵营:安排老式大炮、小炮、土炮等展示,有关于中国炮兵的寻根展览;有可以操作的现代高射炮等参与性游乐;(9)兵工厂、武器库及靶场:为红军武器库陈列,土兵工厂陈列、设中国武器史陈列展;靶场为实弹、小口径、箭、激光等;(10)阵地:由壕沟、碉堡、断墙、地道等共同构成,为野战游戏场;(11)医院:为红军医院恢复,设野战医院游戏;(12)红军兵工厂:恢复红军武器制造军工厂,通过铸模、木刻等工艺,游客可参与旧式手枪、步枪、手榴弹、土雷等的DIY制作,并可作为纪念品留念。
(13)苏区红军生活体验基地(党政机关干部吃苦教育培训基地):客源以党政机关干部为主,其他普通游客也可参加。
游客在此基地可参加短期苏区红军生活体验项目,恢复苏区红军生活方式,以粗茶淡饭、自耕自织、农活、旧址前或旧址内的纺线体验、军训、帮老乡收割庄稼为主,意在培养党政机关干部的艰苦奋斗和廉政为民精神,(14)若干民居:利用现有四分之一的民居作为民俗文化展示和茶坊、小吃、商铺等小型游乐场所。
(15)水车:在池塘边放置小水车等情趣化小品。
(16)中央工农戏剧社和工农红军学校俱乐部:积极争取文化部和宣传部拨款,仿照原物比例和建筑形式,修建中央工农戏剧社和工农红军学校俱乐部。
以古樟树、竹林、绿地等自然环境为背景,演出红色原生态歌舞和红色戏剧。
红色环境打造:景区内不修建围墙,而采取利用现有的民居外墙、村内水系改造和小段的仿夯土墙或植物绿篱形成景区的自然封闭系统。
通过村外集中修建居民房置换村内现有的民房,并适当进行建筑里面改造和修复,恢复美丽的乡村原生态,形成田园美景。
在围墙及房壁上刷写革命标语和革命宣传画。
修建以革命领袖和红军为题材的雕塑。
当一天红军、过一天苏区生活。
设红小鬼哨卡,坐畜力车,使用革命语言,使用红军路条,用红军钱币,用红军小号和敲钟来报时,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并可以将这段难忘之旅拍摄下来制作成光盘留念,以强化记忆。
全部居民及服务人员穿着红军装及中式旧服装。
2、“长征出发地”徒步行军体验游――跟随红军去长征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19公里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又是红军一方面主力和中央机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被党史学家称为“长征第一山”。
云石山“长征出发地”行军体验游项目针对大众旅游市场,开展徒步长征体验旅游。
通过这种体验型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触摸那段荡气回肠的风云历史,感悟共和国创立者们的伟大信仰、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革命教育。
要求每一个参加的人,必需穿红军军装、戴斗笠、穿草鞋和绑腿、背步枪机枪,推独轮车等;游客在“行军”途中谁也不能掉队,前面的队伍负责举旗、做路标记号等,后面的队伍负责涂毁路标记号和迷惑追兵等,另由一队游客扮演白军队伍在后面负责追击堵截等,“红军”队员掉队就会有被“俘虏”或“枪毙”的危险(取消资格);打造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纪念馆,作为一个参观景点;以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为起点,打造“红军长征出发广场”,建设誓师亭、送别碑等纪念建筑;改造樟树村为红军战士反围剿战争主题公园村;改造空心村为“红色苏维埃原生态农村”;沿途设置由老乡表演的《十送红军》等情景剧,制造长征出发的气氛;沿途播放《十送红军》、飞机轰炸、枪炮声等背景音乐,创造革命红色听觉气氛;将红军和长征题材的雕塑、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时代的器物等引入本游线沿路,让游客可以触摸历史,给其带来强烈的触觉冲击;沿途都是身穿灰布军装、头戴红五星的红军战士,大街小巷都刷满“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给农民”、“要当兵,当红军”等标语;在终点(云石山)模拟红军会师;举办长征徒步体验旅游摄影比赛和DV拍摄比赛。
四、引入国家行政学院分院,打造公务员培训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一大批部委办,是今天中国各个部位机构的诞生地。
因此,中央各部委到瑞金寻根,找到了国家行政发展的源流,形成了中国行政机构发展的历史展览。
可以说,共和国发源于瑞金,中央部委发源于瑞金,公务员的基础来自瑞金。
因此,景区规划者提出,瑞金应该设立行政博览馆,建设全国性的公务员培训基地,让每一位公务员到瑞金来寻根,来了解历史,来接受革命圣地的熏陶。
为此,景区规划者提出与国家行政学院或中央党校合作办学,成立瑞金分院。
充分利用自己不可替代的宝贵革命历史资源,以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国家管理体制变迁与沿革为主干课程,以体验式、研讨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短期培训和专题研究为主要班次,把中心建设成为配合中央级和省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安排、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激发党员干部燃烧革命激情的“加油站”。
基于此景区规划了“红色博览与培训区”,设计了红色会议中心,根据地大酒店,公务员培训中心,共和国行政博览区,共和国广场等等项目。
五、红绿古三结合――打造特色休闲漂流绵江河是瑞金城市的灵气聚集,是贯穿于瑞金的文化和景观的核心轴线。
因此,打造从叶坪――城区滨河公园――烈士陵园――纪念馆的整条水上游线,成为瑞金旅游整合红色与绿色的最佳方式。
既可以把叶坪的大量游客,直接导入绵江河休闲漂流,形成全新的游憩方式,提升游客的游乐兴趣,实现延长滞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的效果。
游览方式采取游客乘坐竹阀,由叶坪顺流而下,可选择漂流其中的一段,在瑞金大桥上岸游览瑞金城市景观,也可返回完成全程漂流,全程都由导游陪同,介绍河流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发展、意义等,在重要节点处可停船上岸。
整个漂流,以红色旅游景点为起点和终点,中间充满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形成红色、绿色、古色的和谐统一,打造独具魅力的休闲旅游项目。
比如:漂流中点――心愿村,就是一个经典的绿色民俗原生态游乐:新院村,是绵江河漂流中间的一个小村落,我们将其改名为“心愿村”,借800年老樟树祈福,结合鸬鹚捕鱼陪漂,成为极具风情的特色项目。
具体设计要求:以乡土建筑为主,餐饮和乡村接待为内容,主要提供游客午餐、休闲品茗、游泳、农家娱乐等等项目。
(1)神树祈福:800年古樟,利用树前老屋设小祭司坛,开展祭祀树神,系红布条许愿等祈福活动,(2)乡村化的码头:紧邻神树,同时作为鸬鹚陪漂的起漂点和鸬鹚捕鱼表演活动的固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