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海洋教育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海洋1. 海洋的基本概念2. 海洋的特点3. 海洋的重要性第2课: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分类2.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3. 海洋生物的保护第3课:海洋资源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课:海洋灾害1. 海洋灾害的类型2. 海洋灾害的原因3. 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第5课: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及保护意识。

3. 学生对海洋资源、灾害及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海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

3. 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活动安排第1周:认识海洋第2周:海洋生物第3周:海洋资源第4周:海洋灾害第5周:海洋环境保护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认识海洋生物,了解海洋资源、灾害及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及保护,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1. 授课:认识海洋2. 作业: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总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第2周:1. 授课:海洋生物2. 作业:识别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第3周:1. 授课:海洋资源2. 作业: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思考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4周:1. 授课:海洋灾害2. 作业: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及原因,思考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第5周:1. 授课:海洋环境保护2. 作业: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思考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海洋教育》一年级上册

《海洋教育》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5.多姿多彩的大海
活动目标:
1.知道海水的各种颜色及其原因
2.知道的不同形态
活动重难点:
海水的各种颜色及其原因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思考。

1.指导学生读图,说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画面,把自己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画面上的事物,更要看到颜色变化和光照天气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本课的情境图设计直观而富有童趣,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观图、说图的习惯和能力。


二、大海是个调色板
1.说一说。

师谈话:我们生活在大海边,说一说不同天气下大海的颜色变化
学生交流。

2.猜一猜。

师:大海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知道海水受到各种影响而变色。

树立环保观念。


三、大海是个魔术师
观察图片说说大海的形态各异
讲述一下自己遇到的所见到的大海的样子
简单介绍一下地中海和世界上最小的海。

少儿必背海洋的百科知识介绍

少儿必背海洋的百科知识介绍

【导语】孩⼦要提升认知⽔平,不仅仅要体现在课堂上。

这些百科知识从很⼤程度上丰富孩⼦们的知识,拓宽孩⼦们的知识⾯。

下⾯是⽆忧考分享的少⼉必背海洋的百科知识介绍。

欢迎阅读参考!篇⼀1、海⽔热量的⽀出海⽔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2、影响海洋表层⽔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象、洋流等。

3、海⽔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道向两极递减。

4、海⽔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温度变化较⼤,深层海⽔温度变化不⼤。

5、海⽔对⼤⽓温度的调节作⽤海洋⾯积⼴,⽔量⼤,⽽且热容量⼜很⼤。

6、海⽔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9、影响海⽔盐度的因素降⽔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汇⼊(径流量)。

10、盐度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篇⼆1、海⽔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潮和⼩潮)、洋流2、洋流的概念海⽔常年⽐较稳定地沿着⼀定⽅向作⼤规模的流动。

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4、风海流的成因盛⾏风吹拂海⾯,推动海⽔随风漂流。

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旋型。

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6、世界洋流模式(中、⾼纬)北半球中⾼纬是⽓旋型⼤洋环流,呈反时针⽅向流动。

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

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道暖流、⽇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道暖流、东澳⼤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利亚寒流。

11、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集装箱船、⽆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航线服务。

12、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本、澳门。

13、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态破坏。

14、海洋污染的产⽣原因陆地上的⽣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杀⾍剂、⽯油渗漏)15、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物,甚⾄危及⼈类的健康。

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关于海洋的小知识一、海洋的定义与特点海洋是指地球上覆盖着大部分表面的咸水体,是地球最广阔的水域。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

海洋具有以下特点:1. 咸水:海洋中的水含有盐分,平均盐度约为3.5%。

2. 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3. 影响全球气候:海洋是地球的热交换媒介,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4. 存储巨大的能量:海洋中蕴含的能量是人类所需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海洋的分区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海洋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主要包括:1. 近海区:指离陆地较近的海域,一般包括陆缘海、大陆架和大陆坡。

2. 开阔海区:指远离陆地的深海区域,水深较深,生物资源相对较少。

3. 深海区:指海洋中水深超过2000米的区域,生态环境极端恶劣,光线稀少,温度低,压力高。

4. 极地海区: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海域,水温极低,寒冷条件下仍能存在生命。

三、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

海洋中的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渔业的重要资源。

此外,海洋中还有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保护海岸的功能。

四、海洋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1. 海洋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等的排放导致海洋污染,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威胁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海洋酸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海洋中的酸性增加,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面临威胁。

五、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海洋污染。

2. 实施渔业管理,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3. 提倡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教育知识点总结

海洋教育知识点总结

海洋教育知识点总结导言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未被完全探索的领域之一。

作为地球表面的七成,海洋对于地球自然系统的运行和人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海洋教育则是传播海洋知识和观念、培养人们对海洋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人们海洋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海洋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科技五个方面总结海洋教育的知识点。

一、海洋的基本特征1. 海洋的地理位置:地球上的七成面积被海洋覆盖,其地理位置呈现“大陆环绕着海洋”的特征。

不同的洋流和洋团对全球气候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2. 海洋的构成元素:海洋主要由水和盐组成,其中水的含量占比99%。

海水中的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3. 海洋的地形特征:海洋的地形特征主要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山、大陆架等,它们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有着显著影响。

4. 海洋的运动特征:海洋主要通过洋流、海浪等方式进行运动,这些运动对于全球气候和自然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5. 海洋的气候特征:由于海洋的大面积和高热容性,它对气候的形成和调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热带海洋对于热带气候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1. 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多种类别。

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氧含量等因素,以及海底地形、洋流等地理因素。

3. 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构成了庞大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食物链、生物圈、水生植被等。

不同的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4. 海洋生物资源的价值: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包括食用海产品、医学海产品、海洋生物提取物等。

同时,海洋生物资源也需要被合理保护和利用。

三、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废水排放、垃圾堆积等多种形式。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学建议(7.11)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学建议(7.11)

《海洋教育》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一年级)1.多姿多彩的大海活动目标:1.通过关注大海的颜色、形态,知道大海是千变万化的。

2.初步了解大海不同颜色的成因。

3.初步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都看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再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

通过画面中小朋友和爸爸的对话:“大海真蓝啊”以及小朋友的问题“海水为什么没有颜色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大海是块蓝宝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看到的大海的颜色,探究海水颜色的成因。

然后教师结合图例浅显地解释海水的颜色适合光照有关系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海颜色的成因。

大海是个调色板:教材用青岛栈桥在晴天、阴天及夕阳西下时等不同天气情况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发学生探究“为什么大海的颜色不一样?”引导学生感受大海颜色的变化。

大海是个魔术师:教材呈现了同一区域的大海在涨潮和退潮时的图片,以及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图片,教师可通过课件出示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形态的变化。

最后可让学生画一画或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大海。

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关注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

2.美丽的海滩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海滩的种类,感受海滩的美丽。

2.了解不同海滩的用途。

3.通过海滩探秘活动,培养学生亲近海洋、探究海洋的情感。

教学建议:情境导入:教材呈现了金沙滩的美景,并将沙滩近景作为特写镜头,旨在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

海滩美景荟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组有代表性的海滩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从而认识到海滩在颜色、质地上种类的不同;然后通过“异域采风”环节,展示世界各地典型的海滩,让学生在认识海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海滩的美。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见过的海滩的样子。

继而指导学生欣赏海滩图片,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是不同种类的沙滩,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科学海洋(一)(课件)

小学科学海洋(一)(课件)

小学科学海洋(一)(课件)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

它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关于海洋的基本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海洋知识(一)。

第一节:海洋的定义和特征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海洋区域,如大洋、海湾、海峡和海沟等。

海洋面积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咸水:海洋水中含有丰富的盐分,使其与淡水有很大的区别。

2. 潮汐: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海洋中出现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即涨潮和退潮。

3. 波浪:海洋表面产生的波浪是由风力和海洋潮汐引起的,波浪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 巨浪:在特定的条件下,海洋中也会形成巨浪,即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第二节:海洋生物海洋是生物的家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中层生物三大类。

1.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等。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也是调控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生活在海洋底部,如螃蟹、海星和贝类等。

它们栖息于不同的海床环境,如珊瑚礁、沙滩和岩石等。

3. 中层生物:中层生物生活在海水中的中层区域,如鱼类和海豚等。

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中上层位置,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海洋资源海洋是珍贵且丰富的资源之一,包括了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1. 生物资源: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渔业资源,如鱼类、虾类和贝类等。

海洋中还有一些药用生物资源,如海藻和海洋动物等,它们常被用于制药工业中。

此外,海洋中的珊瑚、珍珠和贝壳等也是重要的工艺品和装饰品材料。

2. 非生物资源: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盐等。

它们对人类的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应注重学习的海洋知识

小学生应注重学习的海洋知识

小学生应注重学习的海洋知识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奇妙景观。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扩展他们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生应注重学习的海洋知识。

一、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

它不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水资源,还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中的潮汐、洋流和海洋生物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海洋知识,小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地球。

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是众多生物的家园,拥有各种各样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例如,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可以长达30米,体重超过150吨。

海洋也是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的栖息地,这些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小学生学习海洋知识时,可以了解到不同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包括食物、能源、药物、矿产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习海洋知识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例如,要提倡小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和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习惯,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通过参加海滩清洁活动等方式,亲身体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海洋科学的探索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地理、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通过学习海洋科学,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学习海洋中的地理特征,如海底山脉、海沟等;学习海洋中的生物,如海藻、珊瑚等;还可以了解海洋中的自然现象,如海浪、潮汐等。

同时,也要鼓励小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例如观察水的浮沉性,探索海水中的溶解物质等。

总结起来,小学生应注重学习海洋知识,因为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一年级
1.大量泥沙流入大海,使海水呈现黄色。

2.海滩上的沙子让太阳一照,金光闪闪的。

3.海水浴场的沙子又细又干净,来玩的人可多了。

4.鲸鱼不是鱼,海马是鱼。

5.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脊椎骨。

6.旗鱼是游泳冠军,飞鱼是跳远冠军。

7.鲸喷出高高的水柱,那是它在呼吸呢。

8.小海豹的毛厚厚的,冬天就不怕冷了。

9.海兽就是海洋里的哺乳动物。

它们的特点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身体
呈流线型。

10.蓝鲸是地球上最大、最重的动物。

11.宽吻海豚可聪明啦。

12.座头鲸是海洋里的“歌唱家”。

13.抹香鲸能潜到海平面以下2000米左右。

14.一角鲸有“海上独角兽”的美誉。

15.海獭会利用石头砸开海胆壳。

16.海象聚在一起睡觉。

17.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

18.中国大陆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9.海水又苦又咸,直接饮用海水对身体健康有害。

20.被海水打湿的衣服,干了以后会有白色的痕迹,因为海水中有盐。

21.世界上最咸的海——红海。

22.世界上最淡的海——波罗的海。

23.抓螃蟹时,拿螃蟹壳的两侧才不会被夹到。

24.如果手被螃蟹夹到,赶快把手和螃蟹放到水里,同时敲螃蟹的背。

25.螃蟹的身体有硬壳保护。

26.海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很多危险,能平安长大的海龟数量很少。

27.金枪鱼成年后要返回出生地产卵。

28.须鲸夏季在两极海域觅食,冬季到温暖的海域生产。

29.海鸥随着季节的变化南北迁移。

30.贝壳做的标本在生活中很常见。

31.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

32.游泳时腿抽筋了,不要慌,先停止游泳仰面朝上。

33.600多年前,他7次远航,实现了一次航海史上的壮举,书写了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他就是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34.海水里有盐,不同海域的海水味道有差别。

35.大海很大,地球是个蓝色水球。

36.我画美丽的大海:
多姿多彩的大海,美丽的海滩,鱼儿们在开运动会,人们在海滩上快乐地玩耍……快拿起小画笔,画一画自己心中美丽的大海吧!
小学教育
本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