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2021年寻乌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寻乌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丽丽姑娘陆清时每次遇到名字叫丽的女孩,我都会深觉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重视,好像就此被打上了平凡的标签一样。
很久以前在我认识陈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陈丽在学业上毫无天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
她的座位也被越移越后,老师们提起她总像面前有只苍蝇那般不耐烦。
高中总开那种要命的家长会,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
我妈奋笔疾书记着老师说的话,忙里偷闲还要嘲笑她们:“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的嘲笑肯定是有的。
因为走得近,班主任总让我帮陈丽补课,好像不让她拖班级后腿是我的义务一样一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忍不住来气,我一生气她就跑到楼下小超市买柠檬奶茶、妙芙蛋糕哄我。
陈丽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多,她做好多副业,比如代借漫画书、代买电影票、代送鲜花。
陈丽为这些小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拿个小账本在我面前算得格外顺j留,还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
成长总会经历些不可预料的意外,而那时候,陈丽表现得异常坚强。
她开出租车的爸爸在她高二那年得肺癌拖了半年去世,她拉着我在小区门口呆坐了两个小时就转头对我说:“我好了,谢谢你陪我。
”后来我觉得,可能陈丽就是在那个晚上长大的,她把所有失去的悲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都凝结到了一起,转化为对赚钱的热爱,隔壁班有两个女生吃着陈丽大热天跑腿买来的可爱多,还嘲笑她:“你说那个陈丽是不是想赚钱想疯了。
”那一瞬,我有点心疼陈丽。
当我们不愿意坐公交出门就打出租的时候,陈丽已经因为给快餐店送外卖而对这个城市的道路了如指掌、陈丽绑一个高高的马尾,光亮的额头上总是一层汗。
一小时八块钱的工资,风雨无阻。
有几次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了笑,擦擦汗,然后转身就开始忙碌。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处的那些地方李 娟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
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
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
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
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
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白的毡房子。
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她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
细嗅一下,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
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
我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
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
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
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们一家汉人。
“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嗯。
”“现在还在吗?”“走了。
”“往哪里走了?”他也指一下远处。
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
这个小孩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
我想这个小孩一定是太寂寞了。
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
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喂——小孩!你多大了?”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七岁……”“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他就一个劲儿地笑,再也不说话了。
“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一听,转身就跑。
我也笑着扭头走了。
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
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2)(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你就是我要等的人故事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 阅读附答案

你就是我要等的人故事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阅读附答案阅读新天地。
你就是我要等的人故事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
一个夜晚,一位老人立在寒冷的渡口想乘船过河。
漫天飞舞的雪花将他弄成了一个雪人。
(果然显然居然),他在这里等了很长的时间。
他想挪动一下身子,腿僵直而麻木。
他想:家是回不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沿着河岸的羊肠小道,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
老人大喜过望,用(等待期待)的眼神打量着依次从身边跑过的骑手。
他想开口叫住谁,嘴却没有发出声音来。
最后一名骑手在即将和他擦身而过时,勒住缰绳转过身来,向他投过来同情的一瞥。
也就在那一瞬间,老人脱口而出:“先生,救救我。
要知道,我很难走回去了。
”骑手看着老人,回答说:“来吧。
”见老人已经无法挪动身体,骑手跳下马背,将老人扶上了马鞍。
骑手将老人送回了家中。
那是一个小巧而温暖的村舍。
当他们走进村舍的时候,骑手不解地问:“先生,我注意到,前面过去了好几个骑马的人,你没有求助,为什么呢?如果我拒绝了你的请求,把你丢在寒冷的雪地里,怎么办?”老人慢慢下马,用一种钦(qīn)佩的眼光,看着骑手说:“我在等一位好心肠的人,我相信会有这样的人。
你就是我要等的人,因为你生命中有着最美好的东西。
谢谢你,年轻人!”骑手感慨地说:“你对我的评价太高了。
我有这么好吗?”而在他心底里,他已经决定按老人的话去做。
那名年轻的骑手就是后来做了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老人为什么向最后一名骑手求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怜悯——()敬佩——()反义词:温暖——()大失所望——()4.“你就是我要等的人,因为你生命中有着最美好的东西。
”“最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划去:果然居然等待2.“略”3.同情钦佩寒冷大喜过望4.“略”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理解(二)(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理解(二)(含答案+详细解析)期中复习专项训练——阅读理解(二)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孩子,我在等你犯错①我问儿子:“今天偷看电视了吗?”②暑假,我们规定,你白天不许看电视。
你却故作轻松地回答说:“没有哇。
”我盯着你,又严肃地问:“真的没看吗?你要诚实地回答我。
”你低下了头。
接受完惩罚,你怯怯地问我:“爸爸,你是怎么知道我偷看电视的?怎么每次我一犯错误,你就能抓住我,好像总是在我身边似的。
”③其实,下班一回到家,我就悄悄摸了下电视机,机身是热的。
这个秘密,我当然不能告诉你。
但是,孩子,有一点你说对了,每次你犯错误的时候,我都会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你身边。
孩子,____________!④你成长的过程,几乎总是伴随着错误。
你刚学会走路,还不会看脚下,没走几步,就被地上一块小砖头给绊倒了。
你哭了,我将你扶起来,指着那块小砖头,告诉你,走路时要避开它。
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被绊倒了,摔痛了,从此就会记住,路上的石头是会绊脚的。
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多少这样的石头啊。
天知道我们要摔多少跤,才会真正长大。
⑤你终于可以自己满世界地跑了。
有一年冬天,小区里的水池刚结了冰,你就尝试着想从冰上走。
那么薄的冰,哪能承受得了你的体重呢?你的脚刚刚迈上去,冰就“咔嚓”一声碎裂了,你一脚踩进了刺骨的冰水里,吓得尖叫起来。
我冲过去,一把将你拽了上来。
孩子,我一直暗自注视着你,我知道你会好奇地不知深浅地在冰上走,而只要你踩在冰上,就一定会掉进水池里。
我当然可以制止你,让你不要犯这个错误,但我没有。
我不想阻止你的探险,人一定得有一点好奇心,要有一点探险精神。
孩子,____________ !⑥有一天,你和几个小朋友在楼下玩。
突然,你和其中一个比你小的小朋友发生了矛盾,最后,你竟然从他手上强行将玩具抢了过来。
我的孩子,我知道迟早有一天你会犯这个错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单元 阅读提升练习(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5单元阅读提升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天堂里的老师》,完成练习。
天堂里的老师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 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有一天,他请求我10 点以后为他亮一个小时的灯。
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 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
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
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弥.留夭.折(2) “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 “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呢?(4) 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木匠张三》,完成练习。
木匠张三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我也跟着叫。
初次见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实在,干活不惜力。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上语文优质阅读练习九(含优质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上语文优质阅读练习九班级:姓名:沈艺娟①您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暖暖的午后,大家拼命抵抗睡意侵扰,努力进入工作、学习状态,这时,一个人打了哈欠,随后(1)“哈欠病毒”迅速蔓延到整个办公室?是的,不管是在办公室、教室还是电梯间,有时候看到别人打哈欠,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哈欠。
那么,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②古人类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从远古时期人类祖先沿袭下来的一种社交行为。
在那个生存条件恶劣的年代,古猿只有依赖社群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彼时,我们的祖先还是通过肢体进行交流,当其中一个古猿挥动肢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相邻的同伴就会模仿这个动作并传递给下个小伙伴,直至整个群体都收到消息。
于是,当夕阳西下,行进中的古猿群里一个体力不好的家伙打了第一个哈欠,为了将“队伍里有个小伙伴需要停下歇歇”这条信息宣传开来,身旁的小伙伴便逐个模仿起打哈欠的动作,很快整个队伍便(2)“听取蛙声一片”了。
这时,行进的队伍会停下来,大家休息恢复体力。
于是,打哈欠这个社交行为便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遗传到晚期智人和现代人的身上。
③因此,所谓的打哈欠“传染”,确切来说应该是打哈欠模仿。
在研究中,神经学家们发现,在人类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里,埋伏..着一种名为(3)“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
当人类看到某种动作、声音时,视觉会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大脑皮层,此时“镜像神经元”被激活,促使人们模仿这些行为。
不过,大部分人类幼崽并不会被“传染”打哈欠,因为打哈欠是大脑高级意识和智力负责的一种复杂社会行为,只有四岁以后的儿童才有能力辨别这一动作,并且互相“传染”。
④有研究者认为,打哈欠“传染”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又称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
在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回答一个关于移情能力的问卷,并和一位“带领者”在房间里相处十分钟,而“带领者”会在这段时间里故意打哈欠。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把自己当成普通老百姓的不乏其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我的家住在西郊一个叫挂甲屯的幽静的小村,离我的住宅不远有一处荒废了多年的吴家花园。
1959年下半年,吴家花园搬来了一个新住户。
不久,人们就常常看到一位老人背着双手在村街的土路上沉思漫步。
后来,也不知谁走露了“风声”,小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新住户就是被罢了官的彭老总。
从此,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地喊他“老头子”,孩子们则尊敬地称他“彭爷爷”。
一天黄昏,我和母亲在院子里乘凉,彭老总精神爽逸地来到我家。
他穿一身染成了黑色的旧军服,脚上一双旧布军鞋,是再普通不过了。
他和蔼可亲地询问我母亲的年龄,母亲告诉了他,他爽朗地笑着说:“你比我大两岁,你是我的老姐姐。
”从此,他便一直喊我母亲“老姐姐”,我的母亲也乐意地认下了这个找上门来的“弟弟”。
后来,他便常常到村里一些人家去串门,询问人们的生活、队里的生产,拉家常,问疾苦,亲亲热热,无间无隔。
谁也不相信终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这位如此平易近人的老人,竟是当年威震敌胆、横扫千军的元帅。
有一回,他在街上碰见了我,问我是否读过《马克思传》这本书,说这是一本好书,要我认真读一读。
他还很有兴味地跟我讲起了马克思怎样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一生。
末了,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老想着自己,为自己活着,那他活着就是没有意义的。
”从他那自言自语的神态中,我感到他并不是专门讲给我听的,倒像是他内心的严格的自励。
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我结婚那天,彭老总来我家串门。
一进门就嗔怪起我的母亲来,说这样的大事为什么不告诉他。
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倒真像是我家的一位至亲。
他坐了坐,说了些祝福我们的话就走了。
不一会,就派人给我们送来了礼物:一套玻璃酒杯和一幅仿制明代唐寅的《听涛图》织锦画。
那酒杯一共六只,装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六只杯子,六种颜色,六种花纹,透过那不同的色泽,看到里边仿佛永远装满了美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①母亲真的老了,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
回家?”我哪有时间回家。
她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了耐心,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地挂了电话。
②隔几天,母亲又问,只是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
我终于不
忍心,说下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最后,我到底没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母亲这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
”
③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
孩子嚷嚷雪糕没了,
我只好下楼买。
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母亲。
她刚下车,胳膊上挎个篮子,背上背个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
在拥挤的人流里,她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我大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过来,她竟惊喜地说不出话。
④一到家,她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
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都裹着胶布,
手背有结痂的血口子。
她笑着说:“这是咱家院里的,你最爱吃的。
”我这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千里迢
迢,坐最便宜、没有空调的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
⑤所以,我相信,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⑥母亲只住了三天,就悄悄订票,悄悄离开,才回去一星期,又说想我,又催我
回家。
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些!”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电话:“你妈病了,快回来。
”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末班车。
⑦一路上,我默默祈祷。
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也是需要母亲的。
⑧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笑。
我抱住她,责怪道:“你说什
么不好,说有病,亏你想得出!”
⑨没待几天,我急着要走,母亲说要好好给我做顿饭。
她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
端上桌,我不禁惊异,鱼鳞没有刮净……让人无法下筷。
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竟邋遢成这样。
母亲见我不吃,心疼地送我去坐车,还不停地嘱咐我注意身体。
车子开了,她急着下去,衣角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
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你小心些!”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边喊:“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
⑩这以后,母亲仿佛满足了,竟没有再催我回家,只是说些开心的事:家里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要在院里种好多花……听着听着,我的心得到一片温暖。
⑪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电话说母亲病了,赶紧回家。
我哪里相信,半信半疑地往家赶,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
车到村头,我伸长脖子张望,母亲没来,我心里颤颤地有了不祥的预感。
姨妈说,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
⑫原来半年前,她被诊出癌症,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自己安排妥当后事。
姨妈还说,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费劲。
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
原来,母亲知道所剩时日不多,才不停打电话叫我回家;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她视力模糊时给我做的!我走的那晚,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跌倒了几次,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母亲,在生
命最后的时刻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穿的紫衣裳。
你留下所有的爱和温暖,安静地离开。
⑬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我的人,也就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那么久。
⑭母亲啊,如果有来生,我会牵着你的手,我会陪你慢慢走,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
(文章有删改)(1)文章以“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边喊:“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⑫段中加点词语。
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⑭段“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
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
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
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
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以以“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为题目,给人留下悬念,暗示文章主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越。
(2)①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此题先判断清楚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再结合内容进
行具体分析。
这个句子是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了母亲送我离开的情景,表现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②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与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
根据上下文可见,“挖”,指的是“掘(刨)”,意思是我得知母亲病重期间,还坚持为我做饭的痛苦(心情),表达我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解答句子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挖掘出句子的深层
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这句话写出了天下母亲对儿女付出的爱,不要求回报,只是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而我们把这爱却不放在心上。
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后悔内疚愧之情,也是对天下儿女的奉劝:愿天下儿女能常陪伴父母,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
结尾卒章显志,深化中心。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熟知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然后根据文意去判断其作用。
写星期六天气热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与母亲千里迢迢坐最便宜的没有空调的车来给我送我最爱吃的水果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母亲身患癌症仍一心挂念我以及对我的疼爱。
答案:
(1)文章写了母亲患病后盼望我回家,送我最爱吃的东西,给我做最好吃的菜肴,即
使去世,也留给我爱和温暖,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体谅(理解),表达我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题目设置悬念,暗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了母亲追赶车子送我离开的情景,表现母亲
对我离开的不舍,对我的体谅与疼爱。
②挖,掘(刨),运用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表现了我得知母亲身患重病,仍默默为我做饭的感受(心情),表达我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痛悔)
(3)母亲对我们付出所有爱,老了只是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而我们只顾忙自己的事,把这爱当做了理所应当。
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也是对天下儿女的规劝:希望天下儿女能多陪伴父母,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
结尾卒章显志,深化中心。
评分意见:本题(4分)。
(4)示例:
对比:写星期六天气热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与母亲千里迢迢坐最便宜的没有空调的车来给我送我最爱吃的水果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母亲身患癌症仍一心挂念我以及对我的疼爱。
伏笔:写我最后一次回家,母亲没有来接我,为下文母亲去世埋下伏笔,更能突出母亲安排好后事,不给我添麻烦,对我的疼爱,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侧面描写:写母亲去世后,姨妈对母亲病情的交代,侧面烘托了母亲宁愿自己默默承受病痛和孤独,也不愿给我带来麻烦,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
评分意见:本题(6分)(手法(2分),概括内容(2分),表达效果(2分)。
意思对即可。
)
【解析】
本文写了母亲患病后盼望我回家,送我最爱吃的东西,给我做最好吃的菜肴,即使去世,也留给我爱和温暖,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体谅(理解),表达我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句子赏析常用方法
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