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_7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卷十七《孔子集语》卷十七《庄子·杂篇·列御寇》鲁哀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幹,国其有瘳乎?"曰:"殆哉汲乎!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爱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与?予颐与?误而可矣。
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
为后世虑,不若休之,难治也。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商贾不齿,虽以士齿之,神者弗齿。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訙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绎史·孔子类记》四引《庄子》孔子舍于沙丘,见主人。
曰:"辩士也。
"子路曰:"夫子何以识之?"曰:"其口穷踦,其鼻空大,其服博,其睫流。
其举足也高,其践地也深,鹿合而牛舍。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
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
仲尼曰:"知治之道也。
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
此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
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
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
行所易,不关所恶,故人以为易,故行之。
"《公孙龙子·迹府》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
左右请求之,王曰:"止。
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
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摘抄:1、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论语·里仁》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论语·卫灵公》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述而》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论语·述而》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论语·八佾》7、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8、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论语·里仁》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下面是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请参考!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集语_9

孔子集语卷七《孔子集语》卷七臣术六《尚书大传》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
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邪!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邪!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邪!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邪!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
"《韩诗外传》五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
"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
"《韩诗外传》七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前,洞洞焉若将失之,可谓子矣。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业,履天子之位,听天子之政,征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地,振恐海内,可谓能武矣。
成王壮,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请然后行,无伐矜之色,可谓臣矣。
故一人之身,能三变者,所以应时也。
"《韩诗外传》七子贡问大臣,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
"子贡曰:"否。
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
"孔子曰:"产,荐也。
"子贡曰:"然则荐贤贤于贤?"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
有此三者,又何加焉!"《说苑·臣术》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
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
"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汝闻进贤为贤邪?用力为贤邪?"子贡曰:"进贤为贤。
"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孔子的经典语录

孔子的经典语录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巧言令色,鲜亦仁!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9.朝闻道,夕死可矣.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2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3.君子周急不继富.2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8.子不语:怪,力,乱,神.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1.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36.德不孤,必有邻.3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1,君子有三忧:弗知;知而不学;学而不行。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忧虑:不知道,能没有忧虑吗?知道了而不学习,能没有忧虑吗?学习了而不实行,能没有忧虑吗?”2,君子乐终身,小人忧一世。
原文: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己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己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也。
”3,君子有三思:少思长;老思死;有思穷。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君子有三件值得思考的,而不能不思考。
这就是: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没有本领;老了不教诲人,死了就没有人思念;富有的时候不施舍,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援助。
因此,君子小时候思考长大以后,就要学习;老了思考死后,就要诲人;富有的时候思考贫穷,就要施舍。
”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5,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7,不耻其亲,君子这孝也。
译文:不使父母蒙受耻辱,这是君子的孝。
8,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译文:伐一棵树、杀一只禽兽,如果不在适当的时节,就不是孝。
9,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
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过也。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译文:即使有全国无双的大力士那样大的力气,也不能把自己身子举起来,并不是他没有力量,而是情势决定的。
所以,在家而行为不良,是自己的罪过;出门而名声不显,是朋友的过错。
因此,君子在家就纯洁自己的行为,出门就交结贤良的朋友,怎么能没有孝名呢?10,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知道如何事奉人,然后就能使唤人。
孔子警句语录精选

孔子警句语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评语大全、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s,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子警句语录孔子警句语录汇总100句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语录100句附释文

孔子语录100句附释文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语录100句附释文,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有教无类。
——摘孔子《论语》译文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孔子《论语》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孔子《论语》译文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5、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译文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有杀身以成仁。
——摘孔子《论语》译文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道不同,不相为谋。
——摘孔子《论语》译文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小不忍,则乱大谋。
——摘孔子《论语》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0、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译文《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译文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1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译文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17、当仁,不让于师。
——摘孔子《论语》译文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集语
卷十四《孔子集语》卷十四
《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孔子贵仁。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
《刘子·惜时》仲尼凄凄突,不暇黔。
《论衡·须颂》孔子显三累之行。
《论衡·幸遇》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左右曰:"久矣!"孔子曰:"恶其久也。
"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
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
《论衡·言毒》孔子见阳虎,却行,白汗交流。
《御览》六十三引《论语比考谶》水名盗泉,仲尼不漱。
注曰:夫子教于洙泗之间,今于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领徒之所也。
《文选》陆机猛虎行注引《尸子》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
恶其名也。
《说苑·说丛》水名盗泉,孔子不饮。
《后汉·钟离意传》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
三年,然后胜之。
《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
《列子·说符》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
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
"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
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
其事未究,姑复问之。
"其子又复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
"复教以祭。
其子归致命。
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
"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北堂书钞》百三十七引《韩诗外传》孔子使子贡,为其不来,
孔子占之,遇鼎。
谓弟子曰:"占之遇鼎,皆言无足而不来。
"颜回掩口而笑。
孔子曰:"回也何哂乎?"曰:"回谓赐必来。
"孔子曰:"何如也?"回对曰:"乘舟而来矣。
"赐果至矣。
《艺文类聚》七十一引《冲波传》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
孔子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足不来。
颜回掩口而笑。
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也?"曰:"无足者,乘舟而来至矣。
"清旦朝,子贡果至,验如颜回之言。
《说苑·辨物》孔子晨立堂上,闻哭者声音甚悲,孔子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
孔子出,而弟子有吒者。
问:"谁也?"曰:"回也。
"孔子曰:"回何为而吒?"回曰:"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独哭死,又哭生离者。
"孔子曰:"何以知之?"回曰:"似完山之鸟。
"孔子曰:"何如?"回曰:"完山之鸟生四子,羽翼已成,乃离四海,哀鸣送之,为是往而不复返也。
"孔子使人问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之,将与其别也。
"孔子曰:"善哉!圣人也。
"
《庄子·杂篇·外物》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箕圆五尺。
"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
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而不能避刳肠之患。
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
《史记》褚少孙补龟策传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
日为阳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蝟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
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
日辰不全,故有孤虚。
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据;罔有所数,亦有所疏;人有所贵,亦有所不如。
何可而适乎?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世为屋,不成三瓦而居之,以应之天。
天下有阶,物不全乃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