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专题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科目:地理课型:新授教学时间:课时:2序号:10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环境问题学法指导: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预习卡片】图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季节河、湖沼泽河流山脉长城运河地区分界线湖泊沙漠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参考《区域地理》124-128页和地图册)1.描绘西北地区的界限2.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3.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三山夹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在图中填上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5.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弱水)6.参考地图册,找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所处温度带和干湿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地区;【教学过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合作探究一:1.读“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图二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400(单位:mm)50大(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800兴400安400丁哈尔滨岭50800乌鲁木齐400托克逊乙50敦煌甲5040呼和浩特丙800银川北京A4001208090100110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兰州800(1)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图中A处降水量较(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

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事迹。

3. 了解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下升沉,气候干燥。

-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 西北地区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事迹- 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西北地区有许多闻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西安兵马俑、甘肃马蹄寺、新疆喀什古城等。

3. 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西北地区以其奇特的风味和美食而闻名,如陕西的羊肉泡馍、甘肃的拉面、新疆的烤全羊等。

-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有着奇特的服饰、舞蹈和音乐表演。

4. 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 通过进修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大和国家认同感。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风貌和名胜事迹。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北地区的印象和感受。

3. 制作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体验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

4. 举办西北地区文化展示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

四、导学评判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导学活动,能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知识掌握: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对西北地区的喜爱和敬重之情,是否能够体现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希望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和国家认同感。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打印 地理:中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学案

打印 地理:中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学案

中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西北地区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图表落实1.读下列两幅图,完成相应要求。

据甲图,完成(1)~(2)题。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山脉: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G____,H____。

平原:I____,J____。

高原:K____。

盆地:I____,M____,N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据乙图,完成(3)题。

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序号本区的邻国: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序号代表地形区名称:A____山脉,B____山脉,C____盆地,N____高原。

(3)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____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____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____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____板块和乙____板块交界处。

(5)填出序号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____、____;T____、____。

学海导航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包括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

3.人口:占全国的4%,面积占全国的30%,民族中汉族占2/3,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

二.地形、河流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多沙漠、戈壁。

2.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三.气候1.干旱气候为主,降水自东向西从400mm到50mm以下,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三、导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

四、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地势高大,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河流。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气候条件恶劣。

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林业发展较好。

近些年来,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西北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骆驼、马等动物,还有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和建筑风格。

西北地区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如羊肉串、拉面、羊肉泡馍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五、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请同砚们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3.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的作文,表达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敬意。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增强了文化自大和民族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西北地区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1

我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1

我国的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第1组任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邻国)及范围。

第2组任务: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

第3组任务: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

第4组任务: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第5组任务:西北地区农业类型及分布地区。

第6组任务: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治理措施。

课中教学设计
活动一:预习检查、查漏补缺
活动要求:
第一步: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展示本组预习情况。

(其余的全班同学,认真听,快速用笔写,自己发现的问题,以便更正与补充)
第二步:本组组员根据展示同学信息展示情况,积极为小组查漏补缺。

第三步:其它组的同学,查找展示小组语言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对易错点点播)
活动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典题剖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气候干旱、沙漠
广布的原因?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2)总结图中绿洲、城镇分布的特点,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4)推测本区河流的主要功能、农业类型、代表农作物,并试着分析为什么新疆的
瓜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5)指出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特点。

(6)运用图中信息,推测一下盆地内部可能的交通方式并陈述理由。

活动三:区域发展、你我助力!
“我为西北发展,献计献策!我为兴文发展,出谋划策!”(彩色卡纸呈现并收集好)。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入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片奇奥的土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一起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二、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4. 了解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西北地区的宣传片,感受其奇特的自然风光;2.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印象,分享每组成员对西北地区的了解;3. 贴上地图,让同砚们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四、进修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里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以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闻名山脉为特色,还拥有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奇特地貌。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里曾是秦、汉、唐等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兵马俑、莫高窟等。

3.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西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拥有奇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景观。

4. 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西北地区的人们有着奇特的风俗习惯,如新疆人民喜欢骑着骆驼、跳着热巴舞;青海人民喜欢唱青海戏、吃青稞酒。

这些风俗习惯反映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奇特魅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亲身体验其美丽与奇奥,让我们一起探索西北地区的奥秘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国西北地区专题
以西、、以北的内陆地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甘肃的镍矿,甘肃
西北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基地和富有特色的农业、农业区,本区有全国重要的
图示地区自然景观以为主,成因是
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是,限制农业的主导自然因。

近年该农业区超强度开发,试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南疆年降水量比北疆丰富
B .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补给
C .甲一丙时间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
D .1996年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小 5.表l 和图2所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有 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②河流的结冰期变短 ③使新疆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 ④增加灌溉水源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下图是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6-7题。

图1
图2
材料三图3和图4中的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
地点海拔高度
(米)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
量(mm)
年降水量
(mm)
年日照时数
(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图3 图4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其东部有著名的山脉,其走向为走向,
: (如秦岭: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若此山有森林带的分布,则最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处 C.c处
下列有关该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B.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D.发源于该山地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冲积平原 C.三角洲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上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6分)
)结合上图,探讨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8分)(1)据甲图说明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