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广州市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指南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 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2.3.5 种植设计 planting 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 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3.6 适地适树 planting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表、岭外、扬越、百越、南粤。即五岭以南,指中国南方五岭 之南的地区。 2.0.2 特色 characteristic
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 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2.1 城 市 设 计
2.1.1 广州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Guangzhou 即广州市的行政地域,包括 10 个市辖区和 2 个县级市(增
在屋面防水层上铺以种植介质,并种植植物的屋面。 2.2.5 理水 regulation of the rainwater and landscape water
涉及三个层面:城市设计、建筑空间以及园林景观;是以 水资源为载体,寻求水与城市空间、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最佳融合方式,有助于形成“渗、滞、蓄、用、 排”的低冲击雨洪管理模式。
为改善城市的空气流通情况,沿主要盛行风向辟设延伸的, 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保持或引导空气流吹向城市建成区的廊 道结构。 2.1.6 慢行系统 slow-traffic system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首要构成及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2.1.7 贴线率 conforming line ratio
浅淡现代中式新岭南风格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浅淡现代中式新岭南风格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对于建筑景观设计上的影响与桎梏逐渐减少,很多极具地方特色、历史传统特色的设计理念得到重生,并在现代建筑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自身的复兴与发展。
新岭南风格的景观设计理念无疑是一个生命力在新时代得到复兴的设计理念。
作为中国南方本土文化一个标示性的文化标志,新岭南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岭南风格;现代性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一向以简练、朴素、通秀、典雅的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建筑功能上,则有着隔热、遮阳、通风等极具岭南风格的特点,景观上则有着典型的热带风光特点。
如新岭南风格园林的代表作广东四大明园之一的清晖园。
清晖园的设计特点首先是它因地制宜的实用性,广州地处南方,气候炎热,清晖园为适应这种气候,被设计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格局,但是整体格局又显得疏而不空,密而不塞,让人没有空洞或者压抑之感,建筑风格上则是轻盈灵巧,开敞通透。
但是作为一个由古代园林建筑修缮而来的园林,清晖园在设计上有其自身对风格限制。
由于是古代建筑,很多改造工程就会是在对原有的建筑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对新的设计思路的施展造成一种很大的制约。
新岭南风格设计思路作为一种复兴的思潮,它与传统的岭南设计还是有所区别的,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新时代的实物必定会有其时代性,以及与传统的差异性,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中式新岭南风格的设计运用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品,笔者认为是坐落于广州的清华坊可以作为一例典型。
作为别墅住宅小区,清华坊拥有设计极为考究的园林景观,而整个别墅区,就可以是看做一个大的园林,而小区内的别墅建筑也是其园林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华坊的设计进行论述。
1.整体结构布局清华坊的宅院在结构布局上采用了岭南传统梳式布局模式,均是以前厅、天井、后院为主的结构。
梳式布局的特点是虽然房屋密度相对较高、房屋间距小,但是由于每家又有围墙,独立成户,封闭性很强,但因为每户内部又有天井,天井小院起到了一个组织空间的作用,因此,这种天井宅院有着外封闭、内开敞的特点。
如何做岭南建筑现代改造方案设计

岭南建筑现代改造方案设计岭南建筑现代改造方案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兼顾岭南建筑的传统特色和现代建筑的规划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岭南建筑现代改造方案设计的建议,希望对岭南地区的建筑发展和改造有所帮助。
一、现状分析岭南地区的建筑多为传统岭南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材料和构造等方面。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传统建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如空间利用率低、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发展,现代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岭南建筑需要进行现代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现代改造的原则和策略1. 保留传统特色。
现代改造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建筑全部推倒重建,而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如保留传统建筑的瓦楼、飞檐、斗拱等,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 提高空间利用率。
传统岭南建筑多为独立的建筑群,空间利用率低。
现代改造需要将建筑空间进行整合,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和工作空间的需求。
3. 强化功能性。
传统岭南建筑多为住宅或商业建筑,功能单一。
现代改造需要增加建筑的功能性,如加入会议室、办公室等功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
4. 注重环境保护。
现代建筑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
5. 整合现代技术。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帮助岭南建筑进行现代改造。
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
三、具体改造方案1. 城市更新。
对于传统岭南建筑区域,可以进行城市更新,提高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如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翻新,加强区域的商业和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品位。
2. 建筑改造。
对于传统岭南建筑,可以对建筑进行改造,增加建筑的功能性和利用率。
如在传统建筑顶部加建一层,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加大居住和商业空间。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岭南建筑造型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岭南建筑造型应用摘要:岭南建筑造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自成一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岭南建筑造型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环境艺术;岭南建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建筑是人类主要的活动场所,它可以完整的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岭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其气候,造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岭南地区的建筑地于传统的地域文化不仅有所保留,还将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进行了融合与重构,我们常说,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建筑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有建筑的功能,更需要让人在建筑中进行生产活动等,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岭南文化自成一脉,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中,岭南建筑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的特点岭南地域文化给建筑造型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建筑如书院、祠堂、园林主要是古典的建筑风格,而纪念馆、工业风以及文化教育等则主要是现代风格的建筑,但是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风格的寻找,都体现了岭南人特有的审美以及其人文艺术,、一般来说,岭南建筑艺术的特点主要是以下三点:1、讲究空间布局岭南建筑的布局设计中,其设计重点是岭南的气候对于建筑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岭南的气候经常会产生高温、潮湿以及台风等多方面的气候因素,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厚重的建筑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但是却会让人在建筑中感觉到不适应,而岭南的建筑设计则将轻松的文化气氛,轻灵开阔的空间带入建筑中,这不仅表现在岭南建筑突破了传统的轴对称模式,同时也增强了创造力和设计的独特性。
比如开放式走廊,开门,大厅等室内的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保持通风,还可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而在空间及建筑形状的设计中,也使用了传统的几何图形及植物花卉用以划分建筑区域,来区分主建筑物和其它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对设计进行配置时,湖面、阁楼等细节的装饰都要与气候相呼应,而建筑设计中不对称的比较多,通过虚实色彩光线来展示细节。
岭南建筑

锅耳屋的名称说:
3、综合说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主要都是
以木结构为基础,古人为了防止 火灾的发生,就根据风水学五行 当中水克火的道理,鳌鱼为水中 生灵,在建筑上修建意味深远的 鳌鱼墙。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 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 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 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 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 物——鳌鱼。而屋脊两侧高出的 山墙为鳌鱼翘起的嘴巴,简化的 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 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 意思。因此,鳌鱼这独特形象的 硬山顶山墙设计在富有吉祥寓意 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古人的 身份地位,实为一举数得。
锅耳屋的名称说: 2、谐音说 Nhomakorabea根据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 教授考证,提出普通话的 “鳌鱼”与广东粤语方言的 “镬耳”发音相近,其轮廓 也十分接近,中间拱凸,前 后缓收,线条柔美,且“镬 耳”叫起来比“鳌鱼”顺口 易懂。故以讹传讹,由“鳌 鱼”变成了“镬耳”,但普 通话中“镬耳”又很难上口, 音随意变,讲普通话的人根 据其实际含义又把“镬耳” 变成了“锅耳”,因而现在 有“锅耳墙”之说。
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 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
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 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 南 传 统 建 筑 代 表 之 一 锅 耳 屋 ︓
锅耳屋的名称说 :
1、象形说
据民间普遍的一个说 法①:锅耳屋的屋顶是 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山 墙高出正脊许多,民间 就觉得山墙的形状好像 家里铁锅的两个锅耳, 所以人们称这种屋顶为 锅耳屋顶,因此这种类 型的房屋也有了一个通 俗的名字叫作“锅耳屋” 了。
第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与北
建筑设计——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

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摘要:岭南园林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之林的一枝奇葩,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园林也承载着岭南的独特文化兼顾了多方面的艺术,本文重点从建筑外观效果、建筑功能、建筑实用性方面性探究园林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岭南园林;岭南建筑;外观效果;功能建筑;实用性岭南园林的建筑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兼顾建筑本身的设计需要,还需兼顾园林的布局、规模、风格等需要。
达到“园中景”、“景中建筑”,既要克服与周边景物产生突兀,又要凸显岭南建筑本身的特色。
岭南园林建筑虽然兴起于明代,但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其独有的风韵,现代建筑技术多融合其独特的设计元素。
广东四大园林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代岭南派建筑设计师的艺术宝库和灵感源泉,而白天鹅宾馆已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以及泮溪酒家、南园酒家、北园酒家等具有典型岭南园林艺术风格的建筑作品无一不是与园林建筑艺术发生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借鉴岭南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
人们对其探究是永不止步。
一、从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即建筑外观上看,简练不乏精雕、朴素不失精美、通透不失私密、雅淡不失耳目一新是其整体风貌特征。
首先,外观造型简练不乏精雕细琢、朴素不失精美。
建筑一般沿袭明代“方圆”空间的设计效果,以正方体建筑主体结合圆形拱门为建筑连接造型多见。
创造出曲折迂回,移步生景的空间连体效果。
另外,扩大了屋顶设计,采用多层的斜坡屋顶以及雕刻物形成具有象征设计意义的屋顶曲线和翘角和窗棂、屋瓴、门廊、支柱是精雕细琢的对象。
其次,建筑的空间设计通透不失私密。
建筑空间的设计一方面考虑通风,严格选择朝向,并以敞廊、敞窗、敞门以室内敞厅、敞梯等来组织通透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保护私密,运用退台、天窗、阁楼等提高空间的私密性。
再次,建筑色彩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雅淡又清新。
关于传统和现代岭南建筑设计手法以及特点的分析

关于传统和现代岭南建筑设计手法以及特点的分析方文隆【摘要】经典的建筑就是一件完善的艺术作品,被大众所接纳与承认.岭南建筑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涵盖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组成了我国瑰丽多彩的建筑文化.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考察与研究,针对传统和现代岭南建筑设计手法以及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供参考.【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7(000)032【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岭南建筑;传统;现代;新;设计手法;特点【作者】方文隆【作者单位】桂林市综合设计院广西桂林市 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岭南地区中大部分位于沿海区域和亚热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夏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及持续时间长。
因此,岭南地区的岭南建筑物应能满足该地区特有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应能满足上述气候环境、建材适用性等方面。
近年来,因政府规划部门导致的拆建,已经令不少经典著名的岭南建筑(尤其是骑楼)逐渐消亡。
有专家认为:因科技发达导致的地域界限淡化,岭南建筑特色也会随之消失。
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保持这种自觉性,则不论是在城市、乡村或山野,岭南建筑特色不仅不会消失,反而因为我们的努力探求,而产生新的内容与手法,并向前推进。
1.1 岭南建筑的基本要求因应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岭南建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应考虑满足夏天防热、防潮、防雨,冬天可不考虑保温防寒的气候特点。
对建筑的防暴雨、防洪、防雷击、防盐雾侵蚀等方面应进行着重设计。
(2)应合理规划与布置各建筑、绿化、水体等环境,形成开敞通透的建筑环境,以利自然通风。
(3)应注意建筑单体的朝向,尽量避免夏日西晒,充分利用室内通风降温节能。
(4)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遮阳构件或绿化措施进行遮阳。
1.2 岭南建筑的历史分类根据现存并仍发挥其原有使用功能的岭南建筑,以广州的岭南建筑为例,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 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 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强调民 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有 强调西方形式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 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 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 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山医学院医疗 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佛山梁园
梁园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家族有200多人 都在院内起居生活,由于气候闷热,建筑密集,为了通 风除湿,房屋修建得高大宽敞,地面采用了吸水性能极 好的青砖。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为了防盗,住宅的 窗户都建得很小,并且加装铁棍。每户住宅的大门都安 装了趟栊门,既能防盗,又便于通风采光。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 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 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 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 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Case Studies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谢 浩(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气候,建筑设计,建筑防热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确立的,它是指在岭南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和社会心理)为基础,结合时代进步的表征,尊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精心从事建筑事业,经过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1.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潮湿、闷热、多雨,以及季候风旺盛、天然光充足等。
因此,岭南地区的气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防潮和防雨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保温防寒。
(2)在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设计时,应注意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便建筑的被动降温。
(3)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构件,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等遮阳措施。
(4)强调防暴雨、防洪、防雷击袭击及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南地区在中外通商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技术与文化的交流。
传统岭南建筑发展至今,尽管在材料、结构、装饰及空间布局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比现代岭南建筑,我们依然能明显发现两者的承传关系。
传统岭南建筑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并活用到现代建筑中。
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等传统建筑形式都充分表现了岭南的城市风貌。
就拿骑楼来说吧(图1),它是南方的一大特色建筑,非常适应南方夏长冬短、太阳辐射强、多雨的气候环境,具有遮阳、避雨和防太阳眩光的建筑物理功能。
骑楼的建筑方式所提供的避雨与遮阳功能自然地使人融入到了建筑之中。
这就是一种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
要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建筑,首先必须研究岭南的建筑历史,总结传统岭南建筑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的合理经验,继承有利于现代生活功能的做法,改进因当时社会生产力限制和社会风俗习惯影响的不足之处。
除了学习岭南本土建筑的防热经验外,还要学习西方建筑师在岭南兴建的近代建筑的防热经验,如广州沙面近代租界建筑群就有许多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设计经验。
另外,要学习现代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理论,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
新建筑只要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岭南建筑特色了,再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体现岭南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文化,图1 岭南的骑楼建筑国住宅设施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那就是完全的岭南建筑了。
2.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探讨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因各自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经济体系等因素的不同,在建筑设计上产生明显的地域性。
岭南建筑是其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派别,从古至今不断继承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也涌现出以佘畯南、莫伯治、何镜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岭南派建筑大师。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在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
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立面造型利用退台、台阶处理,扩大了屋顶设计。
外墙采用多孔吸湿材料或强反射浅色材料以及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和其它开敞空间灵活配置绿化,加上传统的细部装饰装潢的运用,强化了外部空间设计。
(2)轻巧的外观造型。
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四个要素,其中关键是体型。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
岭南建筑轻巧的造型通过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的虚实对比、材料的质感、漏空的细部构件和淡雅的色彩来体现。
(3)明朗淡雅的色彩。
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减少建筑物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建筑外貌的轻巧的感觉。
合适的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也会增加建筑的美感。
(4)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
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即建筑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和湖泊等)作为环境,以增添建筑物的自然风光。
其二是建筑与园林结合,布局时把具有中国南方特色的亭、廊、榭桥引入建筑,使建筑平面开敞。
具体做法可以是把庭园引入大厅或室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还有把庭园引入支柱层(称为底层花园)。
[1](5)强调建筑防热技术。
岭南建筑防热的主要途径有隔热、通风和遮阳,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前者为自然控制的建筑环境,后者为人工控制的建筑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式”和“主动式”。
具体的思路和实践符合建筑节能与建筑生态的设计的原则。
(6)注重中西结合和突破创新。
岭南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和先进的思潮,不断给现代岭南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建筑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不少外来文化和技术被广泛地融进了现代岭南建筑之中。
但是,无论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何变化,只有符合岭南特定地势、地质、气象和建筑环境等条件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建筑。
现代岭南建筑中西结合,突破创新,大胆吸收现代建筑理论和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借鉴西方适用于岭南地区的设计经验,尽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形式。
3.现代岭南建筑作品实例分析自上世纪50年代到新千年,属于岭南地区的广州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还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和岭南画派纪念馆等公共建筑,它们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优秀代表。
图2 广州艺术博物院CHINA HOUSING FACILITIES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3.1 广州艺术博物院:寓建筑于庭院空间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图2)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上,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又发扬了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轮廓丰富、塔楼矗立、庭院山水、雕饰精致的建筑群体。
其成功之处在于不留痕迹地将岭南地方建筑特点与西方现代建筑融会在一起,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生命力,实现了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
从博物院视野深远的前庭广场到明朗宽敞的门厅,到内庭,再到馆舍连廊和风格各异的各个展馆,组成了以开放、自然为主调的一个空间系列。
前庭广场所见的是一个舒展、深远的自然空间。
门厅高敞明朗,二层护栏平面呈半圆形,上面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天棚。
从这里可以通向内庭,也可以通向设于各层的专题展厅,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将山池树石有机地组织、融合于建筑空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另外,建筑与景观组合在一起,透过传统的岭南文化意识,诗情画意地诱导人们对大自然意境的联想和对空间的感情移入,赋予建筑空间以生命力,表现了博物院建筑不拘一格、活泼舒展的个性。
3.2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富有亚热带风格的建筑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图3)结合了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绿色建筑设计。
该纪念馆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作为自己的建筑风格,满足了夏季自然通风、隔热降温、遮阳、防雨和防潮等要求。
为了适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总体规划上,建筑布置在一个开敞的位置上,坐北朝南,周边有大量的绿化用地。
出挑的歇山屋顶,伸出的屋檐,都属于水平的遮阳方式,既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墙壁和窗口上,又起到了保护建筑墙体免于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让整个建筑显得轻灵而不呆板。
同时,屋檐也是一个良好的灰空间,让屋顶和立面的墙体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还有通透的走廊,它与北面的主入口处的出挑雨篷拥有相同的作用。
不同的是,它由疏落的柱子、通透的栏杆所围合而成,只是比雨篷更长,与雨篷一样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走廊上面同样是露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时的良好场所。
另外,纪念馆充分考虑了风压通风,建筑体量小巧,开间进深并不大,容易达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效果。
建筑的四个立面都采用了面积适中的窗子,有利于形成穿堂风。
这些整齐的窗子丰富了外立面造型,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协调朴实。
另外,首层的走廊比室外地面高出了几个台阶,便于防雨,而走廊外面的排水明沟可以迅速排走雨水,也保持室内的空气不会过于潮湿。
[2]3.3 广州北园酒家:体现岭南传统园林文化广州北园酒家(图4)的总体空间布局沿用了岭南园林空间手法。
全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庭院空间作为过渡。
建筑的主体为北部,两排贵宾房对称排列,一条廊桥划分庭院,空间相互渗透,既分又合,廊桥两侧的空间相互借予,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庭院内部设有石水花木,楼堂斋馆临池而筑,在形式上其手法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的风格。
在空间布局中,从功能上由于大厅(即散座空间)较大,贵宾房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存在两种大小不同功能空间相联的关系。
用庭院空间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关系,在岭南地域是再适当不过了。
可以说,建筑师运用灵活的手法,将现代功能巧妙的融合于传统园林空间结构之中。
在后来扩建时保持了原有园林风格和地方特色,保存了原有古树名木,采用深远曲折的综合式庭园布局,充分利用从民间收集得来的岭南建筑工艺旧料,以丰富地方特色,保持了中国庭园建筑中富于精美装饰的效果,并巧妙地把具有中国传统形式及岭南地方特点的园林建图3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国住宅设施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筑如亭、桥、廊、榭等引用到了现代建筑中,使整座酒家既体现了岭南传统文化,又充满时代气息。
3.4 岭南画派纪念馆:建筑与水体有机结合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表达岭南画派内涵的建筑作品,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
该纪念馆深层次地将传统岭南建筑的手法与现代建筑结合,将具象的表现手法升华到抽象。
为了表现淡雅,建筑的整体基调是白色,使白墙与深色的窗口形成清晰的虚实对比。
入口前面设置了平整的静水,使建筑生成倒影,视觉上显得轻盈,表现出的是中国式庭院的静。
而静水的构图是规整的,与传统的中国园林曲线手法不同,体现了西式的处理手法。
平整的水与平整的建筑立面结合,更体现了以现代构图方式将建筑与绿化结合的岭南建筑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