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岭南园林风格独具、特点鲜明,一起来看看园中的风采吧

岭南园林风格独具、特点鲜明,一起来看看园中的风采吧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其特点是:1、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2、建筑形式上体型轻盈、通透朴实,装修精美、布局形式和建筑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
3、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选址远离闹市,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
岭南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的园林至清代而极盛,那时物阜民丰,豪家贵显争建园林,开创了近代羊城园林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宝墨园、岭南和园、粤晖园、粤剧艺术博物馆等。
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下面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
岭南宅园的园内空间也是属于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1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2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3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
如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植物特点代表树种有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采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其简练、朴实、通透、雅淡的风貌呈现在南国大地上。
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特别自由和自然。
由于气候温柔,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支配,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岭南文化-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特殊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进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们国家南方五岭(大庚岭、骑出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乂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
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致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亮的特色:一是体型轻快、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致、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颜色光影的作用下,如同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纳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依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服从人意。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夏商周时期,中原及江淮至江南地区的华夏或少数民族诸侯国、部族受到压迫和征伐,纷纷南徙,迁人岭南地区,文化上受到了中原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南北战争加强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岭南文化对于岭南地区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在充分利用岭南的自然资源,并结合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岭南园林建筑设计岭南,位于五岭以南。
从秦朝开始的不断迁徒过程中,形成了岭南园林。
与北方园林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透着瘴雨气息。
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长年繁花似锦,又盛产观赏石材,具备良好的造园条件。
又因气候特点,岭南人常在住宅中设庭园,以调节小气候环境。
1.1岭南园林特点(1)通透岭南园林的通透特征,是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截然不同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这主要是由岭南自然气候所决定。
北方园林在建筑设计上,都要考虑气候特点,冬季的保暖尤为重要。
但是在岭南,情况有所不同,气候炎热,冬天,也在零度以上。
夏季酷热,周期长,所以,岭南的园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宽敞,通透,遮光聚荫的降温效果。
(2)兼蓄岭南人,从中原迁徙来到岭南,又往海外其它地方谋生。
他们在海外创业,然后衣锦还乡,不仅带回大量财富,同时也带回来海外文化。
具体表现在建筑与园林上。
例如广东开平的碉楼。
造园时,吸收传统园林特色,在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上,融入西方建筑文化。
同时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
(3)秀茂秀,相对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而言,岭南园林总体秀气,轻盈,精巧。
没有北方园林那样厚重,端庄,也不及江南园林那样繁密。
岭南园林就是轻巧秀美。
1.2岭南园林建筑特点(1)岭南园林建筑布局在岭南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庭园中重要内容,常为主体。
岭南园林建筑重在选址,建筑体形简练,多无复杂的轮廓组合,屋面构造简单,檐口和山墙多用硬面硬檐。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建筑设计——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

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摘要:岭南园林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之林的一枝奇葩,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园林也承载着岭南的独特文化兼顾了多方面的艺术,本文重点从建筑外观效果、建筑功能、建筑实用性方面性探究园林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岭南园林;岭南建筑;外观效果;功能建筑;实用性岭南园林的建筑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兼顾建筑本身的设计需要,还需兼顾园林的布局、规模、风格等需要。
达到“园中景”、“景中建筑”,既要克服与周边景物产生突兀,又要凸显岭南建筑本身的特色。
岭南园林建筑虽然兴起于明代,但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其独有的风韵,现代建筑技术多融合其独特的设计元素。
广东四大园林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代岭南派建筑设计师的艺术宝库和灵感源泉,而白天鹅宾馆已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以及泮溪酒家、南园酒家、北园酒家等具有典型岭南园林艺术风格的建筑作品无一不是与园林建筑艺术发生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借鉴岭南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
人们对其探究是永不止步。
一、从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即建筑外观上看,简练不乏精雕、朴素不失精美、通透不失私密、雅淡不失耳目一新是其整体风貌特征。
首先,外观造型简练不乏精雕细琢、朴素不失精美。
建筑一般沿袭明代“方圆”空间的设计效果,以正方体建筑主体结合圆形拱门为建筑连接造型多见。
创造出曲折迂回,移步生景的空间连体效果。
另外,扩大了屋顶设计,采用多层的斜坡屋顶以及雕刻物形成具有象征设计意义的屋顶曲线和翘角和窗棂、屋瓴、门廊、支柱是精雕细琢的对象。
其次,建筑的空间设计通透不失私密。
建筑空间的设计一方面考虑通风,严格选择朝向,并以敞廊、敞窗、敞门以室内敞厅、敞梯等来组织通透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保护私密,运用退台、天窗、阁楼等提高空间的私密性。
再次,建筑色彩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雅淡又清新。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岭南⽂化︱中国岭南的特⾊建筑有哪些?岭南,是我国南⽅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五座⼭组成,⼤体分布在⼴西东部⾄⼴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
历史上⼤致包括⼴东(含海南、⾹港、澳门)、⼴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岭南是⼀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变化。
现在提及到岭南⼀词,特指⼴东、⼴西、海南、⾹港、澳门三省⼆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化中最具特⾊和活⼒的地域⽂化之⼀,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岭南⽂化的精髓。
千百年来,岭南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勤劳动,充分利⽤了岭南的⾃然资源,结合⼈民的⽣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建筑主要主要分为⼴府建筑、潮汕建筑、客家建筑和园林建筑。
⼴府民居主要分布于⼤珠江三⾓洲地区,⼴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
其代表是镬⽿屋,多⽤青砖、⽯柱、⽯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因其⼭墙状似镬⽿,故称”镬⽿屋”。
在明清时期,⼀般是出过⾼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封⽕⼭墙。
镬⽿屋象征着官帽两⽿,具“独占鳌头”之意,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
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所镬⽿屋以显⽰其富有与⽓派。
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这⾃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
潮汕民居建筑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虎”和“四点⾦”。
规模较⼩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竿厝”。
⼤型民居以四点⾦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规模,称“三厅串”、“⼋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分规整的正⽅形或长⽅形。
⼤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
从平⾯上可分为⽅案和楼寨,从外围⽅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
岭南文化-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
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
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岭南文化-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
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
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贪图其意,变更其形灵活吸收,挥洒自如,使园景布局显得较为随意,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棠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